CN207650526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0526U
CN207650526U CN201721864494.3U CN201721864494U CN207650526U CN 207650526 U CN207650526 U CN 207650526U CN 201721864494 U CN201721864494 U CN 201721864494U CN 207650526 U CN207650526 U CN 207650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mited block
glue frame
display device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44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亮
王文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644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0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0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0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背光模组、胶框、显示面板以及迈拉膜,其中,背光模组设置在背板中,胶框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周侧,显示面板设置在胶框的上方,胶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显示面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容置在限位槽中,以限制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与背板相碰撞,防止显示面板与背板出现短路现象,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使用,此外,迈拉膜由背板的背面包覆至显示面板的正面,当显示装置的宽度及可视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保证迈拉膜与显示面板较大面积的黏贴,可以有效避免迈拉膜出现翘起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体积需求日趋轻薄,现有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虽然有其优点,然而其体积大,并且耗电,因此,液晶显示器、电浆显示器及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平面显示器已渐渐成为主流,其中,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操作电压低、无辐射线、重量轻及体积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液晶显示器结构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利用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背光模组容置在背板的内腔中,背板的内腔中还设置有胶框,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在胶框上且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窄边框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胶框1′朝向液晶显示面板2′的一侧开设有承载穴3′,液晶显示面板2′容置在承载穴3′中,胶框1′和液晶显示面板2′的上方贴附迈拉膜9′固定,从而实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但是此种结构的胶框1′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在显示装置4′宽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足够可视区的面积,由于迈拉膜9′的一部分还需要与胶框1′相粘接,所以迈拉膜9′与液晶显示面板2′黏贴的宽度过窄,容易导致迈拉膜9′出现翘起的现象。在显示装置宽度一定且可视区的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迈拉膜翘起现象的出现,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窄边框的显示装置5′,该窄边框的显示装置5′中的胶框6′上不设置承载穴,胶框6′的顶面为水平表面,液晶显示面板7′放置在水平表面上,窄边框的显示装置5′在宽度一定且可视区的面积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迈拉膜出现翘起,但是此种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7′侧壁中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容易与背板8′相接触,产生短路现象,影响窄边框的显示装置5′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宽度一定且可视区的面积足够的情况下,能在防止迈拉膜出现翘起现象的同时,避免显示面板出现短路现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
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背板中;
胶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中,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周侧;
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上方,所述胶框的顶部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中的一个开设有限位槽,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容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迈拉膜,由所述背板的背面包覆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限位块,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限位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限位块,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限位块通过光学胶相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相对两侧均向下凸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胶框包括:
第一胶框主体;以及
第一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第一胶框主体的相对两侧的顶面,且位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胶框主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构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容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向下凸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胶框包括:
第二胶框主体;
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第二胶框主体的至少一侧的顶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共同形成容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胶框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与所述背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mm~8mm。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顶面沿周向向下凹设有黏贴部,所述迈拉膜黏贴在所述黏贴部,且所述迈拉膜的顶面不高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背光模组、胶框、显示面板以及迈拉膜,其中,背光模组设置在背板中,胶框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周侧,显示面板设置在胶框的上方,胶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显示面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容置在限位槽中,以限制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与背板相碰撞,防止显示面板与背板出现短路现象,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使用,此外,迈拉膜由背板的背面向显示面板的正面包覆,当显示装置的宽度一定且可视区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保证迈拉膜与显示面板较大面积的黏贴,可以有效避免迈拉膜出现翘起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窄边框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提供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胶框;2′液晶显示面板;3′-承载穴;4′-显示装置;9′-迈拉膜;
5′-窄边框的显示装置;6′-胶框;7′-液晶显示面板;8′-背板;
1-背板;2-背光模组;3-胶框;4-显示面板;6-迈拉膜;
31-第一胶框主体;32-第一限位部;33-第一限位槽;51-第一限位块;
34-第二胶框主体;35-第二限位部;36-第三限位部;37-第二限位槽;52-第二限位块;41-黏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窄边框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1、背光模组2、胶框3、显示面板4以及迈拉膜6,其中,背光模组2和胶框3均设置在背板1中,胶框3位于背光模组2的周侧,显示面板4设置在胶框3的上方,胶框3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显示面板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容置在限位槽中,以限制显示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可以避免显示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与背板1相碰撞,防止显示面板4与背板1出现短路现象,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使用,此外,迈拉膜6由背板1的背面包覆至显示面板4的正面,当显示装置的宽度及可视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保证迈拉膜6与显示面板4较大面积的黏贴,可以有效避免迈拉膜6出现翘起现象。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4在宽度一定且可视区的面积足够的情况下,能在防止迈拉膜出现翘起现象的同时,避免显示面板出现短路现象。
当然,还可以是胶框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显示面板4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容置在限位槽中,也能够实现限制显示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也能够避免显示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与背板1发生碰撞,避免显示面板4出现短路现象,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使用。
具体而言,当在显示面板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时,显示面板4与限位块一体成型,限位块可以通过切削工艺制作而成。此外,显示面板4与限位块可以是两个部分,通过光学胶相粘接。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4的相对两侧均向下凸设有第一限位块51,胶框3设置在显示面板4的两侧,如图4所示,胶框3包括第一胶框主体31、第一限位部32和第一限位槽33,其中第一限位部32凸设于第一胶框主体31的相对两侧的顶面,且位于靠近背光模组2的一侧,第一胶框主体31与第一限位部32共同构成第一限位槽33,第一限位块51容置在第一限位槽33中。
如图4所示,限位槽相当于在一侧开口,当显示面板4受到作用力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时,位于右侧的胶框3会限制位于右侧的第一限位块51的运动,从而可以防止显示面板4与背板1位于左侧的侧壁相碰撞;当显示面板4收到作用力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时,位于左侧的胶框3会限制位于左侧的第一限位块51的运动,从而可以防止显示面板4与背板1位于右侧的侧壁相碰撞。所以,无论显示面板4有向左的运动趋势还是有向右的运动趋势,通过第一限位块51与第一限位槽33的配合,都能够有效避免显示面板4与背板1的侧壁相碰撞。为了获得较好的限位效果,当显示面板4通过第一限位块51及第一限位槽33安装在胶框3上时,第一限位块51的侧面与第一限位部32的侧面相抵接。
当然,为了安装及拆卸方便,第一限位块51的侧面与第一限位部32的侧面之间可以有1mm~2mm的间隙,但是要保证一面的第一限位块51与第一限位部32抵接时,另一面的第一限位块51与背板1的侧壁不接触即可,显示面板4的侧面与背板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mm~8mm最佳。具体而言,胶框3由橡胶制成,由于橡胶的可塑性较强,便于切削,方便加工制作出第一限位槽33。
实施例二
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提供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市实施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显示面板4的至少一侧向下凸设有第二限位块52,其中,胶框3包括第二胶框主体34、第二限位部35、第三限位部36和第二限位槽37,第二限位部35和第三限位部36凸设于第二胶框主体34的至少一侧的顶面,第二限位部35和第三限位部36共同形成容置第二限位块52的第二限位槽37,且第二限位部35与第三限位部36分别位于第二限位块52的两侧。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块52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即图6所示的左侧及右侧)对第二限位块52进行限位,所以在显示面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2及与第二限位块52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37即可,另一侧可以设置成将显示面板4与不开限位槽的胶框相抵接即可。当然也可以在显示面板4的两侧都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2,并在两侧的胶框3上均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52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7,此种结构的限位效果比单侧设置的效果更好。具体而言,可以将第二限位块52的一侧设置成与第二限位部35相抵接,另一侧与第三限位部36相抵接,进一步起到对显示面板4的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4的顶面沿周向向下凹设有黏贴部41,迈拉膜6黏贴在黏贴部41,能够保证迈拉膜6的顶面不高于显示面板4的顶面,提高显示装置的美观性和使用手感。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1);
背光模组(2),设置在所述背板(1)中;以及
胶框(3),设置在所述背板(1)中,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2)的周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显示面板(4),设置在所述胶框(3)的上方,所述胶框(3)的顶部和所述显示面板(4)的底部中的一个开设有限位槽,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容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显示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迈拉膜(6),由所述背板(1)的背面包覆至所述显示面板(4)的正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限位块,所述显示面板(4)与所述限位块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限位块,所述显示面板(4)与所述限位块通过光学胶相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相对两侧均向下凸设有第一限位块(51),所述胶框(3)包括:
第一胶框主体(31);以及
第一限位部(32),凸设于所述第一胶框主体(31)的相对两侧的顶面,且位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2)的一侧,所述第一胶框主体(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2)共同构成第一限位槽(33),所述第一限位块(51)容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3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2)的侧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至少一侧向下凸设有第二限位块(52),所述胶框(3)包括:
第二胶框主体(34);
第二限位部(35)和第三限位部(36),凸设于所述第二胶框主体(34)的至少一侧的顶面,所述第二限位部(35)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6)共同形成容置所述第二限位块(52)的第二限位槽(37),且所述第二限位部(35)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52)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5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5)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6)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3)由橡胶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侧面与所述背板(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mm~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顶面沿周向向下凹设有黏贴部(41),所述迈拉膜(6)黏贴在所述黏贴部(41),且所述迈拉膜(6)的顶面不高于所述显示面板(4)的顶面。
CN201721864494.3U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650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4494.3U CN207650526U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4494.3U CN207650526U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0526U true CN207650526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7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4494.3U Active CN207650526U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05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433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433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9165B (zh) 显示组件及终端
CN105223730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093612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73222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204422933U (zh)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装置
CN103676314A (zh)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204477809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765052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4347795U (zh) 红外电磁触摸屏和双触摸液晶一体机
CN205983436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499137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479874U (zh) 一种新型液晶显示模组
CN204790243U (zh) 终端前盖组件及终端
KR20140088666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6331211U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2631909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CN208283921U (zh) 减少触控干扰的电子白板及lcd一体机
CN207976670U (zh) 一种可视角度变换膜
CN220691220U (zh) 一种多功能显示产品
CN207396925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6057748U (zh) 一种新型窄边框无挡墙背光源
CN204178079U (zh) 可防电磁干扰的lcm
CN206930870U (zh) 一种可防止边角损坏的lcd显示屏
CN204166249U (zh) 发光效果好的lcm
CN204166244U (zh) 可提高fpc排线使用寿命的lc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