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8903U -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8903U
CN207648903U CN201720975383.3U CN201720975383U CN207648903U CN 207648903 U CN207648903 U CN 207648903U CN 201720975383 U CN201720975383 U CN 201720975383U CN 207648903 U CN207648903 U CN 207648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heat
steam
cooling water
steam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753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正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ining Union Innovative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 Xin Xin Chuang (beijing) Electricity Sa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 Xin Xin Chuang (beijing) Electricity Sa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 Xin Xin Chuang (beijing) Electricity Sa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753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8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8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8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包括汽轮机、冷却塔、凝汽器、由吸收式热泵和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组成的两级热泵单元以及由汽‑水换热器和热网首站组成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从汽轮机的低压缸引出低压蒸汽管路分别连接至吸收式热泵和热网首站,从汽轮机的中压缸抽气管路引出中压蒸汽进入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做功,再进入汽‑水换热器放热后成为凝结水,两级热泵单元连接至循环冷却水管路,放热后流出的循环冷却水进入凝汽器进行循环吸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利用汽轮机分级抽汽来回收冷端余热,利用两级热泵单元和两级换热器单元实现热网水的梯级加热,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热电联产机组的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集中供热以电厂的热电联产为主。电厂冷端余热泛指凝汽器或空冷岛冷却汽轮机乏汽所带走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属于低品位热源,直接向环境释放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热负荷缺口进一步增加,与大量浪费的工业余热形成了显著的矛盾。随着热泵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热泵大型化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回收电厂冷端余热用于城市集中供热成为可能。
热泵是一种利用高品位热能作为驱动能源来回收低品位热能以用于供热或升温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厂、石油、化工和冶金等领域。在电厂的热功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固有的冷源损失,现代发电厂循环热效率为40%-57%。采用热泵回收热电厂的循环水/乏汽冷端低温余热,可以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目前电厂热泵回收冷端余热均采用蒸汽驱动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汽轮机低压缸的采暖抽汽经减温饱和后作为热泵机组的驱动热源。从用户而来的热网回水吸收循环水或乏汽的余热后进行厂内热网首站进行二次加热,然后再送出至热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能够利用汽轮机分级抽汽来回收冷端余热。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包括汽轮机、冷却塔、凝汽器、由吸收式热泵和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组成的两级热泵单元以及由汽-水换热器和热网首站组成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从所述汽轮机的低压缸引出低压蒸汽管路分别连接至所述吸收式热泵和所述热网首站,从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抽汽管路引出中压蒸汽进入所述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做功,再进入所述汽-水换热器放热后成为凝结水,所述两级热泵单元连接至循环冷却水管路,从所述两级热泵单元放热后流出的循环冷却水进入所述凝汽器进行循环吸热。
进一步地,所述汽轮机排汽进入所述凝汽器,在所述凝汽器中与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凝结水,吸热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进入所述冷却塔进行冷却降温,并循环流入所述凝汽器。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热泵单元具有循环冷却水进口和循环冷却水出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凝汽器下游侧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和所述凝汽器上游侧的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凝汽器组成闭式循环系统。
进一步地,吸收式热泵还具有一次热网回水进口,所述热网首站具有一次热网供水出口,分别连接至厂区外部的一次热网回水管路和一次热网供水管路。
进一步地,一次热网回水沿着所述一次热网回水管路依次进入所述吸收式热泵进行第一次加热,再进入所述蒸汽透平式热泵进行第二次加热,再进入所述汽-水换热器进行第三次加热,最后进入所述热网首站进行第四次加热后送入所述一次热网供水管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利用汽轮机分级抽汽来回收冷端余热,利用两级热泵单元和两级换热器单元实现热网水的梯级加热,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各个附图标记指代的内容如下:
1-汽轮机;2-冷却塔;3-凝汽器;4-吸收式热泵;5-一次热网回水管路;6-一次热网供水管路;7-低压蒸汽管路;8-中压缸抽汽管路;9-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10-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1-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2-汽-水换热器;13-热网首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1、冷却塔2、凝汽器3、由吸收式热泵4和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组成的两级热泵单元以及由汽-水换热器12和热网首站13组成的两级换热器单元。
汽轮机1为蒸汽式汽轮机,其乏汽排出口与凝汽器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电站锅炉产出的高温蒸汽进入汽轮机1做功后排出乏汽进入凝汽器3,在凝汽器3中与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凝结水,吸热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进入冷却塔2进行冷却降温,并循环流入凝汽器3。
从汽轮机1的低压缸引出低压蒸汽管路7分别连接至吸收式热泵4和热网首站13,从汽轮机1的中压缸抽汽管路8引出中压蒸汽进入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做功,再进入汽-水换热器12放热后成为凝结水,两级热泵单元连接至循环冷却水管路,从两级热泵单元放热后流出的循环冷却水进入凝汽器进行循环吸热。
两级热泵单元具有循环冷却水进口和循环冷却水出口,分别连接至凝汽器3下游侧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9和凝汽器3上游侧的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0,与凝汽器3组成闭式循环系统。
本实施例中的吸收式热泵4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4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源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泵送的循环系统,是回收利用低品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通过高温高压蒸汽驱动透平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变成透平转子旋转的机械能,驱动压缩机运行而实现制热循环。热泵运行的动力来自高压蒸汽,蒸汽在透平机做功后,排汽进入汽-水换热器12,进一步提升供热热水的温度。
吸收式热泵4具有一次热网回水进口,热网首站13具有一次热网供水出口,二者分别连接至厂区外部的一次热网回水管路5和一次热网供水管路6。一次热网回水沿着一次热网回水管路5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4进行第一次加热,再进入蒸汽透平式热泵11进行第二次加热,再进入汽-水换热器12进行第三次加热,最后进入热网首站13进行第四次加热后送入一次热网供水管路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通过合理利用汽轮机分级抽汽来回收冷端余热,利用两级热泵单元和两级换热器单元实现热网水的梯级加热,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不限于采用汽轮机的热电厂,也可用于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厂;不限于回收循环冷却水余热的热泵系统,也可用于乏汽等冷端低温热源余热回收的热泵系统。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5)

1.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1)、冷却塔(2)、凝汽器(3)、由吸收式热泵(4)和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组成的两级热泵单元以及由汽-水换热器(12)和热网首站(13)组成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从所述汽轮机(1)的低压缸引出低压蒸汽管路(7)分别连接至所述吸收式热泵(4)和所述热网首站(13),从所述汽轮机(1)的中压缸抽汽管路(8)引出中压蒸汽进入所述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做功,再进入所述汽-水换热器(12)放热后成为凝结水,所述两级热泵单元连接至循环冷却水管路,从所述两级热泵单元放热后流出的循环冷却水进入凝汽器(3)进行循环吸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1)排汽进入凝汽器(3),在所述凝汽器(3)中与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凝结水,吸热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进入所述冷却塔(2)进行冷却降温,并循环流入所述凝汽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热泵单元的所述吸收式热泵(4)和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均具有循环冷却水进口和循环冷却水出口;所述凝汽器(3)连接有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9)和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0),且所述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9)连接在所述凝汽器(3)的下游侧,所述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0)连接在所述凝汽器(3)的上游侧;所述循环冷却水进口连接至所述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9),所述循环冷却水出口连接至所述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0),且所述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9)、所述吸收式热泵(4)、所述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0)与所述凝汽器(3)依次连接,并形成闭式循环系统,所述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路(9)、所述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所述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路(10)与所述凝汽器(3)依次连接,并形成闭式循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4)还具有一次热网回水进口,所述热网首站(13)具有一次热网供水出口,分别连接至厂区外部的一次热网回水管路(5)和一次热网供水管路(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次热网回水沿着所述一次热网回水管路(5)依次进入所述吸收式热泵(4)进行第一次加热,再进入所述蒸汽透平压缩式热泵(11)进行第二次加热,再进入所述汽-水换热器(12)进行第三次加热,最后进入所述热网首站(13)进行第四次加热后送入所述一次热网供水管路(6)。
CN201720975383.3U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Active CN207648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5383.3U CN207648903U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5383.3U CN207648903U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8903U true CN207648903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6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5383.3U Active CN207648903U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8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0373A (zh) * 2017-08-04 2017-10-20 中能信创(北京)售电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0373A (zh) * 2017-08-04 2017-10-20 中能信创(北京)售电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9108B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2007693U (zh) 一种电厂低温废热的回收装置
CN207094731U (zh) 一种冷端余热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N109489101B (zh)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及其集中供热方法
CN106382667B (zh) 一种电厂供热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8167915B (zh) 一种与调峰锅炉结合的大温差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02777961A (zh) 直接空冷机组高效供暖系统
CN110332026B (zh) 一种耦合凝抽背供热的抽汽发电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0345602U (zh) 一种利用电压缩式热泵的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CN105546618A (zh) 一种冷端余热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和方法
CN108036384A (zh)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672587U (zh) 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的供暖系统
WO2015066831A1 (zh) 一种复合式换热机组
CN102022145A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
CN202195715U (zh) 一种带乏汽换热系统的电厂汽水系统
CN202102727U (zh) 核电站用闭式冷却水系统
CN107270373A (zh)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N202074601U (zh) 直接空冷机组排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1968236A (zh) 利用供热抽汽和溴化锂机组联合供热的系统
Fu et al. A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absorption heat exchange with CHP systems
CN206440032U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回收汽轮机组乏汽余热系统
CN203584484U (zh) 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的汽轮机发电机组凝水加热装置
CN207648903U (zh)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N105737235A (zh)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N207112961U (zh) 一种凝结水余热与废水余热耦合的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8

Address after: 10002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East Third Ring Road No. 9 2603-01

Patentee after: China Mining Union Innovative Ener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 Yang Village 102422 Beijing city Fangshan District Shilou town meeting West 210 meters

Patentee before: Zhongneng Xinchuang (Beijing) Electricity Sal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