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3418U - 空气取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取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3418U
CN207633418U CN201721551164.9U CN201721551164U CN207633418U CN 207633418 U CN207633418 U CN 207633418U CN 201721551164 U CN201721551164 U CN 201721551164U CN 207633418 U CN207633418 U CN 207633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cylinder
pipe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511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丕勇
陈洪波
陈建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a Ocean Energy 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ia Ocean Energy 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ia Ocean Energy 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ia Ocean Energy 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511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3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3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34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取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取水装置。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滴定泵、制冷箱、冷凝管和冷凝箱;控制器和滴定泵均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滴定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冷箱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设置在制冷箱内的冷凝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所述冷凝液降温,所述制冷箱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滴定泵设置在所述冷凝管上,用于使冷凝液沿所述冷凝管流通;所述冷凝管远离所述制冷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以使制冷箱内的气体遇到所述冷凝管液化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水装置的耗能高、不易维护和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空气取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取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有些海岛或沙漠地区取水困难,海岛上的淡水即纯净水资源非常稀缺,加上往海岛上运送淡水成本又较高,而沙漠地区也缺少水分,植物很难存活,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很受影响。然而沙漠地区虽然白天温度高,湿度低,但是沙漠地区的夜晚湿度大,也就是说,夜晚沙漠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现有取水装置主要以压缩制冷冷凝空气取水方式,但这种装置功耗大,动部件件多,核心压缩机容易损坏,不宜维护。
因此如何解决取水装置的耗能高、不易维护和使用寿命较短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取水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水装置的耗能高、不易维护和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滴定泵、制冷箱、冷凝管和冷凝箱;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滴定泵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滴定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冷箱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设置在制冷箱内的冷凝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所述冷凝液降温,所述制冷箱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滴定泵设置在所述冷凝管上,用于使冷凝液沿所述冷凝管流通;
所述冷凝管远离所述制冷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以使制冷箱内的气体遇到所述冷凝管液化。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箱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的顶端,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的侧壁上,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所述排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箱内设置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集水漏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冷凝箱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箱包括内胆;
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上下两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侧端,用以使所述内胆内的冷凝液的温度降低。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且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设置有冷却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包括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
所述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一体化设置,所述发生管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发生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液管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发生管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发生管呈蛇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和第三温度感应器;
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和第三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用于测量所述冷凝箱内冷凝管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内胆内,用于测量所述冷凝液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用于测量所述散热片的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用于测量外部的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分配器;所述电源分配器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扇、滴定泵、控制器、散热片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滴定泵、制冷箱、冷凝管和冷凝箱;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滴定泵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滴定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冷箱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设置在制冷箱内的冷凝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所述冷凝液降温,所述制冷箱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滴定泵设置在所述冷凝管上,用于使冷凝液沿所述冷凝管流通;所述冷凝管远离所述制冷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以使制冷箱内的气体遇到所述冷凝管液化。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冷凝液进行降温制冷,冷凝液在冷凝管内进行流通,滴定泵设置在冷凝管上,控制器控制滴定泵的功率,继而控制冷凝管内冷凝液的流通速度,且冷凝管远离制冷箱的一端设置在冷凝箱内,使冷凝箱内的空气冷凝在冷凝管上,凝结的水分的收集在冷凝箱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水装置的耗能高、不易维护和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整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太阳能电池板;200-控制器;300-冷凝管;400-制冷箱;500-冷凝箱;600-电源分配器;210-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220- 第一温度感应器;230-第二温度感应器;240-第三温度感应器;310- 滴定泵;410-半导体制冷片;420-内胆;430-散热片;510-排风风扇; 520-集水漏斗;530-出水管;531-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取水装置整体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0、控制器200、滴定泵310、制冷箱400、冷凝管300 和冷凝箱500;
所述控制器200和所述滴定泵310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0 连接,所述滴定泵310与所述控制器200电连接,所述制冷箱400 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10及设置在制冷箱400内的冷凝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0用于对所述冷凝液降温,所述制冷箱400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管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滴定泵310设置在所述冷凝管300上,用于使冷凝液沿所述冷凝管300流通;
所述冷凝管300远离所述制冷箱4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凝箱 500内,以使制冷箱400内的气体遇到所述冷凝管300液化。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100可为光伏板。
太阳能电池板100为12V的太阳能电池板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0、控制器200、滴定泵310、制冷箱400、冷凝管300和冷凝箱500;所述控制器200和所述滴定泵310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0连接,所述滴定泵310与所述控制器200电连接,所述制冷箱40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10及设置在制冷箱400内的冷凝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0 用于对所述冷凝液降温,所述制冷箱400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管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滴定泵310设置在所述冷凝管300上,用于使冷凝液沿所述冷凝管300 流通;所述冷凝管300远离所述制冷箱4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内,以使制冷箱400内的气体遇到所述冷凝管300液化。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10对冷凝液进行降温制冷,冷凝液在冷凝管300内进行流通,滴定泵310设置在冷凝管300上,控制器200 控制滴定泵310的功率,继而控制冷凝管300内冷凝液的流通速度,且冷凝管300远离制冷箱400的一端设置在冷凝箱500内,使冷凝箱 500内的空气冷凝在冷凝管300上,凝结的水分的收集在冷凝箱500 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水装置的耗能高、不易维护和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箱 500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的顶端,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的侧壁上,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底端。
其中,冷凝箱500上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冷凝箱500 的外侧,用于保障冷凝箱500内的温度。
可将冷凝箱500的底部设置成倾斜面,排水口设置在倾斜面的最低端,以便于冷凝箱500底部的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在冷凝箱500的顶端设置有进风口,在冷凝箱500 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冷凝箱500 内,与空气遇到在冷凝箱500内的冷凝管300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冷凝管300液化,液化的空气凝结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到冷凝箱500的底部,同时,在冷凝箱500的底部上设置了排水口,排水口可将冷凝的水转运到水箱内,从而将液化的水收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510,所述排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530,所述出水管530上设置有排水阀531。
本实施例中,在出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510,通过排风风扇510 的设置,可增加冷凝箱500内的空气流通的畅通性,同时,通过调节排风风扇510还能调节冷凝箱500内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排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530,同时,在出水管530上设置有排水阀531,通过排水阀531的设置,可控制冷凝箱500内液化后的水的排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箱500内设置有集水漏斗520,所述集水漏斗52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集水漏斗52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的内侧壁上。
其中,集水漏斗520与冷凝箱500内侧壁的可拆卸方式可有多种,例如:在集水漏斗520的靠近冷凝箱500的边沿设置有挂钩,在冷凝箱5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挂钩相匹配的挂环,或是在冷凝箱500 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或是至少三个定位块,集水漏斗520卡接在环形凸起或是定位块上。
本实施例中,集水漏斗520的设置,可使冷凝管300上冷凝的水滴比较集中的通过集水漏斗520的开端滴向冷凝箱500的底壁上,可减小冷凝水的浪费,同时,集水漏斗520可拆卸地设置在冷凝箱500 的内侧壁上,有利于集水漏斗520的维护和更换。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箱 400包括内胆420;
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420的上下两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0设置在所述内胆420的侧端,用以使所述内胆 420内的冷凝液的温度降低。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410的设置在内胆420的侧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10对内胆420进行能量的交换,以使内胆420内的冷凝液降低到所需的温度值,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便于对半导体制冷片410和内胆420的维护,降低维护的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片430;
所述散热片43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0连接,且所述散热片 430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0的一端设置有冷却风扇。
本实施例中,在半导体制冷片410远离内胆420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片430,散热片430用于对半导体制冷片410进行散热,同时,在散热片430上还设置了冷却风扇,通过散热片430和冷却风扇同时对半导体制冷片410进行散热,以提高半导体制冷片410的散热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300包括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
所述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一体化设置,所述发生管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内;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发生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液管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发生管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发生管呈蛇形。
本实施例中,冷凝管300包括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且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一体化设置,由于发生管设置在冷凝箱500内,发生管设置为蛇形,这样,可以增加发生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空气中水蒸气液化的速度,而且发生管内的冷凝液通过进液管和回液管形成回路,使发生管持续的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 210、第一温度感应器220、第二温度感应器230和第三温度感应器 240;
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210、第一温度感应器220、第二温度感应器230和第三温度感应器240均与所述控制器200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220设置在所述冷凝箱500内,用于测量所述冷凝箱 500内冷凝管300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230设置在所述内胆 420内,用于测量所述冷凝液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感应器240设置在所述散热片430上,用于测量所述散热片430的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用于测量外部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当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210感应的外部环境到达预定值时,控制器200控制滴定泵310开始工作,第一温度感应器220 将设置在冷凝箱500内的冷凝管300的温度反馈到控制器200,第二温度感应器230将内胆420内的冷凝液的温度反馈到控制器200,通过控制器200调控散热片430的温度,继而调节内胆420内的冷凝液的温度,使冷凝液保持在预定的值,以保障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持续进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分配器600;所述电源分配器600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0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器60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扇510、滴定泵310、控制器200、散热片430和半导体制冷片410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源分配器600将太阳能电池板100的电能分配到排风风扇510、滴定泵310、控制器200、散热片430和半导体制冷片410上,以保障排风风扇510、滴定泵310、控制器200、散热片 430和半导体制冷片410的正常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滴定泵、制冷箱、冷凝管和冷凝箱;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滴定泵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滴定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冷箱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设置在制冷箱内的冷凝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所述冷凝液降温,所述制冷箱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滴定泵设置在所述冷凝管上,用于使冷凝液沿所述冷凝管流通;
所述冷凝管远离所述制冷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以使制冷箱内的气体遇到所述冷凝管液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的顶端,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的侧壁上,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所述排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内设置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集水漏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冷凝箱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包括内胆;
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上下两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侧端,用以使所述内胆内的冷凝液的温度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且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设置有冷却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包括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
所述进液管、回液管和发生管一体化设置,所述发生管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发生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液管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发生管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管呈蛇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和第三温度感应器;
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和第三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冷凝箱内,用于测量所述冷凝箱内冷凝管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内胆内,用于测量所述冷凝液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用于测量所述散热片的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感应器用于测量外部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分配器;所述电源分配器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扇、滴定泵、控制器、散热片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CN201721551164.9U 2017-11-16 2017-11-16 空气取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3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1164.9U CN207633418U (zh) 2017-11-16 2017-11-16 空气取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1164.9U CN207633418U (zh) 2017-11-16 2017-11-16 空气取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3418U true CN207633418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7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5116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3418U (zh) 2017-11-16 2017-11-16 空气取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34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180A (zh) * 2021-05-19 2021-08-27 邵麒伟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气取水装置
WO2024086966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长安大学 一种空气水分采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180A (zh) * 2021-05-19 2021-08-27 邵麒伟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气取水装置
WO2024086966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长安大学 一种空气水分采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3418U (zh) 空气取水装置
CN203219665U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冷却系统
CN205857290U (zh) 一种用于救生艇的太阳能空气制水装置
CN108513513A (zh) 一种双层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05980103U (zh) 辐射板冷暖一体化空气调节系统
CN111486718A (zh) 闭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
CN208949970U (zh) 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
CN104250987B (zh) 一种空气冷凝制水装置
CN208059153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装置
CN206905581U (zh) 数据中心多功能节能型冷却塔
CN208832784U (zh) 一种压缩制冷与自然制冷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CN208751104U (zh) 一种水冷半导体致冷风道冷藏米箱
CN207180023U (zh) 一种干湿混合蒸发冷却热泵联合换热系统
CN201852230U (zh)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CN202041103U (zh) 联合式空冷器及基于这种空冷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CN207585183U (zh) 一种基于压缩式制冷的便携式医药冷藏箱
CN209230337U (zh) 一种新型湿式空冷器
CN209672632U (zh) 一种喷射式高效低制冷剂充注量自然对流排管蒸发器
CN209484908U (zh) 一种风冷直接膨胀式过冷水冰浆机组
CN205939862U (zh) 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02738357U (zh) 新型仓储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2564160A (zh) 联合式空冷器及基于这种空冷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和方法
CN205192287U (zh) 可调节换热面积的蒸发式冷却器
CN206281100U (zh) 一种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制冷系统
CN205593206U (zh) 一种自动控制冷却水水温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