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2230U -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52230U CN201852230U CN2010205360941U CN201020536094U CN201852230U CN 201852230 U CN201852230 U CN 201852230U CN 2010205360941 U CN2010205360941 U CN 2010205360941U CN 201020536094 U CN201020536094 U CN 201020536094U CN 201852230 U CN201852230 U CN 2018522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water
- cold
- cooling
-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该系统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辐射器、高温冷水机组、蓄冷水罐和显热末端,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其中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来控制水流方向。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将蒸发冷却技术、夜间辐射冷却技术、蓄冷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高温冷水机组、蓄冷水罐、辐射器、显热末端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而空调能耗往往占据建筑能耗的很大比例,对于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装置中,显热末端通常采用锅炉或者机械制冷的方法,这些技术往往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并且耗电量高。而蓄冷技术和夜间辐射冷却技术则恰恰相反,将两者结合既节能又减少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将蒸发冷却技术、夜间辐射冷却技术、蓄冷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辐射器、高温冷水机组、蓄冷水罐和显热末端,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其中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
其中的蒸发冷却新风机组,按进风方向依次包括过滤器、冷却盘管、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挡水板和送风机;
其中的高温冷水机组,由直接蒸发冷却段和间接蒸发冷却段组成;
其中的显热末端,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辐射末端。
间接蒸发冷却段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喷嘴、填料和水箱,水箱通过管道与喷嘴连接,水箱与喷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b。
辐射器通过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蓄冷水罐相连接,蓄冷水罐通过第三管道与第四三通阀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与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通过第十三管道与显热末端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中的冷却盘管相连接;显热末端的出水通过第十四管道与集水器a相连接,集水器a通过第五管道、第六管道与蓄冷水罐相连接,蓄冷水罐通过第九管道、第十管道与辐射器相连接,第九管道上设置有水泵a;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中的冷却盘管的出水通过第八管道与第三三通阀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六管道与蓄冷水罐连接;高温冷水机组制取出的冷水通过第十一管道与第二三通阀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进入蓄冷水罐中,从蓄冷水罐的出水通过第九管道、第十二管道进入高温冷水机组中。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辐射器、高温冷水机组、蓄冷水罐和显热末端,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其中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
其中的蒸发冷却新风机组,按进风方向依次包括过滤器、冷却盘管、直接蒸发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挡水板和送风机;
其中的高温冷水机组,由直接蒸发冷却段、间接蒸发冷却段和机械制冷段组成;
其中的显热末端,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辐射末端。
间接蒸发冷却段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喷嘴、填料和水箱,水箱通过管道与喷嘴连接,水箱与喷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b。
辐射器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蓄冷水罐相连接,蓄冷水罐通过第三管道与第四三通阀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与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通过第十三管道与显热末端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中的冷却盘管相连接;显热末端E的出水通过第十四管道与集水器a相连接,集水器a通过第五管道、第六管道与蓄冷水罐相连接,蓄冷水罐通过第九管道、第十管道与辐射器(B)相连接,第九管道上设置有水泵a;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中的冷却盘管的出水通过第八管道与第三三通阀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六管道与蓄冷水罐连接;高温冷水机组中蒸发冷却段制取的高温水与机械制冷段制取的低温水通过管道在集水器16中混合,再通过第十一管道与第二三通阀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与蓄冷水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 利用夜间辐射冷却和蓄冷技术,夜间在辐射器作用下,制取出冷水储存到蓄冷水罐中,供第二天空调装置应用,当夜间辐射冷却制取的水量不够用时,开启高温冷水机组。
2.蓄冷水罐中储存的冷水,不仅提供给显热末端,同时供给新风机组的冷却盘管中,对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提高机组效率。
3. 采用高效节能的夜间辐射冷却和蓄冷技术,尤其干燥地区完全不采用机械制冷,充分利用天然冷源,实现“零污染”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发冷却空调装置用于干燥地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发冷却空调装置用于中湿度地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蒸发冷却新风机组,B辐射器,C高温冷水机组,D蓄冷水罐,E显热末端,G1 第一管道,G2 第二管道,G3 第三管道,G4 第四管道G5 第五管道,G7 第七管道,G8 第八管道,G9第九管道,G10第十管道,G11第十一管道,G12第十二管道,G13第十三管道,G14第十四管道,P1 第一三通阀,P2 第二三通阀,P3第三三通阀,P4第四三通阀,1过滤器,2冷却盘管,3直接蒸发冷却器,4空气冷却器,5挡水板,6送风机,7直接蒸发冷却段,8间接蒸发冷却段,9节流阀,10冷凝器,11压缩机,12蒸发器,13水泵a,14分水器,15集水器a,16集水器b,17水箱,18水泵b,19喷嘴,20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适用于干燥地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辐射器B、高温冷水机组C、蓄冷水罐D和显热末端E,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中间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来控制水流方向。
其中的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按进风方向依次包括过滤器1、冷却盘管2、间接蒸发冷却器21、直接蒸发冷却器3、挡水板5和送风机6。
其中的高温冷水机组C,由直接蒸发冷却段7和间接蒸发冷却段8组成;间接蒸发冷却段8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喷嘴19、填料20和水箱17,水箱17通过管道与喷嘴19连接,水箱17与喷嘴1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b18。
其中的显热末端E,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辐射末端。
其中管道的设置为:辐射器B通过第一管道G1、第二管道G2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三管道G3与第四三通阀P4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G4与分水器14相连接,分水器14通过第十三管道G13与显热末端E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G7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相连接;显热末端E的出水通过第十四管道G14与集水器a15相连接,集水器a15通过第五管道G5、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九管道G9、第十管道G10与辐射器B相连接,第九管道G9上设置有水泵a13;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的出水通过第八管道G8与第三三通阀P3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连接;高温冷水机组C制取出的冷水通过第十一管道G11与第二三通阀P2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G2进入蓄冷水罐D中,从蓄冷水罐D的出水通过第九管道G9、第十二管道G12进入高温冷水机组C中。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适用于中湿度地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辐射器B、高温冷水机组C、蓄冷水罐D和显热末端E,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中间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来控制水流方向。
其中的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按进风方向依次包括过滤器1、冷却盘管2、直接蒸发冷却器3、空气冷却器4、挡水板5和送风机6。
其中的高温冷水机组C,包括蒸发冷却段和机械制冷段两部分,其中蒸发冷却段由直接蒸发冷却段7和间接蒸发冷却段8组成。间接蒸发冷却段8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喷嘴19、填料20和水箱17,水箱17通过管道与喷嘴19连接,水箱17与喷嘴1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b18。
其中的显热末端E,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辐射末端。
其中管道的设置为:辐射器B通过第一管道G1、第二G2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三管道G3与第四三通阀P4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G4与分水器14相连接,分水器14通过第十三管道G13与显热末端E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G7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相连接;显热末端E的出水通过第十四管道G14与集水器a15相连接,集水器a15通过第五管道G5、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九管道G9、第十管道G10与辐射器B相连接,第九管道G9上设置有水泵a13;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的出水通过第八管道G8与第三三通阀P3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连接;高温冷水机组中蒸发冷却段制取的高温水与机械制冷段制取的低温水通过管道在集水器16中混合,再通过第十一管道G11与第二三通阀P2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G2与蓄冷水罐D连接。
本实用新型空调装置的工作过程:
夜间辐射器B工作,制取出高温冷水,然后通过第一管道G1与第二三通阀P2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G2进入蓄冷水罐D中,以备第二天显热末端E用。当蓄冷水箱D储存的冷水不够显热末端E用时,可开启高温冷水机组C,调节第二三通阀P2进行补充。从蓄冷水罐D中出来的水通过第三管道G3与第四三通阀P4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G4与分水器14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十三管道G13送入显热末端;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G7进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中。
从显热末端E出来的水通过第十四管道G14进入集水器a15中,然后经过第五管道G5、第六G6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从蓄冷水罐D出来的水通过管道与第一三通阀P1相连接,一路通过第十管道G10进入辐射器B中;另一路通过第十二管道G12进入集水器b16中。
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冷却盘管2出来的水通过第八管道G8、第六G6进入蓄冷水罐D中。
Claims (6)
1.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辐射器(B)、高温冷水机组(C)、蓄冷水罐(D)和显热末端(E),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其中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
所述的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按进风方向依次包括过滤器(1)、冷却盘管(2)、间接蒸发冷却器(21)、直接蒸发冷却器(3)、挡水板(5)和送风机(6);
所述的高温冷水机组(C),由直接蒸发冷却段(7)和间接蒸发冷却段(8)组成;
所述的显热末端(E),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辐射末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段(8)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喷嘴(19)、填料(20)和水箱(17),水箱(17)通过管道与喷嘴(19)连接,水箱(17)与喷嘴(1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b(18)。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器(B)通过第一管道(G1)、第二管道(G2)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三管道(G3)与第四三通阀(P4)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G4)与分水器(14)相连接,分水器(14)通过第十三管道(G13)与显热末端(E)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G7)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相连接;显热末端(E)的出水通过第十四管道(G14)与集水器a(15)相连接,集水器a(15)通过第五管道(G5)、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九管道(G9)、第十管道(G10)与辐射器(B)相连接,第九管道(G9)上设置有水泵a(13);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的出水通过第八管道(G8)与第三三通阀(P3)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连接;高温冷水机组(C)制取出的冷水通过第十一管道(G11)与第二三通阀(P2)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G2)进入蓄冷水罐(D)中,从蓄冷水罐(D)的出水通过第九管道(G9)、第十二管道(G12)进入高温冷水机组(C)中。
4.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辐射器(B)、高温冷水机组(C)、蓄冷水罐(D)和显热末端(E),以上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回路,其中设置集水器、分水器进行水流分配,并且管道中设置三通阀,
所述的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按进风方向依次包括过滤器(1)、冷却盘管(2)、直接蒸发冷却器(3)、空气冷却器(4)、挡水板(5)和送风机(6);
所述的高温冷水机组(C),由直接蒸发冷却段(7)、间接蒸发冷却段(8)和机械制冷段组成;
所述的显热末端(E),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辐射末端。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段(8)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喷嘴(19)、填料(20)和水箱(17),水箱(17)通过管道与喷嘴(19)连接,水箱(17)与喷嘴(1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b(18)。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器(B)通过第一管道(G1)、第二管道(G2)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三管道(G3)与第四三通阀(P4)相连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道(G4)与分水器(14)相连接,分水器(14)通过第十三管道(G13)与显热末端(E)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七管道(G7)与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相连接;显热末端E的出水通过第十四管道(G14)与集水器a(15)相连接,集水器a(15)通过第五管道(G5)、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相连接,蓄冷水罐(D)通过第九管道(G9)、第十管道(G10)与辐射器(B)相连接,第九管道(G9)上设置有水泵a(13);蒸发冷却新风机组(A)中的冷却盘管(2)的出水通过第八管道(G8)与第三三通阀(P3)相连接,然后通过第六管道(G6)与蓄冷水罐(D)连接;高温冷水机组中蒸发冷却段制取的高温水与机械制冷段制取的低温水通过管道在集水器(16)中混合,再通过第十一管道(G11)与第二三通阀(P2)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管道(G2)与蓄冷水罐(D)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360941U CN201852230U (zh) | 2010-09-20 | 2010-09-20 |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360941U CN201852230U (zh) | 2010-09-20 | 2010-09-20 |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52230U true CN201852230U (zh) | 2011-06-01 |
Family
ID=4409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360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2230U (zh) | 2010-09-20 | 2010-09-20 |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5223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6584A (zh) * | 2010-09-20 | 2011-01-05 | 西安工程大学 | 夜间辐射冷却与蓄冷技术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03857965A (zh) * | 2011-10-13 | 2014-06-11 | 开利公司 | 冷却器系统中的热能存储 |
CN110057002A (zh) * | 2019-05-13 | 2019-07-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新型空调末端装置 |
-
2010
- 2010-09-20 CN CN2010205360941U patent/CN2018522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6584A (zh) * | 2010-09-20 | 2011-01-05 | 西安工程大学 | 夜间辐射冷却与蓄冷技术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01936584B (zh) * | 2010-09-20 | 2013-04-03 | 西安工程大学 | 夜间辐射冷却与蓄冷技术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03857965A (zh) * | 2011-10-13 | 2014-06-11 | 开利公司 | 冷却器系统中的热能存储 |
US9568235B2 (en) | 2011-10-13 | 2017-02-14 | Carrier Corporation |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a chiller system |
CN103857965B (zh) * | 2011-10-13 | 2019-08-06 | 开利公司 | 冷却器系统中的热能存储 |
CN110057002A (zh) * | 2019-05-13 | 2019-07-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新型空调末端装置 |
CN110057002B (zh) * | 2019-05-13 | 2024-04-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新型空调末端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53422U (zh) | 立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器复合的开式冷水机组 | |
CN205065912U (zh) | 适用于数据中心的热管-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103900179B (zh) | 屋面喷淋降温与夜间蓄冷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105135572A (zh) | 数据中心用热管复合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203757932U (zh) | 一种屋面喷淋与夜间蓄冷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 | |
CN101936584B (zh) | 夜间辐射冷却与蓄冷技术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104061643A (zh) | 闭式热源塔热泵与蒸发冷却联合的空调系统 | |
CN100356113C (zh) | 动态蓄冰节能机组 | |
CN101881495B (zh) | 基于蒸发冷却的蓄冷式辐射空调系统 | |
CN201852230U (zh) | 蓄冷与夜间辐射冷却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 |
CN202546960U (zh) | 蒸发冷却卧式室外机 | |
CN203744435U (zh) | 应用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夜间地下储能的空调系统 | |
CN202902515U (zh) | 一拖多蒸发冷却空调 | |
CN102913993B (zh) | 蒸发冷却式多联机 | |
CN102759157B (zh) | 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相结合的分体空调 | |
CN209840328U (zh) |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双冷蒸发冷却-冷凝一体化空调机组 | |
CN104006468A (zh) | 基于蒸发冷却与水幕外墙相结合的蓄冷空调装置 | |
CN201740145U (zh) | 一种采用蒸发冷却和蓄冷冷源的辐射空调装置 | |
CN111256258A (zh) | 结合氟泵自然冷却的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 |
CN202709356U (zh) | 分体式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复合空调 | |
CN110636744A (zh) | 一种数据中心用闭式蒸发冷却冷水系统 | |
CN213578833U (zh) | 开式冷却塔及冷却装置 | |
CN203907864U (zh) | 能量回收和水蓄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 |
CN204678572U (zh) | 基于蒸发冷却与热管、热泵联合的空调机组 | |
CN212108839U (zh) | 基于机械制冷和氟泵自然冷却的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