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8202U - 污水站除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站除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8202U
CN207628202U CN201721732319.9U CN201721732319U CN207628202U CN 207628202 U CN207628202 U CN 207628202U CN 201721732319 U CN201721732319 U CN 201721732319U CN 207628202 U CN207628202 U CN 207628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cesspool
sides
fixedly connected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323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俊明
曹树英
王林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323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8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8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8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站除臭系统,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左侧连通有进污管,所述进污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污水池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活性炭板,且第一活性炭板的两侧分别与污水池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污水池的顶部连通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植物液箱、浮块、标尺杆、第一出液管、高压泵、输液管、雾化管和喷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站除臭系统效果差的问题,该污水站除臭系统,具备除臭效果好的优点,能够完全的将臭气除尽,防止未除尽的臭气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质量,不会给操作人员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有效的保护了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污水站除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污水站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污水处理站的臭气污染问题也提上日程,污水处理站除臭越来越成为制约污水处理站后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恶臭是有机物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分解时产生的副产物,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主要来源于污水和污泥处理构筑物,恶臭源主要分布在进水预处理区的进水泵房、格栅、沉砂池以及生物反应中的厌氧调节池和污泥处理部分的浓缩池、储泥池和污泥脱水机房等。
目前有效的污水站除臭工艺,按照除臭的气体收集方法,按照臭气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化学法和生物法等不同的处理技术,植物液气相反应除臭法的原理是将纯天然植物提取液雾化,让雾化后的分子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与异味分子发生分散、聚合、取代、置换和合成等化学反应或催化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异味分子发生变化,改变原有的分子结构,使之失去臭味,反应的最后产物为H2O、氧和氮等无害的分子,然而现有的污水站除臭系统效果差,不能完全的将臭气除尽,未除尽的臭气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严重地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也给操作工人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不适,甚至会危害到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水站除臭系统,具备除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水站除臭系统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污水站除臭系统,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左侧连通有进污管,所述进污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污水池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活性炭板,且第一活性炭板的两侧分别与污水池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污水池的顶部连通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远离集气罩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吸风扇,所述第一吸风扇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远离第一吸风扇的一端连通有除臭箱,所述第二气管靠近除臭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除臭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物液箱,所述植物液箱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竖板之间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远离浮块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植物液箱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浮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标尺杆,且标尺杆的顶部贯穿至通槽的顶部,所述植物液箱的顶部连通有加料斗,且加料斗位于通槽的左侧,所述植物液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左侧连通有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的左侧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远离高压泵的一端贯穿至除臭箱的内腔连通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底部连通有喷头,所述除臭箱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板,且第二活性炭板的两侧分别与除臭箱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除臭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吸风扇。
优选的,所述污水池的内腔设置有微生物吸附板,且微生物吸附板位于第一活性炭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除臭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所述雾化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与除臭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植物液箱、浮块、标尺杆、第一出液管、高压泵、输液管、雾化管和喷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站除臭系统效果差的问题,该污水站除臭系统,具备除臭效果好的优点,能够完全的将臭气除尽,防止未除尽的臭气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质量,不会给操作人员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有效的保护了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出液管和第三阀门,能够便于操作工人及时处理使用后的植物液,通过设置微生物吸附板,具有微生物载体的功能,其有效成分能促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恶臭物质的反应,与污水池中的恶臭物质发生吸附、凝聚和生物转化降解作用,使得恶臭物质在污水池中得以初步去除,通过设置连接杆,能够有效防止雾化管发生掉落的现象,提高了雾化管的固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池、2进污管、3第一阀门、4第一活性炭板、5集气罩、6第一气管、7第一吸风扇、8第二气管、9除臭箱、10第二阀门、11植物液箱、12竖板、13滑槽、14浮块、15滑块、16通槽、17标尺杆、18加料斗、19第一出液管、20高压泵、21输液管、22雾化管、23喷头、24第二活性炭板、25出气管、26第二吸风扇、27微生物吸附板、28第二出液管、29第三阀门、3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污水站除臭系统,包括污水池1,污水池1的左侧连通有进污管2,进污管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3,污水池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活性炭板4,且第一活性炭板4的两侧分别与污水池1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污水池1的内腔设置有微生物吸附板27,且微生物吸附板27位于第一活性炭板4的顶部,通过设置微生物吸附板27,具有微生物载体的功能,其有效成分能促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恶臭物质的反应,与污水池1中的恶臭物质发生吸附、凝聚和生物转化降解作用,使得恶臭物质在污水池1中得以初步去除,污水池1的顶部连通有集气罩5,集气罩5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气管6,第一气管6远离集气罩5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吸风扇7,第一吸风扇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气管8,第二气管8远离第一吸风扇7的一端连通有除臭箱9,第二气管8靠近除臭箱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10,除臭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物液箱11,植物液箱1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2,两个竖板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3,两个竖板12之间设置有浮块14,浮块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5,且滑块15远离浮块14的一侧与滑槽13的内壁滑动连接,植物液箱11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6,浮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标尺杆17,且标尺杆17的顶部贯穿至通槽16的顶部,植物液箱11的顶部连通有加料斗18,且加料斗18位于通槽16的左侧,植物液箱11左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19,第一出液管19的左侧连通有高压泵20,高压泵20的左侧连通有输液管21,输液管21远离高压泵20的一端贯穿至除臭箱9的内腔连通有雾化管22,雾化管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且连接杆30的顶部与除臭箱9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30,能够有效防止雾化管22发生掉落的现象,提高了雾化管22的固定性,雾化管22的底部连通有喷头23,除臭箱9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板24,且第二活性炭板24的两侧分别与除臭箱9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除臭箱9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液管28,第二出液管28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阀门29,通过设置第二出液管28和第三阀门29,能够便于操作工人及时处理使用后的植物液,除臭箱9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25,出气管25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吸风扇26,通过设置植物液箱11、浮块14、标尺杆17、第一出液管19、高压泵20、输液管21、雾化管22和喷头23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站除臭系统效果差的问题,该污水站除臭系统,具备除臭效果好的优点,能够完全的将臭气除尽,防止未除尽的臭气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质量,不会给操作人员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有效的保护了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使用时,操作工人启动第一吸风扇7,使污水池1中的臭气经过第一活性炭板4和微生物吸附板27的初步吸附,经过集气罩5和第一气管6,打开第二阀门10,臭气经过第二气管8到达除臭箱9的内腔,启动高压泵20,使植物液从植物液箱11中流出,经过第一出液管19和输液管21到达雾化管22中,经过雾化处理后再由23喷出,雾化后的分子均匀地分散在除臭箱9的内部,吸附有异味分子,与异味分子发生分散、聚合、取代、置换和合成等化学反应或催化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异味分子发生变化,改变原有的分子结构,使之失去臭味,反应的最后产物为H2O、氧和氮等无害的分子,从而可以达到除臭效果好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污水站除臭系统,通过设置植物液箱11、浮块14、标尺杆17、第一出液管19、高压泵20、输液管21、雾化管22和喷头23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站除臭系统效果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污水站除臭系统,包括污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的左侧连通有进污管(2),所述进污管(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3),所述污水池(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活性炭板(4),且第一活性炭板(4)的两侧分别与污水池(1)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污水池(1)的顶部连通有集气罩(5),所述集气罩(5)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气管(6),所述第一气管(6)远离集气罩(5)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吸风扇(7),所述第一吸风扇(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气管(8),所述第二气管(8)远离第一吸风扇(7)的一端连通有除臭箱(9),所述第二气管(8)靠近除臭箱(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10),所述除臭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物液箱(11),所述植物液箱(1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2),两个竖板(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3),两个竖板(12)之间设置有浮块(14),所述浮块(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5),且滑块(15)远离浮块(14)的一侧与滑槽(1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植物液箱(11)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6),所述浮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标尺杆(17),且标尺杆(17)的顶部贯穿至通槽(16)的顶部,所述植物液箱(11)的顶部连通有加料斗(18),且加料斗(18)位于通槽(16)的左侧,所述植物液箱(11)左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19),所述第一出液管(19)的左侧连通有高压泵(20),所述高压泵(20)的左侧连通有输液管(21),所述输液管(21)远离高压泵(20)的一端贯穿至除臭箱(9)的内腔连通有雾化管(22),所述雾化管(22)的底部连通有喷头(23),所述除臭箱(9)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板(24),且第二活性炭板(24)的两侧分别与除臭箱(9)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除臭箱(9)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25),所述出气管(25)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吸风扇(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的内腔设置有微生物吸附板(27),且微生物吸附板(27)位于第一活性炭板(4)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箱(9)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液管(28),所述第二出液管(28)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阀门(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且连接杆(30)的顶部与除臭箱(9)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CN201721732319.9U 2017-12-13 2017-12-13 污水站除臭系统 Active CN207628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32319.9U CN207628202U (zh) 2017-12-13 2017-12-13 污水站除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32319.9U CN207628202U (zh) 2017-12-13 2017-12-13 污水站除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8202U true CN207628202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32319.9U Active CN207628202U (zh) 2017-12-13 2017-12-13 污水站除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82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1794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南京汉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1794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南京汉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4355A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及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CN202169138U (zh) 一种高温恶臭废气的生物处理装置
KR100986245B1 (ko) 무동력혼화공급장치를 이용한 고효율 약액세정식 탈취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133116B1 (ko) 콤팩트형 가축분뇨 악취가스 제거장치
CN203764105U (zh) 餐厨垃圾臭气处理系统
CN202497818U (zh) 一种多级式恶臭气体综合处理系统
KR101150787B1 (ko) 복합악취 제거용 자연순환형 바이오필터 탈취장치
CN205672752U (zh) 臭气净化装置
CN206486400U (zh) 一种一体化的生活污水环保处理装置
KR100725967B1 (ko) 악취제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악취저감형 액체비료의 생산 방법.
CN205796953U (zh) 一种生物除臭塔
CN207628202U (zh) 污水站除臭系统
CN212039790U (zh) 移动式组合除臭系统
JPWO2007023749A1 (ja) 脱臭装置及び脱臭方法
CN208893851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及处理的系统
CN202590620U (zh) 生物除臭装置
CN216024108U (zh) 一种生物除臭箱
CN105084654A (zh) 污水除臭的方法
CN205627617U (zh)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塔
CN209205007U (zh) 一种新型厂区恶臭废气生物治理装置
CN212651612U (zh) 一种新型塔式除臭生物滤池
CN205269401U (zh) 微生物活性污泥喷淋式除臭设备
CN212701330U (zh) 一种喷淋好氧池
CN212348329U (zh) 一种餐厨垃圾生物除臭装置
CN208553739U (zh) 一种臭气生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