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4941U -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4941U
CN207624941U CN201820413922.9U CN201820413922U CN207624941U CN 207624941 U CN207624941 U CN 207624941U CN 201820413922 U CN201820413922 U CN 201820413922U CN 207624941 U CN207624941 U CN 207624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installation passage
adapter
wind
vent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39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应太
蔡宗光
贺未
孙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HU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HU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HU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HU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39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4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4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4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包括:插接座,设有第一安装通道以及与第一安装通道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安装通道,第一安装通道的两端均贯穿插接座,第二安装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通道位于其两端的位置连通;导电端子,安装于第二安装通道中,导电端子的一端用以与第二安装通道插接配合的电缆连接,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安装通道中;导电杆组件,其安装于第一安装通道内并与导电端子连接,导电杆组件的两端均与第一安装通道插接配合;以及阀门,安装于插接座上并与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连通,阀门用以与气泵连通以对电缆中转接头进行抽真空。如此,提高了电缆中转接头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缆中转接头,通常包括插接座、导电端子以及导电杆组件,其中,导电端子的一端与插接至插接座内的电缆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与插接至插接座内的导电杆组件连接,导电杆组件远离导电端子的一端与另一电缆连接。
然而,当电缆以及导电杆组件与插接座插接配合时,插接座内用于容纳电缆以及导电杆组件的空腔仍会存在空气,这就使得电缆中转接头通高压电时容易被高压电击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旨在提高电缆中转接头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包括:
插接座,设有第一安装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插接座,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位于其两端的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插接座;
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中,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插接配合的电缆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
导电杆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并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所述导电杆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插接配合;以及,
阀门,安装于所述插接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连通,所述阀门用以与气泵连通以对所述电缆中转接头进行抽真空。
优选地,所述插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连通的安装孔;
所述阀门包括与所述安装孔配合的阀体、盖体、阀芯以及弹性复位件;其中,所述阀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阀体远离其敞口端的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盖体用于封盖所述阀体的敞口端,并且所述盖体贯穿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阀芯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阀体内并用于弹性支撑所述阀芯,以使得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一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盖体与所述阀体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芯包括密封片以及与所述密封片连接的顶针,所述密封片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内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顶针自所述第一通气孔伸出并与所述第一通气孔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外表面凸设有环绕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环形凸筋,并且所述环形凸筋在所述第一通气孔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针自所述第一通气孔伸出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插接座的外表面凸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的环形凸起;所述电缆中转接头还包括屏蔽端盖,所述屏蔽端盖与所述环形凸起配合,以将所述阀门封盖。
优选地,所述电缆接头还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导电端子和/或所述导电杆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接座的外表面涂设有导电材料;所述插接座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接地导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缆接头还包括密封套管,所述密封套管用以套设于电缆上,以将电缆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数量两个,两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两侧并呈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杆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所述导电杆组件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这就使得与所述导电杆组件连接的电缆能够和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的电缆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插接座的第一安装通道通过所述导电杆组件密封,所述插座的第二安装通道通过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的电缆密封,这就使得所述插接座、所述导电杆组件以及电缆一同围设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腔,该空腔位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所述插接座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所述阀门用以与气泵连通以对所述空腔进行抽真空,这就使得所述空腔内的空气尽数被抽出,也就是说,所述中转接头内部是真空的,这样就增大了高压电击穿所述电缆中转接头的难度,进而提高了所述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阀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提高电缆中转接头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新型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可以与另一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连接,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还可以与电缆终端接头连接,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包括插接座10、导电端子20、导电杆组件30以及阀门40,其中,所述插接座10设置有第一安装通道11以及与第一安装通道11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安装通道12,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插接座10,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位于其两端的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插接座10;所述导电端子2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中,其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插接配合的电缆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中;所述导电杆组件3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并与所述导电端子20伸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杆组件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对应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阀门40安装于所述插接座10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连通,所述阀门40用以与气泵连通以对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进行抽真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之间的夹角可以呈0°~90°之间的夹角,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呈90°夹角设置,这样便于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的导电杆组件30与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内的导电端子20的连接。
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导电压片21以及与所述导电压片21连接的导电环22,所述导电压片21用以与伸入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内的电缆固定连接,即所述导电压片21用以包覆电缆并通过工具与电缆固定连接,这就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0可以与直径不同的电缆连接;所述导电环22伸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并与所述导电杆组件30套接配合,这样就便于所述导电端子20与所述导电杆组件30的连接。
所述导电杆组件30包括导电铜杆31、密封管32、导电连杆33、以及绝缘塞34,所述密封管32套设于所述导电铜杆31上并与所述导电铜杆31一同插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一侧,所述绝缘塞34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另一侧插接配合,所述导电连杆33的一端穿过所述导电环22与所述导电铜杆31连接,所述导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塞34固定连接,这样就使得所述导电杆组件30与所述导电端子20电性连接。
应当说的是,所述导电连杆33与所述导电铜杆31以及所述绝缘塞34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螺纹连接、插接、卡接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述阀门40均为非金属阀门,比如,塑料阀、搪瓷阀、陶瓷阀、玻璃钢阀门等。的种类有很多种,其可以是单向阀、双向阀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所述阀门40仅仅是一个开关的作用,其与气泵连通时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气泵能够将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的空气抽出;其与气泵分离时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外部环境的空气进入止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杆组件3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所述导电端子2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内,所述导电杆组件30与所述导电端子20电性连接,这就使得与所述导电杆组件30连接的电缆能够和与所述导电端子20连接的电缆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插接座10的第一安装通道11通过所述导电杆组件30密封,所述插座的第二安装通道12通过与所述导电端子20连接的电缆密封,这就使得所述插接座10、所述导电杆组件30以及电缆一同围设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腔,该空腔位于所述插接座10的第一安装通道11和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所述插接座10上设置有阀门40,所述阀门40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所述阀门40用以与气泵连通以对所述空腔进行抽真空,这就使得所述空腔内的空气尽数被抽出,也就是说,所述中转接头内部是真空的,这样就增大了高压电击穿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所述阀门40的安装,请一并参照图2,所述插接座10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连通的安装孔13,所述阀门40可以通过插接、螺纹连接、粘接以及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3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阀门40的种类繁多,其可以是手动机械阀、半自动机械阀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3,所述阀门40包括与所述安装孔13固定连接的阀体41、盖体42、阀芯43以及弹性复位件44;其中,所述阀体41呈一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阀体41远离其敞口端的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孔411;所述盖体42用于封盖所述阀体41的敞口端,并且所述盖体42贯穿设置有第二通气孔421;所述阀芯43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41内;所述弹性复位件44安装于所述阀体41内并用于弹性支撑所述阀芯43,以使得所述阀芯43封堵所述第一通气孔411。
当气泵与所述阀体41设置第一通气孔411的一端对接并抵顶所述阀芯43时,所述阀芯43会沿着所述阀体41的轴向运动并将所述第一通气孔411打开,以使得气泵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连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的空气能够被尽数抽出,与此此时,所述弹性复位件44处于压缩状态;当气泵与所述阀体41分离时,所述弹性复位件44恢复弹性形变以将所述阀体41的第一通道封堵,此时外部的空气无法通过所述阀门40进入至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弹性复位件44可以是压簧、拉簧、弹片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所述弹性复位件44为压簧时,所述弹性复位件44的一端与所述盖体42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44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4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44为拉簧时,所述弹性复位件44的一端与所述阀芯4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44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41开设有第一通气孔411的一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盖体42与所述阀体4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这样就避免了所述盖体42受外力作用时从所述阀体41上脱落;螺纹连接还具有拆卸方便的有点,这样还方便了所述阀门40的组装。
显然,所述盖体42与所述阀体4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连接固定,例如卡扣连接、粘接、焊接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较佳地,所述阀芯43包括密封片431以及与所述密封片431连接的顶针432,所述密封片431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41内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气孔411,所述顶针432自所述第一通气孔411伸出并与所述第一通气孔411间隙配合。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抵顶所述顶针432来推动所述密封片431运动,进而便于将所述第一通气孔411打开。另外,所述顶针432受所述第一通气孔411的限位,这就使得所述顶针432只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通气孔411的轴向运动,从而也就限定了所述密封片431只能够沿着所述阀体41的轴向运动,这样就确保了所述密封片431能够顺畅的在所述阀体41内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41的外表面凸设有环绕所述第一通气孔411的环形凸筋412,并且所述环形凸筋412在所述第一通气孔411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针432自所述第一通气孔411伸出的长度。如此设置,避免了所述顶针432凸出所述插接座10的外表设置,从而避免了用户误碰所述顶针432而导致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阀门40进入至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内部的问题发生。另外,所述环形凸筋412在所述阀体41与气泵连通时还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这样就有便于所述阀体41与气泵的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所述插接座10的外表面凸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13的环形凸起14;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还包括屏蔽端盖50,所述屏蔽端盖50与所述环形凸起14配合,以将所述阀门40封盖。如此设置,避免了所述顶针432显露于外,进而避免了用户误碰所述顶针432而导致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阀门40进入至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内部的问题发生。
为了提高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的安全性,请参照图1,所述插接座10的外表面涂设有导电材料;所述插接座1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接线端子15,所述接线端子15与接地导线电性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的外部电势为零,也就是说,用户即使触碰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也不会发生触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还包括屏蔽帽60,所述屏蔽帽60采用导电材料或者所述屏蔽帽60上涂有导电材料,其罩盖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邻近所述绝缘塞34的一端,这样就使得所述插座外表面各处的电势均为零,进而降低了触电的风险。
为了提高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的安全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还包括避雷器70,所述避雷器70与所述导电端子20和/或所述导电杆组件30电性连接。如此设置,避免了所述100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也即避免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被高瞬态过电压所击穿,这样还有利于延长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与电缆之间的密封性,请参照图1,所述电缆接头还包括密封套管80,所述密封套管80用以套设于电缆上,以将电缆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密封连接。由于所述密封套管80采用柔性绝缘材料制成,这就使得所述密封套管80不仅可以与所述电缆进行较好的密封连接,同时还使得所述密封套管80能够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进行较好的密封连接,这样就避免了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进入至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连接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地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4,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所述第二安装通道12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的两侧并呈相对设置。如此设置,不仅增加了所述电缆中转接头100连接电缆的数量,同时还减少了所述阀门40设置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接座,设有第一安装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呈夹角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插接座;
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中,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插接配合的电缆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包括导电压片以及与所述导电压片连接的导电环;
导电杆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并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包括导电铜杆、密封管、导电连杆、以及绝缘塞,所述导电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导电环与所述导电铜杆连接,所述导电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塞连接;以及,
阀门,安装于所述插接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连通,所述阀门用以与气泵连通以对所述电缆中转接头进行抽真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连接处连通的安装孔;
所述阀门包括与所述安装孔配合的阀体、盖体、阀芯以及弹性复位件;其中,所述阀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阀体远离其敞口端的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盖体用于封盖所述阀体的敞口端,并且所述盖体贯穿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阀芯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阀体内并用于弹性支撑所述阀芯,以使得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一通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阀体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密封片以及与所述密封片连接的顶针,所述密封片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内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顶针自所述第一通气孔伸出并与所述第一通气孔间隙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外表面凸设有环绕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环形凸筋,并且所述环形凸筋在所述第一通气孔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针自所述第一通气孔伸出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的外表面凸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的环形凸起;
所述电缆中转接头还包括屏蔽端盖,所述屏蔽端盖与所述环形凸起配合,以将所述阀门封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还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导电端子和/或所述导电杆组件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的外表面涂设有导电材料;
所述插接座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接地导线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还包括密封套管,所述密封套管用以套设于电缆上,以将电缆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数量两个,两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两侧并呈相对设置。
CN201820413922.9U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Active CN207624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3922.9U CN207624941U (zh)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3922.9U CN207624941U (zh)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4941U true CN207624941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3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3922.9U Active CN207624941U (zh)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4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5314A (zh) * 2022-03-24 2022-06-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泵体阀门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5314A (zh) * 2022-03-24 2022-06-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泵体阀门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24941U (zh)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中转接头
CN108199203A (zh)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插接接头
CN105304323B (zh) 一种具有插拔式双极出线结构的高压电容器
CN209232663U (zh) 一种屏蔽型柱上绝缘开关
CN207559172U (zh)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插接接头
CN207624940U (zh)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终端接头
CN104167632A (zh) 一种密封式耐高电压电连接器
CN206807203U (zh) 电缆防水接线盒
CN104167633B (zh) 一种耐高电压电连接器
CN216015807U (zh) 一种连接器的防水线夹
US20230050137A1 (en) Watertight joint and plug-in device
CN204315818U (zh) 插头
CN204760567U (zh) 绝缘导线l型连接端子
CN211181748U (zh) 一种自承载型聚乙烯绝缘阻水电力电缆
CN204885621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4966706U (zh) 电连接器
CN204167827U (zh) 一种矿用防爆接线装置
CN208014990U (zh) 一种可切换式插座
CN102568781A (zh) 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引线装置
CN209169407U (zh) 一种套管
CN207732180U (zh) 小型化矩形高压电连接器
CN105134262B (zh) 一种矿用电磁先导阀驱动器
CN206117101U (zh) 一种电缆分支接头
CN208000866U (zh) 一种全封闭高压隔离开关接线端子
CN210363420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