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7274U -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7274U
CN207617274U CN201721716203.6U CN201721716203U CN207617274U CN 207617274 U CN207617274 U CN 207617274U CN 201721716203 U CN201721716203 U CN 201721716203U CN 207617274 U CN207617274 U CN 207617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hose
baffle ring
outlet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162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生
王卫民
凌家学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an Nov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an Nov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an Nov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shan Nov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162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7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7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727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复机附属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本装置包括风管,风管两端以支架呈简支梁状托撑固定;风管处布置进风口及出风口;各出风口沿风管管长方向依序布置,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指向薄膜膜面方向;本装置还包括挡风环,该挡风环存在送风及关闭两种位置状态:当挡风环处于送风状态时,“C”字弧片状的挡风环的开口位于出风口的出风路径处;当挡风环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风环环身遮挡出风口的出风路径;各挡风环沿风管轴向依序布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确保收卷之前的冷封胶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从而有效避免胶面反粘现象发生,同时定点干燥能力强,能够相对薄膜的喷码位置而实现针对性的定点干燥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复机附属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干复机,是将以溶剂稀释的胶粘剂涂布在基材干燥后,以压辊施压与其他薄膜复合在一起的机械设备。目前干复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一,目前干复机大量采用冷封合技术,而冷封合,是将冷封胶涂布于薄膜的内层膜上,封合时只需加压,利用冷封胶自身的粘性即可实现内层膜之间的粘合目的。在冷封合过程中除了必须考虑冷封胶的粘结力选择、溶剂残留量控制外,还需控制好上述膜面处冷封胶的干燥程度,以避免反粘现象的产生。然而实际操作时人们发现,即使在成品薄膜收卷之前冷封胶已经完全干燥完毕,但是,生产设备本身在长期运行时是会产生热量的,且该热量随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而会累计的越来越高;生产设备温度过高,使得薄膜膜面处本已降温干燥完成的冷封胶再次软化并产生粘性,从而造成胶面反粘现象。其二,在薄膜封合前,常需进行薄膜表面的上胶喷码操作。上胶喷码属于局部处理,根据薄膜产品的尺寸、功能甚至类型等不同,喷码位置均有所变化。在喷码完成后,常出现喷码字迹不清楚现象,这源于喷码胶水本身易于溶解,在上胶喷码后还尚未进入下一工序前,完整的喷码字体实际上已经开始溶解,致使字体变糊。最后,很多薄膜产品属于食用级薄膜,对产品质量把控极严;而为了保证薄膜产品的干复程度,厂家又不得不加大粘胶等制剂的剂量,以求获得高品质的产品,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从而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而实用的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不仅可确保收卷之前的冷封胶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从而有效避免胶面反粘现象发生,同时定点干燥能力强,能够相对薄膜的喷码位置而实现针对性的定点干燥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杆长方向平行薄膜宽度方向布置的风管,风管两端以支架呈简支梁状托撑固定;风管处布置连通风管管腔的进风口以便连接外部送风设备,风管管身处还贯穿设置有连通风管管腔的出风口;各出风口沿风管管长方向依序布置,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指向薄膜膜面方向;本装置还包括同轴箍套于风管外管壁处的“C”字弧片状的挡风环,该挡风环存在送风及关闭两种位置状态:当挡风环处于送风状态时,“C”字弧片状的挡风环的开口位于出风口的出风路径处;当挡风环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风环环绕风管轴线作回转动作,直至挡风环环身遮挡出风口的出风路径;各挡风环沿风管轴向依序布置。
优选的,所述风管包括彼此同轴布置的左风管及右风管,所述左风管及右风管的相邻管端以衔接环同轴固接;衔接环处径向贯穿设置上述进风口,且衔接环上同样布置出风口以便出风;左风管及右风管上套设数目等同的挡风环。
优选的,各挡风环轴向长度为1~2cm。
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支架与风管相应端部的管端衔接件,所述管端衔接件包括彼此同轴套设的内套筒及外套环,所述内套筒的一端固定于支架顶端处,内套筒的相对靠近风管的一端筒口筒壁处凹设有缺口槽;外套环外形呈“C”字弧片状且可绕内套筒轴线作回转动作;当外套环相对内套筒转动直至外套环的开口与内套筒的缺口槽重合而形成径向通路时,该径向通路构成供连接杆径向放入及卡入内套筒筒腔的安装通道;连接杆一端卡嵌于内套筒的筒腔内,另一端设置外螺纹段从而与风管相应端预设的内螺纹段间构成螺纹紧固配合。
所述外套环的环身处径向穿设有螺钉孔,紧定螺钉经由该螺钉孔而穿过缺口槽,直至紧定螺钉的端部与连接杆杆身间构成紧定螺钉式的抵紧配合。
所述连接杆外形呈两端细而中段粗的三段式阶梯轴状,连接杆的一侧轴肩抵紧于风管端部处;在风管该端部处套设有垫环,所述垫环一端抵紧于连接杆的上述轴肩处,垫环的另一端抵紧相应挡风环的端部。
所述支架外形呈倒“T”字状,包括搁置于地面上的底板以及由底板上板面处铅垂向上延伸的铅垂杆,铅垂杆顶端构成与内套筒相应端固接的固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采用风管作为送风件,以支架作为相对风管的托撑件,以外部送风设备经由进风口送风,再以出风口来实现针对薄膜模面的吹风干燥效果,最终实现了薄膜在收卷前的快速干燥功能,并避免薄膜表面冷封胶因干复机自身高温而产生溶解甚至胶面反粘状况。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风管外套设有若干同轴并列布置的挡风环,一方面针对不同的薄膜模面宽度,可针对性的将挡风环调节为送风或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不同薄膜模面宽度的薄膜产品的表面快速干燥功能。而另一方面,对于食品级薄膜而言,即使表面附着有大量粘胶制剂,也可通过调节挡风环的启闭状态后,依靠沿薄膜模面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出风口的快速吹动,使得多余制剂被吹离薄膜模面,进而在达到食品级薄膜的苛刻性要求的同时,亦可满足薄膜成品的质量要求。而对于干复机中的上胶喷码工序而言,本实用新型甚至可根据喷码位置的不同,而适应性的对各挡风环进行独立的关闭及送风状态调节,从而无论喷码位于薄膜模面何处位置,均可实现其快速干燥功能,以避免糊码状况发生。此外的,由于是针对性的定点干燥,其干燥风力也不会导致整个薄膜模面的大幅度抖动,进而确保了上胶喷码后续工序的正常可靠进行。
2)、进一步的,考虑到进风口与挡风环的安装位置干涉性,实际制作时可单独留出进风口位置不安装挡风环。或可如本实用新型所述,将进风口所在风管段单独布置形成衔接环,再在衔接环的两端以螺纹配合或焊固等方式分别轴向延伸出左风管及右风管,而左风管及右风管上再套设数目对等的挡风环。衔接环的轴向长度可视现场情况而定,通常一公分左右即可。衔接环既具备了上述左风管及右风管的衔接功能,本身又可作为中心定位基准,在进行薄膜吹风时将衔接环布置于薄膜的中心线处,即可确保左风管及右风管相对薄膜的吹风位置,使用极为便捷。而各挡风环轴向长度为1~2cm,通常薄膜模面宽度在1.2~1.5m,此时可视情况采用对应数目的挡风环彼此轴向抵合,以实现针对出风口的可控启闭操作。
3)、对于风管的与支架配合的端部而言,可采用多种方式固接彼此。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管端衔接件来作为密封件而堵住风管端部,以使得风管管腔形成相对密闭环境,同时,管端衔接件再通过外套环及内套筒的配合而固定于支架上。外套环及内套筒彼此配合,使得管端衔接件乃至整个风管可沿径向而不是轴向拔出及插入卡接,从而实现上述部件的狭窄空间内的快速拆装功能,其尤其适合于干复机这种存在大量狭窄空间的场合,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摆放于相应的复杂环境中。此外的,管端衔接件卡入内套筒的管腔中,并通过紧定螺钉加以配合,使得整个风管可沿自身轴线而作可控的转动调节动作,进而实现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调节,其使用便捷度极高。
4)、垫环的设置,在于考虑到因加工误差等原因,可能各挡风环密实的轴向排列后,并不能刚好填满整段风管而存在过大的轴向间隙,这显然是不利于实际操作的。通过采用垫环来弥补上述间隙,使得挡风环能以合适的紧密度进行排列和转动,以提升其操作便捷性及可靠性。此外的,垫环的与挡风环的配合面更易于精加工,以提升挡风环的转动灵活性,这比加工连接杆而言显然成本更低,也更易于操作。至于支架外形而言,其可根据现场状况酌情设定,此处就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挡风环相对风管的动作流程图;
图4为挡风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管端衔接件与连接杆的配合状态立体图;
图6为内套筒与外套环的配合结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与其各部件的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a-进风管
10-风管 10a-左风管 10b-右风管 10c-衔接环
11-进风口 12-出风口 20-支架 30-挡风环
40-管端衔接件 41-内套筒 41a-缺口槽
42-外套环 42a-螺钉孔 43-紧定螺钉
50-连接杆 60-垫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作以下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6所示,其主体构造包括支架20、管端衔接件40、连接杆50、左风管10a、右风管10b、衔接环10c、挡风环30及垫环60,其中:
如图1所示的,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彼此同轴布置且同轴的分置于衔接环10c的两端处,从而与衔接环10c共同形成风管10。而衔接环10c自身具备进风口11,以便经由进风管a而连通外部送风设备。衔接环10c乃至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上沿轴向的依序排列若干的出风口12,以使得进入风管10管腔的空气能经由出风口12而向薄膜模面处喷射,进而起到干燥薄膜模面的功能。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上轴向套设有若干挡风环30,挡风环30呈现如图1-3所示的轴向抵紧状布局。挡风环30的构造则如图4所示的呈“C”字弧板状,且挡风环30的布置位置以遮挡住相应的出风口12为宜。实际操作时,挡风环30由于是同轴箍设在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上,这使得挡风环30处于日常使用状态下是无法沿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的径向脱落的。不仅如此,在沿挡风环30轴线而转动挡风环30时,如图2-3所示的,挡风环30会沿风管10管身而作回转动作,进而实现可控的对出风口12的开启和关闭操作。薄膜膜面多宽即可对应的开启多宽的出风面;同理的,需要多宽的吹飞多余制剂的出风面也可如此调节。此外的,薄膜模面处喷码位置在何处,也可对应的开启相应位置的挡风环30,而使得该处出风口12贯通,其操作极为便捷。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的远端均通过连接杆50而固接于管端衔接件40上,而管端衔接件40则与支架20相固定。连接杆50的构造参照图1所示,其整体外形为两端细而中段粗的三段式阶梯轴状,连接杆50的一端螺纹配合于风管相应端处,而连接杆50的另一端径向卡入构成管端衔接件40的内套筒41处。管端衔接件40包括彼此同轴套接的内套筒41及外套环42,其外形构造参照图5-6所示。内套筒41处具备缺口槽41a,而外套环42存有开口;当然,外套环42采用缺口槽41a亦可。使用时,通过将内套筒41以焊固或螺纹固接等方式固定于支架20上,通过外套环42相对内套筒41的回转动作,从而使得外套环42处开口与内套筒41处缺口槽41a对齐,从而空出径向通路,此时连接杆50的相应轴端即可沿内套筒41的径向卡入,之后再回转外套环42而封闭内套筒41的缺口槽41a即可。此时,连接杆50的径向动作被内套筒41及外套环42所限定,而连接杆50的轴向动作则可通过紧定螺钉43来确保,其固定显然极为牢靠。
本实用新型实际操作时,针对不同的薄膜模面宽度,可针对性的将挡风环30调节为送风或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不同薄膜模面宽度的薄膜产品的表面快速干燥功能。同时,对于食品级薄膜而言,即使表面附着有大量粘胶制剂,也可通过调节挡风环30的启闭状态后,依靠沿薄膜模面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出风口12的快速吹动,直至制剂被吹离薄膜模面,进而在达到食品级薄膜的苛刻性要求的同时,亦可满足薄膜成品的质量要求。而对于干复机中的上胶喷码工序而言,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喷码位置的不同,而适应性的对各挡风环30进行独立的关闭及送风状态调节,从而无论喷码位于薄膜模面何处位置,均可实现其快速干燥功能,以避免糊码状况发生。由于是针对性的定点干燥,本实用新型的干燥风力也不会导致整个薄膜模面的大幅度抖动,显然也利于后续干复流程的正常可靠进行。

Claims (7)

1.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杆长方向平行薄膜宽度方向布置的风管(10),风管(10)两端以支架(20)呈简支梁状托撑固定;风管(10)处布置连通风管(10)管腔的进风口(11)以便连接外部送风设备,风管(10)管身处还贯穿设置有连通风管(10)管腔的出风口(12);各出风口(12)沿风管(10)管长方向依序布置,且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均指向薄膜膜面方向;本装置还包括同轴箍套于风管(10)外管壁处的“C”字弧片状的挡风环(30),该挡风环(30)存在送风及关闭两种位置状态:当挡风环(30)处于送风状态时,“C”字弧片状的挡风环(30)的开口位于出风口(12)的出风路径处;当挡风环(30)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风环(30)环绕风管(10)轴线作回转动作,直至挡风环(30)环身遮挡出风口(12)的出风路径;各挡风环(30)沿风管(10)轴向依序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10)包括彼此同轴布置的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所述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的相邻管端以衔接环(10c)同轴固接;衔接环(10c)处径向贯穿设置上述进风口(11),且衔接环(10c)上同样布置出风口(12)以便出风;左风管(10a)及右风管(10b)上套设数目等同的挡风环(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挡风环(30)轴向长度为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支架(20)与风管(10)相应端部的管端衔接件(40),所述管端衔接件(40)包括彼此同轴套设的内套筒(41)及外套环(42),所述内套筒(41)的一端固定于支架(20)顶端处,内套筒(41)的相对靠近风管(10)的一端筒口筒壁处凹设有缺口槽(41a);外套环(42)外形呈“C”字弧片状且可绕内套筒(41)轴线作回转动作;当外套环(42)相对内套筒(41)转动直至外套环(42)的开口与内套筒(41)的缺口槽(41a)重合而形成径向通路时,该径向通路构成供连接杆(50)径向放入及卡入内套筒(41)筒腔的安装通道;连接杆(50)一端卡嵌于内套筒(41)的筒腔内,另一端设置外螺纹段从而与风管(10)相应端预设的内螺纹段间构成螺纹紧固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环(42)的环身处径向穿设有螺钉孔(42a),紧定螺钉(43)经由该螺钉孔而穿过缺口槽(41a),直至紧定螺钉(43)的端部与连接杆(50)杆身间构成紧定螺钉式的抵紧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0)外形呈两端细而中段粗的三段式阶梯轴状,连接杆(50)的一侧轴肩抵紧于风管(10)端部处;在风管(10)该端部处套设有垫环(60),所述垫环(60)一端抵紧于连接杆(50)的上述轴肩处,垫环(60)的另一端抵紧相应挡风环(30)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外形呈倒“T”字状,包括搁置于地面上的底板以及由底板上板面处铅垂向上延伸的铅垂杆,铅垂杆顶端构成与内套筒(41)相应端固接的固接端。
CN201721716203.6U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17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6203.6U CN207617274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6203.6U CN207617274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7274U true CN207617274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2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1620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17274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7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7041A (zh) * 2017-12-11 2018-04-03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7041A (zh) * 2017-12-11 2018-04-03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CN107867041B (zh) * 2017-12-11 2023-07-21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17274U (zh)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CN107867041A (zh) 一种干复机用胶面吹风装置
CN108970861A (zh) 桥梁长柔性拉索的外表面旋转喷涂聚脲装置及其用于拉索外表面喷涂聚脲材料的方法
CN110227627B (zh) 一种紧固件生产用喷涂装置
CN203595361U (zh) 一种具有双重干燥效果的真空回转干燥机
CN207869946U (zh) 一种农业用旋转升降喷灌装置
CN209616786U (zh) 一种可喷出渐变色彩的喷枪
CN108006362B (zh) 用于市政高压水管破碎快速抢修的主动衔接设备
CN107646626B (zh) 采用伯努利原理回收雨水并进行绿化草坪喷射灌溉的方法
CN203213254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喷嘴结构
CN207514459U (zh) 一种转动式接头
CN202884103U (zh) 一种农业浇灌用球阀
CN207195880U (zh) 一种管接头的连接结构及其使用该结构的管接头
CN204448375U (zh) 一种用于雾化器的喷雾圈
CN208714477U (zh) 一种增强管材的缠绕设备
CN204253977U (zh) 进气阀
CN203269999U (zh) 环形罩式退火炉保护气体自动供气装置
CN205949167U (zh) 一种方便桶焊耳的外部补涂结构
CN210461252U (zh) 一种摆动气缸
CN205639774U (zh) 一种可动水嘴球窝关节水龙头
CN207848702U (zh) 一种新型单通道接头
CN215553072U (zh) 一种水气一体式悬臂装置
CN219495585U (zh) 一种球阀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115854133B (zh) 一种机械密封夹持连接装置
CN205949168U (zh) 一种方便桶焊耳的外表面补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