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3837U -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3837U
CN207613837U CN201720025530.0U CN201720025530U CN207613837U CN 207613837 U CN207613837 U CN 207613837U CN 201720025530 U CN201720025530 U CN 201720025530U CN 207613837 U CN207613837 U CN 207613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sliding slot
ruler
point
graduated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255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疏龙飞
赵伟
夏天
卓健伟
李培培
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0255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3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3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38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包括CT机、平行定位杆、正方形滑槽、横向角度尺、纵向刻度尺和水平握持杆;所述定位杆包括四个相互平行Z方向且垂直平面投影为正方形的固定杆,垂直所述Z方向及正中矢状线为X方向;所述正方形滑槽固定在定位杆上,前后为X方向,左右为Y方向,所述横向角度尺及纵向刻度尺能沿Y方向和X方向滑槽平移,调整定位杆末端长度模拟滑槽到穿刺脑表面距离为2.5cm,横向角度正中为0°,向两侧模拟半径为2.5cm圆的弧度。本实用新型专利利用CT轴位片找出侧脑室额角穿刺点,测量穿刺点至正中线距离d,利用公式计算向内偏移角度:(2.5‑d)×12°,调整定位装置和穿刺导管在水平角度尺上偏转角度,确定穿刺导管的穿刺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引导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方向的立体辅助定位。
背景技术
侧脑室额角穿刺是脑室积血、脑积水、外伤后颅内压检测等神经外科治疗手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目前,在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时,医师会首先选择好患者额部穿刺点,通常穿刺点为鼻根后11-12cm,中线旁开2.5cm。然后判断并定位穿所需刺方向,最后利用穿刺针通过额部穿刺点由颅外向脑室内穿刺。
然而,在神经外科医师进行的穿刺手术方向定位时,有时针刺方向与患者头部的矢状面并非平行,存在一定的夹角,很多时候需要向眼球内眦方向倾斜,并且穿刺方向线要对准患者双外耳道假象连线的条件,再通过穿刺点行穿刺时,才可恰好穿过侧脑室额角,在某些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或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导致中线偏移的患者,行额角穿刺时,与矢状面的夹角进一步发生变化,往往只能靠手术医师的经验和个人的主观感觉来判断穿刺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并指向外耳道的假象连线盲穿,在穿刺方向的判断上缺少标准的参照物,因此难免有时会穿刺失败,医师可能需要尝试多次穿刺才可成功,增加了患者手术医源性损伤的风险。
另外,国外医师在做此手术进行定位时,多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虽然用此方法进行定位穿刺方向的精确度高,但神经导航设备价格昂贵,一般医院无力购买;而且,用神经导航技术来进行定位和穿刺的步骤繁琐,需要再次进行培训,操作复杂,会增加人力成本及整个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的手术费用。针对以上的问题,一些医生曾设计、制作了较为简单的用于侧脑室额角穿刺的辅助装置;但普遍体型较大,术前固定繁琐,需要多人辅助,术中需要再次校准及定位,操作时间长,不利于重复利用及术中的简便操作使用,消毒起来也比较麻烦。
举例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侧脑室定位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穿刺定位仪由标有角度的半圆形主板来确定穿刺导管的穿刺方向,该半圆形主板体型大,固定复杂,且主板上的穿刺导管始终指向双侧外耳道的中点,然而,实际的侧脑室额角Monro孔并不一定在穿刺点与双侧外耳道中点的连线上,所以穿刺定位仪理论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且操场繁琐,术后消毒存储复杂。
再如,图2为现有技术的穿刺导向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穿刺导向器在两个立臂上设置横梁,穿刺套筒垂直设置在横梁上,穿刺器具沿着穿刺套筒的中心通孔进行穿刺,然而,侧脑室额角穿刺在斜冠状面上是有一个矢状面上的倾斜角度的,尤其存在血肿压迫导致中线移位时,倾斜角度更大,此穿刺导向器是一个垂直穿刺,很难以保证穿刺理想位置。
再如,图3为现有技术的穿刺导向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穿刺过程中首先要对头颅行体表的鼻根、耳屏等重要位置术前标记定位后,在利用CT对定位位置进行斜冠状面的三维扫描后在计算机辅助下计算出穿刺角度,增加术前准备时间,增加患者接受射线照射剂量,术中还需要将定位杆固定在手术床上,同时用十字形激光器对固定装置进行校准,操作起来十分复杂,体型大,增加手术时间,不利于消毒重复利用,并增加患者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简便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消除现有技术中设备造价高和方法复杂,术前操作时间长等的缺点,同时又尽可能比较精确地定位穿刺方向,减少患者手术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侧脑室额角穿刺定位设备造价高、或设备体型较大,术前及术中操作方法复杂,而盲穿时判断穿刺方向又缺少参照物导致穿刺方向精度不高增加患者医源性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方向的立体量角定位装置,包括CT机、平行定位杆、正方形滑槽、横向角度尺、纵向刻度尺和水平握持杆;所述平行定位杆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空间立体定位杆,所述前后及左右正对平行定位杆在垂直平面投影点的连线构成大“十”字,所述大“十”字交叉点沿定位杆方向在体表的投影构成体表穿刺点,所述穿刺点到同侧外耳道的连线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投影为Z方向,所述左右两条正对平行定位杆相当于外耳道至穿刺点连线在Z方向上投影的延伸,垂直于所述平行杆及正中矢状面为X方向,垂直于所述四个平行杆及所述X方向为Y方向;所述四个平行定位杆上端为固定的垂直于Z方向的正方形滑槽,所述正方形滑槽有两对相互平行且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的滑道;进一步,所述横向角度尺通过安装在所述正方形滑槽Y方向滑道上,所述纵向刻度尺安装在所述正方形滑槽X方向上滑道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滑动Y方向纵向刻度尺,模拟出穿刺导管在矢状面上的偏移的角度数及穿刺导管的半径,通过滑动X方向的横向角度尺,模拟出穿刺导管的半径;横向角度尺与纵向刻度尺交叉点与所述“十”字交叉点构成脑组织表面穿刺点两点确定穿刺方向。
优选地,所述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还包连接正方形滑槽平行于Y方向,垂直于X方向及Z方向的延长固定握杆,该固定握杆在术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垂直于外耳道及穿刺点的连线及平行于正中矢状面对平行定位装置模拟的穿刺空间进行进一步校准,同时便于在术中握持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四个平行定位杆末端都有调节长度的滑块,未滑动时,在正中时,其末端距正方形滑槽表面的距离为2.5cm,可根据颅骨板厚度及需要调节的方向,以前后两平行定位杆缩短距离为两倍颅骨厚度为基准,通过缩短或延长末端滑块的长度模拟出穿刺脑表面圆点到正方行滑槽的表面中心距离为2.5cm;同时固定出已定位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使横向角度尺上的度数是以半径为2.5cm的圆的弧度数的精确反应,减少穿刺方向的误差。
进一步,所述正方形滑槽的四条边的表面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校准X方向横向角度尺及Y方向纵向刻度尺在滑动时的精确定位,避免偏移,还可以通过穿刺导管的半径的测量来进一步平移角度尺和刻度尺的距离来减少穿刺导管半径对穿刺精度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横向角度尺正中间为0°,向两侧通过不等间距反映在以脑表面穿刺点为圆心,半径为2.5cm圆的弧度数,最大能模拟出±30°。所述纵向刻度尺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通过滑动Y方向刻度尺和X方向角度尺模拟所需穿刺角度及穿刺导管的半径。
进一步,所述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定位杆末端滑块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该四个平行定位杆末端的长度可以相对运动,调节不同的长度,为了保持稳定,所以部件之间设置了紧固件。
进一步,所述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装置上的横向角度尺及纵向刻度尺,其特征在于,其末端滑动后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改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该紧固螺母对调节后的横向角度尺及垂直角度尺进一步固定,在穿刺操作时不发生偏移,所以该两部件之间设置了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利用CT机计算出患者穿刺靶点距离正中线的距离,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出穿刺点向正中矢状面偏移的角度,通过调整水平定位装置,先定位出穿刺的斜冠状面,通过调节纵向刻度尺的偏转角度和横向角度尺的平移距离,确定了穿刺导管的穿刺位置和角度,降低了穿刺不当的几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水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作为对比,附图中还包括了现有技术的图纸。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穿刺定向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穿刺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穿刺激光导向定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横向角度尺及纵向刻度尺的示意图;
图6为穿刺轴位CT影像示意图;
图7为侧脑室穿刺内偏角度的模拟计算示意图;
图8为头顶部穿刺点视图;
图9为头部侧面穿刺点视图;
附图标记:
1-横向角度尺;2-纵向刻度尺;3-平行定位杆;4-正方形滑槽;5-水平握持杆;6-紧固件;O-体表定位穿刺点;P-耳屏标记点;M-Monro孔;Y-正中矢状线;d-Monro孔到正中矢状线的距离;L-穿刺点与耳屏前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体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圆心”、“前”、“后”、“左”、“右”、“内”、“外”“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侧脑室额角穿刺定位设备造价高,或设备体型较大,术前准备工作繁琐,或及术中操作方法复杂,而盲穿时判断穿刺方向又缺少标准参照物、穿刺方向的判断上精度不高增加患者医源性损伤的问题。
图4为该实用新型的侧脑室额角立体量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穿刺方向的立体量角定位装置,包括CT机(未描述)、平行定位杆3、正方形滑槽4、横向角度尺1、纵向刻度尺2和水平握持杆5;定位杆为四个平行的定位杆3,设定定位杆3的方向为Z方向,其中左右两条正对平行杆可看成外耳道至穿刺点连线在正中矢状面投影上的延伸,垂直于所述平行定位杆及正中矢状面为X方向,垂直于平行定位杆及X方向为Y方向;所述前后及左右正对平行定位杆在垂直平面上投影点的连线构成大“十”字交叉点,所述交叉点沿Z方向在体表的投影即为侧脑室额角穿刺的脑表面定位点,平行定位杆上面为固定的垂直于Z方向的正方形滑槽4,正方形滑槽4有两对相互平行且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的滑道;横向角度尺1通过安装在所述正方形滑槽Y方向滑道上,纵向刻度尺2安装在正方形滑槽X方向上滑道上;通过滑动Y方向的纵向刻度尺,模拟出穿刺导管向内偏移的角度数及穿刺导管的半径,通过滑动X方向的横向角度尺,模拟出穿刺导管的半径;横向角度尺与纵向刻度尺交叉点与“十”字交叉点构成的脑组织表面穿刺圆点两点连线确定为导管穿刺方向。
优选地,该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还包连接正方形滑槽4平行于Y方向,垂直于X方向及Z方向的延长固定握杆5,该固定握杆在术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垂直于外耳道及穿刺点的连线及平行于正中矢状面对平行定位装置模拟的穿刺空间进行进一步校准,同时便于在水平定位装置进行术中握持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四个平行定位杆末端都有调节长度的滑块,未滑动时,其末端距正方形滑槽表面的距离为2.5cm,可根据颅骨板厚度及需要调节的方向,以前后两平行定位杆缩短距离为两倍颅骨厚度为基准,通过缩短或延长末端滑块的长度模拟出穿刺脑表面圆点到正方行滑槽4的表面中心距离为2.5cm;同时固定出已定位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使横向角度尺1上的度数是以半径为2.5cm的圆的弧度数的精确反应,减少穿刺方向的误差。
进一步,正方形滑槽4的四条边的表面刻度的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校准横向角度尺1和纵向刻度尺2在滑动时的精确定位,避免产生偏移,还可以通过穿刺导管半径来参考横向角度尺1及纵向刻度尺2进一步平移的距离,使得导管本身的管径对穿刺精度的影响进一步减低。
进一步,所述正方形滑槽4的四条边的表面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校准X方向横向角度尺1及Y方向纵向刻度尺2在滑动时的精确定位,避免偏移,还可以通过穿刺导管的半径的测量来进一步平移角度尺和刻度尺的距离来减少穿刺导管半径对穿刺精度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横向角度尺1正中间为0°,向两侧通过不等间距反映在以脑表面穿刺点为圆心,半径为2.5cm圆的弧度数,最大能模拟出±30°。(能模拟出十二分之一的圆的角度);所述纵向刻度尺2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通过滑动X方向刻度尺和Y方向角度尺模拟所需穿刺角度及穿刺导管的半径。
进一步,所述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定位杆末端滑块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6,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四个平行定位杆3末端的长度可以相对运动,调节不同的长度,为了保持稳定,所以部件之间设置了紧固件以利于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角度尺1及纵向刻度尺2,其末端滑动后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6,改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该紧固螺母对调节后的横向角度尺1及垂直角度尺2进一步固定,在穿刺操作时不发生偏移,所以该两部件之间设置了紧固件。
在脑积水分流、脑室外引流或脑室颅内压探头植入手术中,利用本实施例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装置进行引导定位时,操作过程如下:
1、画出体表正中矢状线,穿刺点及穿刺点到同侧外耳道的连线。
图9为穿刺针道侧面体表投影图,图8为头顶部穿刺点视图,如8、9所示,准确画出体表的正中矢状线,然后确定侧脑室额角体表的穿刺位置,该位置为位于鼻根上11~12cm,中线旁开2.5cm,确定穿刺定位点(相当于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2.5cm位置),设定体表穿刺点为O点,标记同侧耳屏前标记点P,画出体表的穿刺点O与穿刺侧耳屏前P点的连线,该连线在矢状面上的投影构成侧脑室额角的前置穿刺方向Z方向;
2、计算出穿刺内偏角度β:
图6为侧脑室额角轴位CT影像示意图。观察最佳额角穿刺的CT轴位片,即侧脑室额角初步置入时位置的轴位片,找出侧脑室额角需要进针的穿刺位置M点(Monro孔),画出CT片上正中线(不论脑组织中线如何偏移),利用电脑图像系统计算出穿刺点距离该层面上正中线的距离d,
图7为侧脑室额角所在穿刺斜冠状面示意图,利用圆弧长公式,计算出体表穿刺点距离侧脑室穿刺点的内偏角度,公式如下:(2.5-d)÷(π×4.5)×180°≈ (2.5-d)×12°(设定成人穿刺点脑组织表面到侧脑室额角进针点的距离为4.5cm,即圆的半径),大致估算出侧脑室额角穿刺向矢状位偏移的度数。
3、横向角度尺及纵向刻度尺的平移设定
根据计算出的角度滑动垂直定位杆至指定度数,测量穿刺管的半径,将横向角度尺向外延长穿刺管半径的距离,纵向刻度尺向外延迟计算出的弧度及穿刺管半径的距离,此时横向角度尺与纵向刻度尺的交点与脑表面O点,组成一条连线,该连线即为侧脑室额角的穿刺方向,操作时,一手握定位器,保持穿刺位置不动,将带有针芯的穿刺管沿穿刺调定好的穿刺通道穿穿刺。
4、平行立体定位装置的固定
先于体表位置切开头皮穿刺位置,沿体表穿刺点钻孔,钻孔后根据颅骨孔的厚度调节前后定位杆需要缩放的距离,使前后穿刺水平定位杆及水平握持杆组成的平面与矢状面平行,再使得左右定位杆组成的斜冠状面与原外耳道及穿刺点方向重合延伸,并使得水平握持杆与X方向垂直并平行与正中矢状面,模拟出该处穿刺方向的三维空间,从而使本穿刺装置最终校准。
5、穿刺操作:
将穿刺导管远端置于脑组织表面,沿设定好的穿刺连线方向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管,取下本侧脑室穿刺引导装置。完成侧脑室额角穿刺。
需要说明的是,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装置可用于两侧脑室穿刺的手术操作,使用时只需要将纵向刻度尺相不同方向移动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验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T机、平行定位杆、正方形滑槽、横向角度尺、纵向刻度尺和水平握持杆;
所述平行定位杆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空间立体定位杆,所述前后及左右正对平行定位杆在垂直平面投影点的连线构成大“十”字,所述大“十”字交叉点沿定位杆方向在体表的投影构成体表穿刺点,所述穿刺点到同侧外耳道的连线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投影为Z方向,所述左右两条正对平行定位杆相当于外耳道至穿刺点连线在Z方向上投影的延伸,垂直于所述四个平行定位杆及正中矢状面为X方向,垂直于所述四个平行定位杆及所述X方向为Y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平行定位杆顶端为固定的垂直于Z方向的正方形滑槽,所述正方形滑槽有两对相互平行且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的滑道;所述横向角度尺通过安装在所述正方形滑槽Y方向滑道上,所述纵向刻度尺安装在所述正方形滑槽X方向上滑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正方形滑槽平行于Y方向,垂直于X方向及Z方向的延长固定握杆,所述固定握杆在术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垂直于外耳道及穿刺点的连线及平行于正中矢状面的方向对平行定位装置模拟的穿刺空间进行进一步校准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相互平行定位杆末端都有调节长度的滑块,滑块在正中未滑动时,其末端距正方形滑槽表面的距离为2.5cm,以前后两平行定位杆缩短距离之和为两倍颅骨厚度为基准,可根据颅骨板厚度及需要调节的方向通过缩短或延长末端滑块的长度模拟出穿刺脑表面圆点到正方行滑槽的表面中心距离为2.5cm;并进一步固定出已定位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滑槽的四条边的表面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校准X方向横向角度尺及Y方向纵向刻度尺在滑动时的精确定位,避免偏移,还可以通过穿刺导管的半径的测量来进一步平移角度尺和刻度尺的距离来减少穿刺导管半径对穿刺精度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横向角度尺正中间为0°,向两侧通过不等间距反映在以脑表面穿刺点为圆心,半径为2.5cm圆的弧度数,最大能模拟出±30°;所述纵向刻度尺正中间为0点,分别向两侧均匀等分1.5cm刻度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定位杆末端滑块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上的横向角度尺及纵向刻度尺,其特征在于其末端滑动后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CN201720025530.0U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3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5530.0U CN207613837U (zh)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5530.0U CN207613837U (zh)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3837U true CN207613837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17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2553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3837U (zh)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38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4810A (zh) * 2017-01-11 2018-07-20 疏龙飞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4810A (zh) * 2017-01-11 2018-07-20 疏龙飞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32437A (en) Method and stereotactic apparatus for locating intracranial targets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CN109692033B (zh) 一种经皮腰椎间孔镜穿刺辅助定位器
CN105708528A (zh) 一种椎间孔穿刺导向装置
CN105832427B (zh)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体外激光准直导向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06264702B (zh) 脊柱微创定位系统及其在脊柱微创定位中的应用
EP3072472A1 (en) Stereotactic whole-body guide system for precisely position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inside the body
CN105310782B (zh) 手术激光定位系统
CN108294810A (zh)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CN204734541U (zh) 脊柱微创定位系统
CN207613837U (zh) 一种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定位装置
CN104958096B (zh) 颅骨卵圆孔穿刺定位仪
CN109106454B (zh) Rc颅内微创治疗定位装置
CN205458991U (zh) 计算机辅助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定系统
CN210185662U (zh) 一种脑出血穿刺引流的穿刺路径定位装置
CN109893221B (zh) 一种脑出血穿刺引流的穿刺路径定位装置
CN208388715U (zh) 一种脊柱手术穿刺用体外定位装置
CN105769316A (zh) 计算机辅助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定系统
CN211156113U (zh) 一种脊柱椎弓根万向穿刺导航定位器
CN209863980U (zh) 一种经皮腰椎间孔镜穿刺辅助定位器
CN211355776U (zh) 一种穿刺辅助装置
CN210903273U (zh) 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穿刺的定位导向装置
CN211633628U (zh) 一种脊柱椎体定位显影器
CN208942308U (zh) 便携式脑立体定向仪
CN207708008U (zh) 一种数字化定位脊柱微创手术3d打印导向装置
CN209253164U (zh) 一种经额穿刺简易脑立体定向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