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7366U -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7366U
CN207597366U CN201721674897.1U CN201721674897U CN207597366U CN 207597366 U CN207597366 U CN 207597366U CN 201721674897 U CN201721674897 U CN 201721674897U CN 207597366 U CN207597366 U CN 207597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link
fixed
mounting hole
over
j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48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佰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6748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7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7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7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套设有空心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下方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自上向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五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所述第五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均与第一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第五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围成的漂浮物入口,所述漂浮物入口连接有拖网,所述拖网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置有浮球。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保存,占用空间小;还可以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机械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污染治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背景技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仅对天空和陆地环境带来了各种污染,也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据估箅,全球每年因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髙达130亿美元。我国拥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尽管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甚本稳定,但近岸海域仍存在水环境质差的问题,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此外,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溢油和化学品泄漏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海洋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海洋污染具有来源广、面积大、持续久、防治难、危窖强的特点。尤其是海上漂浮物对海域的污染,植物以浮游藻类为主,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导致能够照射到海中的光照强度降低,海中需要光合作用以及有氧呼吸的生物由于缺氧少光,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逐渐死亡。各种生物的相继死亡,也会污染海水,并将恶性循环,海洋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
以浒苔为例,它广泛地分布于海洋沿岸、低潮区的砂砾、岩石和滩涂中,尤其在东南沿海一带分布广泛。由于浒苔的粘附性、相克效应等,会引起船体堵塞、绿潮等,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
目前打捞水上漂浮物,尤其是针对浒苔,多采用海上围堵,人工打捞,费时费力,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准备前期,浒苔大量繁殖,严重污染赛区水质,政府花巨资研发各种处理手段,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套设有空心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下方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自上向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五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所述第五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均与第一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第五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围成的漂浮物入口,所述漂浮物入口连接有拖网,所述拖网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置有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三固定杆和第五固定杆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和第五固定杆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的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二固定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的第一固定绳穿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杆和第五固定杆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和第五固定杆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绳与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和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至少设置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没有设置第一固定绳的一端设置有摇把,所述第一固定杆通过支架固定在船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通过轴承与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拖网的长度为5~5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水上漂浮物打捞器能够打捞水上漂浮物,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沿途遗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2)本实用新型水上漂浮物打捞器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保存,占用空间小;还可以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机械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上漂浮物打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连接图。
图中,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4.第四固定杆,5.第五固定杆,6.第六固定杆,7.漂浮物入口,8.拖网,9.出口,10.第一固定绳,11.第二固定绳,12.第一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4.第三固定孔,15.第四固定孔,16.螺栓,17.浮球,18.摇把,1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第一固定杆1,所述第一固定杆1上套设有空心的第二固定杆2,所述第二固定杆2下方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杆3和第四固定杆4;所述第三固定杆3和第四固定杆4之间自上向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五固定杆5和第六固定杆6,所述第五固定杆5和第六固定杆6均与第一固定杆1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3、第四固定杆4、第五固定杆5和第六固定杆6围成的漂浮物入口7,所述漂浮物入口7连接有拖网8,所述拖网8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9;所述出口9处设置有浮球17。
其中,第一固定杆1的高度太高,如果,以第一固定杆1、第三固定杆3、第四固定杆4和第六固定杆6围成的开口作为漂浮物入口,这样浪费了拖网8的材料;第五固定杆5缩小了拖网8的漂浮物入口7的大小,节约了资源。
浮球17有利于形成阻力,便于拖网8借助于水的自然阻力打开,节省了人力或者机械用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绳10;所述第三固定杆3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3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4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4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二固定绳11。
其中,只有第一固定杆1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杆1磨损严重,容易发生折断,第一固定绳10和第二固定绳11配合第一固定杆1使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固定更加稳定,防止折断的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2,所述的第一固定绳10穿过第一固定孔12与第一固定杆1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固定杆3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3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4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4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3,所述第二固定绳11与第二固定孔13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地,为了防止磨损并防止第二固定杆2从第一固定杆1滑出,第一固定杆1与第二固定杆2通过轴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1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4,所述第二固定杆2上设置有第四固定孔15,所述第一固定杆1与第二固定杆2通过第三固定孔14、第四固定孔15和螺栓16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固定孔14和第四固定孔15至少设置有2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1没有设置第一固定绳10的一端设置有摇把18,所述第一固定杆1通过支架19固定在船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1通过轴承与支架19相连接。
摇把18和轴承相配合,方便将拖网8收起。
可选地,所述拖网8的长度为5~50m。
在使用时,将第一固定杆1通过支架固定在船舷上,将浮球17放入水中,借助水的阻力,第二固定杆2绕第一固定杆1做旋转运动,将拖网8打开放入水中,当拖网8完全打开时,将第二固定杆2通过第三固定孔14、第四固定孔15和螺栓16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上,将第一固定绳10连接在第一固定孔12内,将4根第二固定绳11分别连接在第三固定杆3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3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4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4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将第一固定杆1没有设置第一固定绳10的一端固定在船舷上,将第一固定绳10和4根第二固定绳11的另一端连接到船体上,利用行船能高效打捞水上漂浮物,比如浒苔,在行船过程中漂浮物自动进入拖网8,拖网尾部的出口9,便于水上漂浮物分段上船,在船上完成挤水压缩打包,体积减小,靠港后吊装上岸,便于运输和进行后处理,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沿途遗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打捞完成后,将第一固定绳10和第二固定绳11从船体、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上取下并折叠,摇动摇把18,此时,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2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固定杆1将拖网8绕第一固定杆1和第六固定杆6收起来,便于存放。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杆(1),所述第一固定杆(1)上套设有空心的第二固定杆(2),所述第二固定杆(2)下方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杆(3)和第四固定杆(4);所述第三固定杆(3)和第四固定杆(4)之间自上向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五固定杆(5)和第六固定杆(6),所述第五固定杆(5)和第六固定杆(6)均与第一固定杆(1)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3)、第四固定杆(4)、第五固定杆(5)和第六固定杆(6)围成的漂浮物入口(7),所述漂浮物入口(7)连接有拖网(8),所述拖网(8)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9);所述出口(9)处设置有浮球(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绳(10);所述第三固定杆(3)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3)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4)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4)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二固定绳(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2),所述的第一固定绳(10)穿过第一固定孔(12)与第一固定杆(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杆(3)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第三固定杆(3)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第四固定杆(4)和第五固定杆(5)的连接处以及第四固定杆(4)和第六固定杆(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3),所述第二固定绳(11)与第二固定孔(13)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与第二固定杆(2)通过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4),所述第二固定杆(2)上设置有第四固定孔(15),所述第一固定杆(1)与第二固定杆(2)通过第三固定孔(14)、第四固定孔(15)和螺栓(1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4)和第四固定孔(15)至少设置有2个。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没有设置第一固定绳(10)的一端设置有摇把(18),所述第一固定杆(1)通过支架(19)固定在船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通过轴承与支架(19)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漂浮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网(8)的长度为5~50m。
CN201721674897.1U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Active CN207597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4897.1U CN207597366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4897.1U CN207597366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7366U true CN207597366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4897.1U Active CN207597366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7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7474B1 (ko) 수면의 부유폐기물 수거장치
CN207519426U (zh) 一种养殖工船
CN204473081U (zh) 一种多用途水上垃圾清理设备
CN208023503U (zh) 一种用于深海养殖的浮式防波提和风能集成系统
CN104988890B (zh) 一种利用浒苔制备海上除油制品的设备
CN106522179A (zh) 便捷式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CN104861932B (zh) 一种利用浒苔制备海上除油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CN205062782U (zh) 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CN105052382A (zh) 一种用于水草收割船的水草运输装置
CN210013199U (zh) 一种漂浮浒苔打捞网
CN106522180A (zh)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DE1658168A1 (de) Gross-Wassertransporte und Lagerungen mit schwimmenden Tankschlaeuchen
CN203072661U (zh) 柔性沉箱式网箱
CN106192878B (zh) 消能式拆装方便的浮式消波堤
CN201103116Y (zh) 岸滩围油栏
CN207597366U (zh) 一种水上漂浮物打捞器
CN106828816B (zh) 一种单点系泊、能源自给、深海抗风浪养殖装置
CN103243695B (zh) 一种在激流中能防止倾覆的围油栏
CN106359240B (zh) 一种鱼类自适应式渐进放流装置
CN104170779A (zh) 一种水产养殖网箱
KR200377428Y1 (ko) 유출유 회수 네트
CN204047608U (zh) 一种水产养殖网箱
CN207348030U (zh) 一种红树幼苗种植区外围防护装置
CN205946906U (zh) 一种外海养殖抗风浪型铰接式网箱
CN206821697U (zh) 一种养殖用的网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