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2180A -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2180A
CN106522180A CN201510585697.8A CN201510585697A CN106522180A CN 106522180 A CN106522180 A CN 106522180A CN 201510585697 A CN201510585697 A CN 201510585697A CN 106522180 A CN106522180 A CN 106522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cursory
interception
rope
auxiliary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56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2180B (zh
Inventor
解思亮
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856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2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2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2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2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拦截网、浮漂、固定重物和坠物,浮漂包裹在拦截网内,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栓接在一起使网纲位于浮漂的正上方;网纲上设置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的固定重物;拦截网的底端设置底纲。本发明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可有效控制浒苔等藻类在近海海域的爆发,影响城市美观的情况发生,节约了清理藻类的高额成本。浮筒或浮球可以根据需要成色,能够增添水上或海上的颜色点缀,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设计的拦截网不仅可以拦截浒苔,也可拦截其它水上漂浮物。

Description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漂浮物的拦截装置,更详细地讲是用于江河、湖泊、海洋等区域清理、打捞漂浮物的专用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上漂浮物以浒苔最为代表,浒苔是一种在海洋中生长的海藻类植物,藻体绿色,管状,膜质,高可达一米左右。多细长分枝,主枝与分枝直径相似。细胞纵列。生长在风平浪静的中潮带滩涂上。生长盛期3~6月;江浙沿海一带尤为突出,产于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和温州港。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浒苔系泛暖温带性海藻。可供食用。
浒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极强,是藻类中比较“随遇而安”的品种,对水质、阳光要求极低,主要依靠自体分裂繁殖,正常情况下20天数量就能繁殖到原来的1.5倍,这是它们得以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之一。大面积的浒苔一旦进入近海海域就会给自然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自2008年以来,每年夏季青岛近海都会爆发浒苔,尤其是今年夏季,众多海水浴场一度在浒苔的包围圈中沦陷,青岛不得不掀起一场浒苔清理的阻击战。
青岛的浒苔主要是从黄海西北部海域漂移而来。该海域产生浒苔的主要原因是拥有适宜浒苔生长的海洋生态环境,春季光照强烈、5月降水丰沛,这些有利的气象条件都对浒苔迅速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从浒苔移动路径可知,黄海西北部海域生成的浒苔之所以漂移至青岛海域,主要是5、6月份黄海海面维持偏南风流场,在风应力作用下产生了西北向表层海流,大量浒苔顺着海流边生长边漂移至青岛沿海海域。6、7月份青岛气温升高,降水量偏多的气象条件也对浒苔大爆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的青岛每天要为浒苔的清理付出巨大的费用,每天有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从事清浒苔清理工作,需要出动几十艘多则几百艘渔船在海上进行浒苔的打捞工作;在陆地上使用推土机、装载机,自卸运输车辆等进行运输;各种船舶、机械设备、车辆等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费用支出,每天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并且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也增加了市内交通的拥堵、局部环境造成破坏。
由于浒苔繁殖速度快,浒苔清理工作非常艰难。对浒苔的防控工作,从浒苔的大量漂浮所造成的污染看,防治工作应该放在:以远海拦截为主、近海拦截为辅进行整治。由于浒苔生长周期短,受生长期和水温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就会自然沉降。在青岛,8月中旬浒苔就会逐步消失。据海洋研究相关资料,并没有资料或研究显示沉降后的浒苔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尽管浒苔在腐烂时会吸收大量氧气,只是理论上的推理,或者,浒苔已经到了近海海域,其数量多,且长期不予处理会造成局部海洋污染的现象发生。因此对浒苔拦截的关键点是拦截位置,如果能在远海拦截,由于水域面积大、还有海洋环流因素等的影响,不但不会破坏水质,还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有的浒苔拦截网是在海面上设置浮漂,浮漂以下部分为拦截网。由于浒苔为中空膜状结构,其长度在20-100cm,漂浮在海面上,在浮漂浮力过小的情况下,浮漂受浪涌的影响一旦被浒苔覆盖,会导致拦截网高度降低至水面以下,使浒苔容易从拦截网上方飘过。还有拦截网没有离开水面、或离开水面的距离太近、网眼太大、网深过短等因素,使拦截网失去应有的作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071670A)公开了一种浒苔拦截网,该拦截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浒苔被海浪携带进入近海,但是该拦截网只是在主浮绠与次浮绠之间装有浮漂,拦截网上侧边最多只是包裹住柱体的一半,导致拦截高度不够,其他也有一些尚未顾及的方面,因此浒苔还是容易突破拦截网的阻拦进入近海海域,不仅影响了旅游产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除了以上几个问题,一旦出现拦截网断裂或者固定锚与网体分离,会出现拦截缺口,造成漂浮物从缺口通过,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漂浮物将会大量涌入,对已经建立的拦截长廊起到破坏作用。为此,应建立能够自动预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除了按照传统的拦截方式进行拦截外,一旦拦截网局部发生漂移会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与导航系统进行识别并及时纠正。对已经沉入水中的网纲,通过温度传感器以预警的方式及时提醒管理者现场进行施救或处理。综上所述,海上或水上漂浮物既要用传统的有结网拦截,还要用有结网与无结网结合的方式拦截,既保证了拦截网的强力,又加大了拦截网孔的密度,使大小漂浮物均拦截于网外。网具拦截与科学拦截结合,使水上拦截进入了智能化,信息化时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拦截效率高,结构简单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漂浮物,尤其是浒苔被海浪携带,穿过拦截网进入近海海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拦截网、浮漂、固定重物和坠物,浮漂包裹在拦截网内,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栓接在一起使网纲位于浮漂的正上方;网纲上设置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的固定重物;拦截网的底端设置底纲。
由于拦截网的网纲是由钢丝绳或树脂纤维制成的,能够抗击12级大风的侵袭,所以,拦截网在布设时会有难度,为了布设方便,本发明将拦截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浮漂和上层拦截网;另一部分为下层拦截网。根据需要将下层拦截网挂接或拴缚到辅纲上,当漂浮物拦截结束后,可以将下层拦截网与上层拦截网分离,使上层拦截网留在在原地,用于来年或再来年使用。由于浮漂可以制作成多种颜色,可以作为一道海上风景线,做旅游观赏用,也可以将上层拦截网拖拽到指定水域,统一保存,在需要时会及时拖拽到位,以减少铺设时间。浮漂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相邻浮漂之间拦截网的高度与浮漂的顶部高度为参考值。浮漂密度大,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密度小,浮漂间隔距离过长,网纲容易弯曲降低了拦截高度,浪击会使漂浮物越过拦截网。
覆盖在浮漂上的上层拦截网,其位于浮漂上半部分的网体采用单层有结网,其余部分的网体采用有结网和无结网结合的双层网。因海上风大,对拦截网有破坏作用,所以,在水面以上的网体,在浮筒一半以上采用单层有结网,网眼较大的有结网可以有效减少对风的阻力,在浮筒一半以下的网体仍然采用有结网和无结网相结合的双层网,可以有效的拦截浒苔。
下层拦截网挂接或拴缚在辅纲上。下层拦截网挂接或拴缚在辅纲上,既可以快速安装、拆卸下层拦截网,又可以增加辅纲的重量使网纲始终在两条辅纲的中间,起到提纲的作用。
上层拦截网的末端为挡网,挡网的长度大于下层拦截网与辅纲连接处之间的间距。挡网既可以采用单层网,也可以采用双层网。
优选地,所述挡网和下层拦截网的最底端分别设置有底纲,所述底纲上设置有坠子,设置的坠子,以便网体能够顺利打开,所述坠子在底纲上间隔网眼设置;或者对应每个网眼均设置。
拦截网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所述拦截网的上端卷曲呈筒状,浮漂间隔包裹固定在筒状的拦截网内,筒状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筒状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栓接在一起使网纲位于浮漂的正上方。
拦截网为一体式结构,且拦截网的上侧边卷曲呈筒状,浮漂间隔包裹固定在筒状的拦截网内,这样浮漂就能够对网纲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相邻浮漂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相邻浮漂之间的拦截网的高度与浮漂的顶部基本持平为参考值。浮漂密度大,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密度小,浮漂距离过长网纲容易弯曲接近水面。浮漂能够对网纲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将网纲拉高,高出海面,阻挡浒苔被海浪部分带入或整体越过拦截网。优选地,所述拦截网的最底端分别设置有底纲,所述底纲上设置有坠子,设置的坠子,以便网体能够顺利打开,所述坠子在底纲上间隔网眼设置;或者对应每个网眼均设置。
所述重物坠子形状为圆形、圆柱型、椭圆形、多边形,或链条式,其材质选用金属,也可以使用水泥制品或陶瓷制品。坠子的作用在于容易打开网体便于布防和垂直网体对漂浮物起到拦截作用。坠子或坠链,不宜过重,太重会拉低海面拦截网出水高度;不宜过轻,太轻会被漂浮物浮力掀起。使用时,可根据环境整体考量。
所述网纲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随时监测拦截网的状态,当某一部分拦截网下沉了,系统可及时监测到并反馈给监测终端,以便于采取措施补救,减少人力巡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监测温度、湿度的变化来识别拦截网的网纲是否沉入水中。但在遭遇台风或下雨天气时可能会导致传感器失去作用。
优选地,所述浮漂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或树脂材料制品,浮漂采用浮筒或浮球。
中空全封闭式的浮漂相较于传统的泡沫或者其他浮漂,其浮力大。浮漂优选为浮筒或浮球,因为筒状和球状的浮漂能够很好将拦截网的网纲提起,起到拦截作用。浮漂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或树脂材料制品,硬度高,韧性、稳定性好。
优选地,所述浮筒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桶,外涂防锈漆。铁制品无需高昂的模具费用,制作简单,造价便宜。能够很好的支撑网纲,从而使网纲能够稳固的高出水面,阻挡浒苔被海浪部分带入或整体越过拦截网。
优选地,所述浮筒为中空全封闭式树脂桶。中空全封闭式的浮筒相较于传统的泡沫、玻璃或者其他材质的浮漂,其坚固程度好、浮力大。树脂材质的浮筒相较于铁质产品能够避免被海水腐蚀。能够很好的支撑网纲,从而使网纲能够稳固的高出海面,阻挡浒苔被海浪带入近海海域。
优选地,所述浮筒的长度大于浮筒直径,以便于浮漂在水中横向漂浮的稳定性。浮漂直径越大、网纲提离水面的距离就越远,可根据需要确定浮漂直径大小。比如:在远海处,由于浪大用直径大的浮漂为上选;在近海,浪小用直径小的浮漂更为经济。
优选地,所述浮球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其优点在于:由于是圆型,易于透风,在同样情况下与筒状浮漂相比会减轻网纲的受力程度。浮球直径越大、网纲提离水面的距离就越远,可根据需要确定浮球直径大小。比如:在远海处,由于浪大用直径大的浮球为上选;在近海,浪小用直径小的浮球更为经济。
优选地,所述浮球是用树脂材料制成的,其优点在于:树脂材质的浮球相较于铁质产品耐腐蚀能力强、稳定性好,更易于在水上使用;由于是圆型,易于透风,在同样情况下与筒状浮漂相比会减轻网纲的受力程度。浮球直径越大、网纲提离水面的距离就越远,可根据需要确定浮球直径大小。比如:在远海处,由于浪大用直径大的浮球为上选;在近海,浪小用直径小的浮球更为经济。
优选地,所述拦截网为双层拦截网,其中一层为有结网,另一层为无结网。所述有结网和无结网是由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纤维捻合、多股合成的编织品。所述拦截有结网是由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纤维捻合、多股合成的打结编织品。其优点在于:可以用多股纤维捻合后打结;打结后的网扣牢固;有结网具相较于无结网强力好。
优选地,所述拦截无结网是由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纤维的单丝或复丝编制而成的。用单丝或复丝材料编织的无结网,编制结构严密,对细小漂浮物也可有效拦截。
优选地,所述锚链选用金属丝纲,金属具有更好的强度,可以把浮漂固定住,使拦截网不易产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辅纲选用金属丝纲,金属具有更好的强度,为了节约成本,两条辅纲一条为金属制品,另一条为树脂纤维制品,其强力要求:大于有结网的结绳强力或两倍以上的强力。此纤维辅纲仅作为包袱、固定浮漂、使网纲在两辅纲中间才与金属辅纲栓结。由于下层拦截网悬挂于此,所以,选用牢度强、韧度好的材料作为辅纲,选用上仅次于网纲的要求。
所述固定重物采用锚或浇筑水泥块或金属块。
所述浮漂或辅纲上设置长绳,长绳的末端连接坠物。所述长绳缠绕在辅纲与坠物之间的拦截网上,长绳的末端连接有网兜,所述坠物设置在网兜内。优选地,所述长绳缠绕在浮漂或连接在浮漂与坠石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的末端连接有网兜,所述网兜内装有坠物。坠物通过长绳固定在浮筒或浮球上而不是直接连接在拦截网的下端,能够避免由于坠物的原因对拦截网造成破坏。同时,长绳与拦截网栓结在一起,能够在稳定浮漂的同时,有助于拦截网在水中的伸展。
所述拦截网为不影响各类船只通行,会在海上留出可供通行的通道,在通道后方对应位置再设置一道拦截网,用以拦截从通道流入的浒苔,如此交替拦截,设置2-3道拦截网,可有效拦截浒苔。
网纲、辅钢、底纲既可以采用金属,也可以采用树脂。
优选地,每隔一定距离加上金属浮漂,其主要用于雷达探测,防止舰船触网。
通常情况下,在远海使用高25m的拦截网,在近海使用高15m的拦截网,如有部分漂浮物一旦进入沿岸附近,可以使用少于15m的网具进行拦截。
拦截网为了免于夜间船只通行触碰拦截网,每隔一定距离加上一个灯光浮漂,也可以在浮漂上涂覆荧光剂或贴上荧光带,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本发明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浮漂能够将拦截网拉高,高出海面,有效拦截漂浮物被海浪携带,穿过拦截网进入近海海域,可有效控制浒苔等藻类在近海海域的爆发,影响城市美观的情况发生,节约了清理藻类的高额成本。所述浮筒或浮球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或树脂材料制品,能够重复利用。并且,浮筒或浮球可以根据需要成色,能够增添水上或海上的颜色点缀,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设计的拦截网不仅可以拦截浒苔,也可拦截其它水上漂浮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浮漂采用浮筒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有结网示意图;
图3为无结网示意图;
图4为浮漂与上层拦截网结合示意图;
图5为坠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层拦截网示意图;
图7为下层拦截网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拦截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图9为浮漂采用浮球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浮漂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下层拦截网采用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固定重物另一种方式的拦截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拦截装置整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拦截装置整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网纲;2-绑缚绳;3-无线传感器节点;4-辅纲;5-有结网;6-无结网;7-浮漂;8-长绳;9-网兜;10-固定重物;11-坠子;12-坠物;13-底纲;14-U型扣;15-上层拦截网;16-下层拦截网;17-挡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上层拦截网15、下层拦截网16、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上层拦截网15对折覆盖在浮漂7上,浮漂7间隔包裹在上层拦截网15内,对折后的上层拦截网15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上层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位于浮漂7的正下方;下层拦截网16通过U型扣14挂接在辅纲4上;网纲1上设置固定重物10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所述浮漂7上设置长绳8,长绳8的末端连接坠物12。覆盖在浮漂7上的上层拦截网15,其位于浮漂7上半部分的网体采用单层有结网5,其余部分的网体采用有结网5和无结网6结合的双层网。
所述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筒。
所述有结网5和无结网6都由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捻合而成的绳状编织品编织而成,绳状编织品由丝状产品捻合而成。
所述挡网17和下层拦截网16的最底端分别设置有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有坠子11,所述子11在底纲13上每个网眼设置一个。
所述长绳8缠绕在浮漂7与坠物12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网兜9内装有坠物12,坠物12为碎石。
所述固定重物采用锚。拦截网为了夜间船只通行不至于触碰网纲,每隔一定距离加上一个灯光浮漂,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实施例2
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上层拦截网15、下层拦截网16、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上层拦截网15对折覆盖在浮漂7上,浮漂7间隔包裹在上层拦截网15内,对折后的上层拦截网15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上层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位于浮漂7的正下方;下层拦截网16通过U型扣14挂接在辅纲4上;网纲1上设置固定重物10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所述浮漂7上设置长绳8,长绳8的末端连接坠物12。覆盖在浮漂7上的上层拦截网15,其位于浮漂7上半部分的网体采用单层有结网5,其余部分的网体采用有结网5和无结网6结合的双层网。
所述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温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如图9所示,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树脂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球。
所述有结网5和无结网6都由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捻合而成的绳状编织品编织而成,绳状编织品由丝状产品捻合而成。
所述挡网17和下层拦截网16的最底端分别设置有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有坠子11,所述子11在底纲13上间隔一个网眼设置一个。
所述长绳8缠绕在浮漂7与坠物12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网兜9内装有坠物12。
所述固定重物采用浇筑水泥块。拦截网为了夜间船只通行不至于触碰网纲,每隔一定距离加上一个灯光浮漂,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实施例3
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上层拦截网15、下层拦截网16、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上层拦截网15对折覆盖在浮漂7上,浮漂7间隔包裹在上层拦截网15内,对折后的上层拦截网15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上层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位于浮漂7的正下方。
如图11所示,下层拦截网16通过绑缚绳18绑缚在辅纲4上;网纲1上设置固定重物10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所述辅纲4上设置长绳8,长绳8的末端连接坠物12。覆盖在浮漂7上的上层拦截网15,其位于浮漂7上半部分的网体采用单层有结网5,其余部分的网体采用有结网5和无结网6结合的双层网。
所述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树脂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筒。
所述有结网5和无结网6都由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捻合而成的绳状编织品编织而成,绳状编织品由丝状产品捻合而成。
所述挡网17和下层拦截网16的最底端分别设置有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有坠子11。所述坠子11在底纲13上间隔一个网眼设置一个。
所述长绳8缠绕在浮漂7与坠物12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网兜9内装有坠物12。
如图12所示,所述固定重物10采用水泥墩。拦截网为了夜间船只通行不至于触碰网纲,每隔一定距离加上一个灯光浮漂,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实施例4
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上层拦截网15、下层拦截网16、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上层拦截网15对折覆盖在浮漂7上,浮漂7间隔包裹在上层拦截网15内,对折后的上层拦截网15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上层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位于浮漂7的正下方;下层拦截网16通过绑缚绳18绑缚在辅纲4上;网纲1上设置固定重物10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所述浮漂7上设置长绳8,长绳8的末端连接坠物12。覆盖在浮漂7上的上层拦截网15,其位于浮漂7上半部分的网体采用单层有结网5,其余部分的网体采用有结网5和无结网6结合的双层网。
所述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如图10所示,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筒和浮球交替设置。
所述有结网5和无结网6都由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捻合而成的绳状编织品编织而成,绳状编织品由丝状产品捻合而成。
所述挡网17和下层拦截网16的最底端分别设置有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有坠子11。所述坠子11在底纲13上对应每个网眼均设置。
所述长绳8缠绕在浮漂7与坠物12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网兜9内装有坠物12。
所述固定重物采用锚。拦截网为了夜间船只通行不至于触碰网纲,在浮漂上涂覆荧光剂或贴上荧光带,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拦截网、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所述拦截网的上端卷曲呈筒状,浮漂7间隔包裹固定在筒状的拦截网内,筒状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筒状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使网纲1位于浮漂7的正上方,所述网纲1上设置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的固定重物10;拦截网的最底端设置有底纲13。所述固定重物10采用锚。
所述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筒。
所述拦截网为双层拦截网,其中一层为有结网5,另一层为无结网6。
所述有结网5和无结网6都由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捻合而成的绳状编织品编织而成,绳状编织品由丝状产品捻合而成。
所述拦截网的最底端设置有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有坠子11。所述坠子11在底纲13上间隔一个网眼设置一个。
所述长绳8缠绕在浮漂7与坠石12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网兜9内装有坠石12。
拦截网为了夜间船只通行不至于触碰网纲,在浮漂上涂覆荧光剂或贴上荧光带,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拦截网、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所述拦截网的上端卷曲呈筒状,浮漂7间隔包裹固定在筒状的拦截网内,筒状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筒状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使网纲1位于浮漂7的正上方,所述网纲1上设置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的固定重物10;拦截网的最底端设置有底纲13。所述固定重物10采用水泥墩。
所述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筒。
所述拦截网为双层拦截网,其中一层为有结网5,另一层为无结网6。
所述有结网5和无结网6都由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捻合而成的绳状编织品编织而成,绳状编织品由丝状产品捻合而成。
所述拦截网的最底端设置有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有坠子11。所述坠子11在底纲13上间隔一个网眼设置一个。
所述长绳8缠绕在浮漂7与坠石12之间的拦截网上,所述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网兜9内装有坠石12。
拦截网为了夜间船只通行不至于触碰网纲,在浮漂上涂覆荧光剂或贴上荧光带,为晚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警示信号。
每年,在浒苔爆发前期,将本发明的拦截装置布置在海中适当的位置,能够有效阻止浒苔被海浪携带入近海海域,从而将浒苔在近海海域的爆发遏制在萌芽阶段,避免了浒苔爆发后的清理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青岛沿海一线不被浒苔侵占,作为旅游城市的青岛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态与渔业专家唐启升说,浒苔衰败发生沉降后,将被功能菌分解为碳,并不会产生任何毒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浒苔沉降后会产生污染。基于此,唐启升认为,青岛近海浒苔沉降不会造成次生灾害。

Claims (10)

1.一种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包括拦截网、浮漂(7)、固定重物(10)和坠物(12),其特征在于:浮漂(7)包裹在拦截网内,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使网纲(1)位于浮漂(7)的正上方;网纲(1)上设置用于固定整个拦截装置的固定重物(10);拦截网的底端设置底纲(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拦截网包括上层拦截网(15)、下层拦截网(16),上层拦截网(15)对折覆盖在浮漂(7)上,浮漂(7)间隔包裹在上层拦截网(15)内,对折后的上层拦截网(15)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上层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使网纲(1)位于浮漂(7)的正上方;下层拦截网(16)连接在辅纲(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在浮漂(7)上的上层拦截网(15),其位于浮漂(7)上半部分的网体采用单层有结网(5),其余部分的网体采用有结网(5)和无结网(6)结合的双层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拦截网(16)挂接或拴缚在辅纲(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拦截网(15)的末端为挡网(17),挡网(17)的长度大于下层拦截网(16)与辅纲(4)连接处之间的间距;所述挡网(17)和下层拦截网(16)的最底端分别设置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坠子(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的上端卷曲呈筒状,浮漂(7)间隔包裹固定在筒状的拦截网内,筒状拦截网的最顶端设置网纲(1),筒状拦截网上相对设置两个辅纲(4),相对设置的两个辅纲(4)栓接在一起使网纲(1)位于浮漂(7)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为双层拦截网,其中一层为有结网(5),另一层为无结网(6);所述拦截网的最底端设置底纲(13),所述底纲(13)上设置坠子(11)。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网纲(1)上设置无线传感器节点(3),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节点(3)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7)或辅纲(4)上设置长绳(8),长绳(8)的末端连接坠物(12);所述长绳(8)缠绕在辅纲(4)与坠物(12)之间的拦截网上,长绳(8)的末端连接有网兜(9),所述坠物(12)设置在网兜(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7)为中空全封闭式金属或树脂材料制品,浮漂(7)采用浮筒和/或浮球;所述固定重物(10)采用锚或浇筑水泥块或金属块。
CN201510585697.8A 2015-09-15 2015-09-15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Active CN106522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5697.8A CN106522180B (zh) 2015-09-15 2015-09-15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5697.8A CN106522180B (zh) 2015-09-15 2015-09-15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2180A true CN106522180A (zh) 2017-03-22
CN106522180B CN106522180B (zh) 2021-07-27

Family

ID=58349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5697.8A Active CN106522180B (zh) 2015-09-15 2015-09-15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218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4123A (zh) * 2017-08-28 2017-12-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移动的海洋漂浮物拦截疏导网及使用方法
CN107542071A (zh) * 2017-09-14 2018-01-05 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树幼苗种植区外围防护装置
CN108487203A (zh) * 2018-06-14 2018-09-04 上海仪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可快速更换的拦泡网系统
CN109958114A (zh) * 2019-04-09 2019-07-02 泰州市金海运船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拦阻网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1003148B (el) * 1998-10-01 1999-06-10 Πλωτο φραγμα καθαρισμου της επιφανειας της θαλασσης απο στερεα επιπλεοντα αντικειμενα και πετρελαιοειδη καταλοιπα
CN201195837Y (zh) * 2008-04-17 2009-02-18 李知 江河垃圾漂浮物拦截装置
CN102995614A (zh) * 2012-11-16 2013-03-2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水中拦截装置
CN203546688U (zh) * 2013-10-22 2014-04-16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疏浚吹填工程的新型防污帷幕
CN203594012U (zh) * 2013-11-25 2014-05-14 浙江海洋学院 基于气幕式围油栏的自动升降装置
CN205804307U (zh) * 2015-09-15 2016-12-14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1003148B (el) * 1998-10-01 1999-06-10 Πλωτο φραγμα καθαρισμου της επιφανειας της θαλασσης απο στερεα επιπλεοντα αντικειμενα και πετρελαιοειδη καταλοιπα
CN201195837Y (zh) * 2008-04-17 2009-02-18 李知 江河垃圾漂浮物拦截装置
CN102995614A (zh) * 2012-11-16 2013-03-2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水中拦截装置
CN203546688U (zh) * 2013-10-22 2014-04-16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疏浚吹填工程的新型防污帷幕
CN203594012U (zh) * 2013-11-25 2014-05-14 浙江海洋学院 基于气幕式围油栏的自动升降装置
CN205804307U (zh) * 2015-09-15 2016-12-14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4123A (zh) * 2017-08-28 2017-12-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移动的海洋漂浮物拦截疏导网及使用方法
CN107542071A (zh) * 2017-09-14 2018-01-05 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树幼苗种植区外围防护装置
CN108487203A (zh) * 2018-06-14 2018-09-04 上海仪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可快速更换的拦泡网系统
CN109958114A (zh) * 2019-04-09 2019-07-02 泰州市金海运船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拦阻网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2180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179A (zh) 便捷式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Hameed et al. Modern fishing gear technology
CN205062782U (zh) 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CN106522180A (zh)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CN205804307U (zh)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McCarron et al. Lobster pot gear configurations in the Gulf of Maine
Itano et al. The development, design and recent status of anchored and drifting FADs in the WCPO
CN108316263A (zh)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锚桩的固定及连接方法
CN205804306U (zh) 便捷式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Defingou et al. PHAROS4MPAs-a review of solutions to avoid and mitig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offshore windfarms
JP3150490U (ja) 養殖用水深可変係留施設
Boopendranath et al. Studies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conservation in selected fish harvesting systems
Dickson et al. Tuna fishing and a review of payaos in the Philippines
Melvin Steamer Lines to Reduce Seabird Bycatch in Longline Fisheries
CN106522181B (zh) 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Melvin et al. Pilot tests of techniques to mitigate seabird interactions with catcher processor vessels in the Bering Sea pollock trawl fishery
Edwin Responsible fishing and its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CN208346782U (zh)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CN202743459U (zh) 海滨浴场防蜇防鲨网具
Olivares et al. Design of a cage culture system for farming in Mexico
CN211657176U (zh) 一种人工浮鱼礁群布设与锚泊装置
Thu et al. Fishing activities of Kinh people1 in the Southwest Sea: Ethnic knowledge approach
Wagner Shark fishing gear: a historical review
Smart Recent changes in fishing methods
Yu et al.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floating cages for milkfish broodstock at the SEAFDEC Aquaculture Depar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