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6782U -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6782U
CN208346782U CN201820422150.5U CN201820422150U CN208346782U CN 208346782 U CN208346782 U CN 208346782U CN 201820422150 U CN201820422150 U CN 201820422150U CN 208346782 U CN208346782 U CN 208346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ctyosome
anchoring pile
column
fixed
bu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221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思亮
冯翠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OU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221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6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6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6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纲、浮漂、下纲、拦截网体、底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锚桩、连接柱、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固定锚桩包括立式固定锚桩、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便携式纲体锚点的一种,用于固定连接柱;连接柱包括立柱、锚纲的一种,用于固定拦截网体;上纲在浮漂顶部相互连接提起拦截网体;浮漂连接拦截网体调整拦截位置;下纲连接浮漂底部与拦截网体勾连承载拦截拉力;拦截网体拦截漂浮物,包覆上纲、浮漂后拴接下纲;底纲是连接拦截网体底部的绳索、链条,展开拦截网体并保持状态;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安装在浮漂内,实现自动感知信息化管理。本实用新型固定点拦截稳定性高,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拦截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主要是涉及用于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的水上漂浮物阻拦;阻止漂浮物对近岸养殖水域以及滩涂养殖的破坏;阻截沿岸水域造陆工程漂浮物对外水域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背景技术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产生的漂浮物包括:白色垃圾漂浮物、水域污染所形成的自生藻类漂浮物、水上养殖清理养殖架所产生的藻类漂浮物、世界各国的造陆工程所造成的局部水域漂浮物;自然灾害所形成的水上漂浮物包括:狂风暴雨所形成的漂浮物、地震海啸所形成的漂浮物、水生物大量死亡所产生的漂浮物等对局部或大片水域造成污染与破坏,已经对世界自然环境、人类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何解决水上漂浮物对局部环境污染,最为有效的方法应是对漂浮物能够迅速和有效的拦截,为避免水上漂浮物越过拦截网体,拦截网体必须高出水面;为防止漂浮物从水下钻过,拦截网体一定得适当向下延伸,才能起到拦截作用。但是,拦截网离水面越高、向水下越延伸阻力加大,对网纲,特别对锚纲的拉力及锚的抓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就如何建立水下不可动摇的锚点、绳索如何拴缚拦截网体能使上纲不入水,这里的锚点设置、锚纲拴缚拦截网体位置成为了本专利研究的重点。
在水上漂浮物中,对人类社会破坏力最大、最长久的要数绿藻了,无论是海洋绿藻还是淡水绿藻,由于爆发面积大,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效控制办法,因此造成了绿藻泛滥的逐步扩大。以海上绿藻(浒苔)为例。浒苔是一种在海洋中生长的海藻类植物,藻体绿色,管状,膜质,高可达一米左右。多细长分枝,主枝与分枝直径相似,细胞纵列,生长在风平浪静的中潮带滩涂上,生长盛期3~6月。
浒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极强,是藻类中比较“随遇而安”的品种,对水质、阳光要求极低,主要依靠自体分裂繁殖,正常情况下20天数量就能繁殖到原来的1.5倍,这是它们得以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之一。大面积的浒苔一旦进入近海海域就会给自然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大量进入近海,使近海渔业养殖损失严重;大量涌入岸上,造成滩涂养殖绝收;大量涌与城市海滩、礁石区域,政府需花费高额财政清理费用,并造成一定范围的环境污染。
由于浒苔繁殖速度快,浒苔清理工作非常艰难。对浒苔的防控工作,从浒苔的大量漂浮所造成的污染看,防治工作应该放在:以远海拦截为主、近海拦截为辅进行整治。由于浒苔生长周期短,受生长期和水温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就会自然沉降,如能有效阻止海上浒苔漂移、使其自然沉降将会极大地降低打捞和上岸处理费用。据海洋研究相关资料显示,沉降后的浒苔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现有的浒苔拦截系统是在海面上设置浮漂,浮漂以下部分为拦截网。由于浒苔为中空膜状结构,其长度在20-100cm,漂浮在海面上,在浮漂浮力过小的情况下,浮漂受浪涌的影响一旦被浒苔覆盖,会导致拦截网高度降低至水面以下,使浒苔容易从拦截网上方飘过。还有拦截网没有离开水面、或离开水面的距离太近、网眼太大、网深过短等因素,使拦截网失去应有的作用。
以上是对漂浮物、特别以浒苔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如何解决浒苔越网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还需满足拦截网体的基本功能要求。首先,锚桩不固定、会形成拦截网移动,一旦出现拦截网漂移,会出现局部或整体拦截失败,对已经建立的拦截长廊起到破坏作用。
其次,为解决水上拦截网体的锚桩固定,必须要解决固定锚桩的长期应用防腐问题。水上拦截锚桩固定分海上拦截和湖泊、河流拦截两种,而海水对锚桩的腐蚀以及贝类对海上基础设施的侵蚀非常严重,要解决锚桩在水下的长期应用,应对海水、特别应对海洋污着生物进行有效防范,才能实现此目的。
海洋污着生物,污着在船底和其他海中设施表面上,也称为海洋附着生物和海洋污损生物。此类物种繁殖方式往往将卵排到水中受精,卵出的幼体在水中游离数日后会跟随水流或游动进入细小空间永久固着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后海中设施预留空间将会被污着生物长满,有的设施只能废弃,有的即使再利用也要付出昂贵的清理费。所以,海上拦截系统即使实现了有效拦截,为实现其长期海上应用,必须对锚桩进行防侵蚀技术管理。
再之,能否对水上漂浮物进行有效拦截,使打捞船只能够高效打捞,锚桩与锚纲的拴缚位置、锚纲与网体的链接方式决定着拦截的整体效果。就如何解决拦截系统的拦截状态,由人巡改成技术监控,不受雨雾与风浪的影响,本专利结合水色遥感数据、环流规律,按需铺设本专利产品,利用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获取拦截网定位数据,解决网体断裂或漂移时的自动报警,通过监控平台可准确掌握每一段拦截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预警技术管理使所有水上拦截系统完全处于“可视化”管理范围,有的放矢的解决拦截期间的应急指挥整体与局部的协调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水上漂浮物在拦截过程中网体漂移问题、网纲入水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固定锚桩在水下长期适用,对锚桩侵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包括上纲、浮漂、下纲、拦截网体、底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锚桩、连接柱、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其中:
所述固定锚桩包括立式固定锚桩、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便携式纲体锚点的一种,用于固定在水下固定地点,以固定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包括立柱、锚纲的一种,所述立柱连接于所述立式固定锚桩或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用于固定所述拦截网体;所述锚纲,连接于便携式纲体锚点,用于固定所述拦截网体;
所述上纲,在所述浮漂顶部相互连接,用于将所述拦截网体提起;
所述浮漂,连接所述拦截网体,用于将所述拦截网体带离水面调整拦截位置;
所述下纲,连接于所述浮漂底部与所述拦截网体勾连,用于承载水上漂浮物拦截的主要拉力;
所述拦截网体,用于拦截漂浮物,将所述拦截网体上部包覆所述上纲、所述浮漂后拴接于下纲;
所述底纲,是链接所述拦截网体底部的绳索、链条,用于所述拦截网体的展开并在水中始终保持相对垂直状态;
所述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安装在浮漂内,用于对所述拦截网体进行定位,实现自动感知信息化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网体由一层拦截网或多层拦截网组成,所述拦截网是有结网或无结网;所述浮漂是用树脂或金属制成的空心封闭体或树脂发泡制品,包括圆柱形、球形、椭球形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固定锚桩和所述连接柱采用内置插入式固定或外盖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是实体柱或管柱,其截面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立柱包括立柱固定项圈、挡板,所述立柱固定项圈套于所述立柱,用于拴缚所述上纲和所述下纲;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立柱顶部,用于防止所述立柱固定项圈滑脱。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固定锚桩或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基座外侧焊接对称或非对称的倒钩形状阻拦物,形状为三角形、半圆形的一种或两种,将该阻拦物基座置于地下孔中,或夯砸于地下,建立固定锚桩。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树立固定在所述立式固定锚桩上。
进一步地,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与所述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后所述立柱可随风浪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纲体锚点,是用两个以上金属或非金属锚制品,将锚根据风向、水流分散抛锚链接;所述便携式纲体锚点与所述锚纲连接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
用一根锚纲,下拴所述固定锚点,上接于下纲并连接上纲,上纲下纲的连接距离小于浮漂的高度;
在下纲的同一位置拴缚两根锚纲,向网体两面呈三角形状态与固定锚点连接。
进一步地,为防止因锚纲牵拉使网纲入水,在锚纲与拦截网体拴缚处的网体两侧,并联较大浮力的圆柱形浮漂;所述圆柱形浮漂,包括单圆柱浮漂、双圆柱浮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锚桩包括空心锚桩或实心锚桩的一种,所述空心锚桩内部或所述实心锚桩螺栓孔,插入涂有凡士林的内塞,所述涂有凡士林的内塞用针刺塑料膜包裹,所述固定锚桩外侧用油毡或塑料膜封装,外套坚硬树脂或金属盖保护。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非常明显的益处:
(1)固定点拦截稳定性高。
(2)点位固定,拦截网体会整齐分布于一条指定线上。
(3)锚纲拴缚位置与方式合理,上纲不入水拦截效果好。
(4)拦截网的上下纲与立柱项圈链接,既连接了固定点又使网体可以随水文高度上下浮动,被拦截物难以逾越。
(5)本实用新型的可倾斜立柱,具有倾斜功能的连接方式,通过变换倾斜角度将受力点移至锚桩,可极大地缩减柱体使用材料、降低成本。
(6)使用便携式锚点,可以在任何地点抛锚固定,稳定性好。
(7)拦截网体与立柱、锚纲的倾斜角度小,便于船只接近网体打捞,打捞效率高。
(8)卫星导航定位距离更精确,会极大降低误报率。
(9)为防止因锚纲牵拉使网纲入水,在锚纲与拦截网体拴缚处的网体两侧,根据需要并联较大浮力的圆柱形浮漂,加大了锚纲连接处的浮力,保证了拦截网的平衡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立式固定锚桩固定示意图。
图2A是在锚桩上对称上下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2B是锚桩上对称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2C是锚桩上三角形对称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2D是锚桩上半圆形对称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3A是锚桩上三角形位置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3B是锚桩上三角形三角位置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3C是锚桩上半圆形三角位置加装阻拦物示意图。
图4是锚桩上三角形阻拦物示意图。
图5是锚桩上半圆形阻拦物示意图。
图6是在立柱圆管或多边管上加装三角形或圆形阻拦物示意图。
图7是凡士林内置插入式示意图。
图8是凡士林外盖式固定示意图。
图9是防海洋生物内塞示意图。
图10是将套有针刺塑料袋的内塞插入固定锚桩示意图。
图11A是为防海洋生物侵蚀,用塑料膜或塑料袋套装后示意图。
图11B是用塑料膜或塑料袋套装后再用缠绕膜从下到上缠绕示意图。
图12是外盖树脂或金属罩保护示意图。
图13A是在锚桩的基座上打孔示意图。
图13B是在锚桩的基座上打竖向孔示意图。
图14A是带有竖向孔眼且大于基座直径的套管立柱示意图。
图14B是小于锚桩内径的立柱下部钻圆孔示意图。
图15A是用钢拴串联基座的圆眼与套管立柱的竖向孔眼示意图。
图15B是用钢拴串联基座竖向孔和立柱圆孔示意图。
图16是套管立柱上焊接滑动鼻栓结连接基座的圆眼示意图。
图17是立柱固定项圈示意图。
图18是拦截网体放置在被拦截物和立柱之后示意图。
图19是椭球形浮漂示意图。
图20是采用双面锚纲的便携式纲体锚点示意图。
图21是单圆柱浮漂示意图。
图22是双圆柱浮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以及其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图1是立式固定锚桩固定示意图。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包括拦截网体3、浮漂4、上纲5、下纲6、底纲7,还包括固定锚桩1、连接柱2、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未示出)。
所述固定锚桩1包括立式固定锚桩11、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便携式纲体锚点13的一种,用于固定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包括立柱 21、锚纲22,所述立柱21连接于所述立式固定锚桩11或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用于固定所述拦截网体3;所述锚纲22,连接于便携式纲体锚点13,用于固定所述拦截网体3;所述上纲5,在所述浮漂4顶部相互连接,用于将所述拦截网体3提起;所述浮漂4,连接所述拦截网体3,用于将所述拦截网体3带离水面调整拦截位置;所述下纲6,连接于所述浮漂4底部与所述拦截网体3勾连,用于承载水上漂浮物拦截的主要拉力;所述拦截网体3,用于拦截漂浮物,将所述拦截网体3上部包覆所述上纲5、所述浮漂4后拴接于下纲6;所述底纲7,是链接所述拦截网体3底部的绳索、链条,用于所述拦截网体3的展开并在水中始终保持相对垂直状态;所述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安装在浮漂4内,用于对所述拦截网体3进行定位,实现自动感知信息化管理。
所述立柱21是实体柱或管柱,其截面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立柱21包括立柱固定项圈211、挡板212,所述立柱固定项圈211采用金属圈或非金属制品圈,套于在所述立柱21上,用于拴缚所述上纲5和所述下纲6,起到半固定作用使拦截网体3跟随水位高度上下自由浮动,以防被拦截物从拦截网体3上面或下面通过,还可用锁扣、滑道等方式连接;所述挡板212安装在所述立柱21顶部,用于防止所述立柱固定项圈211滑脱。
如图17所示,图17是立柱固定项圈示意图。为了保证拦截效果,使网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得到好的拦截效果,拦截网体3尽可能的放置在被拦截物和立柱2之后,如图18所示,图 18是拦截网体3放置在被拦截物和立柱2之后示意图。
所述拦截网体3由一层拦截网或多层拦截网组成,所述拦截网是有结网或无结网;所述浮漂是用树脂或金属制成的空心封闭体或树脂发泡制品,包括圆柱形、球形、椭球形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抬高所述拦截网纲离水面的距离,优先采用椭球形浮漂立式应用,将椭球形浮漂立式固定在上纲和下纲中间;所述椭球形浮漂,尖端留孔,用于上下纲固定,在同等浮力条件下,椭球形浮漂比球形和圆柱形浮漂抬纲高度大。如图19所示,图19是椭球形浮漂示意图。
所述固定锚桩1和所述连接柱2采用内置插入式固定或外盖连接固定。所述固定锚桩1包括空心锚桩或实心锚桩的一种,所述空心锚桩内部或所述实心锚桩螺栓孔,插入涂有凡士林的内塞,所述涂有凡士林的内塞用针刺塑料膜包裹,所述固定锚桩1外侧用油毡或塑料膜封装,外套坚硬树脂或金属盖保护。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锚桩的固定及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固定锚桩1固定在水下固定地点。根据固定锚桩1的类型,所述固定锚桩1的固定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的一种。
S11、立式固定锚桩11,将立式固定锚桩11基座外侧焊接对称或非对称的倒钩形状阻拦物,在指定水域向地下钻孔,将该阻拦物基座置于地下孔中,或夯砸于地下,建立固定锚桩11;桩体离水底高度不能影响船舶通行。
锚桩11的圆钢管或方钢管上,焊接钢制三角形阻拦物,无论通过钻孔或直接向下夯钉,均为建立固定连接。
如图2A为在锚桩上对称上下加装阻拦物示意图;图2B为对称加装阻拦物示意图;图2C为三角形加装阻拦物示意图;图2D为半圆形对称加装阻拦物示意图。图3是在三角形位置加装阻拦物。图4是三角形阻拦物示意图。图5是半圆形阻拦物示意图。图6是在圆管或多边管上加装三角形或圆形阻拦物示意图。锚桩基座外侧加装阻拦物可增加锚桩的定力,使锚桩建设投资少、使用效果好。
S12、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12,将具有倾斜功能的锚桩基座外侧焊接对称或非对称的倒钩形状阻拦物,在指定水域向地下钻孔,将该阻拦物基座置于地下孔中,或夯砸于地下,建立固定锚桩12。
S13、便携式纲体锚点13,是用两个以上金属或非金属锚制品,将锚根据风向、水流分散抛锚链接。
步骤S2,利用连接柱2,下连接于固定锚桩1,上连接于下纲6及上纲5。根据固定锚桩1的类型,所述连接柱2和固定锚桩1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三种方式的一种。
S21、将立柱21树立固定在立式固定锚桩11上,锚桩离水底高度不能影响船舶通行;将立柱固定项圈211套接在所述立柱21,用于拴缚所述上纲5和所述下纲6。
S22、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12的连接柱2为立柱21,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12与立柱21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S221,在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12的基座上打孔,在所述立柱 21外罩部对应位置上打一对竖向孔,或将所述立柱21外罩部通过焊接滑动鼻,用钢栓与立柱21相连接,使立柱21与锚桩12连接后可以随风浪倾斜;将立柱固定项圈211套于所述立柱21上,用于拴缚所述上纲5 和所述下纲6。
S222,在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12的基座壁相对位置上,打一对竖向孔,将小于锚桩内径的立柱21下部钻横向圆孔后插入锚桩12,用螺栓将立柱21与锚桩12连接、固定;使立柱21与锚桩12连接后可随风浪倾斜;将立柱固定项圈211套于所述立柱21上,用于拴缚所述上纲5和所述下纲6。
在S21、S22中,所述立式固定锚桩11或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与所述立柱21采用内置插入式固定或外盖连接固定。图7是内置插入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出水孔213上面有两个串孔214。图8 是外盖式固定示意图,如图所示,固定桩内置或外盖以下部分应将内部封闭以防生物潜入。
如图7、图8所示,当立柱21与立式固定锚桩11基座衔接后,通过穿孔用螺栓或销子固定。
该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垂直拦截,以便于打捞船只对拦截物的打捞;不利之处在于受风力、潮涌、浪打和水流的影响,立柱2的承载加重,需要提高立柱2的承载力,解决办法:多增加立柱2数量或加大立柱2 材料。
在S22中,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立柱21通过具有倾斜功能的连接方式连接于锚桩12上,连接后可以随风浪倾斜至适合角度,通过变换倾斜角将受力方向由横向移至顺向,可极大地缩减柱体使用材料、降低成本。
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和所述立柱21连接的方式,是以实心或空心锚桩12的基座为基础,在基座上打孔,将带有竖向孔眼且大于基座直径的套管立柱21通过基座圆眼与套管竖向孔眼对应,用钢栓穿连。图13A是在锚桩的基座上打孔示意图,图14A是带有竖向孔眼且大于基座直径的套管立柱示意图,图15A是用钢拴穿连基座的圆眼与套管立柱的竖向孔眼示意图。若所述锚桩12空心,还可在所述锚桩12的基座壁相对位置上,打一对竖向孔,将小于锚桩12内径的所述立柱21下部钻圆孔后插入锚桩12,用螺栓将立柱21与锚桩12穿连、固定。图13B 是锚桩基座上打竖向孔示意图,图14B是小于锚桩内径的立柱下部钻圆孔示意图,图15B是用钢栓串联基座竖向孔和立柱圆孔示意图。
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和所述立柱21连接的方式,在穿连固定时留有一定空间以便于套管部摇摆。该立柱21由于可以前后右摆动,由于立柱可以随风向、水流改变方向和倾斜适合角度,从形式上看是改变了立柱的受力位置,实际上可极大地降低拦截立柱21的材料尺寸、节约产品成本。
套管立柱21还可用焊接滑动鼻栓结的方式通过基座圆眼与滑动鼻栓结对应。如图16所示,图16是套管立柱上焊接滑动鼻栓结连接基座的圆眼示意图。
S23,用锚纲22将便携式纲体锚点13根据风向、水流分散抛锚链接。锚纲22与便携式纲体锚点13连接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
S231,单面锚纲,是用一根锚纲22,下栓固定锚点13连接部的中间部位,上接于拦截网体下纲6并连接上纲5,该锚纲22连接上纲5、下纲6的长度应短于浮漂4高度,否则会拉破拦截网体3。
S232,双面锚纲,是在拦截网体下纲6的同一位置拴缚两根锚纲22,向网体3两面呈三角形状态与锚点13连接。其中,一侧锚纲下拴本侧斜下方固定锚点13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后与下纲相连;另一侧锚纲下拴本侧斜下方固定锚点13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后,上接拦截网体下纲6、并连接上纲5,该锚纲链接上纲5、下纲6的长度应短于浮漂高度,否则会拉破网体3。用于非立柱式水域的拦截网固定应用。对水中拦截网体的三角形牵拉,可使网体在水中始终保持相对垂直状态。
图20是采用双面锚纲的便携式纲体锚点13示意图。多个锚体根据需要分布于不同方位后连接,锚的重量:根据拦截网体3的做大承载力与锚的使用量测定。固定锚点13间隔距离:根据不同水域地质情况,锚与锚之间的间隔距离通常在水底能够抓牢的最短距离。以便于节省材料,降低锚纲牵拉倾斜度。
该设计可灵活应用于临时拦截水域,流动性强、成本低,避免了单锚固定跟随风向、水流旋转和移位的现象发生,也解决了锚纲为保证锚体固着水底而延长锚纲长度的问题。锚纲与拦截网体3夹角小,有利于船只对被拦截物的打捞与清理。
为防止因锚纲牵拉使网纲入水,在锚纲与拦截网体拴缚处的网体两侧,根据需要并联较大浮力的圆柱形浮漂。所述较大浮力的圆柱形浮漂,分为单圆柱浮漂和双圆柱浮漂。
所述单圆柱浮漂,如图21所示,是在锚纲连接处,根据拦截受力需要将所需浮力的单圆柱浮漂卧式放置在拦截网的一侧与网体拴缚。具体的是将上纲放置在卧式单圆柱浮漂的最上端分左中右三点与网体用绳索拴缚,其中,中间绳索与相对应连接锚纲在单圆柱浮漂底部栓结,以防将网体拉偏。
所述双圆柱浮漂。如图22所示,是在锚纲连接处,根据拦截受力需要将所需浮力的双圆柱浮漂卧式放置在拦截网的两侧分左中右三点、通过上纲下方串绳索将两圆柱栓结。其中,中间绳索与连接锚纲在双圆柱浮漂顶部和底部栓结,尽量使锚纲拉力保持在两浮圆柱的中间部位,避免锚纲与捆绑交叉绳索摩擦而断裂;此方法加大了锚纲连接处的浮力,保证了拦截网的平衡关系。
步骤S3,将上纲在浮漂顶部相互连接。
步骤S4,将浮漂连接于所述上纲和下纲中间,承担所述拦截网体的漂浮作用,易于带离水面调整拦截位置。
步骤S5,拦截网体将所述上纲、所述浮漂包覆后拴接于下纲。
步骤S6,将下纲连接于浮漂底部,并与拦截网体勾连,分别与网体底纲与锚纲相连。
步骤S7,利用底纲,将拦截网体展开并在水中始终保持相对垂直状态。
所述立式固定锚桩11或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12,可以为空心锚桩或实心锚桩,无论哪种锚桩,为了保护立柱与锚桩基部连接处,所述所述空心锚桩内部或所述实心锚桩螺栓孔,插入涂有凡士林的内塞,所述涂有凡士林的内塞用针刺塑料膜包裹,所述固定锚桩外侧用油毡或塑料膜封装,外套坚硬树脂或金属盖保护。凡士林具有润滑作用,向固定桩插入时比较容易;凡士林能够避免海生物附着,用针刺塑料膜制品包裹后,带有凡士林的内塞,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收到外力挤压后,凡士林在针眼儿中挤出,涂在固定桩内壁上,即使海生物或者海生物卵进入桩内也难以附着,否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长满内壁,造成固定桩作废,或者用很大气力清理。
图9是防海洋生物内塞示意图。如图9所示,硬质内芯树脂制品或金属制品作为内塞,在内塞外层涂上凡士林后套上针刺塑料袋,有效保护内塞,硬质内芯外层敷有橡胶软体制品。
图10是将套有针刺塑料袋的内塞插入固定桩示意图。在受到外力挤压后,凡士林在针眼儿中挤出,涂在固定桩内壁上,使向下挤压变得容易,海水会随着固定螺栓孔和最下层的排水眼流出,使内塞容易落到尽底。
图11A是为防海洋生物侵蚀,用塑料膜或塑料袋套装后示意图,图 11B是用塑料膜或塑料袋套装后再用缠绕膜从下到上缠绕示意图。保证了螺栓孔和出水孔不被海生物附着。
图12是外盖树脂或金属罩保护示意图。在内壁包裹后用坚硬树脂或金属盖盖好,可以避免大的海生物破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包括上纲、浮漂、下纲、拦截网体、底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锚桩、连接柱、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其中:
所述固定锚桩包括立式固定锚桩、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便携式纲体锚点的一种,用于固定在水下固定地点,以固定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包括立柱、锚纲的一种,所述立柱连接于所述立式固定锚桩或可前后左右倾斜式锚桩,用于固定所述拦截网体;所述锚纲,连接于便携式纲体锚点,用于固定所述拦截网体;
所述上纲,在所述浮漂顶部相互连接,用于将所述拦截网体提起;
所述浮漂,连接所述拦截网体,用于将所述拦截网体带离水面调整拦截位置;
所述下纲,连接于所述浮漂底部与所述拦截网体勾连,用于承载水上漂浮物拦截的主要拉力;
所述拦截网体,用于拦截漂浮物,将所述拦截网体上部包覆所述上纲、所述浮漂后拴接于下纲;
所述底纲,是链接所述拦截网体底部的绳索、链条,用于所述拦截网体的展开并在水中始终保持相对垂直状态;
所述自供电卫星导航定位模块,安装在浮漂内,用于对所述拦截网体进行定位,实现自动感知信息化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体由一层拦截网或多层拦截网组成,所述拦截网是有结网或无结网;所述浮漂是用树脂或金属制成的空心封闭体或树脂发泡制品,包括圆柱形、球形、椭球形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固定锚桩和所述连接柱采用内置插入式固定或外盖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是实体柱或管柱,其截面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立柱包括立柱固定项圈、挡板,所述立柱固定项圈套于所述立柱,用于拴缚所述上纲和所述下纲;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立柱顶部,用于防止所述立柱固定项圈滑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固定锚桩或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基座外侧焊接对称或非对称的倒钩形状阻拦物,形状为三角形、半圆形的一种或两种,将该基座置于地下孔中,或夯砸于地下,建立固定锚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树立固定在所述立式固定锚桩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前后左右倾斜式固定锚桩与所述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后所述立柱可随风浪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纲体锚点,是用两个以上金属或非金属锚制品,将锚根据风向、水流分散抛锚链接;所述便携式纲体锚点与所述锚纲连接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
用一根锚纲,下拴所述固定锚点,上接于下纲并连接上纲,上纲下纲的连接距离小于浮漂的高度;
在下纲的同一位置拴缚两根锚纲,向网体两面呈三角形状态与固定锚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为防止因锚纲牵拉使网纲入水,在锚纲与拦截网体拴缚处的网体两侧,并联较大浮力的圆柱形浮漂;所述圆柱形浮漂,包括单圆柱浮漂、双圆柱浮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锚桩包括空心锚桩或实心锚桩的一种,所述空心锚桩内部或所述实心锚桩螺栓孔,插入涂有凡士林的内塞,所述涂有凡士林的内塞用针刺塑料膜包裹,所述固定锚桩外侧用油毡或塑料膜封装,外套坚硬树脂或金属盖保护。
CN201820422150.5U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Active CN208346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22150.5U CN208346782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22150.5U CN208346782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6782U true CN208346782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22150.5U Active CN208346782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67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6263A (zh) * 2018-03-27 2018-07-24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锚桩的固定及连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6263A (zh) * 2018-03-27 2018-07-24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锚桩的固定及连接方法
CN108316263B (zh) * 2018-03-27 2023-11-28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锚桩的固定及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7991B2 (en) Support devi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acro organisms in marine waters
CN110604086A (zh) 深远海围网养殖网箱浮动平台装备
CN105746397B (zh) 一种集消浪、离岸养殖为一体的漂浮式装置
CN106522179B (zh) 便捷式水上漂浮物拦截装置
CN108316263A (zh)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锚桩的固定及连接方法
CN110622900A (zh) 外海养殖铰接式网箱
US6230646B1 (en) Deep ocean, mid-water farming apparatus
US9560838B1 (en) Artificial structure for attracting fish
CN210808816U (zh) 深远海围网养殖网箱浮动平台装备
CN109349165B (zh) 一种海洋牧场
CN203072661U (zh) 柔性沉箱式网箱
CN208346782U (zh) 一种防腐蚀的水上漂浮物拦截系统
CN108617560B (zh) 一种抗风浪晃动又能避开浮冰的牡蛎浅海养殖方法
CN104170779B (zh) 一种水产养殖网箱
CN201928773U (zh) 一种深水高区海带养殖筏架
CN104429911A (zh) 一种自动升降式藻床系统及其人工藻场构建方法
CN205596892U (zh) 用于固定海上养殖网箱的固定桩
Defingou et al. PHAROS4MPAs-a review of solutions to avoid and mitig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offshore windfarms
CN106522180B (zh)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CN204047608U (zh) 一种水产养殖网箱
KR101895506B1 (ko) 해저 대심도용 앵커
KR19990055863A (ko) 양식설비
CN215715490U (zh) 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及风机基础的分布式重力锚结构
CN205804307U (zh)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CN205946906U (zh) 一种外海养殖抗风浪型铰接式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