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5200U - 甲板运输船 - Google Patents

甲板运输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5200U
CN207595200U CN201721657752.0U CN201721657752U CN207595200U CN 207595200 U CN207595200 U CN 207595200U CN 201721657752 U CN201721657752 U CN 201721657752U CN 207595200 U CN207595200 U CN 207595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k
hull
outer shroud
main deck
supervi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577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斌
王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577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5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5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52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板运输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前端的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上的主甲板、设置在船体内部且位于主甲板下方的若干油舱、设置在船体内部且位于油舱两侧的若干压载水舱,船体上设置有透气管道,透气管道用于将压载水舱与外界相连通,还包括平台甲板,平台甲板位于主甲板下方,且主甲板与平台甲板之间形成干隔舱,平台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主甲板相连的肋板,在将限位装置焊接到主甲板上时,油舱内部的燃料不易被高温的焊接头引燃且油舱不易出现爆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限位装置焊接过程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甲板运输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板运输船。
背景技术
甲板运输船,它通过本身压载水的调整,使得装货甲板下沉或上浮至与码头齐平,以便将所要承运的特定货物从指定位置移入到甲板运输船的装货甲板上。
目前,公告号为CN10714010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极地甲板运输船,它包括主船体、位于主船体两端的船首和船尾。船体的顶面为主甲板,主甲板上靠近船首以及船尾处分别设置有用于装载货物的模块,对应所述模块的安装位置,所述主甲板上设置有限位装置。
在使用该甲板运输船对体积巨大的货物进行运输时,首先将甲板运输船航行到需要装载的货物旁边,之后打开控制海水进入到压载水舱内部,使得主甲板下沉到一定深度,且主甲板与货物的底面齐平。之后将货物运送到主甲板上,接着将限位装置放置到货物四周,且限位装置与货物相抵。之后通过焊接设备将限位装置焊接到主甲板上,这样在甲板运输船航行的过程中,货物被抵紧在限位装置块之间,使得货物不易在主甲板上发生晃动。
不过一般主甲板下方设置有若干用于存储燃料的油舱,在使用焊接机限位装置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甲板被焊穿的情况。而油舱内部的燃料容易被高温的焊接头引燃,甚至出现油舱爆炸的情况,安全系数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板运输船,其具有在对限位装置进行焊接时安全系数较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甲板运输船,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前端的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上的主甲板、设置在船体内部且位于主甲板下方的若干油舱、设置在船体内部且位于油舱两侧的若干压载水舱,所述船体上设置有透气管道,所述透气管道用于将压载水舱与外界相连通,还包括平台甲板,所述平台甲板位于主甲板下方,且主甲板与平台甲板之间形成干隔舱,所述平台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主甲板相连的肋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货物运至主甲板上之后,将若干限位装置放置到主甲板上,且限位装置与货物外侧壁相抵。之后使用电焊机将限位装置焊接到主甲板上,以保证在甲板运输船航行的过程中,货物不易在主甲板上移动。在对限位装置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由于油舱与主甲板之间被干隔舱隔开,这样油舱内部的燃料不易被高温的焊接头引燃且油舱不易出现爆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限位装置焊接过程的安全系数。在货物运送至主甲板上时,设置在平台甲板上的肋板对主甲板提供支持力,使得主甲板不易出现因受压而变形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透气管道包括主管以及若干设置在主管上并与压载水舱一一对应相连的侧管,所述主管一端为开口端,且开口端凸出于主甲板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主管另一端为封口端,封口端埋设于船体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向压载水舱注水时,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流动至侧管内部,之后从经由侧管流动至主管内部,最后从主管的开口端处排出。通过主管对若干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进行汇聚并集中排出,这样就不需要在靠近船体两侧的主甲板上设置若干与压载水舱相连通的透气帽,使得货物搬运至主甲板以及将货物运离主甲板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快捷。
优选的,所述上层建筑靠近主甲板一侧设置有凹腔,所述开口端位于凹腔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开口端位于凹腔内部,这样在对长度较大的货物进行运输时,可以控制货物露出于船体的尾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甲板运输船的货物承载范围。
优选的,所述侧管管口处设置有导流片,且导流片远离侧管的端部向着开口端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气体从侧管管口流出并进入主管内部的过程中,从侧管流出的气体与导流片碰触,之后气体的流速发生改变且朝向开口端一侧。使得从侧管管口流出的气体在与主管内管壁接触之后,不会向着封口端一侧流动并对主管内部流动的气体起到阻碍作用。使得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能够较快的排至外界,且压载水舱的进水过程变得更急顺畅、快捷。
优选的,所述主管内管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主管内部设置有用于对主管内管壁进行清洁的清洁件,所述清洁件包括外环、设置在外环上并与主管内管壁相抵的刷毛、滑移连接在滑移槽内部并与外环相连的连接块、设置在外环上用于驱动外环绕自身轴线进行周向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经由侧管以及主管并最终排至外界的过程中,通过驱动件控制外环绕自身轴心线进行转动。在外环转动的过程中,连接块在滑移槽内部进行移动。由于滑移槽为螺旋状,所以在外环转动的过程中,外环在主管内部沿主管轴向进行移动。在外环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设置在外环外侧壁上的刷毛对主管的内管壁进行清洁。这样在甲板运输船运转的过程中,主管不易出现因杂质附着过多而导致排气效果较弱甚至消失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柱、设置在转动柱上并与外环内环壁相连的连接杆、均匀分布在连接柱外侧壁上的若干呈倾斜设置的扇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经由侧管流动至主管内部并最终经从开口端排出的过程中,主管内部流动的空气与扇叶的外侧壁碰触,使得扇叶带动连接柱以及外环进行转动。这样设置的驱动件能够通过主管内部空气的流动带动外环进行转动,使得该清洁件的使用变得更加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内部与扇叶相对处设置有空腔,所述扇叶背离外环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杆,且连杆的端部伸入空腔内部,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连接柱的端面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伸入至空腔内部,且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环向着开口端一侧移动且外环的外侧壁与滑移槽靠近开口端的内槽壁相抵时,控制伺服电机输出轴转动。在伺服电机输出轴转动过程中,主动锥齿轮随之转动。在主动锥齿轮转动时,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通过连杆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使得扇叶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此时主管内部流动的空气与扇叶发生碰触时,外环发生反向转动。与此同时,固定连接在外环上的连接块在滑移槽内部进行滑动且连接块带动外环向着封口端一侧移动。这样在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向着开口端一侧流动的过程中,清洁件能够在主管内部进行往复运动并不断对主管内管壁进行清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清洁件的清洁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朝向开口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第一行程开关,当第一行程开关与滑移槽内槽壁相抵时,第一行程开关控制伺服电机进行正向转动,所述连接块朝向封口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第二行程开关,当第二行程开关与滑移槽内槽壁相抵时,第二行程开关控制伺服电机进行反向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环向着开口端一侧移动且外环上的第一行程开关与滑移槽靠近开口端的内槽壁相抵时,第一行程开关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正向转动,使得扇叶绕连杆的轴心线进行转动。当扇叶转动一定角度时,主管内部流动的空气与扇叶接触并带动外环反向转动且外环向着封口端一侧移动。当外环上的第一行程开关与滑移槽靠近开口端的内槽壁分离时,伺服电机输出轴停止转动。当外环向着封口端一侧移动且外环上的第二行程开关与滑移槽靠近封口端的内槽壁相抵时,第二行程开关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使得扇叶绕连杆的轴心线进行转动。当扇叶转动一定角度时,主管内部流动的空气与扇叶接触并带动外环正向转动且外环向着开口端一侧移动。当外环上的第二行程开关与滑移槽靠近封口端的内槽壁分离时,伺服电机输出轴停止转动。这样就不需要手动控制伺服电机输出轴进行正反转,使得该清洁件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船体内部设置有平台甲板且平台甲板位于主甲板下方,平台甲板与主甲板之间形成干隔舱,这样在将限位装置焊接到主甲板上时,油舱内部的燃料不易被高温的焊接头引燃且油舱不易出现爆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限位装置焊接过程的安全系数;
2、在向压载水舱注水时,压载水舱内部的空气经由侧管流至主管内部,最后从主管上的开口端排出至外界。这样就不需要在靠近船体两侧的主甲板上设置若干与压载水舱相连通的透气帽,使得货物搬运至主甲板以及将货物运离主甲板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的管系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排气管在船体内部的分布情况;
图4为实施例局部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主甲板与平台甲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为排气管局部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排气管内部各特征的分布情况;
图6为清洁件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清洁件的组成情况。
附图标记:1、船体;2、上层建筑;3、主甲板;4、油舱;5、压载水舱;6、透气管道;61、主管;611、开口端;612、封口端;62、侧管;7、平台甲板;8、干隔舱;9、肋板;10、凹腔;11、导流片;12、滑移槽;13、清洁件;131、外环;132、刷毛;133、连接块;134、驱动件;1341、连接柱;1342、连接杆;1343、扇叶;14、空腔;15、连杆;16、从动锥齿轮;17、伺服电机;18、主动锥齿轮;19、第一行程开关;20、第二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甲板运输船,如图1、图3所示,包括船体1、设置在船体1前端的上层建筑2、设置在船体1顶面上用于放置货物的主甲板3、设置在船体1内部用于存放燃料的若干油舱4、设置在船体1两侧用于放置压载水的压载水舱5、设置在船体1上并用于连通压载水舱5与外界的透气管道6。
在需要使用该甲板运输船对货物进行运输时,首先控制船体1航行到待装载的货物边上,之后通过向压载水舱5内部注入压载水,使得船体1逐渐下沉且主甲板3与水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当主甲板3与货物底面齐平时,开始将货物搬运至主甲板3上。在对货物进行搬运的过程中,不断对压载水舱5内部的压载水量进行调整,以保证主甲板3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当货物移动至主甲板3上时,通过电焊机将限位装置焊接到主甲板3上且限位装置与货物相抵。之后放出压载水舱5内部的部分压载水,使得船体1上浮且主甲板3与水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
如图4所示,船体1内部还设在有平台甲板7,且平台甲板7位于主甲板3正下方。平台甲板7与主甲板3相平行,且平台甲板7与主甲板3之间形成干隔舱8。这样在主甲板3上焊接限位装置时,高温的焊枪不会与油舱4内部的燃料接触并将油舱4内部的燃料点燃,使得油舱4不易出现爆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限位装置焊接过程的安全系数。平台甲板7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与主甲板3相连的肋板9,且肋板9与平台甲板7相垂直。这样在货物放置到主甲板3上时,肋板9能够对主甲板3提供支持力,使得主甲板3不易因受压而出现形变。
如图1、图2所示,上层建筑2是指在船体1主甲板3以上,自船体1一舷伸至船体1另一舷的围蔽建筑物。如果不严格区分,可主甲板3以上的各种围蔽建筑物统称为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2靠近船体1一侧设置有凹腔10,且凹腔10横向贯穿于上层建筑2朝向船体1尾部的侧壁。
如图3所示,若干油舱4均匀分为两组且对称分布在船体1中心两侧,压载水舱5的数目为若干且均匀分布在船体1的两侧。
如图2、图3所示,透气管道6包括主管61以及侧管62。主管61设置在船体1中部且主管61的长度方向与船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主管61背离上层建筑2的端部为封口端612且封口端612埋设在船体1内部,主管61朝向上层建筑2的端部为开口端611,开口端611凸出于主甲板3的顶面且开口端611位于凹腔10内部。侧管62的数目为若干且对称连接在主管61两侧并与若干压载水舱5一一对应相连。
在向压载水舱5内部注入压载水时,压载水舱5内部的空气在压载水的挤压下通过侧管62进入到主管61内部,之后空气在主管61内部进行流动并最终从开口端611排出。
如图5所示,侧管62靠近主管61的端部上设置有导流片11,且导流片11位于侧管62靠近封口端612一侧。导流片11的长度方向与侧管62的长度方向相错且导流片11远离侧管62的端部向着背离封口端612一侧延伸。在向压载水舱5内部注入压载水时,压载水舱5内部的空气进入到侧管62内部。当侧管62内部的空气向着主管61一侧流动并与导流片11接触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且朝向背离封口端612一侧。这样从侧管62进入到主管61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均朝向背离封口端612一侧,使得透气管道6内部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快捷。而且在主管61内部设置有导流片11之后,该部分主管61的管口变小,这样主管61内部的空气在流经导流片11时,空气的流速增加,使得主管61内部空气的流动变得更加顺畅、快捷。
如图5、图6所示,主管61位于相邻两侧管62之间的部分为清洁段,每个清洁段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螺旋状的滑移槽12,滑移槽12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以主管61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清洁段内部设置有用于对主管61内管壁进行清洁的清洁件13,清洁件13包括外环131、刷毛132、连接块133以及驱动件134。
外环13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状且外环131的外圈直径小于主管61的内管径。刷毛132的数目为若干且均匀分布在外环131的外侧壁上,刷毛132远离外环131的端部与主管61内管壁相抵。连接块133固定连接在外环131的外侧壁上并与滑移槽12一一对应,且连接块133沿外环131的径向设置。连接块133伸入到滑移槽12内部且连接块133的外侧壁与滑移槽12的内槽壁相抵。驱动件134设置在外环131上且用于驱动外环131绕自身轴心线进行转动。
驱动件134包括连接柱1341、连接杆1342、扇叶1343。连接柱134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连接柱1341位于外环131内部且连接柱1341的轴心线与外环131的轴心线相重合。连接杆1342一端与外环131内侧壁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柱1341外侧壁相连,且连接杆1342沿连接柱1341径向延伸。连接杆1342的数目为若干且以连接柱1341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扇叶1343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41外侧壁上,且扇叶1343呈倾斜设置。扇叶1343的数目为若干且以连接柱1341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如图3、图5、图6所示,在向压载水舱5内部注入压载水时,主管61内部的空气向着背离封口端612一侧流动。在空气流动的过程中,空气与扇叶1343朝向口端612的侧壁接触,使得扇叶1343带动连接柱1341以及外环131进行转动。与此同时,连接块133在滑移槽12内部进行滑移且带动外环131向着背离封口端612进行移动。在外环131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外环131外侧壁上的刷毛132与主管61内管壁发生相对移动,且刷毛132对主管61内管壁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清除。
连接柱1341内部设置有空腔14且空腔14与扇叶1343相对。扇叶1343靠近连接柱1341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圆柱状的连杆15,连杆15沿连接柱134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连杆15远离扇叶1343的端部凸出于空腔14的内侧壁。连杆15位于空腔14内部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动锥齿轮16,且从动锥齿轮16上较小的端面朝向连杆15轴心线一侧。连接柱1341背离封口端612的端面上设置有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的输出轴与连接柱1341呈同轴心线设置,且伺服电机17输出轴伸入到空腔14内部。伺服电机17输出轴位于空腔14内部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动锥齿轮18,主动锥齿轮18中较小的端面朝向从动锥齿轮16一侧并与同时于所有的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
连接块133背离封口端6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19,且第一行程开关19与伺服电机17电连接。当第一行程开关19与滑移槽12背离封口端612的内槽壁相抵时,第一行程开关1向伺服电机17发送电信号且控制伺服电机17正向转动。连接块133朝向封口端6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行程开关20,且第二行程开关20与伺服电机17电连接。当第二行程开关20与滑移槽12朝向封口端612的内槽壁相抵时,第二行程开关20向伺服电机17发送电信号且控制伺服电机17反向转动。
在外环131移动至第一行程开关19与滑移槽12背离封口端612的内槽壁相抵时,第一行程开关19向伺服电机17发送电信号,使得伺服电机17正向转动。在伺服电机17正向转动时,设置在伺服电机17输出轴上的主动锥齿轮18发生周向转动,且主动锥齿轮18的转动角速度与伺服电机17输出轴的转动角速度相同。在主动锥齿轮18转动过程中,与主动锥齿轮18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6发生转动,且从动锥齿轮16通过连杆15带动扇叶1343进行转动。当扇叶1343转动一定角度,且主管61内部流动的空气能够带动外环131反向转动时,外环131向着封口端612一侧移动。当第一行程开关19与滑移槽12背离封口端612的内槽壁分离时,伺服电机17停止运转。当外环131移动至第二行程开关20与滑移槽12朝向封口端612的内槽壁相抵时,第二行程开关20向伺服电机17发送电信号,使得伺服电机17反向转动。在伺服电机17反向转动时,设置在伺服电机17输出轴上的主动锥齿轮18发生周向转动,且主动锥齿轮18的转动角速度与伺服电机17输出轴的转动角速度相同。在主动锥齿轮18转动过程中,与主动锥齿轮18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6发生转动,且从动锥齿轮16通过连杆15带动扇叶1343进行转动。当扇叶1343转动一定角度,且主管61内部流动的空气能够带动外环131正向转动时,外环131背离封口端612一侧移动。当第二行程开关20与滑移槽12朝向封口端612的内槽壁分离时,伺服电机17停止运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8)

1.一种甲板运输船,包括船体(1)、设置在船体(1)前端的上层建筑(2)、设置在船体(1)上的主甲板(3)、设置在船体(1)内部且位于主甲板(3)下方的若干油舱(4)、设置在船体(1)内部且位于油舱(4)两侧的若干压载水舱(5),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透气管道(6),所述透气管道(6)用于将压载水舱(5)与外界相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平台甲板(7),所述平台甲板(7)位于主甲板(3)下方,且主甲板(3)与平台甲板(7)之间形成干隔舱(8),所述平台甲板(7)上设置有若干与主甲板(3)相连的肋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透气管道(6)包括主管(61)以及若干设置在主管(61)上并与压载水舱(5)一一对应相连的侧管(62),所述主管(61)一端为开口端(611),且开口端(611)凸出于主甲板(3)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主管(61)另一端为封口端(612),封口端(612)埋设于船体(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建筑(2)靠近主甲板(3)一侧设置有凹腔(10),所述开口端(611)位于凹腔(10)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侧管(62)管口处设置有导流片(11),且导流片(11)远离侧管(62)的端部向着开口端(611)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主管(61)内管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滑移槽(12),所述滑移槽(12)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主管(6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主管(61)内管壁进行清洁的清洁件(13),所述清洁件(13)包括外环(131)、设置在外环(131)上并与主管(61)内管壁相抵的刷毛(132)、滑移连接在滑移槽(12)内部并与外环(131)相连的连接块(133)、设置在外环(131)上用于驱动外环(131)绕自身轴线进行周向转动的驱动件(1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134)包括连接柱(1341)、设置在连接柱(1341)上并与外环(131)内环壁相连的连接杆(1342)、均匀分布在连接柱(1341)外侧壁上的若干呈倾斜设置的扇叶(13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柱(1341)内部与扇叶(1345)相对处设置有空腔(14),所述扇叶(1345)背离外环(131)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杆(15),且连杆(15)的端部伸入空腔(14)内部,所述连杆(15)上设置有从动锥齿轮(16),所述连接柱(1341)的端面上设置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输出轴伸入至空腔(14)内部,且伺服电机(17)输出轴上设置有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板运输船,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块(133)朝向开口端(6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伺服电机(17)电连接的第一行程开关(19),当第一行程开关(19)与滑移槽(12)内槽壁相抵时,第一行程开关(19)控制伺服电机(17)进行正向转动,所述连接块(133)朝向封口端(61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伺服电机(17)电连接的第二行程开关(20),当第二行程开关(20)与滑移槽(12)内槽壁相抵时,第二行程开关(20)控制伺服电机(17)进行反向转动。
CN201721657752.0U 2017-12-02 2017-12-02 甲板运输船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95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7752.0U CN207595200U (zh) 2017-12-02 2017-12-02 甲板运输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7752.0U CN207595200U (zh) 2017-12-02 2017-12-02 甲板运输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5200U true CN207595200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3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57752.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95200U (zh) 2017-12-02 2017-12-02 甲板运输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5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9841A (zh) * 2017-12-02 2018-03-27 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甲板运输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9841A (zh) * 2017-12-02 2018-03-27 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甲板运输船
CN107839841B (zh) * 2017-12-02 2024-02-02 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甲板运输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1921B (zh) 吊舱式全回转泵喷射矢量推进器
CN102344994B (zh) 脱硫喷枪
CN207595200U (zh) 甲板运输船
JP3453884B2 (ja) 水中移動台車
CN107839841A (zh) 甲板运输船
US20150158568A1 (en) Vessel with rotatable pod
CN111069199A (zh) 一种船舶通风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CN1085512A (zh) 船舶的全方位水流推进
CN203937838U (zh) 一种油船货油舱的堵漏装置
CN1833952A (zh) 喷水式推力器
CN106114800B (zh) 一种气动注水喷射推进的三体式绿色游艇
CN207985160U (zh) 一种船舶动力系统
CN102277887B (zh) 全潜式挖泥船
CN104787249B (zh) 江海直达双燃料lng槽车运输船
CN207987895U (zh) 一种海洋油污收集装置
CN211849668U (zh) 一种用于高桩码头下方的移动式射流清淤船
CN207644593U (zh) 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
CN204895821U (zh) 一种海上维权装置
CN111042308B (zh) 一种水利工程污泥管道疏通设备
CN111139886A (zh) 用于高桩码头下方的移动式射流清淤船
CN208053608U (zh) 一种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
CN207997970U (zh) 一种船舶的辅助制动系统
CN103672405B (zh) 真空绝热式超低温介质陆用输送装置
CN207417089U (zh) 一种安全防护浮筒
CN107813908A (zh) 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