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1569U -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1569U
CN207591569U CN201721639693.4U CN201721639693U CN207591569U CN 207591569 U CN207591569 U CN 207591569U CN 201721639693 U CN201721639693 U CN 201721639693U CN 207591569 U CN207591569 U CN 20759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kettle
absorption
kettle
tail gas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96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守峰
曹庆志
石燕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wu Che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wu Che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wu Che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wu Che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396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1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釜、第二吸收釜,第一吸收釜顶部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顶部分离出的气体进入缓冲罐,气液分离器下部分离出的液体循环回第一吸收釜,第一吸收釜顶部与第二吸收釜连接,第一吸收釜底部通过上料泵与第二吸收釜连接,第二吸收釜底部液体通过压力泵送入储料罐。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通过两个吸收釜连续吸收能够除去尾气中大部分有机物,充分回收原料及产物,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尾气一般会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尾气中可能含有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或未分离充分的产物等,直接排放在产生环境污染的同时会造成能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效益,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处理效果好的尾气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吸收釜、第二吸收釜,尾气通过进气管送入第一吸收釜,进气管伸入第一吸收釜底部,第一吸收釜顶部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顶部分离出的气体进入缓冲罐,气液分离器下部分离出的液体循环回第一吸收釜;第一吸收釜顶部与第二吸收釜连接,第一吸收釜底部通过上料泵与第二吸收釜连接,第二吸收釜底部液体通过压力泵送入储料罐。
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所述第一吸收釜和第二吸收釜外层设有夹套,夹套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夹套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所述第一吸收釜和第二吸收釜内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所述第一吸收釜和第二吸收釜内设有蛇形搅拌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所述冷凝器下部设有冷凝水进口,冷凝器上部设有冷凝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通过两个吸收釜连续吸收能够除去尾气中大部分有机物,将尾气中的物质吸收后进行气液分离,充分回收原料及产物,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吸收釜,2第二吸收釜,3冷凝器,4气液分离器,5缓冲罐,6储料罐,7上料泵,8压力泵,9夹套,10循环水进口,11循环水出口,12聚四氟乙烯内衬,13进气管,14蛇形搅拌器,15冷凝水出口,16冷凝水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所做出的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例包括第一吸收釜1、第二吸收釜2,第一吸收釜1和第二吸收釜2外层设有夹套9,夹套9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10,夹套9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11;第一吸收釜1和第二吸收釜2内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12,第一吸收釜1和第二吸收釜2内设有蛇形搅拌器14,尾气通过进气管13送入第一吸收釜1,进气管13伸入第一吸收釜1底部,第一吸收釜1顶部与冷凝器3连接,冷凝器1下部设有冷凝水进口16,冷凝器1上部设有冷凝水出口15,冷凝器3与气液分离器4连接,气液分离器4顶部分离出的气体进入缓冲罐5,气液分离器4下部分离出的液体循环回第一吸收釜1;第一吸收釜1顶部与第二吸收釜2连接,第一吸收釜1底部通过上料泵7与第二吸收釜2连接,第二吸收釜2底部液体通过压力泵8送入储料罐6。
本实施例具体操作时,以氯乙酸母液法制备三氯乙酰氯为例,将氯化尾气通过进气管13送入第一吸收釜1,第一吸收釜1经过水吸收后上部气体进入冷凝器4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4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循环回第一吸收釜1,分离出的气体进入缓冲罐5,缓冲罐5出来的气体可进行下一步净化处理;第一吸收釜1顶部气体通入第二吸收釜2进行水吸收,经过第二吸收釜2吸收后的底部液体进入储料罐6。本实施例的尾气经过两级水吸收后可充分吸收气体中的有机物,为尾气的下一步处理提供条件。

Claims (5)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釜(1)、第二吸收釜(2),尾气通过进气管(13)送入第一吸收釜(1),进气管(13)伸入第一吸收釜(1)底部,第一吸收釜(1)顶部与冷凝器(3)连接,冷凝器(3)与气液分离器(4)连接,气液分离器(4)顶部分离出的气体进入缓冲罐(5),气液分离器(4)下部分离出的液体循环回第一吸收釜(1);第一吸收釜(1)顶部与第二吸收釜(2)连接,第一吸收釜(1)底部通过上料泵(7)与第二吸收釜(2)连接,第二吸收釜(2)底部液体通过压力泵(8)送入储料罐(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釜(1)和第二吸收釜(2)外层设有夹套(9),夹套(9)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10),夹套(9)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釜(1)和第二吸收釜(2)内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1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釜(1)和第二吸收釜(2)内设有蛇形搅拌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下部设有冷凝水进口(16),冷凝器(3)上部设有冷凝水出口(15)。
CN201721639693.4U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Active CN20759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9693.4U CN207591569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9693.4U CN207591569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1569U true CN207591569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1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9693.4U Active CN207591569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1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4419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四川源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氯甲烷高效回收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4419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四川源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氯甲烷高效回收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79685U (zh) 一种高盐分高cod废水的处理装置
CN104986899B (zh) 高浓度氨氮废水氨吹脱及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4193751A (zh) 一种生产氨基乙酸所排放的母液的处理方法
CN203678369U (zh) 一种反应釜的循环冷却系统
CN104788577B (zh) 一种玉米淀粉湿磨法生产工艺中二次蒸汽回收利用的方法
CN207591569U (zh)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CN106748864A (zh) 一种低压双效双热泵精馏法处理dmf废水的工艺
CN106379952A (zh)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及氨资源化利用装置及工艺
CN208741966U (zh) 一种丙烯腈回收塔釜液的处理系统
CN104788321B (zh) 一种二甲胺回收装置及其回收工艺
CN212102640U (zh) 一种醋酸裂解-乙烯酮法制醋酐的系统
CN206407915U (zh) 从氨氮废水中生产高纯度氨水的装置
CN203754551U (zh) 一种蓖麻油制备癸二酸产生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CN106219852B (zh) 一种苯甲醇生产废水综合治理新方法及其装置
CN205603392U (zh) 氨氮废水处理及氨水制取装置
CN204447988U (zh) 醇酸树脂生产设备
CN203790606U (zh) 减压蒸馏异味气体的去除装置
CN110918037A (zh) Pvdf氟碳涂料生产中挥发性原料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
CN207259283U (zh) 一种植物酸化油水解甜水的回收装置
WO2020000343A1 (zh) 一种污泥干化蒸馏水除氨氮、cod的工艺
CN208825182U (zh) 一种固态废矿物油处置系统
CN105817046A (zh) 一种减压多效玻璃蒸发器系统
CN203833652U (zh) 一种处理甲壳素碱煮废水的设备
CN106809896A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500407U (zh) 一种高效废液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