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0547U -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0547U
CN207590547U CN201720910072.9U CN201720910072U CN207590547U CN 207590547 U CN207590547 U CN 207590547U CN 201720910072 U CN201720910072 U CN 201720910072U CN 207590547 U CN207590547 U CN 207590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plane
transfer plate
ontology
transfe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100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税英
陶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100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0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0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0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属于加热器件领域。传热板,包括:具有多个散热孔的本体。本体包括多个连接体。连接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热部和第二传热。多个连接体以第一传热部、第二传热部交替排列的方式连接,其中,第一传热部沿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的方向凸出,第二传热部沿第二平面至第一平面的方向凸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的传热效果的传热器件,其能够使热量更加均匀地被分布,从而使得受热体可以被均匀加热,避免受热体的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

Description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人们逐渐对野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野炊是人们在户外运动中常常会涉及到的活动。野炊能够提高户外活动的趣味,人们在合作备餐的过程中能够消除隔阂、增进感情,因此,人们对野炊的参与热情度也相对较高。野炊活动离不开饭菜,也离不开加热,通常情况下,加热无外乎火焰炙烤。一般而言,基于野炊活动的条件限制,大家往往倾向于可以通过简易地挖坑或叠石块等方式来制作一个临时灶台,然后通过点燃野外环境中的易得的易燃物释放并利用热量。但是,简易搭建的灶台难以达到使食物均匀受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热板。传热板可提高热量的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食物受热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具有使食物均匀受热的特性,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烹制效率和速度,同时还能够起到改善食物的口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传热板,包括:
具有多个散热孔的本体,本体定义有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本体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延伸形成具有目标厚度和目标面积的板状结构。
本体包括多个连接体,连接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热部和第二传热部,多个连接体以第一传热部、第二传热部交替排列的方式连接,其中,第一传热部沿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的方向凸出,第二传热部沿第二平面至第一平面的方向凸出。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传热板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连接至本体,限位件被配置为提供固定传热板的着力部。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限位件设置于本体的周缘。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限位件的自由端呈钩状。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自由端具有弯曲的限位面,限位面以凸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限位齿。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限位齿具有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锥形结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端的横截面积,且第一端连接至限位面。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穿刺针。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钩状的所述自由端由所述第二平面向所述第一平面凹陷。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相邻的第一传热部与第二传热部之间形成山脊部,且山脊部由第一传热部至第二传热部呈倾斜上升状布置,散热孔位于山脊部。
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前述的传热板。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热板具有多个呈凹凸交替布置的传热部,因而,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以更好地与火焰接触,从而形成更多的传递热量的部位,进而有利于改善传热效果。此外,散热孔的布置使得通过传热板的火焰可以更好地被分散,同时减少通过传热板耗散的部分热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传热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传热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传热板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传热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传热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传热板;101-第一传热部;102-第二传热部;103-连接体;104-散热孔;105-平面板;106-本体;200-传热板;204-限位件;201-第一传热部;202-第二传热部;203-山脊部;205-散热孔;206-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等,既可以商购,也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自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对一些常规的操作和设备、装置、部件进行的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传热板100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传热板100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传热板100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图2、图3,传热板100包括具有多个散热孔104的本体106。
其中,本体106是由耐热性能好、易于传热,且能够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包括较好的外形完整度的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体106由铁板、钢板、铜板等硬质的金属板材制作而成。较佳地,采用不锈钢板,如304钢材质的钢板。进一步地,还可以对本体106表面进行镀膜处理,以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同时有利于改善其清洗特性,从而减小清洗的难度。
当然,本体106还可以采用合金或者其他具有前述的导热率高、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的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具体材质做限定,以适于导热、维持结构稳定为宜。
本实施例中,本体106是由板状的不锈钢板制作而成,且在整个本体106的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同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示例中,本体106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尺寸要求或者使用场景的限定,进行适当的修正和限定。
例如,本体106的中心区域的厚度更大、本体106的位于中心区域外的周边部分的厚度更小。基于前述的不同厚度的结构特点,中心区域采用高导热率材料,周边区域采用低导热率材料。
或者,在其他一些示例中,本体106的中心区域的厚度更小、本体106的位于中心区域外的周边部分的厚度更大。基于前述的不同厚度的结构特点,中心区域采用低导热率材料,周边区域采用高导热率材料。
如前所述,本体106由板状结构的钢板制作而成。其具有适当的厚度和面积。为了说明其厚度和面积,本实施例中,定义有两个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图未示),所述的两个平面相对地设置。例如,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且间隔适当的距离。
本体106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限定的空间内,且在所述空间内沿期望的方式进行延展和扩散。其中,本体106在前述的空间内的延伸得到的目标厚度可以是制备本体106的板材的厚度,也可是本体106在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的垂直连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本体106在前述的空间内的延伸得到的目标面积可以是制备本体106的板材展开表面积,也可以是其本体106周缘的轮廓限定的平面面积。
本体106的具体厚度、面积可以是通过发明人已知的方式进行选择性地修改和组合,本实用新型中不对其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本体106大致呈板状结构,且包括多个连接体103,且多个连接体103依次连接,从而在前述由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限定的空间内延展。具体的连接体103的个数,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示例性的说明,连接体103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等。
具体地,每个连接体10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并且,多个连接体103以第一传热部101、第二传热部102交替排列的方式连接。因此,本体106形成凹凸交替的表面构造。换言之,第一传热部101沿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的方向凸出。第二传热部102沿第二平面至第一平面的方向凸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均采用平面板105的方式进行连接,且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也均为平面板105。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相互平行地布置,并通过与其分别垂直的平面板105进行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示例中,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也可以非垂直,但大致相对的方式进行布置。即,平面状的第一传热部101所在的平面和平面状的第二传热部102所在的平面相互交错。
应该指出的是,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的外形也可以不是平面形,例如,呈波浪形。相应地,第一传热部101和第二传热部102之间的连接结构体也可以非平板形的实体被提供。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传热板20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传热板200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4和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第一传热部201和第二传热部202均曲面形状。进一步地可以是圆弧形结构。与之相应的是,相邻的第一传热部201与第二传热部202之间形成山脊部203,第一传热部201和第二传热部202通过山脊部203进行连接。较佳地,山脊部203也为曲面型构造。进一步地,山脊部203由第一传热部201至第二传热部202呈倾斜上升状布置。
如图5中所示,散热孔205设置在第二传热部202,且以矩阵的方式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本体206。其中,散热孔205可以是圆孔、椭圆孔、菱形孔,也可以是方向孔,或者其他构造形式的孔,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做具体限定。
较佳地,散热孔205为圆锥形孔,且其横截面积由第一传热部201向第二传热部202逐渐减小。此外,散热孔205的排布方式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例如,某部分区域散热孔205排列紧密,其他区域排列松散。
进一步地,针对散热孔205分布密度的不同,还可对不同区域的散热孔205的孔径进行区别地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体206的中心区域,散热孔205的孔径小,且分布松散;在远离中心区域的周边,散热孔205的孔径大,且分布紧密。
上述以散热孔205设置在第二传热部202为例进行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散热孔205还可以设置在第一传热部201,并且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参照设置于第二传热部202的散热孔205的方式进行布置。更优的是,当本体206由第一传热部201、第二传热部202以及山脊部203组成时,散热孔205被位于山脊部203,使得散热孔205具有一个倾斜的截面。
基于使用的便利性和固定本体206的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传热板200还具有包括限位件204。限位件204连接至本体206,并且是以被配置为提供固定传热板200的着力部。作为一种示例性的说明,当搭建好建议灶台后,可以通过使设置于本体206的限位件204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固定在灶台,从而实现对传热板200的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件204设置在本体106的中心部分,或者边缘部分。作为优选的方案,限位件204设置于本体206的周缘。其中,可以是在本体206的全部周缘或部分周缘。例如,当本体206大致为长方体形时,限位件204可以是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设置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04依然可以采用板材(如不锈钢板)制作而成,或其他与本体206的材质相同的材料制作而成。限位件204的形状可以是具有平面的板状结构,或者可以是具有曲面结构。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件204的自由端呈钩状。可选地,钩状的自由端由第二平面向第一平面凹陷。
为了提高限位件204的固定作用,以增强传热板200的使用稳定性。前述的自由端具有弯曲的限位面(如波浪形),限位面以凸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限位齿。
作为进一步的可选限定,限位齿具有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锥形结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端的横截面积,且第一端连接至限位面。更进一步地,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穿刺针。穿刺针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过盈配合或者卡箍等方式进行配合连接。
基于前述的传热板200、传热板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具有壳体、加热体以及前述的传热板200或传热板100。其中,壳体具有一开口状的容纳腔,加热体设置在容纳腔内。传热板200、传热板100搭接在壳体上,并且对应遮蔽容纳腔的开口。另一方面,加热体在加热时形成的热气流或者火焰可以经由容纳腔的开口直接作用于传热板200、传热板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多个散热孔的本体,所述本体定义有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延伸形成具有目标厚度和目标面积的板状结构;
所述本体包括多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热部和第二传热部,所述多个连接体以所述第一传热部、所述第二传热部交替排列的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热部沿所述第一平面至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传热部沿所述第二平面至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至所述本体,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提供固定所述传热板的着力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自由端呈钩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具有弯曲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以凸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限位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具有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限位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穿刺针。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钩状的所述自由端由所述第二平面向所述第一平面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传热部与所述第二传热部之间形成山脊部,且所述山脊部由所述第一传热部至所述第二传热部呈倾斜上升状布置,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山脊部。
10.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
CN201720910072.9U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Active CN207590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10072.9U CN207590547U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10072.9U CN207590547U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0547U true CN207590547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52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10072.9U Active CN207590547U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0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346B (zh) * 2018-11-26 2021-07-01 瑞典商阿爾法拉瓦公司 傳熱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346B (zh) * 2018-11-26 2021-07-01 瑞典商阿爾法拉瓦公司 傳熱板
US11499786B2 (en) 2018-11-26 2022-11-15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5996B1 (en) Barbecue grill with radiant fire grate
CN207590547U (zh) 一种传热板及加热装置
US5101806A (en) Gas infra-red burner in a heater tube or heat exchanger
US20230292955A1 (en) Waffle iron plate
CN109156902B (zh) 一种加热元件以及设有该加热元件的电子烟具
CN112890302A (zh) 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及其雾化装置
US20050098168A1 (en) Barbecue grill with enlarged firebox
JP5909221B2 (ja) テーブル
CN209677350U (zh) 一种电子烟发热体及电子烟
CN206102371U (zh) 线圈盘和电烹饪器具
CN203395961U (zh) 燃气灶的金属蜂窝式聚能罩
CN201968502U (zh) 一种电烤炉用的烤盘
CN219422194U (zh) 用于雾化装置的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雾化装置
JPH01204626A (ja) 石質板状部材よりなる調理器具
EP4265135A1 (en) Heating mechanism for atomization by heating and atomization device
CN215016221U (zh) 一种防开裂电饭煲陶瓷内胆
CN215127518U (zh) 烤盘及烤箱
CN219460365U (zh) 发热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36737U (zh) 一种锅具导热板
CN214855981U (zh) 发热盘组件与液体加热容器
CN215077681U (zh) 一种烤炉
CN109028178A (zh) 一种可变形弹性电磁炉
CN218683711U (zh) 高导热不粘锅
CN214710378U (zh) 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及其雾化装置
CN216675536U (zh) 烤箱及其烤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