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5624U -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5624U
CN207585624U CN201721763427.2U CN201721763427U CN207585624U CN 207585624 U CN207585624 U CN 207585624U CN 201721763427 U CN201721763427 U CN 201721763427U CN 207585624 U CN207585624 U CN 207585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maintenance
induction
location information
piping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34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华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34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5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5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5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涉及管廊领域。诱导维护系统,用于管廊内部维修,包括控制单元、诱导组件及多个识别设备,诱导组件用于设置在管廊内;识别设备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管廊内的多个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获取管廊的故障点信息,并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故障点信息及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控制单元与诱导组件连接,还用于依据最优路径控制诱导组件诱导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提高了维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管廊的维护,主要靠人工的排查为主,而管廊内部卫星信号较弱或者无法到达,导致工人在管廊里工作时,没有办法实现精确的定位、内部规划维护路线和管廊中环境实时监控,导致了维修人员在管廊内的维修效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其旨在提高维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系统,其旨在提高维护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用于管廊内部维修,包括控制单元、诱导组件及多个识别设备,所述诱导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管廊内;
所述识别设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管廊内的多个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管廊的故障点信息,并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所述故障点信息及所述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所述维修人员到达所述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诱导组件连接,还用于依据所述最优路径控制所述诱导组件诱导所述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达到所述故障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识别设备包括无线识别设备及双频卡,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双频卡与所述无线识别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维修人员的所述人员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人员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无线识别设备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与所述诱导组件连接,用于依据所述最优路径控制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以控制所述诱导组件诱导所述维修人员达到所述故障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识别设备还包括地标器,所述双频卡用于获取所述地标器的地标器位置信息,以以获取所述人员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双频卡与所述维修人员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双频卡用于获取地标器的地标器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无线识别设备;
所述无线识别设备用于识别所述无线识别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地标器位置信息及所述设备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地标器位置信息及所述设备位置信息建立所述路网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地标器位置信息及所述设备位置信息分析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两个相邻的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及所述无线识别设备是否可达,并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可达时或者两个相邻的所述无线识别设备可达时或者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及所述无线识别设备可达时建立所述路网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诱导组件包括多个诱导件,多个所述诱导件用于依次设置在所述管廊内;
所述诱导件为LED设备,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最优路径上的所述LED设备开启,以诱导所述维修人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诱导维护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单元,
所述视频监控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维修人员的实时维修图像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识别设备还用于接收告警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告警信号播放所述实时维修图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人员位置信息生成维护轨迹;
所述诱导维护系统还包括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维修人员的所述维护轨迹。
一种管廊系统,包括诱导维护系统,所述诱导维护系统,用于管廊内部维修,包括控制单元、诱导组件及多个识别设备,所述诱导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管廊内;
所述识别设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管廊内的多个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管廊的故障点信息,并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所述故障点信息及所述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所述维修人员到达所述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诱导组件连接,还用于依据所述最优路径控制所述诱导组件诱导所述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达到所述故障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故障点信息及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后,诱导组件诱导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实现了管廊内部故障点的精准定位,使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达到故障点,大大的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的识别设备的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的诱导件与无线识别设备的连接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标:100-诱导维护系统;110-控制单元;120-识别设备;122-无线识别设备;124-地标器;126-双频卡;130-诱导组件;132-诱导件;140-视频监控单元;150-显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诱导维护系统100,本实施例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100应用于管廊内部维护,本实施例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100能够提高管廊的维护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诱导维护系统100包括控制单元110、诱导组件130及多个识别设备120,诱导组件130用于设置在管廊内;
识别设备120与控制单元110连接,用于获取管廊内的多个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单元110;
控制单元110用于获取管廊的故障点信息,并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故障点信息及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
控制单元110与诱导组件130连接,还用于依据最优路径控制诱导组件130诱导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故障点信息及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后,诱导组件130诱导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实现了管廊内部故障点的精准定位,使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达到故障点,大大的提高了维修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维修人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维修人员在管廊内移动。控制单元110在接收到故障点信号后,会规划出在多个维修人员中到达故障点的最优路径,并诱导该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识别设备120设置在管廊内部,识别设备120识别预设范围内的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识别设备120包括无线识别设备122及双频卡126,无线识别设备122与控制单元110连接;
双频卡126与无线识别设备122连接,用于获取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将人员位置信息通过无线识别设备122发送给控制单元110。无线识别设备122均设置在管廊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识别设备120还包括地标器124,双频卡126用于获取地标器124的地标器位置信息,以获取人员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双频卡126进入至地标器124的感应范围后,双频卡126获取该地标器124的地标器位置信息,该地标器位置信息反应维修人员当前位置,从而获取了维修人员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地标器124及无线识别设备122均设置在管廊内部,地标器124能够精准感应预设范围内的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提高了诱导维护系统100的定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通过无线识别设备122与诱导组件130连接,用于依据最优路径控制无线识别设备122,以控制诱导组件130诱导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识别设备122与诱导组件130进行逻辑捆绑,控制单元110通过无线识别设备122来控制诱导组件130。控制单元110依据规划的最优路径给无线识别设备122发送控制指令,无线识别设备122依据控制指令控制诱导组件130,以诱导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通过无线识别设备122来控制诱导组件130,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控制单元110直接控制诱导组件130,以诱导维修人员。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双频卡126用于获取地标器124的地标器124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无线识别设备122。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识别设备122用于获取识别无线识别设备122的设备位置信息,并将地标器124位置信息及设备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110。
控制单元110用于依据地标器124位置信息及设备位置信息建立路网结构。
控制单元110用于依据地标器124位置信息及设备位置信息分析两个相邻的地标器124、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两个相邻的地标器124及无线识别设备122是否可达,并在两个相邻的地标器124可达时或者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可达时或者两个相邻的地标器124及无线识别设备122可达时建立路网结构。
为了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为例描述路网结构的建立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无线识别设备122对应设备位置信息,控制单元110依据任意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的设备位置信息,分析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是否可达。其中可达是指维修人员能够从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的其中任意一个到达另外一个。当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可达时,建立路网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可达时,控制单元110可以计算出这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的距离。
容易理解的是,任意两个相邻地标器124之间,任意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及地标器124之间的路网结构建立过程与任意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的路网结构建立过程一样,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路网结构转换为一张加权的无向图,G=(V,E),图的顶点V为路网结构中的无线识别设备122及地标器124的集合,图中的边E为任意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任意两个相邻地标器124之间,任意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及地标器124之间的连线的集合(表示连线两端的无线识别设备122可达),图中E的权表示任意两个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的距离,任意两个相邻地标器124之间的距离,任意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及地标器124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识别设备122与诱导件132之间对应设置。可以通过分析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是否可达,从而分析诱导组件130之间是否可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通过分析两个相邻的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是否可达来建立路网结构,以进一步的分析诱导组件130之间是否可达。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可以直接获取诱导组件130的诱导位置信息,直接分析诱导组件130之间、诱导组件130与无线识别设备122之间、诱导组件130与地标器124之间是否可达,建立路网结构。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依据预先建立路网结构、故障点信息及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的方法如下:
把图G=(V,E)中的点集合V分成三组;
第一组为维护人员所在位置(用P表示);
第二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即设备故障点的位置,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求出故障点位置到维护人员位置的最短路径,算法则结束);
第三组为剩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三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故障点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故障点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初始时,S只包含管廊内的故障点位置,记为v,即S={v},v的距离为0,P中只包含维护人员位置。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即:U={其余顶点},若v与U中顶点u有边,则<u,v>正常有权值,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则<u,v>权值为∞。
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如果k∈P,则算法结束,从故障点v到点k的最短路径即为诱导显示路径;否则,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重复步骤上述过程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也就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首先以故障点为起点,控制单元110在路网结构识别第一位置点,第一位置点表征与故障点距离最短的无线识别设备122的无线识别设备122位置信息或者是地标器124的地标器124位置信息。
控制单元110识别出第一位置点后,再进一步的判断,第一位置点是否接收到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当第一位置点接收到人员位置信息,则第一位置点到故障点的路径为最优路径。
当第一位置点未接收到人员位置信息时,控制单元110会以第一位置点为新的起点,在路网结构中识别第二位置点,第二位置点表征与第一位置点距离最短的无线识别设备122的无线识别设备122位置信息或者是地标器124的地标器124位置信息。
控制单元110识别出第二位置点后,再进一步的判断,第二位置点是否接受到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当第二位置点接受到人员位置信息时,则第二位置点经过第一位置点到达故障点的路径为最优路径。
容易理解的是,当第二位置点未接收到人员位置信息时,控制单元110会以第二位置点为新的起点重复上述的过程,直到识别到人员位置信息后,确定最优路径。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诱导组件130包括多个诱导件132,多个诱导件132用于依次设置在管廊内;
在本实施例中,诱导件132为LED设备,控制单元110用于控制最优路径上的LED设备开启,以诱导维修人员。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单元110规划出最优路径后,通过无线识别设备122控制最优路径上的LED设备开启,以诱导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
其中,LED设备可以是LED灯,也可以是LED屏。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诱导维护系统100还包括视频监控单元140,视频监控单元140与控制单元110连接,用于监测维修人员的实时维修图像并传输至控制单元110;
识别设备120还用于接收告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单元110;
控制单元110还用于依据告警信号播放实时维修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告警信号是维修人员在故障点维修时,遇到紧急情况时产生的告警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后,视频监控单元140监测维修人员的实时维修图像,当控制单元110接收到告警信号后,播放实时维修图像,可以根据维修人员的实时维修图像提供紧急处理措施。使能够了解维护进度及比较直观的展现管廊内发生的告警信息和维护人员的维护信息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还用于依据人员位置信息生成维护轨迹;
诱导维护系统100还包括显示终端150,显示终端150与控制单元110连接,用于显示维修人员的维护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依据同一维修人员的在不同位置的人员位置信息可以生成该维修人员的维护轨迹,方便管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根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人员位置信息及故障点信息规划最优路径,并通过无线识别设备122开启位于最优路径上的诱导件132,以诱导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维修故障点。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100,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0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故障点信息及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维修人员达到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后,诱导组件130诱导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点。实现了管廊内部故障点的精准定位,使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达到故障点,大大的提高了维修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廊系统(图未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廊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管廊系统包括管廊(图未示)及实施例一提供的诱导维护系统100。诱导组件130及识别设备120均设置在管廊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诱导件132与无线识别设备122对应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诱导维护系统,用于管廊内部维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诱导组件及多个识别设备,所述诱导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管廊内;
所述识别设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管廊内的多个维修人员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管廊的故障点信息,并依据预先建立的路网结构、所述故障点信息及所述人员位置信息规划多个所述维修人员到达所述故障点信息对应的故障点的最优路径;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诱导组件连接,还用于依据所述最优路径控制所述诱导组件诱导所述最优路径对应的维修人员达到所述故障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设备包括无线识别设备及双频卡,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双频卡与所述无线识别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维修人员的所述人员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人员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无线识别设备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与所述诱导组件连接,用于依据所述最优路径控制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以控制所述诱导组件诱导所述维修人员达到所述故障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设备还包括地标器,所述双频卡用于获取所述地标器的地标器位置信息,以获取所述人员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双频卡与所述维修人员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频卡用于获取地标器的地标器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无线识别设备;
所述无线识别设备用于识别所述无线识别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地标器位置信息及所述设备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地标器位置信息及所述设备位置信息建立所述路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地标器位置信息及所述设备位置信息分析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两个相邻的所述无线识别设备、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及所述无线识别设备是否可达,并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可达时或者两个相邻的所述无线识别设备可达时或者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标器及所述无线识别设备可达时建立所述路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组件包括多个诱导件,多个所述诱导件用于依次设置在所述管廊内;
所述诱导件为LED设备,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最优路径上的所述LED设备开启,以诱导所述维修人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维护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单元,
所述视频监控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维修人员的实时维修图像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识别设备还用于接收告警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告警信号播放所述实时维修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人员位置信息生成维护轨迹;
所述诱导维护系统还包括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维修人员的所述维护轨迹。
10.一种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诱导维护系统。
CN201721763427.2U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Active CN207585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3427.2U CN2075856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3427.2U CN2075856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5624U true CN207585624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3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3427.2U Active CN2075856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5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191A (zh) * 2023-12-28 2024-01-30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水表的gis巡检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191A (zh) * 2023-12-28 2024-01-30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水表的gis巡检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及装置
CN117474191B (zh) * 2023-12-28 2024-04-05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水表的gis巡检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4739B (zh) 基于b/s架构的可视化地铁设备巡检管理系统的巡检方法
CN104202086B (zh) 一种光缆故障定位方法
KR100872398B1 (ko) 전자태그를 이용한 전력설비 관리시스템
KR102503525B1 (ko) 배전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US9716971B2 (en) Inspecting equipment of a power system
CN101789160B (zh) 智能视频变电站间隔防误入系统
CN105118106A (zh) 电力巡检手持终端、巡检线路获取方法及线路巡检方法
CN105334827B (zh) 设备监造和质量实时控制系统
CN1998004A (zh) 自动化温度记录检查处理的方法
CN110311468A (zh) 变电站三维实景异常监控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921239A (zh) 基于二维码的管道信息监控系统
CN104966140B (zh) 电网协同作业的移动工程师站
CN109813996A (zh) 一种变电站检修作业接地线状态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US9224122B2 (en) Outdoor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JP2007042014A (ja) プラント状態監視装置およびプラント状態監視方法
CN207585624U (zh) 一种诱导维护系统及管廊系统
CN107093017A (zh) 停电事件的业务数据获取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11384776B (zh) 一种基于vr的变电站三维全景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7478967A (zh) 面向移动运检的10kv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与方法
CN113504461A (zh) 一种基于mr技术的轨道电路故障定位和处理方法、系统
JP5033774B2 (ja) 鉄道保守作業管理システム
EP2206635B1 (en) Detection device for a short-circuit bridge
CN106991863A (zh)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阀冷却系统工况预测与故障预警平台
JP2019057041A (ja) 監視装置
CN110617856A (zh) 智能运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