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0078U -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0078U
CN207580078U CN201721343524.6U CN201721343524U CN207580078U CN 207580078 U CN207580078 U CN 207580078U CN 201721343524 U CN201721343524 U CN 201721343524U CN 207580078 U CN207580078 U CN 207580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bilge
turn
rib cage
flat seg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35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晋辉
郑宏宇
卢其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7213435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0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0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0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肋板焊接固定在船底舭部;舭部边缘设有多根船侧纵骨,肋板的腹板部分开有多个穿越孔,船侧纵骨依次穿过所述穿越孔;肋板包括平直段、过渡段和放大段,平直段、过渡段和放大段依次连接在一起,过渡段为一段圆弧形肋板,放大段为一段倾斜的肋板;定义平直段的肋板高度为h1,放大段的肋板最高点至平直段的肋板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2,h2为h1的两倍;定义放大段的船侧纵骨处的肋板高度为a,船侧纵骨对应的穿越孔的高度为b,a大于等于b的两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既满足船体设计要求,又具有很好的强度,还能满足船体舱室的布置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设计中关于肋板与肋骨的连接,规范要求肋板与肋骨之间应用舭肘板连接,舭肘板的长度、厚度、折边尺寸等均需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保证肋板和肋骨之间合理有效的承受和传递载荷。然而,对于船体尾部单底区域、舵机舱区域、船体首部单底区域等,因首尾部砰击载荷、螺旋桨脉动压力、设备布置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常需每档设置肋板或者强框之间增设一道肋板以补充底部板架的局部强度和刚度,对于纵骨架式船体板架结构,强肋骨通常每隔两档或三档予以设置,此时,部分肋板在舭部无肋骨相连接。因此,为保证船体底部结构承载更优、外载荷的传递更有效和降低应力集中的影响,肋板在舭部的设计型式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中要求,由于船舶线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设置舭肘板时,肋板应向船侧升高到舭肘板所需的高度,但是规范对肋板在舭部的设计型式并未给出指导或参考,同时,肋板在舭部的升高是否一定要达到舭肘板所需的高度这一要求,在现有的设计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舵机舱或者首部等区域,因空间及布置的需求,升高高度有限,同时,现有设计中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肋板高度直接过渡至邻近纵骨,近似认为肋板在端部有升高,但该型式过多的依赖于舭部或者舷侧纵骨的相对位置,纵骨较低则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纵骨较高则容易导致肋板的重量增加较多,不利于设备的布置,设计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肋板焊接固定在船底舭部;
所述舭部边缘设有多根船侧纵骨,所述肋板的腹板部分开有多个穿越孔,所述船侧纵骨依次穿过所述穿越孔;
所述肋板包括平直段、过渡段和放大段,所述平直段、所述过渡段和所述放大段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过渡段为一段圆弧形肋板,所述放大段为一段倾斜的肋板;定义所述平直段的所述肋板高度为h1,所述放大段的所述肋板最高点至所述平直段的所述肋板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2,h2为h1的两倍;定义所述放大段的所述船侧纵骨处的所述肋板高度为a,所述船侧纵骨对应的所述穿越孔的高度为b,a大于等于b的两倍。
进一步地,定义过渡段内侧圆弧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R取值为0.8倍的h1。
进一步地,所述船侧纵骨与所述穿越孔相互接触部分增设有补板。
进一步地,所述补板为一种水密补板。
进一步地,所述补板为一种非水密补板。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通过将肋板过渡段放大至两倍肋板高度处的船侧纵骨,增加了肋板腹板在舭部高度,能够很好的等效于舭肘板的规范设计要求。
在满足船体设计要求的同时,采用三段式肋板结构,可以有利于应力释放;相较于设置独立的舭肘板型式,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焊接工作量;同时,肋板舭部放大还可以补充因面板削斜造成的肋板剖面模数的损失,也为舷侧纵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撑。
这样,既确保肋板自身强度和刚度的最优,又增加了舭部区域板架的强度和刚度,由于放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船侧,不会影响舱室的布置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以及相关尺寸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1、肋板;2、船侧纵骨;3、补板;4、平直段;5、过渡段;6、放大段;h1、平直段的肋板高度;h2、放大段的肋板最高点至平直段的肋板最低点的高度差;a、放大段的船侧纵骨处的肋板高度;b、船侧纵骨对应的穿越孔的高度;R、过渡段内侧圆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肋板1焊接固定在船底舭部;
所述舭部边缘设有多根船侧纵骨2,所述肋板1的腹板部分开有多个穿越孔,所述船侧纵骨2依次穿过所述穿越孔;
所述肋板1包括平直段4、过渡段5和放大段6,所述平直段4、所述过渡段5和所述放大段6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过渡段5为一段圆弧形肋板1,所述放大段6为一段倾斜的肋板1;定义所述平直段4的所述肋板1高度为h1,所述放大段6的所述肋板1最高点至所述平直段4的所述肋板1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2,h2为h1的两倍;定义所述放大段6的所述船侧纵骨2处的所述肋板1高度为a,所述船侧纵骨2对应的所述穿越孔的高度为b,a大于等于b的两倍。
船体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船体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造船业标准的硬性要求,在肋板1与舭部的连接方式上,将肋板1采用三段式连接方式,由于中部的过渡段5采用圆弧形设计,放大段6的肋板1会向上倾斜,其中设计h2为h1的两倍较为合理。
船侧纵骨2插入穿越孔的位置也有要求,船侧纵骨2处的肋板1高度应该是穿越孔高度的两倍。
作为较佳实施例,定义过渡段5内侧圆弧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R取值为0.8倍的h1。过渡段5采用圆弧形肋板结构,内侧圆弧对应的半径取值为0.8倍的平直段肋板高度,这个数值是根据设计经验所得,当然也不是适用于所有船只,某些特殊的结构的船体可能会采用其他数值,还要根据船体的需求另行取值。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船侧纵骨2与所述穿越孔相互接触部分增设有补板3。
进一步地,所述补板3为一种水密补板3。
进一步地,所述补板3为一种非水密补板3。
补板3的设置可以增强放大段6的强度,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能,这里选取的补板3可以是水密补板3或者非水密补板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通过将肋板1过渡段5放大至两倍肋板高度处的船侧纵骨2,增加了肋板1腹板在舭部高度,能够很好的等效于舭肘板的规范设计要求。
在满足船体设计要求的同时,采用三段式肋板结构,可以有利于应力释放;相较于设置独立的舭肘板型式,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焊接工作量;同时,肋板舭部放大还可以补充因面板削斜造成的肋板剖面模数的损失,也为舷侧纵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撑。
这样,既确保肋板1自身强度和刚度的最优,又增加了舭部区域板架的强度和刚度,由于放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船侧,不会影响舱室的布置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肋板焊接固定在船底舭部;
所述舭部边缘设有多根船侧纵骨,所述肋板的腹板部分开有多个穿越孔,所述船侧纵骨依次穿过所述穿越孔;
所述肋板包括平直段、过渡段和放大段,所述平直段、所述过渡段和所述放大段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过渡段为一段圆弧形肋板,所述放大段为一段倾斜的肋板;定义所述平直段的所述肋板高度为h1,所述放大段的所述肋板最高点至所述平直段的所述肋板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2,h2为h1的两倍;定义所述放大段的所述船侧纵骨处的所述肋板高度为a,所述船侧纵骨对应的所述穿越孔的高度为b,a大于等于b的两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过渡段内侧圆弧半径为R,R取值为0.8倍的h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侧纵骨与所述穿越孔相互接触部分增设有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板为一种水密补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板为一种非水密补板。
CN201721343524.6U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580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3524.6U CN207580078U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3524.6U CN207580078U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0078U true CN207580078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9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3524.6U Active CN207580078U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00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671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舷侧结构
CN113815807A (zh) * 2021-11-08 2021-12-21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船舭部转圆分段结构及其分段建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671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舷侧结构
CN111746713B (zh) * 2020-07-01 2021-02-05 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舷侧结构
CN113815807A (zh) * 2021-11-08 2021-12-21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船舭部转圆分段结构及其分段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0078U (zh) 一种无肋骨连接的肋板舭部连接结构
WO2010085383A3 (en) Preloading to reduce loads and save steel on topsides and grillage of catamaran systems
CN201457690U (zh) 多种槽条组合型横舱壁
CN108349570A (zh) 船舶
WO2014031124A1 (en)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
KR20140125275A (ko)
CN204775822U (zh) 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
WO2010084249A3 (en) A floating structure, a vessel or the like
CN112249220A (zh) 客滚船非连续型上建过渡节点结构
KR20120033629A (ko) 용접 파형격벽을 구비한 선박
CN212828926U (zh) 一种船舶甲板拦油结构
WO2019044194A1 (ja) ライザー管支持構造
ITME20100004A1 (it) Scafo planante con carena innovativa.
KR101516206B1 (ko) 침로 안정성 향상을 위한 해양구조물
CN113232766B (zh) 一种穿梭油轮舒适度上建结构的减振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8657371A (zh) 一种船舶艏部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KR20130035028A (ko) 대형 광석운반선의 이중저 늑판 구조
CN204452824U (zh) 一种应用于货船航行驾驶室视线调整的克令吊结构
CN204979138U (zh) 一种超大型矿砂船的桥翼结构
CN210761156U (zh) 一种构件端部弹性连接结构
KR20140033928A (ko)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그것의 선체 구조
CN204775833U (zh) 一种基于底部抨击加强设计的大外飘船舶
CN2885717Y (zh) 一种阶梯型主甲板船体结构
US2158214A (en) Ship hull construction
CN207106788U (zh) 一种货船减压艏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