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7901U -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7901U
CN207567901U CN201721559203.XU CN201721559203U CN207567901U CN 207567901 U CN207567901 U CN 207567901U CN 201721559203 U CN201721559203 U CN 201721559203U CN 207567901 U CN207567901 U CN 207567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water
inspection shaft
discharge system
wate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592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novatio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novatio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novatio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novatio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592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7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7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79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包括地面水的收集单元,收集单元包括设置在城市地面上的透水地面、城市地面的两侧向下凹陷的排水沟、与排水沟连通的集水井以及设置在集水井底部的排污管,在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门,透水地面包括若干的单向车道,中央分隔带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向车道之间的透水混凝土隔离带,单向车道的地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曲面。本实用新型将地面水通过透水地面下渗,及时补充了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的空气的湿度,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降低热岛效应;此外还能通过排水沟排放到集水井内进行暂存,以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用水、市政植被浇灌和地面降温用水使用,提高了地面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公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我国道路混凝土生产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传统的道路交通通常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地面,其具有较好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地面不渗水,阻碍了雨水或地面水的下渗,破坏了地下生态平衡;同时还容易造成地面积水,影响人们的出行;因此随着透水混凝土道路的出现,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为我国道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常用的普及方法是将原先的密实性不透水的混凝土全部用透水的混凝土代替以增加地面的透水性能;但是由于透水地面,是采用孔隙率较大的混凝土制成的,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未被压路机等施工设备夯实,所以其载重效果较差,容易损坏,不适合城市交通地面的使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提高地面的透水性能的同时还能保证正常的车辆出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在保证城市地面基本载重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城市地面的透水和排水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包括地面水的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包括设置在城市地面上的透水地面、城市地面的两侧向下凹陷的排水沟、与所述排水沟连通的集水井以及设置在集水井底部的排污管,在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门,所述透水地面包括若干的单向车道,中央分隔带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向车道之间的透水混凝土隔离带,所述单向车道的地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水可以通过透水地面下渗到道路下方的土壤,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的空气的湿度,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降低热岛效应;而当地下水达到动态平衡时,地面水也可以通过排水沟排放到集水井内进行暂存,以用作其他的用途,例如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用水、市政植被浇灌和地面降温用水使用,提高了地面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地面水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与集水井连通的连接管、与连接管连通的检查井、设置在检查井内的过滤装置以及设置在检查井底部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安装有排水阀门,所述连接管的出水口位于检查井内过滤装置的上部。
由于地面水中存在大量的灰尘或溶解有部分的汽车尾气,直接排放或使用时会影响水体的质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透水地面在下渗的过程中,土壤层和岩石层的存在,能够对水质进行过滤,能够提高下渗水质的质量;其次在通过排水沟下排的地面水,在通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作用后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杂质和质量,提高了二次利用的地面水的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检查井侧壁上的支架,在支架上固定设有铁丝网,在所述铁丝网的上端套设有至少两层过滤袋,在相邻两层过滤袋内安装有过滤填充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井内设置铁丝网,能够支撑过滤填充物,在铁丝网上套设有至少两层过滤袋,能够减少过滤填充物在地面水的冲刷下掉落到集水井内,影响过滤效果。由此操作者只需定期维护和更换过滤袋即可,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填充物为活性炭、多孔陶粒、硅砂以及草木灰和土壤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过滤填充物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使得操作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过滤效果良好的同时还能对地面水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进一步提高地面水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过滤装置的上部检查井壁上设有若干导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地面水能够集中在过滤装置的上方,并其均能从过滤装置内流过,提高了对地面水的过滤效果。
另外采用若干块导向板,减少了导向板的存在对操作者更换过滤袋的影响,使得操作者在拆除或安装过滤袋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查井的侧壁上设有攀爬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操作者下爬到检查井下方,使得操作者在检查或更换过滤装置时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检查井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支撑块,在攀爬梯的底部设有工作台板,所述工作台板的一端铰接在检查井的井壁上,其另一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块相适配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下爬到检查井内时,通过翻转工作台板,使得工作台板的自由端绕着工作台板和井壁之间的铰接点向下翻转,此时工作台板的凹槽能卡接在支撑块上方,由此操作者可以站在上述工作台板上进行检查工作,使得操作者在检查或更换过滤装置时更加的方便、安全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地面水的排水终端,所述排水终端包括与所述排放管相连通的市政排水管、与排污管相连通的市政污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对集水井进行定期清洁和排污,并将集水井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放到市政污水管内进行综合治理;而在检查井内将经过过滤、净化处理后的地面水通过排放管,排放到市政雨水管内,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地面水的利用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下排水的质量,保护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排污阀门、排水阀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系统内设置控制器,由此使得操作者在控制整个系统内地面水的流向时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将地面水通过透水地面下渗,及时补充了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的空气的湿度,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降低热岛效应;此外还能将其通过排水沟排放到集水井内进行暂存,以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用水、市政植被浇灌和地面降温用水使用,提高了地面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说明:1、收集单元;11、透水地面;12、排水沟;13、集水井;14、排污管;15、排污阀门;16、单向车道;17、中央分隔带;18、透水混凝土隔离带;2、处理单元;21、连接管;210、出水口;22、检查井;221、导向板;222、攀爬梯;223、支撑块;23、过滤装置;24、排放管;25、排水阀门;26、支架;27、铁丝网;28、过滤袋;29、管卡;3、排水终端;4、控制器;5、工作台板;51、凹槽;6、市政排水管;7、市政污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地面水的收集单元1、处理单元2、排放终端和控制器4。
如图1和图2所示,收集单元1包括设置在城市地面上的透水地面11、城市地面的两侧向下凹陷的排水沟12、与排水沟12连通的集水井13以及设置在集水井13底部的排污管14,在排污管14上设有排污阀门15。由此地面水可以通过排水沟12排入到集水井13内进行暂存,以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市政植被浇灌和地面降温等用水,从而提高了地面水的利用率。
如图2所示,为了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效应,该透水地面11包括若干的宽度为30-35cm的单向车道16,中央分隔带17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向车道16之间的透水混凝土隔离带18。其中,每个单向车道16采用普通的密实混凝土浇筑成向上凸起的弧形曲面,在中央分隔带17上种植有大量的绿植或隔离栏,而该透水混凝土隔离带18宽度在5-10cm。由此地面水可以在上述弧形曲面的作用下,通过透水地面11下渗到道路下方的土壤,及时补充了地下水资源,提高了城市空气的湿度,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降低热岛效应。
如图2和图3所示,处理单元2包括与集水井13连通的连接管21、与连接管21连通的检查井22、安装在检查井22内的过滤装置23以及安装在检查井22底部的排放管24,该连接管21的出水口210位于检查井22内且处于过滤装置23的上部,在该排放管24上安装有电控的排水阀门25。
如图4和图5所示,过滤装置23包括安装在检查井22侧壁上的圆形的支架26,在支架26上固设有圆柱形状的铁丝网27,该铁丝网27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而在铁丝网27的上端套有双层过滤袋28,并且该过滤袋28的袋口均套设在铁丝网27的开口处,并采用管卡29进行固定,在相邻两层过滤袋28内填充有过滤填充物(图中未示出);该过滤填充物为活性炭、多孔陶粒、硅砂以及草木灰和土壤的混合物。
为了使地面水能够集中在过滤装置23的上方,如图3所示,在过滤装置23的上部检查井22的井壁上安装有三块弹性的导向板221,该导向板221采用软质塑料制成。操作者通过设置上述导向板221,可以使得地面水能够集中聚集在过滤装置23的上方,并使地面水能够在过滤装置23内与过滤填充物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地面水在过滤的过程中过滤的更加充分,由此提高了过滤的效果。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操作者检修,在检查井22的侧壁上安装有攀爬梯222,该攀爬梯222由若干个“U”字形状的钢结构组成。操作者能够通过上述攀爬梯222到达检查井22的底部,并能对该检查井22进行检查的同时还能更换安装在攀爬梯222下方的过滤装置23。
为了使操作者在检查或更换过滤装置23时更加的方便、安全和省力,如图3和图4所示,在检查井22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支撑块223,在攀爬梯222的底部设有工作台板5,工作台板5的一端铰接在井壁上,其另一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与支撑块223相适配的凹槽51。通过翻转工作台板5,使得工作台板5的自由端绕着工作台板5和井壁之间的铰接点向下翻转,此时工作台板5的凹槽51能卡接在支撑块223上方,由此操作者可以站在上述工作台板5上进行检查工作,使得操作者在检查或更换过滤装置23时更加的方便、安全和省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水终端3包括与排放管24相连通的市政排水管6、与排污管14相连通的市政污水管7。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器4分别与排污阀门15、排水阀门25电连接。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包括地面水的收集单元(1),所述收集单元(1)包括设置在城市地面上的透水地面(11)、城市地面的两侧向下凹陷的排水沟(12)、与所述排水沟(12)连通的集水井(13)以及设置在集水井(13)底部的排污管(14),在所述排污管(14)上设有排污阀门(15),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地面(11)包括若干的单向车道(16),中央分隔带(17)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向车道(16)之间的透水混凝土隔离带(18),所述单向车道(16)的地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水的处理单元(2),所述处理单元(2)包括与集水井(13)连通的连接管(21)、与连接管(21)连通的检查井(22)、设置在检查井(22)内的过滤装置(23)以及设置在检查井(22)底部的排放管(24),所述排放管(24)上安装有排水阀门(25),所述连接管(21)的出水口(210)位于检查井(22)内过滤装置(23)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3)包括固定安装在检查井(22)侧壁上的支架(26),在支架(26)上固定设有铁丝网(27),在所述铁丝网(27)的上端套设有至少两层过滤袋(28),在相邻两层过滤袋(28)内安装有过滤填充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过滤装置(23)的上部检查井(22)壁上设有若干导向板(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22)的侧壁上设有攀爬梯(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查井(22)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支撑块(223),在攀爬梯(222)的底部设有工作台板(5),所述工作台板(5)的一端铰接在检查井(22)的井壁上,其另一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块(223)相适配的凹槽(51)。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水的排水终端(3),所述排水终端(3)包括与所述排放管(24)相连通的市政排水管(6)、与排污管(14)相连通的市政污水管(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排污阀门(15)、排水阀门(25)电连接。
CN201721559203.XU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67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9203.XU CN207567901U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9203.XU CN207567901U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7901U true CN207567901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0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5920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67901U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79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0696A (zh) * 2019-08-28 2020-01-10 武汉天垦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0696A (zh) * 2019-08-28 2020-01-10 武汉天垦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7707B (zh) 一种海绵城市花园屋顶
CN109098268B (zh)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210194738U (zh)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有压回补地下水系统
CN103408156A (zh) 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方法与系统
CN210066388U (zh) 一种排水及再利用的水循环结构
CN207567901U (zh) 一种地面水排放系统
CN101624839B (zh) 过滤渗透池综合排除下穿道路积水的方法
CN204865234U (zh) 雨水过滤器
CN211112997U (zh) 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
CN105056616B (zh) 雨水过滤器
CN208563254U (zh)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109912036A (zh) 一种河道漂浮垃圾收集及水质净化系统
CN206815480U (zh) 城市海绵绿地结构
CN214460930U (zh) 环保型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
CN212742821U (zh) 一种基于绿色节能技术的海绵城市系统
CN208137013U (zh) 一种蓄水池过滤导水系统
CN21242744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212224166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6438582U (zh) 一种新型雨水蓄滞与利用一体化系统
CN210827760U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20976830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树池的简易装置
CN207092224U (zh) 一种变电站雨水回收系统
CN112900603A (zh) 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CN207017349U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