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3254U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63254U CN208563254U CN201820983219.1U CN201820983219U CN208563254U CN 208563254 U CN208563254 U CN 208563254U CN 201820983219 U CN201820983219 U CN 201820983219U CN 208563254 U CN208563254 U CN 2085632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eper drain
- layer
- main
- antiseep
- l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165 Abomas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57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00050571 SUOX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70 cla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WKQNAWCHQMZHK-UHFFFAOYSA-N Trol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O)OCCN(CCO[N+]([O-])=O)CCO[N+]([O-])=O HWKQNAWCHQMZH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0 bento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278 bento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FZTWZIMSKAGPSB-UHFFFAOYSA-N phosphide(3-) Chemical compound [P-3] FZTWZIMSKAGPS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础层、排水层、防渗膜、保护层及植物生长层,所述排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水盲沟和上粗砂层,所述排水盲沟用卵石铺填。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排水层设置在基础层与防渗膜之间,防渗膜上无需开孔,地下水经排水层直接排出湖体;由于排水层全部设置在防渗膜下方,在避免湖底防渗膜被地下水顶破的同时,保持了防渗膜的完整性,大大增强了其防渗效果。水生植物生长层改善了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层能避免植物根系对防渗膜的破坏。本实用新型防渗效果好、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湖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湖的水量损失,一是通过蒸发、二是通过渗漏,前者无法避免,后者则需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目前,在基础渗透系数较大、相对不透水层较深的地质条件下,国内人工湖全断面防渗一般采用粘性土铺底及护岸;或者采用全断面铺土工膜的水平防渗方法,土工膜上压盖150mm~200mm厚的砂砾料盖重。
人工湖的自然渗漏对于生态平衡是有利的。粘土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自然渗漏,却不完全阻隔自然渗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双向调节得到了保证。除此以外,粘土还具有较强的过滤净化能力,对水体中的无机磷化物进行吸附并且可在湖底种植水生植物,保持湖水水质。人工湖全断面防渗采用粘性土铺底的缺点是,由于湖底所承受水头一般较高,故整个湖区大面积防渗需要铺底的粘性土厚度较大,会造成所需粘性土土方量大,致使土料采集困难且造价高昂。
人工湖全断面防渗采用铺土工膜的水平防渗方法,湖底往往采取诸如HDPE土工膜、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膨润土防水毯和复合土工膜等彻底阻隔下渗的防水层构造。技术上简单并机械地直接沿用了防水工程的一些做法,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因此,一些项目的人工湖与最初设计理念相背,不仅不会美化环境,反而成了居住环境的重大污染源。
部分乡、村人工湖项目,人工湖周边往往有村落,现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大多为直排,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污染周边环境;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可将人工湖周边村落污水收集,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排至人工湖,可作为人工湖的日常补水。采取以上处理措施,可提高项目周边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缺点是经处理后的污水仍含有少量污染物,会加快湖水的富营养化、加剧湖水水质恶化。
为解决人工湖湖水富营养化,在人工湖内种植水生植物,使人工湖兼作人工湿地。人工湿地通过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对处理后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能进一步去除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N、P和细菌等进行去除。此外,通过在人工湖中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促进水生态修复,提升水面景观效果,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也由此得到改善,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保护。
人工湖全断面防渗若采用铺土工膜的水平防渗方法,为防止植物根系刺破膜料,湖底不能种植水生植物,因此无法解决人工湖湖水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的问题。同时,由于所铺土工膜的下部支持层中,地下水位有周期性的升降,在地下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造成土工膜被地下水顶破。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755230U,公告日为2014年8月6日,名称为“西北地区景观湖湖心区储水防渗构造”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西北地区景观湖湖心区储水防渗构造,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原土夯实层、中粗砂层、防水层、中砂压层以及砾石层。该结构虽然具有良好的储水防渗效果,施工方便,价格经济,但由于防水层内的土工膜下方地下水位有周期性的升降,在地下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造成土工膜被地下水顶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适用于湖区内均为强透水层,即能满足湖区全断面防渗的要求,又能避免湖底土工膜被膜下地下水顶破的防渗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人工湖防渗构造中土工膜被地下水顶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础层、排水层、防渗膜、保护层及植物生长层,所述排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水盲沟和上粗砂层,所述排水盲沟用卵石铺填。
地基难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如果无粗砂垫层,在沉降区范围的防渗膜会出现拉应力,防渗膜就可能被拉裂,使防渗结构部分失效,造成湖区渗漏。
由此,通过在所述防渗膜下方设置上粗砂层,可使得防渗膜受力均匀,避免拉应力对其损坏。所述粗砂垫层在湖区范围内全面积铺设;粗砂垫层渗透系数高,用于将湖区范围内地下渗水导入排水盲沟、均衡地下水压力,避免出现基础层(排水盲沟范围以外)局部地下水水头较高,从而导致防渗层(两布一膜)局部鼓包甚至被顶破。
此外,所述排水层设置在基础层与防渗膜之间,防渗膜上无需开孔,地下水经排水层中的排水盲沟直接排出湖体,避免了防渗膜被地下水顶破;由于排水盲沟整体位于防渗膜下方,保持了防渗膜的完整性,大大增强了其防渗效果。
所述水生植物生长层,使得人工湖内可种植水生植物,让人工湖兼作人工湿地。人工湿地通过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能进一步去除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N、P和细菌等进行去除,保持湖水水质。此外,通过在人工湖中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促进水生态修复,提升水面景观效果,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也由此得到改善,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所述保护层能避免植物根系对防渗膜土工膜的破坏,具有防渗效果好、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优选地,所述排水盲沟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穿孔管、卵石层和无纺布层,以及设置在无纺布层侧方及下方的粗砂层。
设置在无纺布层侧方及下方的粗砂层,配合排水盲沟上方的上粗砂层,将无纺布层全面包裹住,保证了无纺布层不会被拉裂,避免排水盲沟结构部分失效。此外,由于粗砂层渗透系数大,地下水粗砂层中渗流较快,因此利用粗砂层将整个人工湖范围内的地下水导入排水盲沟,能够确保地下水排水的通畅;同时,粗砂层也作为过滤载体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避免卵石空隙、穿孔管的孔被杂物堵塞,确保排水通道的通畅;此外,粗砂层还具有防止无纺布层被尖锐物刺破的作用。所述无纺布层用于将卵石层与粗砂层分开,还具有滤水的作用。所述卵石层因卵石间缝隙较大,作为盲沟的排水通道,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当地下水渗水量较大时,卵石层亦可存蓄较多渗水,因此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地下水出水量较大时,为防止卵石回填的通道排水负荷过大,因此增设所述穿孔管以提高排水盲沟的排水效率;增设的穿孔管大大减小盲沟的断面尺寸,减小地基的开挖深度,节省盲沟用量,提高了其施工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排水盲沟包括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所述主排水盲沟沿人工湖长轴方向设置,所述次排水盲沟与主排水盲沟连通。
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相互配合,覆盖正片湖区,能够最大程度的收集地下水。
优选地,所述主排水盲沟内设有主穿孔管,次排水盲沟内设有次穿孔管,所述次穿孔管与主穿孔管连通或次穿孔管的排水口位于主穿孔管上方。
当地下水出水量较大时,为防止卵石回填的通道排水负荷过大,因此增设主、次穿孔管以提高主、次排水盲沟的排水效率。次穿孔管不与主穿孔管直接连通,而是将次穿孔管的末端(排水口)搭在主穿孔管上方,次穿孔管的水通过其排水口排到主穿孔管上方,然后经主穿孔管上对应位置的孔进入主穿孔管并排出。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主、次排水盲沟的排水效率,还精简了施工所需部件(去掉了主、次穿孔管之间的连接部件),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工作量和施工难度。
优选地,所述次排水盲沟设有多组,两个相邻的次排水盲沟组之间的间距为20-40m。
两个相邻的次排水盲沟组之间的间距太窄,则次排水盲沟数量过多,造成成本浪费;两个相邻的次排水盲沟组之间的间距太宽,则不能保证其集水排水效果。
优选地,所述次排水盲沟与主排水盲沟的顶高程一致,所述次排水盲沟的底高程高于主排水盲沟的底高程。
由于地下水由众多次排水盲沟汇入主排水盲沟,因此次排水盲沟的流通量小于主排水盲沟,将次排水盲沟的底高程设为高于主排水盲沟的底高程,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低地基的开挖深度,提高施工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此外,由于通孔管设置在盲沟中心位置,将次排水盲沟的底高程设为高于主排水盲沟的底高程,使得次通孔管的高度自然高于主通孔管,以便次通孔管内的水顺利向主通孔管汇集。
优选地,所述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之间的角度A为60-90度。
若主、次排水盲沟垂直,则次排水盲沟的水平长度较小,较经济;主、次排水盲沟之间的角度A小于90度则可避免主、次盲沟的水流产生对流。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包括粗砂垫层和位于粗砂垫层上方的混凝土预制块层。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层由若干个正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层拼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人工湖防渗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人工湖附近的小型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所述小型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入水口与主排水盲沟的出水口连接。
小型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排出的污水经植物生长层的净化处理,进一步去除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效补充人工湖的水资源。
优选地,所述次排水盲沟分布在主排水盲沟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防渗膜为两布一膜型复合土工膜。
优选地,所述两布一膜型复合土工膜为100-500g/m2。
优选地,所述排水盲沟的坡度为0.5‰-1‰,且排水盲沟沿排水方向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主穿孔管管径为100-200mm,所述次穿孔管管径为75-175mm。
优选地,所述主穿孔管和次穿孔管上,每一断面沿其圆周长分布有6-10个孔,穿孔孔径为10-30mm,穿孔断面间间距为80-150mm。
优选地,所述支持层密实、平整,压实度不低于0.93,且其表面无树根、芦苇及碎石尖角等突出物。
优选地,所述粗砂垫层厚100-200mm,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层厚50-100mm。
优选地,粗砂垫层所述的粗砂粒径范围0.5mm-2mm,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预制块上铺厚100-200mm的原地土,剔除土内树根、芦苇及碎石后,作为水生植物生长层。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排水层设置在基础层与防渗膜之间,防渗膜上无需开孔,地下水经排水层直接排出湖体;由于排水层全部设置在防渗膜下方,在避免湖底防渗膜被地下水顶破的同时,保持了防渗膜的完整性,大大增强了其防渗效果。为解决人工湖湖水富营养化,在保护层上增设水生植物生长层,可在人工湖内种植水生植物,使人工湖兼作人工湿地。人工湿地通过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能进一步去除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N、P和细菌等进行去除,保持湖水水质。此外,通过在人工湖中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促进水生态修复,提升水面景观效果,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也由此得到改善,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保护。保护层能避免植物根系对防渗膜的破坏,具有防渗效果好、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排水盲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次排水盲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次排水盲沟交汇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次排水盲沟在湖区的排布示意图。
图中:
1、基础层,3、上粗砂层,4、防渗膜,5、保护层,6、水生植物生长层;
21、主排水盲沟,211、主穿孔管,212、主排水卵石层,213、主排水无纺布层,214、主排水粗砂层,22、次排水盲沟,221、次穿孔管,222、次排水卵石层,223、次排水无纺布层,224、次排水粗砂层;
51粗砂垫层,52混凝土预制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础层1、排水盲沟、上粗砂层3、防渗膜4、保护层5和水生植物生长层6。
如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5包括粗砂垫层51和混凝土预制块层52。
如1-图4所示,所述排水盲沟包括主排水盲沟21和次排水盲沟22;主排水盲沟21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主穿孔管211、主排水卵石层212、主排水无纺布层213和主排水粗砂层214,次排水盲沟2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次穿孔管221、次排水卵石层222、次排水无纺布层223和次排水粗砂层224。
如图1所示,所述次穿孔管22的排水口位于主穿孔管21上方。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次排水盲沟21与主排水盲沟22的顶高程一致,所述次排水盲沟22的底高程高于主排水盲沟21的底高程。
如图5所示,所述主排水盲沟21沿人工湖长轴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次排水盲沟22连通,所述次排水盲沟22分布在主排水盲沟21的两侧;所述主排水盲沟22和次排水盲沟21之间的角度A为90度。
所述防渗膜4为400g/㎡两布一膜型复合土工膜;所述主排水盲沟21和次排盲沟22的坡度为1‰,且沿排水方向向下倾斜;所述主穿孔管211管径为150mm,所述次穿孔管221管径为125mm;所述主穿孔管211和次穿孔管221上,每一断面沿其圆周长分布有8个孔,穿孔孔径均为20mm,穿孔断面间间距均为100mm;所述基础层1的压实度不低于0.93,且其表面无树根、芦苇及碎石尖角等突出物;所述粗砂垫层51厚为100mm,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层52厚80mm;所述水生植物生长层6为150mm的剔除土内树根、芦苇及碎石后的原地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础层、排水层、防渗膜、保护层及植物生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水盲沟和上粗砂层,所述排水盲沟用卵石铺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穿孔管、卵石层和无纺布层,以及设置在无纺布层侧方及下方的粗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包括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所述主排水盲沟沿人工湖长轴方向设置,所述次排水盲沟与主排水盲沟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盲沟内设有主穿孔管,次排水盲沟内设有次穿孔管,所述次穿孔管与主穿孔管连通或次穿孔管的排水口位于主穿孔管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排水盲沟设有多组,两个相邻的次排水盲沟组之间的间距为20-40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排水盲沟与主排水盲沟的顶高程一致,所述次排水盲沟的底高程高于主排水盲沟的底高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之间的角度A为60-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粗砂垫层和位于粗砂垫层上方的混凝土预制块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层由若干个正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层拼接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人工湖附近的小型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所述小型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出水口与所述人工湖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83219.1U CN208563254U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83219.1U CN208563254U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63254U true CN208563254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83219.1U Active CN208563254U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632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6043A (zh) * | 2021-06-09 | 2021-08-17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岩石地基承压裂隙水的封底方法 |
-
2018
- 2018-06-25 CN CN201820983219.1U patent/CN2085632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6043A (zh) * | 2021-06-09 | 2021-08-17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岩石地基承压裂隙水的封底方法 |
CN113266043B (zh) * | 2021-06-09 | 2022-04-29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岩石地基承压裂隙水的封底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44343B (zh) |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存蓄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08235696U (zh) |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 |
CN105089142B (zh) |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 |
CN107893469B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雨水渗排一体化系统 | |
CN21189878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 |
CN106906888A (zh) |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 |
CN106381914B (zh) |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污染物的螺旋式下凹式绿地 | |
CN105862548B (zh) |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 |
CN106193245B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田地下隐形水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016886B (zh) |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 |
CN211283925U (zh) |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 |
CN205205608U (zh) | 一种透水路面 | |
CN208563254U (zh)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 |
CN107409814A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储蓄、净化的高位雨水花坛 | |
CN110357267A (zh) |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48618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滤水结构 | |
CN109794097A (zh) | 一种便于集蓄的地下雨水过滤池 | |
CN202679934U (zh) | 盐碱地改良设施 | |
CN208441050U (zh)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中的排水结构 | |
CN211816750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 | |
CN108755589A (zh)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194738U (zh) |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有压回补地下水系统 | |
CN206616662U (zh) |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 |
CN209509053U (zh) | 一种楼体洗漱废水二次利用系统及雨污立体回收循环系统 | |
CN209260816U (zh) |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