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2639U -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2639U
CN207562639U CN201721614468.5U CN201721614468U CN207562639U CN 207562639 U CN207562639 U CN 207562639U CN 201721614468 U CN201721614468 U CN 201721614468U CN 207562639 U CN207562639 U CN 207562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unit
gas
im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144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倩
徐嘉信
时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 Feng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 Feng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 Feng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 Feng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144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2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2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2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烟气处理系统,第一CO2膜分离单元以及第二CO2膜分离单元;烟气处理系统设置有处理进口和处理出口,烟气处理系统用于对烟气进行处理;第一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一进气口与处理出口相连;第二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二氧化碳产品气出口和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上述装置具有对二氧化碳的高富集程度。

Description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导致气候变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对地球升温影响最大,控制CO2排放已成为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排放最多的部分来自于燃煤发电,燃煤电厂的燃烧尾气中CO2排放具有浓度低、稳定、集中和量大等特点,是大规模减排CO2的最佳领域之一。同时,尾气中还包含大量浓度在70%左右的氮气(N2),浓度低于空气中氮气的浓度,因此难以利用。
高纯度的C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分离捕集的CO2不仅可以注入石油和天然气田,提高油气采收率,也可以广泛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制造碳酸饮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燃煤电厂CO2分离捕集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分离捕集CO2技术是关系到燃煤电厂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
目前CO2的捕集回收方法中,膜分离法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膜分离法的主要原理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物通过高分子膜时,由于各种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不同,导致不同气体在膜中相对渗透速率有差异。其中渗透速率相对快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氦气、硫化氢等能够优先通过渗透膜而被富集;而渗透速率相对较慢的气体,如甲烷、氮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则在膜的滞留侧被富集,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分离之目的。与其他方法相比,膜分离捕集CO2具有无化学反应、不会产生污染物,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开动灵活、维护及运行方便等优点。
然而,对于燃煤电厂,由于其产生的烟气量巨大,要求捕集的CO2量也巨大,对于单个电厂,通常捕集量需要100万吨/年,导致现有技术工艺中利用膜分离法处理燃煤电厂烟气时仍旧存在富集程度低、工艺复杂的问题。且燃煤电厂烟气中固体颗粒杂质和液体杂质含量较高,容易对膜分离组件造成污染甚至损坏,影响了膜分离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膜分离法捕集回收烟气中的CO2时存在的富集程度低、工艺复杂、膜分离效率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其包括:烟气处理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设置有处理进口和处理出口,烟气处理系统用于对烟气进行处理,以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第一CO2膜分离单元,第一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一进气口与处理出口相连;以及第二CO2膜分离单元,第二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二氧化碳产品气出口和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三CO2膜分离单元,第三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三进气口、第三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三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第三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四CO2膜分离单元,第四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四进气口、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尾气出口,第四进气口与第三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相连,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五CO2膜分离单元,第五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五进气口、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二尾气出口,第五进气口与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相连,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处理进口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CO2膜分离单元、第二CO2膜分离单元、第三CO2膜分离单元、第四CO2膜分离单元及第五CO2膜分离单元中的膜组件分别独立地选自中空纤维膜、卷式膜或板式膜。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处理进口相连,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用以通入烟气,且第一压缩机的进口还与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设置在第三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相连,且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也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器,过滤器的进口为处理进口,且过滤器的出口为处理出口。
进一步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冷却机,冷却机的进口为处理进口,冷却机的出口与过滤器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除雾器,除雾器的进口与冷却机的出口相连,除雾器的出口与过滤器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有待加热进口和待加热出口,待加热进口与过滤器的出口相连,且待加热出口为处理出口。
进一步地,待加热出口还与冷却机的进口相连。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联合捕集回收装置,其包括烟气处理系统、第一CO2膜分离单元以及第二CO2膜分离单元;烟气处理系统设置有处理进口和处理出口,烟气处理系统用于对烟气进行处理,以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第一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一进气口与处理出口相连;第二CO2膜分离单元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二氧化碳产品气出口和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
利用上述装置,在对燃煤电厂烟气进行膜分离处理之前,先利用烟气处理系统能够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如水分和一些液体有机物)和固体杂质,以防止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的存在影响膜分离的效率。在处理之后,烟气进入第一CO2膜分离单元和第二CO2膜分离单元,利用先后两次膜分离过程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富集。以上原因可以显著提高二氧化碳的富集程度。除此以外,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捕集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工艺简单,无需后续的化学吸附等进一步富集过程,不仅适合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捕集,也适用于钢铁厂、水泥厂等低浓度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捕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装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烟气处理系统;11、冷却机;12、除雾器;13、过滤器;14、换热器;20、第一CO2膜分离单元;30、第二CO2膜分离单元;40、第三CO2膜分离单元;50、第四CO2膜分离单元;60、第五CO2膜分离单元;70、第一压缩机;80、第二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采用膜分离法捕集回收烟气中的CO2时存在富集程度低、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装置,如题1所示,其包括烟气处理系统10、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以及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烟气处理系统10设置有处理进口和处理出口,烟气处理系统10用于对烟气进行处理,以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一进气口与处理出口相连;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二氧化碳产品气出口和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装置,在对燃煤电厂烟气进行膜分离处理之前,先利用烟气处理系统10能够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如水分和一些液体有机物)和固体杂质,以防止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的存在影响膜分离的效率。在处理之后,烟气进入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和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利用先后两次膜分离过程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富集。以上原因可以显著提高二氧化碳的富集程度。除此以外,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捕集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工艺简单,无需后续的化学吸收或是吸附等进一步富集过程,不仅适合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也适用于钢铁厂、水泥厂等低浓度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捕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设置有第三进气口、第三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三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第三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这样可以将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出来的二氧化碳进一步进行富集后,在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中分离富集得到纯度更高的二氧化碳产品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设置有第四进气口、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尾气出口,第四进气口与第三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相连,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从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分离出来的高压非渗透气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对其进行进一步膜分离,能够进一步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富集程度,提高其回收率,增大捕集量。
更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设置有第五进气口、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二尾气出口,第五进气口与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相连,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所述处理进口相连。这样的多级膜分离与分离器循环回流的工艺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富集程度,提高回收率,增大捕集量。
上述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及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中的膜组件是易于渗透过CO2而不易渗透过N2和氧气的气体分离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处理后的燃烧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10去除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后,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经第一次膜分离处理后得到第一段高压侧的非渗透气和低压侧的渗透气。第一段低压侧的渗透气富含CO2,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排出后进入后续多级膜分离处理,获得纯度较高的CO2产品气外送进行收集。而第一段高压侧的非渗透气中仍旧含有一定浓度的CO2,将其在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中进一步膜分离后,非渗透段的气体直接作为尾气排放,二渗透段得到的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则循环回流至处理进口中与新鲜烟气一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及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中的膜组件分别独立地选自中空纤维膜、卷式膜或板式膜。这里的“分别独立地选自”指的是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及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中的膜组件各自选自上述三种膜组件中的一种,三者相互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膜组件的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材料。相比于无机膜作为膜组件,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材料形成的膜组件其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用于大规模分离回收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能够极大地减少项目投资成本。同时,燃煤电厂烟气浓度非常低(大约12%),有机膜的选择性更高,能够进一步提高CO2分离回收率和捕集量。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烟气处理系统10有效解决了有机膜容易受到颗粒物等固体杂质污染、对湿度要求和温度要求较高的问题,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自身优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缩机70,第一压缩机70的出口与处理进口相连,第一压缩机70的进口用以通入烟气,且第一压缩机70的进口还与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利用第一压缩机70能够为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的CO2渗透进一步提供压力驱动。更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压缩机80,第二压缩机80设置在第三进气口与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连通的管路上。同理,利用第二压缩机80能够为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及可选的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可选的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的CO2渗透进一步提供压力驱动。且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在渗透侧利用抽真空或吹扫减压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压缩机70和第二压缩机80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差,以驱动足够多的CO2透过膜,特别是有机膜,从而进一步提高CO2的捕集回收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与第二压缩机80的进口相连,且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也与第二压缩机80的进口相连。这样,可以将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排出的非渗透气及部分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排出的二氧化碳富集气循环回流至第二压缩机80的进口处进行进一步循环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的回收率。
烟气处理系统10的作用是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避免其影响有机膜分离效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烟气处理系统10包括:过滤器13,过滤器13的进口为处理进口,且过滤器13的出口为处理出口。这样可以通过过滤处理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
更优选地,如图1所示,烟气处理系统10还包括:冷却机11,冷却机11的进口为处理进口,冷却机11的出口与过滤器13的进口相连。烟气经过冷却机11冷却可以将烟气中的,进入过滤器13可以液体进一步冷凝出来,然后经过滤器13去除,从而能够进一步去除杂质。
进一步优选地,烟气处理系统10包括顺次连接设置的冷却机11、除雾器12及过滤器13,冷却机11的进口为处理进口,且过滤器13的出口为处理出口。烟气进入冷却机11被冷冻后,进入除雾器12可以将烟气中可冷凝的液沫、雾滴及可能被夹带的固体粒子去除。然后进入过滤器13能够进一步除去原料气中可能夹带的细微液体等有害杂质。总之,利用该烟气处理系统10能够更为充分地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固体颗粒等杂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的捕集效果。同时,设置冷却机11还能够有效控制烟气温度,以进一步提高有机膜的运行稳定性。
优选地,上述过滤器13为凝结型过滤器。这样可以利用凝结过程进一步去除原料气中可能夹带的细微液体等有害杂质,同时还能将过滤后的烟气收集以备后续处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烟气处理系统10还包括换热器14,换热器14设置有待加热进口和待加热出口,待加热进口与过滤器13的出口相连,且待加热出口为处理出口。这样可以将去除杂质后的烟气在换热器14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使其远离露点并恒定系统的操作温度。
优选地,待加热出口还与冷却机11的进口相连。这样有利于将待加热出口出来的烟气循环回流至烟气处理系统10中进一步除杂。
为了进一步去除烟气中携带的液体杂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脱水装置,脱水装置上设置有烟气进口和脱水烟气出口,脱水烟气出口与第一压缩机70的进口相连。这样可以在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10之前先进行脱水处理。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在对烟气进行膜分离处理之前,先利用烟气处理系统能够去除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以防止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的存在影响膜分离的效率。在处理之后,烟气进入第一CO2膜分离单元和第二CO2膜分离单元,利用先后两次膜分离过程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富集。以上原因可以显著提高二氧化碳的富集程度。而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捕集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工艺简单,无需后续的化学吸收或吸附等进一步富集过程,无污染,不仅适合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也适用于钢铁厂、水泥厂等低浓度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捕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处理系统(10),所述烟气处理系统(10)设置有处理进口和处理出口,所述烟气处理系统(10)用于对烟气进行处理,以去除所述烟气中的液体杂质和固体杂质;
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所述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处理出口相连;以及
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所述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二氧化碳产品气出口和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所述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设置有第三进气口、第三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三高压非渗透气出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所述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设置有第四进气口、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一尾气出口,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所述第三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相连,所述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所述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设置有第五进气口、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及第二尾气出口,所述第五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高压非渗透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与所述处理进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O2膜分离单元(20)、所述第二CO2膜分离单元(30)、所述第三CO2膜分离单元(40)、所述第四CO2膜分离单元(50)及所述第五CO2膜分离单元(60)中的膜组件分别独立地选自中空纤维膜、卷式膜或板式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缩机(70),所述第一压缩机(70)的出口与所述处理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压缩机(70)的进口用以通入烟气,且所述第一压缩机(70)的进口还与所述第五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压缩机(80),所述第二压缩机(80)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连通的管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非渗透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80)的进口相连,且所述第四二氧化碳富集气出口也与所述第二压缩机(80)的进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10)包括:过滤器(13),所述过滤器(13)的进口为所述处理进口,且所述过滤器(13)的出口为所述处理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10)还包括:冷却机(11),所述冷却机(11)的进口为所述处理进口,所述冷却机(11)的出口与所述过滤器(13)的进口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10)还包括:除雾器(12),所述除雾器(12)的进口与所述冷却机(11)的出口相连,所述除雾器(12)的出口与所述过滤器(13)的进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10)还包括:换热器(14),所述换热器(14)设置有待加热进口和待加热出口,所述待加热进口与所述过滤器(13)的出口相连,且所述待加热出口为所述处理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热出口还与所述冷却机(11)的进口相连。
CN201721614468.5U 2017-11-27 2017-11-27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Active CN207562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4468.5U CN207562639U (zh) 2017-11-27 2017-11-27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4468.5U CN207562639U (zh) 2017-11-27 2017-11-27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2639U true CN207562639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8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14468.5U Active CN207562639U (zh) 2017-11-27 2017-11-27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263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8144A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2516757A (zh) * 2020-12-13 2021-03-19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的三级三段膜分离系统及方法
CN114558428A (zh) * 2022-04-18 2022-05-31 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装置以及方法
CN114904372A (zh) * 2022-05-30 2022-08-16 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8144A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2516757A (zh) * 2020-12-13 2021-03-19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的三级三段膜分离系统及方法
CN114558428A (zh) * 2022-04-18 2022-05-31 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装置以及方法
CN114904372A (zh) * 2022-05-30 2022-08-16 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2639U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CN102026702B (zh) 利用膜及渗透吹扫从燃烧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的气体分离工艺
CN107899376A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联合捕集回收装置及方法
RU2534075C1 (ru) Способ отделения диоксида углерода из отработанного газ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тадий мембранного разделения на основе продувки и абсорбции
US20080127632A1 (en) Carbon dioxide capture systems and methods
RU2508157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сырых газов, в частности биогаз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метана
EP2700615B1 (en) Dual Stream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CN201244430Y (zh) 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CN102133499A (zh) 一种烟气中酸性气体捕集系统和方法
CN107899377A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07805334U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装置
CN101314102A (zh) 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方法和装置
CN104587804A (zh) 运用气体分离膜进行提纯的装置系统
CN107899375A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道气二氧化碳混合捕集耦合微藻固碳工艺
WO2017218395A1 (en) Sweep-based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exhaust gases generated by multiple combustion sources
Baker et al. Gas separation process using membranes with permeate sweep to remove CO2 from combustion gases
JP2020501884A (ja) 燃焼プロセス燃焼排ガスからのco2およびso2の分離および同時捕獲
CN110156016A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的联合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07628185U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联合捕集回收装置
CN109381972A (zh) 一种物料循环级联膜法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0127700A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的联合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10915955U (zh) 提高高炉煤气燃烧热值的装置
CN201949778U (zh) 一种烟气中酸性气体捕集系统
CN204447689U (zh) 运用气体分离膜进行提纯的装置系统
CN217220919U (zh) Co2与n2复合捕集提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