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0348U - 一种马达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达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0348U
CN207560348U CN201721266254.3U CN201721266254U CN207560348U CN 207560348 U CN207560348 U CN 207560348U CN 201721266254 U CN201721266254 U CN 201721266254U CN 207560348 U CN207560348 U CN 207560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assembly
motor sub
magnet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62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62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0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0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0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马达组件,包括:料带和与所述料带连接的多个第三马达组件;每一所述第三马达组件包括轭磁组件、骨架和轭体组件;所述轭磁组件连接于所述料带,所述骨架与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并且所述骨架与所述轭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所述轭体组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所述轭体组件与所述轭磁组件构成闭合的磁路结构。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马达的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马达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动铁单元的生产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达组件。
背景技术
动铁单元广泛应用于动铁耳机、助听器等领域。而在动铁单元中,马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相当于动铁单元的发动机,在传统的马达组装工艺中,主要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磁铁与轭铁固定在塑胶片上,靠塑胶片的尺寸保证组装的一致性,通过点胶用UV炉或者烘箱将胶水固化,从而使磁铁和轭铁固定组合在一起。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马达的体积非常,而马达中的部件的体积更小,在人工组装马达时,很难对马达的部件进行定位,容易造成组装出现偏差,影响马达的良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马达组件,提高制造马达的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组件,包括:
料带和与所述料带连接的多个第三马达组件;
每一所述第三马达组件包括轭磁组件、骨架和轭体组件;
所述轭磁组件连接于所述料带,所述骨架与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并且所述骨架与所述轭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
所述轭体组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所述轭体组件与所述轭磁组件构成闭合的磁路结构。
可选地,所述轭磁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一轭铁,所述第一轭铁包括轭铁主体、第一轭铁臂和第二轭铁臂,所述第一轭铁臂和第二轭铁臂分别固定于轭铁主体的两端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轭铁主体;
所述骨架设置有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
一所述轭磁组件的第一轭铁臂和第二轭铁臂分别插接于一所述骨架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
可选地,所述轭体组件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二轭铁,所述第二磁铁焊接在所述第二轭铁;
一所述轭体组件的第二轭铁与一所述轭铁组件中的第一轭铁的第一轭铁臂和第二轭铁臂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轭铁的一表面划分有第一焊接区、第二焊接区和第三焊接区;
所述第二磁铁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轭铁的第一轭铁臂和第二轭铁臂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三焊接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三焊接区的面积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同,均为矩形块结构;
所述第二轭铁也为矩形块结构;
所述第二磁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轭铁的长度;
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二轭铁的厚度和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骨架包括:
主体部,其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其外部轮廓为圆形;
绕线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绕线部用于绕接电流线圈;
振动孔,贯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绕线部;
固定槽,贯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振动孔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轭体组件。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设置有第三卡孔和第四卡孔;
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卡孔和第四卡孔内。
可选地,所述料带与所述轭铁主体、第一轭铁臂、第二轭铁臂为一体冲压成型的。
可选地,所述料带上还设置有圆形定位孔,所述圆形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马达组件包括料带、多个轭磁组件、多个骨架和多个轭体组件,每一所述轭磁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料带,每一所述骨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并且一所述骨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一所述轭体组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由于料带是连接于第一轭铁,但是料带并不属于第一轭铁的一部份,因此,通过料带对马达组件进行定位,再在该马达组件上组装其它元件形成马达,既不影响马达的组装,又有利于对马达组件进行精确定位,避免定位不准,造成组装出现偏差,提高马达组件的良率。进一步的,将一轭体组件与第一轭铁焊接,有利于轭体组件与第一轭铁固定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步骤S10的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马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马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马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达中磁-轭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轭体组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100,包括:动铁单元10、振膜组件20、连接杆30以及外壳40,动铁单元10、振膜组件20和连接杆30均设置于外壳40内,其中,连接杆30的一端与动铁单元10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振膜组件20连接,动铁单元10通过连接杆30带动振膜组件20振动,振膜组件20振动发出声音,从而实现受话器100发音。
为了提高制造上述动铁单元10中马达的良率,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产生上述马达的方法,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制造第一马达组件(第一马达组件请参见图7),所述第一马达组件包括料带和多个轭磁组件,每一所述轭磁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一轭铁,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第一轭铁上,所述第一轭铁连接于所述料带。
具体地,请参阅图6,步骤又包括:
S101:制造轭铁组件,所述轭铁组件包括料带和多个第一轭铁,每一所述第一轭铁均连接于所述料带。
而制造轭铁组件具体步骤为:先通过固定设备固定带状毛坯件于流水线上,其中,所述带状毛坯件包括多个毛坯单元,每一所述毛坯单元均包括待加工部和装夹部,相邻两个所述毛坯单元的装夹部相连接;流水线将毛坯件运输至冲压工位,在冲压工位上由冲压装置对每一所述毛坯单元的待加工部进行冲压,以使所述待加工部形成第一轭铁,其中,所述第一轭铁的形状为U形。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毛坯单元的待加工部和装夹部的连接处还可进行预断处理,即:通过冲压设备对所述加工部和装夹部的连接处进行冲压,在轭铁组件料带中每一所述U型第一轭铁之间形成预断槽。
在前述轭铁组件中,所述第一轭铁的材质一般为铁镍合金,其含镍比例一般为49%,其余主要部分为铁,另有部分微量元素,同时,该材质需符合所述第一轭铁的导磁性能,因此其磁导率较高,加工性、成型性和焊接性好。制造U形第一轭铁的模具为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作为制造产品(或半产品)的一种工具,其设计必须满足工艺要求,最终满足U型结构轭铁的形状、尺寸和精度的要求。通过掌握U型结构冲压工艺的分类、各种工艺计算、工艺制订等基础知识,之后才选择模具的类型,进行模具设计,使模具的类型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结构及尺寸等满足工艺及产品的要求。其中,冲压工艺可以为冷冲压工艺,其工序大致分为两类: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分离工序的目的是在冲压过程中将冲压件与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进行分离,分离工序又分为落料、冲孔和剪切等。成型工序的目的是使冲压毛胚在不破坏其完整性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并转化为产品所需要的U型结构,成型工序又分为弯曲、拉深、翻边、翻孔、胀形、扩孔等。其中冷冲压工艺通过使用冷冲压模具完成。冷冲压模具的设计必须结合轭铁U型结构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生产率来设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轭铁相互独立
S102:在一所述第一轭铁上焊接一第一磁铁,并且所述一第一磁铁和一所述第一轭铁组成一轭磁组件,所有所述轭磁组件与所述料带组成第一马达组件。
具体的,制造轭磁组件的步骤包括:当待加工部冲压形成第一轭铁之后,料带被流水线运输至第一焊接工位,在第一焊接工位上先由第一装配装置给每一第一轭铁装配上第一磁铁之后,通过第一焊接装置将第一磁铁与第一轭铁焊接固定,得到第一马达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轭铁与第一磁铁之间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前述激光焊接通过激光焊接设备完成,激光焊接设备由光学震荡器及放在震荡器空穴两端镜间的介质所组成。当介质受到激发至高能量状态时,开始产生同相位光波且在两端镜间来回反射,形成光电的串结效应,将光波放大,并获得足够能量而开始发射出激光。
步骤S20:制造第二马达组件,所述第二马达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马达组件和多个骨架,一所述骨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一体成型。具体的,第二马达组件如图8。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得到第一马达组件之后,轭磁组件是由流水线带动料带,将轭磁组件运输至注塑工位,在注塑工位上由模具装配装置将第一模具装配轭磁组件上,在第一模具装配完成之后,由注塑机向第一模具注入塑料生胶,以使塑料生胶生成骨架,
生产时,先将一所述轭磁组件固定于一第一模具内,并向各所述第一模具注入塑料生胶,由于塑料生胶在常态下通常是固态状的,因此,在向第一模具注入塑料生胶之前,还需要对塑料生胶进行处理。具体的,对所述塑料生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塑料生胶塑化变为熔融状,然后按预定压力将熔融状的塑料生胶注入各所述第一模具型腔中。
进一步的,在向第一模具注入塑料生胶之前,通过锁模装置对各所述第一模具进行锁定,供给模具足够的锁模力,即以巨大的机械推力将第一模具合紧,以抵抗熔融塑料生胶进入模腔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第一模具开缝,造成制品的不良现状。具体地,合模过程通过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完成,包括机械式合模装置、液压式合模装置、液压机械式合模装置。
经过上述工序后,再将各所述第一模具内的塑料生胶冷却,以使各所述第一模具内的塑料生胶形成骨架,并且所述第一马达组件与所述骨架一体注塑成型为第二马达组件。具体的,在向各所述第一模具注入塑料生胶完成之后,需要对各所述第一模具进行降温处理,以使各所述第一模具内的塑料生胶冷却,该功能由所述第一模具内的冷却系统完成,所述冷却系统主要是用来冷却油温,油温过高会引起多种故障出现,所以油温必须加以控制。需要冷却的位置在注塑机的料管下料口附近,冷却所述下料口是为了防止所述塑料生胶在下料口熔化,导致不能正常下料。冷却完成后一段时间,材料已基本定型。
在降温处理完成之后,解除所述锁模装置,并且对各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开模,取出所述第二马达组件。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开模指的是模具的开启,与合模对应,当熔融塑料注射入模腔内及至冷却完成后,随着便是开模动作,取出制品。开模过程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慢速开模,防止制件在模腔内撕裂。第二阶段快速开模,以缩短开模时间。第三阶段慢速开模,以减低开模惯性造成的冲击及振动。开模后可形成成品,即完成了一体注塑成型,注塑形成骨架。
形成骨架后,可以将两个引线端子和(该引线端子作为马达中线圈电流的接线柱)分别插入经过注塑形成的骨架中的第三卡孔和第四卡孔,插入时,用机械臂对所述引线端子进行基准定位,使所述引线端子与骨架上的第三和第四卡孔相匹配,所述两个卡孔的尺寸刚好可以容纳所述引线端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端子同样可以同所述骨架一样,与第一马达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引线端子的后续插入或一体注塑方式。
步骤S30:将第二磁铁与第二轭铁焊接,形成轭体组件。
值得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的焊接方式同样可选为激光焊接。而轭体组件如图9所示。
步骤S40:将一所述轭体组件与所述第二马达组件中的一所述第一轭铁焊接,形成第三马达组件,所述第三马达组件包括所述第二马达组件与所述轭体组件。
具体的,第三马达组件如图10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引线接出端插入骨架之后,料带给流水线运输至第二焊接工位,在第二焊接工位上制造第三马达组件,其中,第三马达组件的制造过程包括:先利用第一夹具夹持所述料带,将所述第二马达组件固定;再利用第二夹具夹持多个所述轭体组件,并且一所述轭体组件对应一所述第一轭铁;通过运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二夹具朝向所述第一夹具运动,直至一所述轭体组件贴合于一所述第一轭铁;利用焊接设备将一所述轭体组件中的第二轭铁与与其贴合的第一轭铁焊接固定。
S50:在所述第三马达组件上组装线圈,并且将所述料带切割,形成多个马达。
具体地,所述线圈通过骨架的绕线部缠绕于所述骨架上,所述线圈的缠绕可以通过线圈绕线机完成,其中绕制方式可以为单平绕,单立绕,也可双平换位绕,也可双平换位立绕。绕线完成后,所述料带的切割可以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完成,激光切割后形成了单个的马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整个马达的生产过程借助于料带来实现自动化的批量生产,并且具体的分成制造第一、第二、第三马达组件这样的三个大的步骤来生产,每一步骤都以实现自动化高效生产为目的进行设计,比如,制造第一马达组时,向后面的工序输出了料带,该料带是整个马达自动化生产工艺的基础;制造第二马达组件时,将骨架与轭磁组件一体注塑成型,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马达的稳定性,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现有技术中,如前所述一样,对这部分的生产是先独立制造骨架和轭磁组件后再进行组装,一方面,这样的方式不能保证马达的合格率,另一方面,效率很低下;制造第三马达组件时,将原来马达中的磁-轭结构分割设计成两部分,把原来精度要求高的立体化的组装方式变成了自动化工艺中易于操作的平面组装方式(即将矩形块结构的轭体组件方便地焊接在两个轭铁臂上),大大简化了组装工艺,也提高了马达最终的成品品质。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在制造马达时先制造轭铁组件,其中,轭铁组件包括料带和多个第一轭铁,每一所述第一轭铁均连接于料带,通过料带进行定位,然后再组装骨架、第二磁铁、第二轭铁形成马达,其中,由于料带是与第一轭铁连接的,料带不属于第一轭铁的一部份,因此,通过料带进行定位料带,既不影响马达的组装,又有利于对第一轭铁进行精确定位,避免定位不准,造成组装出现偏差,提高马达的良率;另外,由于料带可以同时承载多个第一轭铁,因此,在制造马达时,可以在多个第一轭铁上同步组装骨架、第二磁铁、第二轭铁同时得到的多个马达,实现马达的批量生产。进一步的,将一轭体组件与第一轭铁焊接,有利于轭体组件与第一轭铁固定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马达组件,参见图8,其包括:料带101、多个轭磁组件102、多个骨架103和多个轭体组件104。
每一所述轭磁组件102均连接于所述料带101;每一所述骨架103与一所述轭磁组件102相固定,并且一所述骨架103与一所述轭磁组件102为一体成型的;多个轭体组件104,一所述轭体组件104与一所述轭磁组件102相固定,所述轭体组件104与所述轭磁组件102可以构成闭合的磁路结构。
前述料带101:该料带101由轭铁毛坯料带制备而来,其材料也是铁镍合金,在该料带上还设置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圆形定位孔1011,该定位孔1011能够使料带101在各种工序中被稳定的固定而不晃动,值得说明的是,该定位孔1011的数量和形状并不做一定的限制,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方形。
前述轭磁组件102:参见图9和图10,在料带101上有多个轭磁组件102,每一个轭磁组件102均相同,并且按照同样的生产工艺制造,每一轭磁组件102又具体包括第一轭铁1021和第一磁铁1022,第一轭铁1021包括轭铁本体10211、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第一磁铁1022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在U形第一轭铁1021的轭铁本体10211上的。值得说明的是,在固定所述第一磁铁1022之前,第一轭铁1021与所述料带101是一体式冲压成型的,即均由前述轭铁毛坯料带制备而来,而制备所述轭铁毛坯料带的铁镍合金是一种在弱磁场中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低频软磁材料,采用一种热处理工艺和真空冶炼的方法更能使该合金特性得到较大的提高,例如,镍含量78%的铁镍合金在弱磁场中的磁导率比硅钢高约10~20倍,在铁镍合金中加入钼、锰、钴、铜、铬等元素,可得具有更大初始磁导率和最大磁导率的三元、四元铁镍合金。
前述骨架103:参见图9,所述骨架103包括绕线部1031、固定槽1032、主体部1033和振动孔1034,绕线部1031和主体部1033连接,绕线部1031用于绕接线圈105,主体部1033的外部轮廓为半圆形,在其主体部1033中设置了第一卡孔1033a、第二卡孔1033b、第三卡孔1033c和第四卡孔1033d,其中,前述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分别插入第一卡孔1033a和第二卡孔1033b,以固定骨架103与轭磁组件102;振动孔贯穿主体部1033和绕线部1031,其用于动铁单元中簧片的插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马达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端子106a和第二端子106b,所述第一端子106a和第二端子106b分别插接于前述第三卡孔1033c和第四卡孔1033d,该两个端子分别作为马达线圈的接入端与接出端,其可以为FPC,PCB等各种引线端子。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前述两个端子是可以与所述骨架103一体注塑成型的。
前述轭体组件104:参见图7,该轭体组件104包括了第二轭铁1041和第二磁铁1042,其中第二轭铁1041和第二磁铁1042的固定方式同样为激光焊接,轭体组件104与前述轭磁组件102相固定具体是指:第二轭铁1041固定所述轭磁组件102中的第一轭铁1021的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焊接固定,轭体组件104与轭磁组件102共同构成了闭合了磁路,在该闭合磁路中,第一磁铁1022与第二磁铁1042上下相对,而且第一磁铁1022与第二磁铁1042是相同的,磁铁作为一种永磁体在前述磁路中提供磁通,而轭铁部分(第一轭铁1021和第二轭铁1041)一般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性材料制备,比如铁镍合金材料,其作用是传输磁铁产生的磁力线并在空隙处产生工作磁场,另外,在前述第一磁铁1022与第二磁铁1042的空隙中插入振动簧片后,轭铁还能有效约束感应线圈的漏磁向外扩散,提高动铁单元的电磁利用效率,也正是基于上述原理,使得磁铁与锷铁的固定工序对操作精度要求非常高,因为两块磁铁在锷铁中上下相对的具体位置会影响前述工作磁场,而工作磁场的大小直接影响包含该马达结构的动铁单元的对信号的频率响应能力,而在本实施例中,轭体组件104与轭磁组件102的焊接过程为激光焊接,其精度是能达到前述高要求的。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磁铁1022和所述第二磁铁1042相同,均为矩形块结构;所述第二轭铁1041也为矩形块结构;所述第二磁铁104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轭铁1041的长度;所述第二磁铁1042和所述第二轭铁1041的厚度和宽度相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述第二轭铁1041的焊接表面划分有第一焊接区1041a、第二焊接区1041b和第三焊接区1041c;所述第二磁铁1042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区1041b,所述第一轭铁1021的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区1041a和第三焊接区1041c,所述第一焊接区1041a和第三焊接区1041c的面积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达组件包括料带、多个轭磁组件、多个骨架和多个轭体组件,每一所述轭磁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料带,每一所述骨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并且一所述骨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一所述轭体组件与一所述轭磁组件相固定,由于料带是连接于第一轭铁,但是料带并不属于第一轭铁的一部份,因此,通过料带对马达组件进行定位,再在该马达组件上组装其它元件形成马达,既不影响马达的组装,又有利于对马达组件进行精确定位,避免定位不准,造成组装出现偏差,提高马达组件的良率。进一步的,将一轭体组件与第一轭铁焊接,有利于轭体组件与第一轭铁固定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带(101)和与所述料带(101)连接的多个第三马达组件;
每一所述第三马达组件包括轭磁组件(102)、骨架(103)和轭体组件(104);
所述轭磁组件(102)连接于所述料带(101),所述骨架(103)与所述轭磁组件(102)相固定,并且所述骨架(103)与所述轭磁组件(102)为一体成型的;
所述轭体组件(104)与一所述轭磁组件(102)相固定,所述轭体组件(104)与所述轭磁组件(102)构成闭合的磁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磁组件(102)包括第一磁铁(1022)和第一轭铁(1021),所述第一轭铁(1021)包括轭铁主体(10211)、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所述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分别固定于轭铁主体(10211)的两端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磁铁(1022)固定于所述轭铁主体(10211);
所述骨架(103)设置有第一卡孔(1033a)和第二卡孔(1033b);
一所述轭磁组件(102)的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分别插接于一所述骨架(103)的第一卡孔(1033a)和第二卡孔(103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体组件(104)包括第二磁铁(1042)和第二轭铁(1041),所述第二磁铁(1042)焊接在所述第二轭铁(1041)上;
一所述轭体组件(104)的第二轭铁(1041)与一所述轭磁组件(102)中的第一轭铁(1021)的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轭铁(1041)的一表面划分有第一焊接区(1041a)、第二焊接区(1041b)和第三焊接区(1041c);
所述第二磁铁(1042)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区(1041b),所述第一轭铁(1021)的第一轭铁臂(10212)和第二轭铁臂(1021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区(1041a)和第三焊接区(104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焊接区(1041a)和第三焊接区(1041c)的面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铁(1022)和所述第二磁铁(1042)相同,均为矩形块结构;
所述第二轭铁(1041)也为矩形块结构;
所述第二磁铁(104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轭铁(1041)的长度;
所述第二磁铁(1042)和所述第二轭铁(1041)的厚度和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3)包括:
主体部(1033),其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孔(1033a)和所述第二卡孔(1033b),所述主体部(1033)的外部轮廓为半圆形;
绕线部(1031),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033),所述绕线部(1031)用于绕接电流线圈;
振动孔(1034),贯穿所述主体部(1033)和所述绕线部(10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033)还设置有第三卡孔(1033c)和第四卡孔(1033d);
所述第三马达组件还包括:第一端子(106a)和第二端子(106b),所述第一端子(106a)和所述第二端子(106b)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三卡孔(1033c)和第四卡孔(1033d)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带(101)与所述轭铁主体(10211)、第一轭铁臂(10212)、第二轭铁臂(10213)为一体冲压成型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带(101)上还设置有圆形定位孔(1011),所述圆形定位孔(10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CN201721266254.3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马达组件 Active CN207560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254.3U CN207560348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马达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254.3U CN207560348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马达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0348U true CN207560348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5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6254.3U Active CN207560348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马达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03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857A1 (zh) * 2017-09-28 2019-04-04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及马达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857A1 (zh) * 2017-09-28 2019-04-04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及马达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7432A (zh) 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及马达组件
EP3245718B1 (en) Axial flux machine manufacture
KR20100103589A (ko) 분할 고정자 제조 방법
JP2010147272A (ja) 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2549881A (zh) 旋转电机的模制定子的制造方法
CN207560348U (zh) 一种马达组件
JP2009267350A (ja) 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3138498B (zh) 一种用于生产音圈马达的平行式自动化量产方法
CN104979992B (zh) 电磁驱动器的线圈导线引出结构
JP7113694B2 (ja) 鉄心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鉄心製品の製造装置
CN207560346U (zh) 一种马达组件
CN105057827A (zh) 一种烧结NdFeB永磁体焊接方法
CN207166770U (zh) 一种带料动铁
CN207560347U (zh) 一种马达组件
CN207602313U (zh) 一种磁铁电枢带
CN105337043A (zh) 一种薄壁异形铜喇叭天线及其加工方法
US691555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aker
CN107801144A (zh) 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及马达组件
KR101297297B1 (ko) 아마추어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801143B (zh) 电动换能器和制造其的方法及膜系统模块和磁体系统模块
CN107734442B (zh) 一种马达的制备方法及马达组件
CN107820194A (zh) 一种动铁单元的制备方法及带料动铁
WO2019062858A1 (zh) 受话器线圈、其绕线工艺及线圈中线圈本体的制造方法
JP4436580B2 (ja) 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CN115041927A (zh) 一种锷铁一体结构冲压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6

Address after: 518000 No.3 Factory, Qiaotou Fuqiao Industrial Zon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25, Zhiheng Industrial Park, nantouguankou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