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3053U -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3053U
CN207553053U CN201721701458.5U CN201721701458U CN207553053U CN 207553053 U CN207553053 U CN 207553053U CN 201721701458 U CN201721701458 U CN 201721701458U CN 207553053 U CN207553053 U CN 207553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ed
supporting mechanism
river
air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14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立
邢桂林
桑敬佩
廉玉敏
冯江平
王洪彬
陈文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ngli Pneumatic Steel B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ngli Pneumatic Steel B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ngli Pneumatic Steel B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ngli Pneumatic Steel B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14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3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3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3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属于水利机械技术领域,该翻板坝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闸门,设置在所述河道内且与所述闸门相配合的支撑机构,设置在河道内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端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的动力源;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翻板结构,需要设置油路管道,且操作后反应缓慢,并在长期使用后易发生泄露造成污染,且投入成本大的现象,采用气动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没有介质费用,泄露不会造成污染,且维护简单,所需压力较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翻板坝是近年来兴起的集机、电、液于一体的智能化液压翻板坝。动力传动大多是液压传动,其它传动方式逐渐被淘汰。液压翻板坝主要是通过液压传动控制液压缸带动闸门翻转达到升降蓄水和排水的目的。闸门顶部安装有扰流板,下部有转轴,转轴与固定铰支座连接。闸门背面通过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升坝,液压缸活塞杆缩回而降坝;但是液压翻板坝使用的液压缸出现渗漏油易造成污染;需要锁定装置;升降高度不能在任意高度设定而锁定。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821332U中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拦河坝上的高强度充气式橡胶气囊,其特征是:由整体缠绕方式成型的带有两端吊耳和底部充放气阀门的气囊,安装在基础地基上,气囊通过弹性绑带连接其上的活动坝体,通过绑带固定在基础地基上。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放气操作实现了囊体的膨胀收缩,推动坝体进行升降,气囊强度高可实现大型坝体的升降,功能实现性好,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气囊的安装和充放气控制可模块化设计,容易实现气囊的并行控制或首尾连接的串联控制,气囊的布置可控性好,技术复杂程度降低,在设计、施工中和后期的运行维护中降低成本,满足在建筑、水利、园林等工程中活动坝体工作需求;然而其强度有限,且对橡胶材料要求高,并且要求气压量很大,造成施工难度大,且高度不可随意调节,造成限制不准确的现象。
在授权公告号 CN205024649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应急防洪充气橡胶坝,包括橡胶坝袋体和U型槽。所述橡胶坝袋体包裹有锚固充气组件。所述锚固充气组件包括锚固件和设于锚固件内部的充气管。所述锚固件和充气管均为平行于橡胶坝袋体延伸方向设置的圆柱形管状,且充气管和锚固件的外表面皆设有小孔。所述U型槽包括槽底和竖直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分别向内弯曲收缩形成制动结构,使得U型槽的截面为中间收窄的漏斗状。所述锚固充气组件设置于制动结构的下方,锚固充气组件以及与其相连的一部分橡胶坝袋体限制于制动结构的下方;其仅仅为应急防洪使用,而且由于水压过大,其底部非常容易出现渗水现象,且需要大量的气体作为支撑介质,造成限制高度不准确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响应与随时锁至,而且设备投入少易于维护,不仅没有介质费用,而且不会发生污染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闸门,设置在所述河道内且与所述闸门相配合的支撑机构,设置在河道内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端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摆动固定座上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的动力源;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摆动固定座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闸门上的铰座,一端与铰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模块相配合的支撑螺杆。
所述摆动固定座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槽两侧上的直角型固定板,所述直角型固定板的竖直面上部为弧型面;
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两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直角型固定板的竖直面上,所述支撑筒内的旋转螺母,设置在所述支撑筒两端且与所述旋转螺母相配合的轴承,所述旋转螺母外侧设置蜗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外壁与所述齿轮面配合的窗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直角型固定板外侧转轴上的气动马达单元,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单元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末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直角型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的固定杆相连接。
所述气动马达单元包括保护壳,设置在所述保护壳内的气动马达,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输出轴上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的出气管,穿过所述保护壳与气动马达进气端相配合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动力源相连接。
所述动力源为设置在河道岸上的气站。
所述带消声装置的出气管呈倒J型。
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气源三联件。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翻板机构,需要设置油路管道,且操作后反应缓慢,并在长期使用后易发生泄露造成污染,且投入成本大的现象,采用气动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没有介质费用,泄露不会造成污染,且维护简单,所需压力较小,成本低。
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闸门,设置在所述河道内且与所述闸门相配合的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机构对阀门进行支撑,而为了对支撑机构进行收纳避免在闸门放下时,造成干涉的现象,在河道内设置与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导流槽,为了对支撑机构进行固定,在导流槽的端部两侧设置固定座,用来对支撑机构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而在固定座上设置的驱动机构能够用来控制支撑机构的升降,且采用的动力来源为高压气体,能通过高压气体来带动气动马达而产生动力,并经过减速机来获得较大的扭矩,进而实现对翻板坝的升降。
另外,采用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闸门上的铰座,一端与铰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模块相配合的支撑螺杆;采用的支撑螺杆与铰座相连接能够实现与闸门的活动硬支撑,而设置的支撑模块能够实现对支撑螺杆的旋转固定;为了确保对支撑模块的固定,采用的固定座由设置在导流槽两侧上的直角型固定板组成,而为了实现驱动机构在闸门升降过程中不会对直角型固定板上端面进行干涉,将直角型固定板的竖直面上部设置为弧型面,来确保其能够自由活动。
另外,采用的支撑模块包括支撑筒,支撑筒两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两直角型固定竖直面上,进而实现支撑螺杆的转动支撑,在支撑筒内设置旋转螺母,能够通过旋转螺母的转动,实现旋转螺母在支撑螺杆上的位置变化,进而实现闸门的升降,而为了保证旋转螺母的灵活运行,在支撑筒两端设置与旋转螺母相配合的轴承,采用的轴承为推力轴承,当然也可采用高强度的深沟球轴承,来避免支撑螺杆向下压力过大造成轴承损坏的现象,而在旋转螺母外侧设置蜗轮,能够更好的将动力传递,在旋转螺母外侧壁设置蜗轮,为了保证结构稳定与传动的效果,在支撑筒外壁设置与所述蜗轮配合的窗口。
另外,采用的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直角型固定板外侧转轴上的气动马达单元,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单元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轮相配合的蜗杆,通过气动马达将高压气体转换为机械动力,然后将很好的转速切换为较大扭矩的动力输出,而采用蜗轮蜗杆的方式,能够很好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确保动力的输出,而蜗杆的末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直角型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的同步连接杆相连接;这种结构方式能够伴随支撑筒的转动而转动,确保时刻保持两端的螺杆传动同步,而采用的气动马达单元包括保护壳,通过保护壳能够将其与水进行隔离,避免水对气动马达的侵蚀,而在保护壳内设置的气动马达,并在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减速机,能够提供稳定的扭矩,而在保护壳上设置带消声装置排气管的方式,能够将气动马达排除的气体快速排除,且采用的出气管呈倒J型,且高出水面很多,能够避免降水进入其中,且避免了噪声污染;且采用的消声装置为消声器,而在进气管上设置气源三联件能够通过气流中添加润滑油,确保气动马达的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闸门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闸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出气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直角型固定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闸门1,设置在所述河道内且与所述闸门1相配合的支撑机构,设置在河道内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导流槽4,设置在所述导流槽4端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固定座36,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6上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的动力源10;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6上的支撑模块3,设置在闸门1上的铰座5,一端与铰座5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模块3相配合的支撑螺杆2。
所述支撑模块3包括支撑筒35,所述支撑筒35两侧通过转轴37活动设置在直角型固定竖直面上,所述支撑筒35内的旋转螺母38,设置在所述支撑筒35两端且与所述旋转螺母38相配合的轴承31,所述旋转螺母38外侧设置蜗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35外壁与所述蜗轮配合的窗口39。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直角型固定板外侧转轴37上的气动马达单元8,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单元8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轮相配合的蜗杆32,所述蜗杆32的末端通过轴承34与设置在直角型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的同步连接杆33相连接。
所述气动马达单元8包括保护壳81,设置在所述保护壳81内的气动马达83,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83输出轴上的减速机82,所述减速机82的输出轴与蜗杆32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保护壳81上的出气管7,穿过所述保护壳81与气动马达83进气端相配合的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与动力源10相连接。
所述动力源10为设置在河道岸上的气站。
该实施例中在闸门上设置两个支撑螺杆,则两个支撑螺杆采用一个动力机构,两蜗杆之间采用同步连接杆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两根支撑螺杆的共进退,进而实现高强度的支撑效果,进而能够降低单支撑造成对材料要求高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闸门,设置在所述河道内且与所述闸门相配合的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机构对阀门进行支撑,而为了对支撑机构进行收纳避免在闸门放下时,造成干涉的现象,在河道内设置与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导流槽,为了对支撑机构进行固定,在导流槽的端部两侧设置固定座,用来对支撑机构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而在固定座上设置的驱动机构能够用来控制支撑机构的升降,且采用的动力来源为高压气体,能通过高压气体来带动气动马达而产生动力,并经过减速机来获得较大的扭矩,进而实现对翻板坝的升降。
另外,采用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闸门上的铰座,一端与铰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模块相配合的支撑螺杆;采用的支撑螺杆与铰座相连接能够实现与闸门的活动硬支撑,而设置的支撑模块能够实现对支撑螺杆的旋转固定;为了确保对支撑模块的固定,采用的固定座由设置在导流槽两侧上的直角型固定板组成,而为了实现驱动机构在闸门升降过程中不会对直角型固定板上端面进行干涉,将直角型固定板的竖直面上部设置为弧型面,来确保其能够自由活动。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气管9上设置气源三联件6。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气源三联件,并在气源三联件前端设置干燥器,能够对空气进行干燥,使得进入气源三联件的空气均为洁净空气,进而不会对气动马达造成损坏,延长了气动马达的使用寿命,且确保了工作的稳定性,采用的支撑模块包括支撑筒,支撑筒两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两直角型固定竖直面上,进而实现支撑螺杆的转动支撑,在支撑筒内设置旋转螺母,能够通过旋转螺母的转动,实现旋转螺母在支撑螺杆上的位置变化,进而实现闸门的升降,而为了保证旋转螺母的灵活运行,在支撑筒两端设置与旋转螺母相配合的轴承,采用的轴承为推力轴承,同时也采用端面轴向推力轴承,来避免支撑螺杆向下压力过大造成轴承损坏的现象,而在旋转螺母外侧设置蜗轮,能够更好的将动力传递,在旋转螺母外侧壁设置蜗轮,为了保证结构稳定与传动的效果,在支撑筒外壁设置与所述蜗轮配合的窗口。
实施例三
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出气管7呈倒J型。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直角型固定板外侧转轴上的气动马达单元,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单元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轮相配合的蜗杆,通过气动马达将高压气体转换为机械动力,然后将很好的转速切换为较大扭矩的动力输出,而采用蜗轮蜗杆的方式,能够很好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确保动力的输出,而蜗杆的末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直角型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的同步连接杆相连接;这种结构方式能够伴随支撑筒的转动而转动,确保时刻保持最佳的传动位置,而采用的气动马达单元包括保护壳,通过保护壳能够将其与水进行隔离,避免水对气动马达的侵蚀,而在保护壳内设置的气动马达,并在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减速机,能够提供稳定的扭矩,而在保护壳上设置排气管的方式,能够将气动马达排除的气体快速排除,且采用的出气管呈倒J型,能够避免降水进入其中,而在进气管上设置气源三联件能够通过气流中添加润滑油,确保气动马达的高效运行。
实施例四
其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所述固定座36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槽4两侧上的直角型固定板,所述直角型固定板的竖直面上部为弧型面面41。
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气体为经处理进入储气站的洁净空气,再由三联件处理后进入沿河流垂直方向安装的气动马达,经减速匹配后传动给蜗轮蜗杆机构,再由蜗轮内丝母带动丝杠传递动力来升降闸门;即可达到无极变速,止水高度任意设定,任意位置锁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闸门,设置在所述河道内且与所述闸门相配合的支撑机构,设置在河道内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端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摆动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摆动固定座上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配合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的动力源;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摆动固定座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闸门上的铰座;一端与铰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模块相配合的支撑螺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固定座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槽两侧上的直角型固定板,所述直角型固定板的竖直面上部为弧型面;
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两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直角型固定竖直面上,所述支撑筒内的旋转螺母,设置在所述支撑筒两端且与所述旋转螺母相配合的轴承,所述旋转螺母外侧设置蜗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外壁与所述蜗轮配合的窗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直角型固定板外侧转轴上的气动马达单元,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单元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末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直角型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的同步连接杆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马达单元包括保护壳,设置在所述保护壳内的气动马达,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输出轴上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的带消声装置出气管,穿过所述保护壳与气动马达进气端相配合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动力源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设置在河道岸上的气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呈倒J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升降翻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气源三联件。
CN201721701458.5U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Active CN207553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1458.5U CN207553053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1458.5U CN207553053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3053U true CN207553053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1458.5U Active CN207553053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30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1992A (zh) * 2017-12-08 2018-04-06 南阳兴利液压钢坝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1992A (zh) * 2017-12-08 2018-04-06 南阳兴利液压钢坝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88959U (zh) 一种大型水泥管道运输卸载用支撑架
CN207553053U (zh)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CN201339476Y (zh) 管片安装机
CN110424340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加热防冻的水闸及其排水机构
CN108035320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
CN106837811A (zh) 一种基于水轮机的潜水式搅拌系统
CN204475283U (zh) 旋转水闸
CN103306246A (zh) 一种底横轴转动闸门
CN217974382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灌浆装置
CN203740774U (zh) 一种恒力矩气管卷取装置
CN107881992A (zh) 一种气动升降翻板坝
CN206647204U (zh) 一种高强度风电驱动轮
CN206070495U (zh) 一种卷帘式水平启闭闸门结构
CN214346672U (zh) 一种出料口调节装置
CN201856299U (zh) 搅拌车气动操纵机构及其混凝土搅拌车
CN210857136U (zh) 一种双向一体化泵站
CN209726891U (zh) 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6487632U (zh) 一种基于水轮机的潜水式搅拌系统
CN207393382U (zh) 一种水电站用可远程操控的水轮机
CN104895016A (zh) 一种拦水大坝
CN208666957U (zh) 一种聚乙烯管加工用转运装置
CN207122443U (zh) 一种易修理的贯流泵
CN206487590U (zh) 一种无桨风力发电设备
CN206911192U (zh) 潜水搅拌机
CN204959696U (zh) 橡胶坝自溃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