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6017U - 粉尘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尘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6017U
CN207546017U CN201721632297.9U CN201721632297U CN207546017U CN 207546017 U CN207546017 U CN 207546017U CN 201721632297 U CN201721632297 U CN 201721632297U CN 207546017 U CN207546017 U CN 207546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con
collecting vessel
bar
collect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22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亚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QINGL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QINGL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QINGL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QINGL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322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6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6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60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粉尘收集装置,涉及装载废料设备领域,包括底盘和对称分布的人字型的分流器,分流器下端为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分流器内垂直于第一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转轴,转轴上固定有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转轴的转动连接在分流器的侧壁上,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翘杆,翘杆设在分流器外部且关于转轴的轴线对称;翘杆的两端铰接有竖直对称分布的挂钩,挂钩的顶端与翘杆的端部铰接,挂钩底端的钩部分别朝向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底盘上设有两个相同且对称分布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分流管下端的收集桶;收集桶的底部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下端固定有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固定在底盘上。采用本方案可以在更换收集桶时避免生产线中继续产生的粉尘散落到地上。

Description

粉尘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废料的装置,尤其涉及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重工业加工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有毒气体,因此需要对气体进行过滤除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旋风除尘器对有污染的气体进行降尘处理。排出的粉尘从旋风除尘器的下端落入收集桶中。收集桶内的粉尘堆满需要更换时,由于工厂常常处于24小时工作状态,在更换收集桶时旋风除尘器仍在工作,产生的粉尘便会落到地上,细小的粉尘不方便清理,当有人走动时会重新飘散融入空气,影响空气环境。此外,如果收集桶太小,容积有限,需要时常清理,影响工作效率;如果容积太大,搬动不便,同样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粉尘收集装置,以使更换收集桶时,生产线中继续产生的粉尘不会散落到地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粉尘收集装置,包括底盘和对称分布的人字型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端为进料管,分流器下端为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交集处转动连接有同时垂直于第一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能封闭第一分流管的第一挡片和能封闭第二分流管的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之间有能交错封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夹角;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分流器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翘杆,转轴与翘杆之间设有摩擦垫;所述翘杆设在分流器外部且关于转轴的轴线对称;翘杆的两端铰接有竖直对称分布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关于转轴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对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顶端与翘杆的端部铰接,第一挂钩底端的钩部朝向第一分流管,第二挂钩底端的钩部朝向第二分流管;
进料管的侧壁上固定有圆环,圆环下端固定有竖直成对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杆分别设在第一分流管两端,两个第二分流管分别设在第二分流管两端,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自由端均固定在底盘上;在底盘上设有第一收集机构和第二收集机构,所述第一收集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分流管下端的第一收集桶;所述第一收集桶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定位杆上,另一端设有第一竖直杆,第一竖直杆的底端固定在底盘上,第一竖直杆的自由端铰接有用于抵挡第一收集桶的第一扭杆,所述第一扭杆与第一竖直杆之间设有第一扭簧A;第一扭簧A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扭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竖直杆上,第一收集桶的抵靠在第一扭杆上;第一收集桶的侧壁能够与挂钩相抵;第一收集桶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扭簧B;所述第一扭簧B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收集桶上;第一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自由端固定在底盘上;第二收集机构与第一收集机构结构相同且关于转轴轴线所在竖直平面对称分布。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初始状态时,下压第二收集机构的第二收集桶,第二收集桶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挂钩下移动,第二挂钩下移带动翘杆转动,由于翘杆上固定有转轴,翘杆转动时带动转轴旋转,转轴上的第二挡片将第二分流管的端部遮挡,第一挡片5处于竖直位置;转轴转动使第一挂钩上移,第一挂钩将第一收集桶推到第一扭杆上端,由于翘杆与挂钩之间设有摩擦垫,第一收集桶和第二收集桶无法恢复到水平平齐位置;当第一收集桶中的废料重量达到一定状态时,第一收集桶下移挤压第一扭杆,第一收集桶的重力克服第一扭簧A的弹力和第一弹簧的弹力向下移动,第一收集桶下移期间,第一收集桶向下压第一挂钩,由于第一收集桶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定位杆上,所以第一收集桶不会向第一定位杆方向偏转;当第一收集桶下移越过第一扭杆时,收集桶会由于第一扭杆的弹力突然消失而向左偏转,将收集桶内的废料倾倒出去,第一收集桶倾倒时使第一扭杆B产生恢复扭力;倾倒完废料后,恢复扭力带动第一收集桶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一收集桶下移期间,第一挂钩下移带动翘杆转动,翘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第一挡片5将第一分流管的端部遮挡,第二挡片从第二分流管的端部移动到竖直位置,废料开始从第二分流管中流入第二收集桶中;翘杆转动时带动第二挂钩上移,挂第二钩上移将第二收集桶的一端向上顶,由于第二收集桶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扭杆下方,第二收集桶发生向第二竖直杆方向偏转,当第二收集桶偏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二收集桶从第二扭杆边缘滑动向上越过第二扭杆;之后,第二扭杆在第二扭簧B的恢复扭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动更换收集桶的功能。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利用废料的重力使第一收集桶收集满后,废料转而从第二分流管进入第二收集桶中,实现的自动更换收集桶的功能,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当工业生成废料从第一收集桶进入第二收集桶中时,没有收集桶更换期间的间隔,废料不会落到地上,减少工作人员对地面的清理,降低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当收集桶没有即时清理时,收集桶中的废料会自动倾倒到指定位置,不会从收集桶中漫出落到地面,从而实现了对操作失误的弥补,避免花费较多时间打扫清理地面,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收集桶的侧壁上设有与挂钩钩部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与基础方案相比本方案的第一挂钩钩部可以与凹槽配合使第一挂钩带动第一收集桶或第一收集桶下压第一挂钩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一收集机构还包括一对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分别固定在第一收集桶两侧,两个第一限位杆所成平面与转轴所在竖直面平行,与没有第一限位杆的收集机构相比,本方案可以更好的保护第一收集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收集桶发生偏移从而损坏。
进一步,所述第一收集机构还包括能收集第一收集桶内废料的第一收料槽,所述第一收料槽放置在第一收集桶下方的底盘上,采用本方案可以将废料收集在一起,便于统一收集处理。
进一步,所述第一收集桶靠近第一竖直杆部分的容腔比靠近定位杆部分的容腔大,采用本方案,收集桶更容易发生偏移,减少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粉尘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料管1、第一分流管2、第二分流管3、转轴4、第一挡片5、第二挡片6、翘杆7、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圆环10、第一定位杆11、第二定位杆12、第一收集机构13、第二收集机构14、第一收集桶15、第一凹槽16、第一支撑板17、第一扭簧B18、第一弹簧19、第一竖直杆20、第一扭杆21、第一扭簧A22、第一限位杆23。
如附图1、图2所示,粉尘收集装置,包括底盘和对称分布的人字型的分流器,分流器上端为进料管1,分流器下端左侧为第一分流管2,分流器下端右侧为第二分流管3。在第一分流管2和第二分流管3的顶端交集处转动连接有同时垂直于第一流管和第二分流管3的转轴4,分流器的侧壁上开有供转轴4穿过的通孔,转轴4的两端转动连接在转轴4内,转轴4上一体成型有垂直于转轴4的第一挡片5和第二挡片。第一挡片5和第二挡片6之间的有能够交叉封闭第一分流管2和第二分流管3的夹角,即第一挡片5遮挡封闭第一分流管2时,第二挡片6不会遮挡住第二分流管3;第二挡片6遮挡封闭第二分流管3时,第一挡片5不会遮挡住第一分流管2。转轴4的端部垂直螺纹连接有水平的翘杆7,翘杆7的重心在转轴4轴线上,翘杆7的左右两端铰接有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的第一挂钩8和第二挂钩9,第一挂钩8的杆的上端与翘杆7左端铰接,第一挂钩8的钩部在第一挂钩8的杆的左端;第二挂钩9的杆的上端与翘杆7右端铰接,第二挂钩9的钩部在第二挂钩9的杆的右端,翘杆7与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的铰接处均设有摩擦垫。
进料管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一个水平的圆环10,圆环10的左端固定有一对第一定位杆11,圆环10右端固定有一对第二定位杆12,两个第一定位杆11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分流管2两端,第二分流管3螺纹连接在第二分流管3两端,第一分流管2和第二分流管3的下端均螺纹连接在底盘上。底盘上安装有第一收集机构13和第二收集机构14,第一收集机构13和第二收集机构14结构相同且关于转轴4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对称。
第一收集机构13包括第一收集桶15、第一竖直杆20、第一扭杆21、第一扭簧A22、第一支撑板17、第一扭簧B18、第一弹簧19、第一限位杆23和第一收料槽,第一竖直杆20焊接在底盘的左端,第一扭杆21铰接在第一竖直杆20顶端,第一扭簧A22的一端缠绕在第一扭杆21上,第一扭簧A22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一竖直杆20上,第一扭杆21在第一扭簧A22的扭力作用处在第一竖直杆20的右端。第一弹簧19竖直固定在第一竖直杆20与第一定位杆11之间。第一弹簧19底端焊接在底盘上,第一弹簧19顶端与第一支撑板17左端焊接,第一收集桶15铰接在第一支撑板17的左侧上方,第一收集桶15左侧为圆弧形内腔,第一收集桶15右端为三角形内腔,第一收集桶15左侧内腔容积比右侧内腔容积大,第一收集桶15的右侧底端焊接有与挂钩钩部相配合的第一凹槽16,第一挂钩8的钩部在第一凹槽16下方。第一收集桶15的顶端左侧与第一扭杆21相抵,顶端右侧与第一定位杆11相抵。第一扭簧B18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7右侧,第一扭簧B18的一端焊接在第一收集桶15底部,第一扭簧B18另一端焊接在第一支撑板17上。第一限位杆2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收集桶15两侧并与第一收集桶15的侧壁相抵,第一限位杆23底端螺纹连接在底盘上。第一收料槽放置在第一收集桶15左侧下方的底盘上。
第二收集机构14与第一收集机构13结构相同且关于转轴4轴线所在平面对称,第二收集机构14的名称与第一收集机构13的名称仅在于将第一改为第二。
使用时,将进料管1与旋风除尘器的端口螺纹连接,下压第二收集机构14的第二收集桶,收集桶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挂钩9下移动,第二挂钩9下移带动翘杆7转动,翘杆7转动时带动转轴4旋转,转轴4上的第二挡片将第二分流管3的端部遮挡,第一挡片5处于竖直位置;转轴4转动使第一挂钩8上移,第一挂钩8将第一收集桶15推到第一扭杆21上端,此时,第一收集桶15高于第二收集桶。当第一收集桶15中的废料重量达到一定状态时,第一收集桶15下移挤压第一扭杆21,第一收集桶15的重力克服第一扭簧A22的弹力和第一弹簧19的弹力向下移动,第一收集桶15下移期间,第一收集桶15向下压第一挂钩8,由于第一收集桶15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定位杆11上,所以第一收集桶15不会向第一定位杆11方向偏转;当第一收集桶15下移越过第一扭杆21时,收集桶会由于第一扭杆21的弹力突然消失而向左偏转,将收集桶内的废料倾倒至第一收料槽内,第一收集桶15倾倒时使第一扭杆21B产生恢复扭力;倾倒完废料后,第一扭簧A22B18B的恢复扭力带动第一收集桶15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一收集桶15下移期间,第一挂钩8下移带动翘杆7转动,翘杆7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上的第一挡片5将第一分流管2的端部遮挡,第二挡片6从第二分流管3的端部移动到竖直位置,废料开始从第二分流管3中流入第二收集桶中;翘杆7转动时带动第二挂钩9上移,第二挂钩9上移将第二收集桶的一端向上顶,由于第二收集桶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扭杆下方,第二收集桶发生向第二竖直杆方向偏转,当第二收集桶偏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二收集桶从第二扭杆边缘滑动向上越过第二扭杆。之后,第二扭杆在第二扭簧B的恢复扭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动更换收集桶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对称分布的人字型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端为进料管,分流器下端为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交集处转动连接有同时垂直于第一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能封闭第一分流管的第一挡片和能封闭第二分流管的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之间有能交错封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夹角;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分流器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翘杆,转轴与翘杆之间设有摩擦垫;所述翘杆设在分流器外部且关于转轴的轴线对称;翘杆的两端铰接有竖直对称分布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关于转轴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对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顶端与翘杆的端部铰接,第一挂钩底端的钩部朝向第一分流管,第二挂钩底端的钩部朝向第二分流管;
进料管的侧壁上固定有圆环,圆环下端固定有竖直成对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杆分别设在第一分流管两端,两个第二分流管分别设在第二分流管两端,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自由端均固定在底盘上;在底盘上设有第一收集机构和第二收集机构,所述第一收集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分流管下端的第一收集桶;所述第一收集桶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定位杆上,另一端设有第一竖直杆,第一竖直杆的底端固定在底盘上,第一竖直杆的自由端铰接有用于抵挡第一收集桶的第一扭杆,所述第一扭杆与第一竖直杆之间设有第一扭簧A;第一扭簧A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扭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竖直杆上,第一收集桶的抵靠在第一扭杆上;第一收集桶的侧壁能够与挂钩相抵;第一收集桶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扭簧B;所述第一扭簧B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收集桶上;第一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自由端固定在底盘上;第二收集机构与第一收集机构结构相同且关于转轴轴线所在竖直平面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桶的侧壁上设有与挂钩钩部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机构还包括一对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分别固定在第一收集桶两侧,两个第一限位杆所成平面与转轴所在竖直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机构还包括能收集第一收集桶内废料的第一收料槽,所述第一收料槽放置在第一收集桶下方的底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桶靠近第一竖直杆部分的容腔比靠近定位杆部分的容腔大。
CN201721632297.9U 2017-11-29 2017-11-29 粉尘收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6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2297.9U CN207546017U (zh) 2017-11-29 2017-11-29 粉尘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2297.9U CN207546017U (zh) 2017-11-29 2017-11-29 粉尘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6017U true CN207546017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229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6017U (zh) 2017-11-29 2017-11-29 粉尘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60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7305A (zh) * 2022-04-29 2022-07-29 山东正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型袋式除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7305A (zh) * 2022-04-29 2022-07-29 山东正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型袋式除尘器
CN114797305B (zh) * 2022-04-29 2024-02-13 山东正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型袋式除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6256B2 (ja) 建物天井の雨水案内収集装置
CN102229202B (zh) 一种卸料装置和除尘器及搅拌设备
CN207129512U (zh) 一种可收集液体的垃圾桶
CN109667596A (zh) 适用于tbm的多模式隧道底部清渣机器人
CN207546017U (zh) 粉尘收集装置
CN208777362U (zh) 用于建筑工地的雨水回收装置
CN115404874A (zh) 一种便于防止基坑边缘积土的建筑深基坑结构
CN211212969U (zh) 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垃圾箱结构
CN208394113U (zh) 盖板结构、地埋式垃圾站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N109987362A (zh) 一种城市街道垃圾收集设备
CN205662888U (zh) 一种省力防风垃圾收集器
CN110388041B (zh) 花篮拉杆式悬挑架
CN209483367U (zh) 一种适用于tbm的多模式隧道底部清渣机器人
CN209227981U (zh) 一种设于建筑混凝土墙体上的废弃物管路
CN106906858A (zh) 一种耐候型电力工程专用电缆沟槽挖掘机
CN206915078U (zh) 一种催化剂回收罐疏通装置
CN208604656U (zh) 挖掘机用斜坡夯实斗
CN206927477U (zh) 一种高效率作业的抓料斗
CN213336157U (zh) 一种溜井满料检测装置
CN206941769U (zh) 一种市政水利用雨水管网口
CN110424523A (zh) 一种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CN204051266U (zh) 称量平台除尘机构
CN207174942U (zh) 一种收集斗
CN220029126U (zh) 一种矩型钢柱焊接用接火斗装置
KR102599032B1 (ko) 탄성바에 의해 종량제 봉투를 탄성지지하는 봉투 지지장치를구비한 일반쓰레기 자동 포집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