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4824U - 一种家用筷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用筷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4824U
CN207544824U CN201720610729.XU CN201720610729U CN207544824U CN 207544824 U CN207544824 U CN 207544824U CN 201720610729 U CN201720610729 U CN 201720610729U CN 207544824 U CN207544824 U CN 207544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cylinder
cylindrical tube
chopsticks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07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谦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ngchuang Commod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n You Bot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n You Bot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n You Bot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107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4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4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48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家用筷筒,作为其主体筒身的圆柱形筒体内部设置有一个竖直高度位置可调的内筒,所述圆柱形筒体侧壁上具有一道开口于上端顶部且向下延伸至圆柱形筒体底部的直立缺口,所述内筒的上方可圈住长度较长的筷子,而其下方可圈住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这样就在单一的家用筷筒中很好的实现了对长短不一不同的筷子和小尺寸餐具的共同储放功能;开口于所述内筒侧壁上的观察窗及其下方的空隙外露于圆柱形筒体的直立缺口时就可以让使用者得以拣取所需的小尺寸餐具;如此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普通家用筷筒不便于存取长短不一的餐具的技术问题,且使用亦可说十分的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家用筷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尤其是一种用以插放筷子和其他诸如汤勺之类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的家用筷筒。
背景技术
筷子是中国人特有的常用餐具,普通的家用筷筒大多采用开口向上让筷子得以插放于其中的圆柱形直筒的筷筒形式。此外,汤勺也是中国人除筷子以外常用的餐具。由于汤勺的长度一般都比筷子短,故而插放筷子的筷筒的高度通常是不适宜插放汤勺的,因为为了存取汤勺的方便就势必需要降低筷筒的高度,而筷筒高度的降低就容易导致其侧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小孩子用的小勺、切分月饼或奶油蛋糕用的塑料材质的小刀还有小叉和汤勺一起也渐渐成为国人常用的小尺寸餐具,这些小尺寸餐具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度比筷子短,倘若与筷子一起插放入普通筷筒当中存放的话取用就会非常不便。因为这些长度比较短的小尺寸餐具被插入普通筷筒之后毫无疑问就会掉落到筷筒的底部,要想从筷筒中取出掉落到底部的小尺寸餐具唯有将筷筒的开口朝下才能将其倒出来,而为了取用普通筷筒内尺寸较短的小尺寸餐具而要将整个筷筒开口朝下翻倒是非常不方便的,很明显倘若事先不把筷筒内的筷子全部先期拔走的话把筷筒翻倒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让筷筒内的筷子撒了一地。实际上把包括筷子、汤勺、小刀小叉这些常用的餐具放入同一个容器当中收纳是一个平常和自然的需求,满足这个需求的筷筒可以方便消费者存取常用的餐具,不至于出现为了吃月饼、盒装酸奶和盒装冰激凌而翻箱倒柜寻找小刀小叉这样的事情。
发明内容
针对上文背景技术一节指出的普通的圆柱形筷筒不适合存取汤勺、小刀、小叉等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既可以让消费者像使用正常筷筒那样存取筷子,也可以方便地存取像汤勺、小叉这样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
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与具有上端顶部开口的圆柱直筒形普通筷筒一样,也包括作为所述家用筷筒的筒身主体的用来插放筷子的中空直立的圆柱形筒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筷筒与普通筷筒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侧壁具有一道开口于所述圆柱形筒体上端顶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圆柱形筒体下方底部的直立缺口;所述圆柱形筒体当中插装有一个中空的圆柱形的内筒,插放于所述家用筷筒的筷子均插放在所述内筒当中;所述内筒的高度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高度,所述内筒的圆柱形外壁上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所述圆柱形筒体的内壁也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当所述内筒插装于所述圆柱形筒体之中时,所述内筒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与所述圆柱形筒体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将会互相交错从而使所述内筒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实际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正是所述内筒承担了将插放在筷筒中的筷子以及插放在筷筒中的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圈住使它们不至于从所述圆柱形筒体侧壁上的直立缺口倒向所述筷筒外部的功能,所述内筒的上端顶部的中空环壁是用来圈住插放在筷筒中的筷子的,而所述内筒的下端底部的中空环壁则可以将插放在筷筒中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的圈在所述内筒乃至所述圆柱形筒体之中,也即将小尺寸餐具稳妥的圈在所述筷筒的内部。很明显要实现上述对长短不一的餐具的围圈功能所述内筒在所述圆柱形筒体内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必须要可以固定,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柱形筒体与插接在其中的所述内筒之间的水平环状凸起的相互交错咬合就可以将所述内筒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下来。
由于各家各户所用的筷子长度以及往所述筷筒中插放的小尺寸餐具的长度不一,故而所述内筒在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竖直高度位置必须要可以调节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长度的筷子和小尺寸餐具,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柱形筒体采用具有弹性的食品级塑料材质,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圆柱形筒体侧壁上的直立缺口用力将所述圆柱形筒体撑大使其发生可复原的弹性形变让所述内筒得以在所述圆柱形筒体中进行沿所述圆柱形筒体的轴心线方向的轴向滑移。比方说使用者可以将所述筷筒安放在厨房的台面上,然后以力大的右手手指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上端顶部开口将所述圆柱形筒体撑大的同时以左手捏着所述内筒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滑移,到达所需的高度之后再松开右手即可让所述圆柱形筒体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原来的未撑大的形状使得所述内筒的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与所述圆柱形筒体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恢复相互交错咬合从而将所述内筒在所述圆柱形筒体内部的新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下来。事实上所述圆柱形筒体侧壁上的直立缺口就为所述圆柱形筒体可以被撑大和回弹回复原状提供了可能。为了防止所述内筒从所述圆柱形筒体当中掉落出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立缺口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内径,也小于所述内筒的外径。在所述家用筷筒的实际生产组装时,所述内筒可以在所述圆柱形筒体通过其直立缺口被施加外力撑大的情况下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上端顶部开口下落至所述圆柱形筒体的内部的一个竖直高度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实际上由于如前所言所述内筒的高度要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高度,故而很多时候所述内筒事实上就会位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中部,也即将所述圆柱形筒体侧壁上的直立缺口分隔为内筒上方的开口和内筒下方的开口部分。实际上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直立缺口位于所述内筒上方的部分可以供使用者插拔筷子之用,尤其是对于长度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短筷子,而位于所述内筒下方的所述直立缺口的开口部分则正好为所述家用筷筒提供了一个筷筒底部的通风干燥窗口。
综上所述,当所述内筒的高度被调节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后,使用者不仅可以像使用普通家用筷筒那样往所述圆柱形筒体当中插放筷子,也完全可以将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刀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投入所述圆柱形筒体之中,因为有所述内筒的存在,落入所述圆柱形筒体底部的小尺寸餐具的上端诸如汤勺小刀小叉的手柄部分就会被所述内筒的下部中空环壁圈住不至于从所述直立缺口倒向所述家用筷筒的外部,也就可以稳妥地存放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当中了。为了便于使用者从所述家用筷筒中取用小尺寸餐具,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可供使用者观察内筒内部的贯穿所述内筒侧壁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实际上也就是所述内筒侧壁上的一个孔洞,通过该孔洞也即所述观察窗使用者就可以看清楚所述筷筒中插放的小尺寸餐具的诸如汤勺手柄、小刀小叉的握把等小尺寸餐具上方部位的所在位置;所述观察窗下方的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具有开口于所述观察窗并向下贯穿所述内筒侧壁的空隙,如前所述当使用者清楚地观察到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的上方部位的所在位置之后,所述空隙就可以用来供使用者将所述内筒当中的小尺寸餐具从所述空隙勾出取用,实际上也就是使用者可以将食指手指伸入所述观察窗内然后压着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的上部将其从所述空隙中移出然后就可以在筷筒外用拇指手指和食指手指抓住小尺寸餐具的上部比方说手柄或握把部分将小尺寸餐具从所述直立缺口位于所述内筒下方的开口部分抽取出来。为防止平时所述家用筷筒之中的小尺寸餐具不至于轻易的从所述空隙当中掉出筷筒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侧壁上的所述空隙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内筒可以被旋转使其侧壁上的所述空隙不外露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直立缺口。
为了便于拣取所述家用筷筒中被所述内筒圈住的小尺寸餐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的内壁上位于其观察窗的两侧具有向内的凸起结构,所述观察窗两侧的凸起可以便于将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汇集在所述观察窗附近,举一个例子来说,倘若使用者看见欲取用的一个小勺的握把部分在所述内筒当中没有倒向所述观察窗的方向,可以拿起所述家用筷筒稍加晃动令其倒向所述观察窗的方向,由于有内筒内壁上两个所述凸起的协助,凡是倒向所述观察窗的小尺寸餐具的上方部分就将被很好的限位在所述观察窗附近区域方便使用者的取用;接下来如前所述使用者可以将手指透过所述观察窗,或者也透过所述内筒下方的所述直立缺口的开口部分,将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通过所述空隙勾取出来;实际上也会出现使用者晃动所述家用筷筒时其中的小尺寸餐具会直接被晃着倒向所述空隙并从所述空隙中漏出筷筒之外,彼时使用者只需用另一只手候在所述筷筒外空隙附近即可接住从所述空隙中掉落出来的小尺寸餐具。为了方便使用者观察所述内筒内部的小尺寸餐具,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内筒侧壁上的观察窗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观察窗围绕所述内筒的轴心线均匀对称分布;如此则当所述空隙乃至其上方的所述观察窗没有外露于所述直立缺口之时,使用者也可以透过其他两个观察窗和所述直立缺口清楚的查看所述内筒当中存放的小尺寸餐具。另外,三个所述观察窗分割所述内筒侧壁所形成的三根立柱实际上也便于供使用者拿捏或按压进行所述内筒的旋转操作。
为便于使用者旋转所述内筒将所述空隙转离所述直立缺口埋入所述圆柱形筒体之中避免小尺寸餐具不必要地从所述空隙之中漏出以及在取用小尺寸餐具时将所述空隙转至外露于所述直立缺口的相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更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的筒体外壁上的部分区域具有便于令其旋转的环形竖槽阵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通过在作为家用筷筒的主体筒身的圆柱形筒体内部设置一个竖直高度位置可以调节的内筒并且在所述圆柱形筒体侧壁上设置一道开口于上端顶部且向下延伸至圆柱形筒体底部的直立缺口,利用所述内筒的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上下调节,就可以让内筒的上方圈住长度较长的筷子,而让其下方圈住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这样就在单一的家用筷筒中很好的实现了对高度不同的筷子和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的储放功能;此外,开口于所述内筒侧壁上的观察窗及其下方的空隙外露于圆柱形筒体的直立缺口时就可以让使用者得以拣取所需的小尺寸餐具;最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直立缺口位于所述内筒上方的上端开口可供取用筷子之用,位于所述内筒下方的所述直立缺口的下端开口则可以作为家用筷筒底部的通风干燥措施。如此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普通家用筷筒不便于存取长短不一的餐具的技术问题,且使用亦可说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子筒的外观示意图;注意为了凸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筷筒的技术特征本图省略了筷子与诸如汤勺、小勺、小刀小叉等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
图2: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子筒的零件拆解示意图;实际上只要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开口尺寸足够的大,参考图1,所述内筒2亦可以直接被用力从所述直立缺口101推入所述圆柱形筒体1当中欲令其止住的竖直高度位置,无需如前所述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被撑大的情况下从圆柱形筒体1的上端顶部的开口向下滑移至所欲止住的竖直高度位置;实际上使用者甚至可以直接用力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轴向方向上推挤或拽拉所述内筒2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当中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滑移,该滑移过程受到的最大阻力来自所述内筒2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与所述圆柱形筒体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之间的碰撞干涉,当使用者的用力足够大就完全可以在那些水平环状凸起碰撞时将所述圆柱形筒体1产生弹性形变被撑大从而令所述内筒2可以在一个新的竖直高度位置上随着食品级塑料材质的圆柱形筒体1侧壁的弹性形变回弹实现所述内筒2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与所述圆柱形筒体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的相互交错咬合,其实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存在也确保了所述圆柱形筒体1能比较容易地被撑大从而实现所述内筒2的竖直方向上的滑移。实际上由于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存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的精确的称呼应该是“水平弧形凸起阵列”,毕竟所述直立缺口101已经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侧壁开了一道口子,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其实都可以看作被割开了一个缺口已经不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平环形状了;
图3:第二实施例的零件拆解示意图;事实上第二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就在于第二实施例的观察窗201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观察窗201围绕所述内筒2的轴心线均匀对称分布,而第一实施例的观察窗201数量仅为一个;注意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观察窗201的数量虽然多但用于将小尺寸餐具勾取出来的所述空隙205的数量也只有一个,多个观察窗201将方便使用者即便在所述空隙205及其上方的那个观察窗没有外露于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缺口101时亦可以透过其他观察窗看清所述内筒2当中的小尺寸餐具;
[附图标记]
1:圆柱形筒体;101:直立缺口;2:内筒;201:观察窗;202:凸起;203:环形直槽阵列;204:立柱;205: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的第一个典型实施例,与具有上端顶部开口的圆柱直筒形普通筷筒一样,也包括作为所述家用筷筒的筒身主体的用来插放筷子的中空直立的圆柱形筒体1。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筷筒与普通筷筒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侧壁具有一道开口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上端顶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圆柱形筒体1下方底部的直立缺口101;所述圆柱形筒体1当中插装有一个中空的圆柱形的内筒2,插放于所述家用筷筒的筷子均插放在所述内筒2当中;所述内筒2的高度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高度,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所述内筒2的圆柱形外壁上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也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当所述内筒2插装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中时,所述内筒2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与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将会互相交错从而使所述内筒2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实际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正是所述内筒2承担了将插放在筷筒中的筷子以及插放在筷筒中的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圈住使它们不至于从所述圆柱形筒体1侧壁上的直立缺口101倒向所述筷筒外部的功能,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2的上端顶部的中空环壁是用来圈住插放在筷筒中的筷子的,而所述内筒2的下端底部的中空环壁则可以将插放在筷筒中长度比筷子短的小尺寸餐具的圈在所述内筒2乃至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中,也即将小尺寸餐具稳妥的圈在所述筷筒的内部。很明显要实现上述对长短不一的餐具的围圈功能所述内筒2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必须要可以固定,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柱形筒体1与插接在其中的所述内筒2之间的水平环状凸起的相互交错咬合就可以将所述内筒2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下来。
由于各家各户所用的筷子长度以及往所述筷筒中插放的小尺寸餐具的长度不一,故而所述内筒2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竖直高度位置必须要可以调节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长度的筷子和小尺寸餐具,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柱形筒体1采用具有弹性的食品级塑料材质,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圆柱形筒体1侧壁上的直立缺口101用力将所述圆柱形筒体1撑大使其发生可复原的弹性形变让所述内筒2得以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中进行沿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轴心线方向的轴向滑移。比方说使用者可以将所述筷筒安放在厨房的台面上,然后以力大的右手手指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上端顶部开口将所述圆柱形筒体1撑大的同时以左手捏着所述内筒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滑移,到达所需的高度之后再松开右手即可让所述圆柱形筒体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原来未撑大时的形状使得所述内筒2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与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恢复相互交错咬合从而将所述内筒2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部的新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下来。事实上所述圆柱形筒体1侧壁上的直立缺口101就为所述圆柱形筒体1可以被撑大和回弹回复原状提供了可能。为了防止所述内筒2从所述圆柱形筒体1当中掉落出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径,也小于所述内筒2的外径。在所述家用筷筒的实际生产组装时,所述内筒2可以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通过其直立缺口101被施加外力撑大的情况下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上端顶部开口下落至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部的一个竖直高度位置。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中,实际上由于如前所言所述内筒2的高度要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高度,故而很多时候所述内筒2事实上就会位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中部,也即将所述圆柱形筒体1侧壁上的直立缺口101分隔为内筒2上方的开口和内筒2下方的开口部分。实际上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缺口位于所述内筒2上方的部分可以供使用者插拔筷子之用,尤其是对于长度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短筷子,而位于所述内筒2下方的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开口部分则正好为所述家用筷筒提供了一个筷筒底部的通风干燥窗口。
综上所述,参考图1,当所述内筒2的高度被调节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后,使用者不仅可以像使用普通家用筷筒那样往所述圆柱形筒体1当中插放筷子,也完全可以将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刀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投入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中,因为有所述内筒2的存在,落入所述圆柱形筒体1底部的小尺寸餐具的上端诸如汤勺小刀小叉的手柄部分就会被所述内筒2的下部中空环壁圈住不至于从所述直立缺口101倒向所述筷筒的外部,也就可以稳妥地存放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当中了。为了便于使用者从所述家用筷筒中取用小尺寸餐具,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并参考图3,所述内筒2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可供使用者观察内筒2内部的贯穿所述内筒2侧壁的观察窗201,所述观察窗201实际上也就是所述内筒2侧壁上的一个孔洞,通过该孔洞也即所述观察窗201使用者就可以看清楚所述筷筒中插放的小尺寸餐具的诸如汤勺手柄、小刀小叉的握把等小尺寸餐具上方部位的所在位置,该孔洞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方孔,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201为一个方孔形状;所述观察窗201下方的所述内筒2的侧壁上具有开口于所述观察窗201并向下贯穿所述内筒2侧壁的空隙205,如前所述当使用者清楚地观察到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的上方部位的所在位置之后,所述空隙205就可以用来供使用者将所述内筒2当中的小尺寸餐具从所述空隙205勾出取用,实际上也就是使用者可以将食指手指伸入所述观察窗201内然后压着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的上部将其从所述空隙205中移出然后就可以在筷筒外用拇指手指和食指手指抓住小尺寸餐具的上部比方说手柄或握把部分将小尺寸餐具从所述直立缺口101位于所述内筒2下方的开口部分抽取出来。为防止平时所述家用筷筒之中的小尺寸餐具不至于轻易的从所述空隙205当中掉出筷筒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2所示并参考图3,所述内筒2侧壁上的所述空隙205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内筒2可以被旋转使其侧壁上的所述空隙205不外露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缺口,如此则被所述内筒2圈住的小尺寸餐具就不会从所述直立缺口倒向家用筷筒的外部了。
为了便于拣取所述家用筷筒中被所述内筒2圈住的小尺寸餐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并参考图3,所述内筒2的内壁上位于其观察窗201的两侧具有向内的凸起202结构,所述观察窗201两侧的凸起202可以便于将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汇集在所述观察窗201附近,举一个例子来说,倘若使用者看见欲取用的一个小勺的握把部分在所述内筒2当中没有倒向所述观察窗201的方向,可以拿起所述家用筷筒稍加晃动令其倒向所述观察窗201的方向,由于有内筒2内壁上两个所述凸起202的协助,凡是倒向所述观察窗的小尺寸餐具的上方部分就将被很好的限位在所述观察窗201附近区域方便使用者的取用;接下来如前所述使用者可以将手指透过所述观察窗201,或者也透过所述内筒2下方的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开口部分,将欲取用的小尺寸餐具通过所述空隙205勾取出来;实际上也会出现使用者晃动所述家用筷筒时其中的小尺寸餐具会直接被晃着倒向所述空隙205并从所述空隙205中漏出筷筒之外,彼时使用者只需用另一只手候在所述筷筒外空隙205附近即可接住从所述空隙205中掉落出来的小尺寸餐具。为了方便使用者观察所述内筒2内部的小尺寸餐具,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典型实施例中,所述内筒2侧壁上的观察窗2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观察窗201围绕所述内筒2的轴心线均匀对称分布;如此则当所述空隙205乃至其上方的所述观察窗201没有外露于所述直立缺口101之时,使用者也可以透过其他两个观察窗201和所述直立缺口101清楚的查看所述内筒2当中存放的小尺寸餐具;在第二实施例中,三个所述观察窗201同第一实施例一样也同样呈现为方孔形式,当然也可以室圆孔等其他形式,只要尺寸能足够的大让使用者可以伸进手指勾取小尺寸餐具通过所述空隙205将欲取用的诸如汤勺、小勺、小刀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扒出筷筒。另外,如图3所示,三个所述观察窗201分割所述内筒2侧壁所形成的三根立柱204实际上也便于供使用者拿捏或按压进行所述内筒2的旋转操作。
为便于使用者旋转所述内筒2将所述空隙205转离所述直立缺口埋入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中避免小尺寸餐具不必要地从所述空隙205之中漏出以及在取用小尺寸餐具时将所述空隙205转至外露于所述直立缺口101的相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更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内筒2的筒体外壁上的部分区域具有便于令其旋转的环形竖槽阵列20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当中所述的环形竖槽阵列203皆位于所述内筒2的最上方,实际上所述环形竖槽阵列203就是用于增大所述内筒2外壁于使用者手指的指肚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使用者对所述内筒2实施旋转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通过在作为家用筷筒的主体筒身的圆柱形筒体1内部设置一个竖直高度位置可以调节的内筒2并且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侧壁上设置一道开口于上端顶部且向下延伸至圆柱形筒体1底部的直立缺口101,利用所述内筒2的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上下调节,就可以让内筒2的上方圈住长度较长的筷子,而让其下方圈住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这样就在单一的家用筷筒中很好的实现了对高度不同的筷子和长度比筷子短的诸如汤勺、小叉之类的小尺寸餐具的储放功能;此外,开口于所述内筒2侧壁上的观察窗201及其下方的空隙205外露于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缺口101时就可以让使用者得以拣取所需的小尺寸餐具;最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缺口101位于所述内筒2上方的上端开口可供取用筷子之用,位于所述内筒2下方的所述直立缺口101的下端开口则可以作为家用筷筒底部的通风干燥措施。如此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筷筒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普通家用筷筒不便于存取长短不一的餐具的技术问题,且使用亦可说十分的方便。
注意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常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声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家用筷筒,包括作为所述家用筷筒的筒身主体的用来插放筷子的中空直立的圆柱形筒体(1),所述一种家用筷筒的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侧壁具有一道开口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上端顶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圆柱形筒体(1)下方底部的直立缺口(101);所述圆柱形筒体(1)当中插装有一个中空的圆柱形的内筒(2),插放于所述家用筷筒的筷子均插放在所述内筒(2)当中;所述内筒(2)的高度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高度,所述内筒(2)的圆柱形外壁上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也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水平环状凸起阵列,当所述内筒(2)插装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中时,所述内筒(2)外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与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壁上的水平环状凸起将会互相交错从而使所述内筒(2)的竖直高度位置固定;
所述圆柱形筒体(1)采用具有弹性的食品级塑料材质,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圆柱形筒体(1)侧壁上的直立缺口(101)用力将所述圆柱形筒体(1)撑大发生可复原的弹性形变让所述内筒(2)得以在所述圆柱形筒体(1)中进行沿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轴心线方向的轴向滑移;
所述直立缺口(101)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径,也小于所述内筒(2)的外径;
所述内筒(2)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可供使用者观察内筒(2)内部的贯穿所述内筒(2)侧壁的观察窗(201),所述观察窗(201)下方的所述内筒(2)的侧壁上具有开口于所述观察窗(201)并向下贯穿所述内筒(2)侧壁的空隙(205),所述空隙(205)用来供使用者将所述内筒(2)当中的小型餐具从所述空隙(205)勾出取用,所述内筒(2)侧壁上的所述空隙(205)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内筒(2)可以被旋转使其侧壁上的所述空隙(205)不外露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直立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的内壁上位于其观察窗(201)的两侧具有向内的凸起(202)结构;所述内筒(2)侧壁上的观察窗(2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观察窗(201)围绕所述内筒(2)的轴心线均匀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与权利要求2当中任一所述的家用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的筒体外壁上的部分区域具有便于令其旋转的环形竖槽阵列(203)。
CN201720610729.XU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家用筷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4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0729.XU CN207544824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家用筷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0729.XU CN207544824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家用筷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4824U true CN207544824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2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07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4824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家用筷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4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3069B2 (ja) ワンタッチ式楊枝容器
CN102293589B (zh) 用于保持咖啡胶囊的容器装置
WO2002046050A1 (en) Package for delicacies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delicacies
US20160296048A1 (en) Tea keeper and infuser
CN207544824U (zh) 一种家用筷筒
US11497239B2 (en) System comprising a machine for preparing a smokable product from a portion capsule
CN203709892U (zh) 一种可调节定量调料器具
CN207544822U (zh) 一种家用筷子筒
JP5099702B2 (ja) 粒体取出容器
EA035075B1 (ru) Одноразов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а
CN207544823U (zh) 一种筷子筒
US2894655A (en) Ash container tray top attachment
CN207949647U (zh) 便利式手冲滤泡组结构
US20110180547A1 (en) Tilting tool crock
CN202681732U (zh) 一种储物瓶组件
GB2496632A (en) Tea and like beverage brewing and squeezing device
JP2007111449A (ja) 棒体整理容器
CN208582185U (zh) 烹饪器具
US3313404A (en) Temporary storage receptacle for package wrappers
CN205658756U (zh) 一种可用于加热所容纳物品的定制非定制容器及相关装置套件器皿
CN207784887U (zh) 一种可变形的筷筒
CN207721624U (zh) 一种新型衣架存放盒
CN215827408U (zh) 一种青少年儿童用食品收纳储存装置
CN208150036U (zh) 一种面包箱
CN110902192B (zh) 一种环保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6

Address after: 518105 Shaershan Wood Forest Industrial Park A-102, Shap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ongchuang Commodit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4200 Changshan, Zhejiang province Hui Hui port area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N YOUTEBO ELECTROMECHAN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