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3780U -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3780U
CN207543780U CN201721538348.1U CN201721538348U CN207543780U CN 207543780 U CN207543780 U CN 207543780U CN 201721538348 U CN201721538348 U CN 201721538348U CN 207543780 U CN207543780 U CN 207543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shade
sunshade layer
greenhouse
layer
diseases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383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5383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3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3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37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防病庇荫大棚包括多个固定木桩以及顶棚,多个固定木桩用于均匀桩绕设在种植床面周围,顶棚连接于多个固定木桩的顶端并形成种植棚。顶棚包括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三遮阳层,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以及第三遮阳层依次重叠,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以及第三遮阳层均呈网状。每个固定木桩依次穿过第三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一遮阳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病庇荫大棚,透光、透气并防止雨水携带气候性传染病孢子进入种植棚,且能够避免种植棚内温度过高,为种植棚内的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用料便宜,降低了搭建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为能在不同季节吃到新鲜的蔬菜和在不同地区均能种植某种作为,温室塑料大棚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和药材种植。目前在全国各地药材温室大棚的推广面积越来越大。现有的温室塑料大棚一般由大棚拱架和塑料膜组成,塑料膜铺设在大棚拱架的外部,用来对移栽后的药材苗进行栽培种植。
现有技术中,与本专利最接近的方案是在大棚拱架外直接采用透明塑料薄膜做为防止雨水材料,保证透光性的同时解决了防水问题。但是经发明人调研发现,现有技术中,虽然解决了防水问题,但同时由于塑料薄膜的不透气,使得大棚内温度过高,在一些情况下会对药材或蔬菜的生长起到反面的作用。同时,现有的大棚通常采用钢制管架进行搭建,成本过高。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成本低、同时能够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的防病庇荫大棚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病庇荫大棚,其制造成本低,同时能够避免棚内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病庇荫大棚系统,种植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避免棚内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用于固定在种植床面上,包括多个固定木桩和顶棚,多个固定木桩用于均匀桩绕设在种植床面周围,顶棚连接于多个固定木桩的顶端并形成一种植棚,以使种植床面设置在种植棚内。顶棚包括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三遮阳层,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以及第三遮阳层依次重叠,第一遮阳层与第三遮阳层均呈网状,用于遮光;第二遮阳层呈网状,用于透气、透光并阻挡雨水进入种植棚,每个固定木桩依次穿过第三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一遮阳层。
进一步地,第一遮阳层包括第一塑胶铁线和第一遮阳网,第一塑胶铁线固定连接于第一遮阳网,每个固定木桩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塑胶铁线,且第一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
进一步地,每个固定木桩与第一塑胶铁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扣,每个第一卡扣分别扣合在第一塑胶铁线与对应的固定木桩上。
进一步地,第二遮阳层包括第二塑胶铁线和第二遮阳网,第二塑胶铁线固定连接于第二遮阳网,每个固定木桩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塑胶铁线,且第二遮阳网的透光率为80%。
进一步地,第二遮阳网采用拒水透气材料制成,用于透光、透气并防止雨水携带气候性传染病孢子进入种植棚。
进一步地,每个固定木桩与第二塑胶铁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扣,每个第二卡扣分别扣合在第二塑胶铁线与对应的固定木桩上。
进一步地,第三遮阳层包括第三塑胶铁线和第三遮阳网,第三塑胶铁线固定连接于第三遮阳网,每个固定木桩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塑胶铁线,且第三遮阳网的透光率为37.5%。
进一步地,每个固定木桩与第三塑胶铁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卡扣,每个第三卡扣分别扣合在第三塑胶铁线与对应的固定木桩上。
进一步地,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以及第三遮阳层的相邻间距为5-10cm。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系统,包括种植床面和防病庇荫大棚,防病庇荫大棚包括多个固定木桩以及顶棚,多个固定木桩均匀桩绕设在种植床面周围,顶棚连接于多个固定木桩的顶端并形成一种植棚。顶棚包括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三遮阳层,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以及第三遮阳层依次重叠,第一遮阳层与第三遮阳层均呈网状,用于遮光。第二遮阳层呈网状,用于透气、透光并阻挡雨水进入种植棚,每个固定木桩依次穿过第三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一遮阳层。种植床面设置在种植棚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病庇荫大棚,多个固定木桩均匀绕设在种植床面的周围,顶棚连接于多个固定木桩的顶端并形成一种植棚。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以及第三遮阳层依次重叠,第一遮阳层与第三遮阳层均呈网状,用于遮光。第二遮阳层呈网状,用于透气并阻挡雨水进入种植棚,每个固定木桩依次穿过第三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一遮阳层。是使用过程中,部分阳光会被第一遮阳层和第三遮阳层阻挡在外,避免阳光直射种植棚。雨水会被第二遮阳层阻挡在外,同时种植棚与外界可通过第二遮阳层进行气流交换,避免种植棚内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了种植棚内温度过高。同时该防病庇荫大棚采用了固定木桩,而避免使用钢管架进行搭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病庇荫大棚,能够避免种植棚内温度过高,为种植棚内的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用料便宜,降低了搭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实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病庇荫大棚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病庇荫大棚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Ⅳ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00-防病庇荫大棚;110-固定木桩;150-顶棚;151-第一遮阳层;1511-第一塑胶铁线;1513-第一遮阳网;1515-第一卡扣;153-第二遮阳层;1531-第二塑胶铁线;1533-第二遮阳网;1535-第二卡扣;155-第三遮阳层;1551-第三塑胶铁线;1553-第三遮阳网;1555-第三卡扣;200-种植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大棚种植已经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种植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深受人们的喜爱,大棚种植可以应用到蔬菜种植、药材种植以及其他作物的种植。在药材种植领域,其应用较广的有人参、三七等名贵中草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病庇荫大棚100,用于固定在种植床面200上,防病庇荫大棚100包括多个固定木桩110以及顶棚150,多个固定木桩110用于均匀桩绕设在种植床面200周围,顶棚150连接于多个固定木桩110的顶端形成一种植棚,以使种植床面200设置在种植棚内。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固定木桩110分层设置。具体地,固定木桩110包括了棚边桩、中棚桩以及顶棚柱,其中顶棚柱高2.4m,分一列设置在种植棚的中间位置,中棚桩高1.8m,分两列设置在顶棚柱的两侧,棚边桩高1.5m,分两列设置在中棚桩远离顶棚柱的外侧。而顶棚150连接在多个固定木桩110的顶端,整体形成尖型顶棚150,方便排水。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顶棚柱、中棚桩以及棚边桩的高度和排布方式并不仅仅限于此,也可以有其他类型的排布方式和其他高度,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顶棚150的外侧边沿还设置有固定桩,以将顶棚150的边沿固定在土地中,保证顶棚150边沿的防水性能,避免种植棚外的水进入种植棚。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该防病庇荫大棚100设置在坡度大于5°的地方,顶棚柱、中棚柱以及棚边柱的高度一致,使得顶棚150形成平面型顶棚,该顶棚150的顶面整体倾斜,便于排水。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木桩110的入土部分采用了火烧防腐处理,提高了固定木桩1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木桩110用镀锌水管代替,也能起到较好地固定作用,同时使用寿命更长。
结合参见图3至图4,顶棚150包括第一遮阳层151、第二遮阳层153和第三遮阳层155,第一遮阳层151、第二遮阳层153以及第三遮阳层155依次重叠,第一遮阳层151与第三遮阳层155均呈网状,用于遮光。第二遮阳层153呈网状,用于透气并阻挡雨水进入种植棚,每个固定木桩110依次穿过第三遮阳层155、第二遮阳层153和第一遮阳层151。
第一遮阳层151包括第一塑胶铁线1511和第一遮阳网1513,第一塑胶铁线1511固定连接于第一遮阳网1513,每个固定木桩11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塑胶铁线15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阳网1513为常规遮阳网,其透光率为50%。通过第一遮阳网1513能够遮挡部分直射的阳光,避免在阳光强烈时种植棚内温度过高从而影响种植棚内作物的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第一遮阳网1513的透光率也可以是60%或者70%等其他数值,其具体情况可根据栽种区域所在的天气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每个固定木桩110与第一塑胶铁线15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扣1515,每个第一卡扣1515分别扣合在第一塑胶铁线1511与对应的固定木桩110上。具体地,第一塑胶铁线1511为上下两根塑胶铁线,贴合设置在第一遮阳网1513的上下两个表面,对第一遮阳网1513进行限位,避免因风吹或小动物爬过而使得第一遮阳网1513异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515包括两个Z型卡扣本体,两个卡扣本体相互扣合形成两个卡扣空腔,两个卡扣本体空腔分别卡扣在第一塑胶铁线1511和对应的固定木桩110上,从而使得第一塑胶铁线1511与固定木桩110可拆卸地连接。
第二遮阳层153包括第二塑胶铁线1531和第二遮阳网1533,第二塑胶铁线1531固定连接于第二遮阳网1533,每个固定木桩11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塑胶铁线1531。具体地,第二遮阳网1533与第一遮阳网1513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遮阳网1533为防水透气材料,且其透光率为80%,其主要起到防水并且透气透光的作用,避免外界雨水进入到种植棚内,避免了雨水携带有害真菌进入种植棚内,杜绝了外界的有害真菌进入到种植棚内侵害种植棚内的三七。同时可防止种植棚内温度过高。可保证种植棚内的作物的庇荫生长,同时可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防水透气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其成份通常由的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与布料复合而成。根据不同产品需求作两层复合及三层复合。
从制作工艺上讲,防水透气材料的技术要求要比一般的防水材料高的多;同时从品质上来看,防水透气材料也具有其他防水材料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特点。
防水透气材料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水汽的状态下,水颗粒非常细小,根据毛细运动的原理,可以顺利渗透到毛细管到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使透汽膜有了防水的功能。防水透气演示防水透气布料种类:主要有两种water-resistant和waterproof,前者又分纤维/布型和透膜型,纤维/布型不防风但是透气性好;透膜型防风但透气性不好。后者一般是透膜型,通常为两层或三层,具备防风性能。两层的比三层的柔软,透气性也好,三层的就比较结实。water-resistant或者叫highlywater repellent的布料在有压力加诸于上时会有渗水的现象。
每个固定木桩110与第二塑胶铁线153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扣1535,每个第二卡扣1535分别扣合在第二塑胶铁线1531与对应的固定木桩1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1535也包括两个Z型卡扣本体,两个卡扣本体相互扣合形成两个卡扣空腔,两个卡扣空腔分别卡扣在第二塑胶铁线1531和对应的固定木桩110上,从而使得第二塑胶铁线1531与固定木桩110可拆卸地连接。
第三遮阳层155包括第三塑胶铁线1551和第三遮阳网1553,第三塑胶铁线1551固定连接于第三遮阳网1553,每个固定木桩11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塑胶铁线1551。
每个固定木桩110与第三塑胶铁线155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卡扣1555,每个第三卡扣1555分别扣合在第三塑胶铁线1551与对应的固定木桩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遮阳网1553也为常规遮阳网,其固定方法同第一遮阳网1513,且透光率为37.5%。其能够在第一遮阳网1513遮蔽的基础上进一步遮蔽,使得种植棚内的升温速度不至于过快。通过第三遮阳网1553对透光率进行调整,使得种植棚内的综合透光率为15%-19%。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病庇荫大棚100,通过顶棚150的两层遮阳网夹一层防水透气层的设置,使得该顶棚150具有防水、透气以及遮阳的功能。同时采用固定木桩110进行搭建,大大节省了搭建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病庇荫大棚100,够避免种植棚内温度过高,为种植棚内的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用料便宜,降低了搭建成本。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病庇荫大棚系统(图中未标号),包括种植床面200和防病庇荫大棚100,其中防病庇荫大棚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防病庇荫大棚100包括多个固定木桩110以及顶棚150,多个固定木桩110均匀桩绕设在种植床面200周围,顶棚150连接于多个固定木桩110的顶端并形成一种植棚。顶棚150包括第一遮阳层151、第二遮阳层153和第三遮阳层155,第一遮阳层151、第二遮阳层153以及第三遮阳层155依次重叠,第一遮阳层151与第三遮阳层155均呈网状,用于遮光。第二遮阳层153呈网状,用于透气并阻挡雨水进入种植棚,每个固定木桩110依次穿过第三遮阳层155、第二遮阳层153和第一遮阳层151。种植床面200设置在种植棚内。
在本实施例中,种植床面200分隔形成多个种植网格,相邻种植网格之间留有过道,以供人员走动,使得种植更高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病庇荫大棚,用于固定在种植床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定木桩和顶棚,多个所述固定木桩用于均匀桩绕设在所述种植床面周围,所述顶棚连接于多个所述固定木桩的顶端并形成一种植棚,以使所述种植床面设置在所述种植棚内;
所述顶棚包括第一遮阳层、第二遮阳层和第三遮阳层,所述第一遮阳层、所述第二遮阳层以及所述第三遮阳层依次重叠,所述第一遮阳层与所述第三遮阳层均呈网状,用于遮光;所述第二遮阳层呈网状,用于透气、透光并阻挡雨水进入所述种植棚,每个所述固定木桩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遮阳层、所述第二遮阳层和所述第一遮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层包括第一塑胶铁线和第一遮阳网,所述第一塑胶铁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遮阳网,每个所述固定木桩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塑胶铁线,且所述第一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木桩与所述第一塑胶铁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扣,每个所述第一卡扣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一塑胶铁线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木桩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阳层包括第二塑胶铁线和第二遮阳网,所述第二塑胶铁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遮阳网,每个所述固定木桩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塑胶铁线,且所述第二遮阳网的透光率为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阳网采用拒水透气材料制成,用于透光、透气并防止雨水携带气候性传染病孢子进入所述种植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木桩与所述第二塑胶铁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扣,每个所述第二卡扣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二塑胶铁线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木桩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遮阳层包括第三塑胶铁线和第三遮阳网,所述第三塑胶铁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遮阳网,每个所述固定木桩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塑胶铁线,且所述第三遮阳网的透光率为37.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木桩与所述第三塑胶铁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卡扣,每个所述第三卡扣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三塑胶铁线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木桩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层、所述第二遮阳层以及所述第三遮阳层的相邻间距为5-10cm。
10.一种防病庇荫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床面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病庇荫大棚,所述种植床面设置在所述种植棚内。
CN201721538348.1U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3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8348.1U CN207543780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8348.1U CN207543780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3780U true CN207543780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3834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3780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37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3229A (zh) * 2021-06-21 2021-08-13 阜阳师范大学 一种香椿大棚种植光照控制装置及光照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3229A (zh) * 2021-06-21 2021-08-13 阜阳师范大学 一种香椿大棚种植光照控制装置及光照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558B (zh) 紫皮石斛网膜架床横木种植方法
CN202918793U (zh) 一种降低三七叶部病害的遮荫避雨棚
CN104365465B (zh) 铁皮石斛与金线莲的套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N106305193A (zh) 一种种植架以及利用该种植架进行铁皮石斛栽培的栽培工艺
CN105493884A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A2879614C (en) Continuous cultivation system for organic ginseng using multilevel cultivation tables
CN105900665B (zh) 一种大棚内铁皮石斛与灵芝立体种植的方法
CN205865009U (zh) 一种透气防渗砂防渗结构
CN203435493U (zh) 波浪形基土隔离铁皮石斛栽培架
CN207543780U (zh) 一种防病庇荫大棚以及防病庇荫大棚系统
CN106535620A (zh) 一种简易式石斛种植大棚
CN201541535U (zh) 屋顶式大型防虫网室
CN202697363U (zh) 种植大棚
CN107347510A (zh) 一种利用日光温室后墙栽培铁皮石斛的方法及栽培设施
CN207802947U (zh) 一种夏季番茄嫁接棚
CN105684704A (zh) 一种霍山石斛立体式栽培方法
CN204860293U (zh) 一种有机蔬菜栽培系统
CN209025278U (zh) 建筑室内花园结构
CN202354158U (zh) 一种复式日光温棚
CN205865364U (zh) 一种长寿除草养殖用膜
KR101314887B1 (ko) 도심형 옥상 녹화 구조물
CN209268142U (zh) 一种农作物育苗种植架
CN205357395U (zh) 一种后坡护植的温室大棚
CN212335974U (zh) 一种可扩展沙漠绿化培养槽
CN216650730U (zh) 一种渗水透气地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