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7884U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27884U
CN207527884U CN201590001471.2U CN201590001471U CN207527884U CN 207527884 U CN207527884 U CN 207527884U CN 201590001471 U CN201590001471 U CN 201590001471U CN 207527884 U CN207527884 U CN 207527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y
circulatory device
control cabinet
pipel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14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树彦
大越靖
伊藤拓也
石田和之
彦根昂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27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27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夹着置,使多个控制箱共用排热装置,使控制箱内部高效地排热且减小控制箱的设置空间,并且确保控制箱以外的设置空间,从而使作业者容易进行作业,维护性优良。在所述制冷循环装置中,具备借助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连接,并使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的内部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具有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控制设备、和收纳所述控制设备的多个控制箱。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使用多个控制箱来进行制冷循环的控制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转中,从控制箱内的电子部件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设置如下排热装置,该排热装置具有形成于控制箱背面的排热用的管道、设置于管道的控制箱背面的进行散热的散热片、以及进行管道内部的排热的空冷风扇。排热装置将控制箱内部的热量放出。
在1台制冷循环装置中具备多个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系统的情况下,需要多个控制箱,若分别具备控制箱的排热装置,则需要使控制箱的设置空间增大。
若控制箱的设置空间增大,则制冷剂回路以及热介质配管的空间变小,设计变得复杂,并担心维护性的变差,因此需要使控制箱的设置空间变小。
作为实现控制箱的排热装置所占用的设置空间小型化的现有技术文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采用使发热源与压缩机的排出侧制冷剂配管紧密接触,从而进行热交换并进行冷却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933号公报
对水或者盐水等热介质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单元机械室内不仅需要收纳控制箱以及制冷剂回路,也需要收纳热介质配管。在推进单元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过程中,若使控制箱占据较多的单元机械室内的空间,则制冷剂回路以及热介质配管的设计会变得复杂,并导致维护性变差。
特别是对多个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连结设置的情况下,需要能够减少热介质配管在设置现场的施工中的工程工时或者减小设置空间的制冷循环装置。因此,提出一种通过向1台制冷循环装置内部组装热介质配管,从而能够使连结时的热介质配管连接作业变得容易的内置集管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
在各控制箱设置排热用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将控制箱沿横向排成一列地设置于1台制冷循环装置的正面侧。由于控制箱的设置,热介质配管只能设置在1台制冷循环装置的长边方向上。因此,在根据内置集管方式进行连结设置的情况下,形成1台制冷循环装置的长边方向彼此的连结,从而需要细长的设置空间。对于设置制冷循环装置的细长的设置空间而言,在狭小地设置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比较有利,但它成为能够发挥内置集管方式的优点的设置场所被限制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使多个控制箱共用排热装置,使控制箱内部高效地排热且减小控制箱的设置空间,并且确保控制箱以外的设置空间,从而使作业者容易进行作业,维护性优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借助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连接,并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配管的内部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具有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的控制设备、和收纳上述控制设备的多个控制箱。
优选为,具有多个上述制冷剂回路。
优选为,上述冷凝器或者上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交换器,具有与上述冷凝器或者上述蒸发器连接且夹着使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配管,上述热介质配管通过上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内部。
优选为,上述热介质配管与外部热介质配管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内部连结。
优选为,上述制冷循环装置经由上述外部热介质配管与其他制冷循环装置连结设置。
优选为,上述多个控制箱分别收纳对上述多个制冷剂回路分别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
优选为,上述多个控制箱共用对上述控制箱的内部进行排热的排热装置。
优选为,上述多个控制箱配置为夹着共用的上述排热装置。
优选为,上述多个控制箱配置为,在2台上述控制箱之间夹着共用的上述排热装置。
优选为,上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为,以夹着上述排热装置的2台上述控制箱为1组,使多组控制箱以上述排热装置为中央而串联排列。
优选为,夹着上述排热装置的2台上述控制箱的一组,比夹着其他的上述排热装置的2台上述控制箱的一组小。
优选为,上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上述管道的与上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上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2台空冷风扇。
优选为,上述排热装置具有将上述管道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并对上述 2台空冷风扇所分别形成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
优选为,上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上述管道的与上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上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优选为,上述冷凝器或者上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上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优选为,上述多个控制箱共用对上述控制箱的内部进行排热的排热装置,上述冷凝器以及上述蒸发器中的任意一方是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交换器,上述冷凝器以及上述蒸发器中的另一方是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具有与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连接并使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配管,上述制冷剂循环装置在俯视观察时为与上述热介质配管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纵长形状,上述热介质配管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内部通过,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并沿上述制冷循环装置的短边方向延伸,上述多个控制箱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以将上述制冷剂回路配置于中央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热介质配管配置于上述制冷剂回路的相反侧,并靠近上述制冷循环装置的长边方向端部,上述热介质配管、上述制冷剂回路以及上述多个控制箱按照该热介质配管、制冷剂回路以及控制箱的顺序串联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多个控制箱共用排热装置。由此,能够使控制箱占据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空间变小。另外,能够增加控制箱以外的可设置空间,从而使作业者容易进行作业,提高维护性。
另外,排热装置的数量减少,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能够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结设置有3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结设置有3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个控制箱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以往的连结设置有3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者与之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
并且,说明书全文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终究只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结设置有3台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结设置有3台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侧视图。
制冷循环装置100连结设置有3台。如图1、图2所示,3台制冷循环装置100从上表面观察时为纵长的形状,从侧面观察时为纵长的形状。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热介质配管20以及控制装置30。制冷循环装置100是使在制冷剂回路10中冷却了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配管20中流通的水或者盐水等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并将冷却后的热介质向设置建筑物供给的装置。
对于制冷剂回路10而言,虽未图示,但设置有与控制装置30的4 台控制箱31数量相同的4个回路。该4个回路的制冷剂回路10分别被 4台控制箱31的控制设备控制。这样,通过与4个回路的制冷剂回路 10对应地设置4台控制箱31,从而作业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各制冷剂回路10的维护以及修理等。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10的图。
在制冷剂回路10中,借助制冷剂配管15而连接压缩机11、空冷冷凝器12、膨胀阀13以及热介质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15 的内部循环。
压缩机11由能够进行容量控制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其对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进行吸引并进行压缩,从而使之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的状态而排出。
空冷冷凝器12例如由板翅式热交换器等构成,其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在空冷冷凝器12的附近,设置有向空冷冷凝器12导入室外空气的送风机16。如图2所示,空冷冷凝器 12配置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上部。送风机16配置于空冷冷凝器12 的上方。
膨胀阀13是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并且是能够进行开度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热介质热交换器14是蒸发器,其例如由板翅式热交换器等构成,并使制冷剂与在热介质配管20中流通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热介质配管20使水或者盐水等热介质流通。热介质配管20以通过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内部的方式配置。热介质配管20与外部热介质配管40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内部借助连结部21而连结。
另外,热介质配管20设置于空冷冷凝器12的下方。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个控制箱3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图4所示,控制装置30具有与搭载于1台制冷循环装置 100的4个回路的制冷剂回路10数量相同的4台控制箱31。控制箱31 其剖面呈矩形,并具有对压缩机11以及膨胀阀13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之类的控制设备。
另外,控制装置30在剖面呈矩形的2台控制箱31彼此的背面之间夹着地具有共用的剖面呈矩形的排热装置32。控制箱31与排热装置32 彼此通过平坦的平面接触。
控制装置30设置于空冷冷凝器12的下方,以将制冷剂回路10配置于中央的方式相对于热介质配管20配置于制冷剂回路10的相反侧而串联排列。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配置于与热介质配管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纵长小的设置空间。
4台控制箱31设置为,以夹着1台排热装置32的2台控制箱31为 1组,使2组以排热装置32为中央而串联排列。即,如图1所示,2台排热装置32以能够向上方空间进行排热的方式排成一列。
另外,图1所示的纸面上侧的2台控制箱31比纸面下侧的2台控制箱31小。由此,能够从纸面上侧的方向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正面视觉确认控制箱31的数量。
如图4所示,排热装置32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33;配置于管道33的与控制箱31的背面接触的面的散热片34;以及对管道33 的内部进行空冷的2台空冷风扇35。排热装置32具有将管道33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并对2台空冷风扇35所形成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36。
排热装置32利用设置于与控制箱31的背面接触的面的散热片34,将在两侧夹着该排热装置32的2台控制箱31的内部的电子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向控制箱31之外的排热装置32内部放出。在排热装置32内部,利用设置于管道33的2台空冷风扇35而实现散热的高效化,并向上部空间排热。2台排热装置32发挥相同的功能。
图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以往的连结设置有3台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制冷剂回路210、热介质配管 220以及控制装置230。控制装置230具有4台串联排列的控制箱231。在4台控制箱231分别设置有排热装置232。4台控制箱231在与热介质配管22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串联排列。因此,制冷循环装置200 在与热介质配管22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具有纵长形状。
对于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以3台连结设置时的设置空间而言,在与热介质配管22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需要设置使纵长形状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以3台排列的细长的空间。
如图1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2台控制箱31共用1台排热装置 32,在与热介质配管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串联排列有制冷剂回路10、热介质配管20以及控制装置30。因此,与图5所示的比较例相比,能够减少2处管道33,并减少4台空冷风扇35。另外,即使对于设置空间,也能够减少与2个管道33开口面积对应的量。由此,能够与将所需设置空间减少2台排热装置32对应地,使制冷循环装置100 小型化,从而也能够设置于作为狭窄地方的设置场所。
例如,当对现场的热介质配管进行再利用而仅对以往使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进行更新的事件的情况下,通过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短边方向进行连结设置,从而能够发挥内置集管的优点,并能够在设置有吸收式冷热水机的场所保持原样地进行置换。
并且,对于控制箱231的设置方法而言,能够从在制冷循环装置200 的正面侧沿横向排成一列的方法,使控制装置30靠近制冷循环装置100 的长边方向端部。由此,能够将热介质配管20设置成沿制冷循环装置 100的短边方向延伸。而且,在内置集管方式时,能够进行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短边方向上的连结设置,从而针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多台连结设置方法,能够具有多个选择项。另外,能够缩短热介质配管20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内部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少成本。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1,多个控制箱31共用对控制箱31的内部进行排热的排热装置32。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控制箱31占据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设置空间。另外,能够增加控制箱31以外的可设置空间,从而作业者容易进行作业,提高服务性。或者,也能够使制冷循环装置100小型化。
另外,排热装置32的数量减少,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能够减少成本。
多个控制箱31以夹着共用的排热装置32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夹着共用的排热装置32的多个控制箱31的排热装置。
多个控制箱31以在2台控制箱31之间夹着共用的排热装置32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对共用的排热装置32进行夹着的2 台控制箱31的排热装置。
多个控制箱31设置为,以夹着排热装置32的2台控制箱31为1 组,使2组以排热装置32为中央而串联排列。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控制装置30靠近制冷循环装置100的长边方向端部。
多个控制箱31的数量与制冷剂回路10的数量相同。根据该结构,作业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各制冷剂回路10的维护以及修理等。
排热装置32具有:向外部空间排热的管道33;配置于管道33的与控制箱31接触的面的散热片34;以及对管道33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35。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控制箱31的内部的热量从散热片34散热,能够利用空冷风扇35实现散热的高效化,从管道33向上部空间排热。
热介质配管20通过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内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所需设置空间小型化。
热介质配管20与外部热介质配管40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内部连结。根据该结构,作业者能够容易地进行热介质配管20以及外部热介质配管40的维护以及修理等。
热介质配管20设置于空冷冷凝器12的下方。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所需设置空间小型化。
多个控制箱31在空冷冷凝器12的下方,以将制冷剂回路10配置于中央的方式相对于热介质配管20配置于制冷剂回路10的相反侧,并且制冷剂回路10、热介质配管20以及多个控制箱31串联排列。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控制装置30靠近制冷循环装置100的长边方向端部。由此,能够将热介质配管20设置成沿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短边方向延伸。而且,在内置集管方式时,能够进行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短边方向上的连结设置,从而针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多台连结设置方法,能够具有多个选择项。另外,能够缩短热介质配管20在制冷循环装置100内部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少成本。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能够实现多个控制箱相对于从制冷剂朝向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空间小型化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具备具有热泵装置或者空调装置等排热装置的多个控制箱的装置,则也可以应用于任意的制冷循环装置。
另外,使制冷剂回路与控制箱的数量为相同数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制冷剂回路的数量无关地将控制箱的数量设置成多个。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制冷剂回路;11...压缩机;12...空冷冷凝器;13...膨胀阀;14... 热介质热交换器;15...制冷剂配管;16...送风机;20...热介质配管;21... 连结部;30...控制装置;31...控制箱;32...排热装置;33...管道;34...散热片;35...空冷风扇;36...整流板;40...外部热介质配管;100...制冷循环装置;200...制冷循环装置;210...制冷剂回路;220...热介质配管;230... 控制装置;231...控制箱;232...排热装置。

Claims (49)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借助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连接,并使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内部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具有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控制设备、和收纳所述控制设备的多个控制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制冷剂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交换器,
具有与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连接且夹着使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配管,
所述热介质配管通过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介质配管与外部热介质配管在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内部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经由所述外部热介质配管与其他制冷循环装置连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分别收纳对所述多个制冷剂回路分别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共用对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进行排热的排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共用对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进行排热的排热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配置为夹着共用的所述排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配置为夹着共用的所述排热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配置为,在2台所述控制箱之间夹着共用的所述排热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配置为,在2台所述控制箱之间夹着共用的所述排热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为,以夹着所述排热装置的2台所述控制箱为1组,使多组控制箱以所述排热装置为中央而串联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为,以夹着所述排热装置的2台所述控制箱为1组,使多组控制箱以所述排热装置为中央而串联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排热装置的2台所述控制箱的一组,比夹着其他的所述排热装置的2台所述控制箱的一组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排热装置的2台所述控制箱的一组,比夹着其他的所述排热装置的2台所述控制箱的一组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2台空冷风扇。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2台空冷风扇。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2台空冷风扇。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2台空冷风扇。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将所述管道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并对所述2台空冷风扇所分别形成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将所述管道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并对所述2台空冷风扇所分别形成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将所述管道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并对所述2台空冷风扇所分别形成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将所述管道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并对所述2台空冷风扇所分别形成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板。
2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2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2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2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3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3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3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装置具有:向上部空间排热的管道;配置于所述管道的与所述控制箱接触的面的散热片;以及对所述管道的内部进行空冷的空冷风扇。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3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3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3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3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3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或者所述蒸发器是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多个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箱共用对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进行排热的排热装置,
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任意一方是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交换器,
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另一方是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有与所述热介质热交换器连接并使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配管,
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在俯视观察时为与所述热介质配管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纵长形状,
所述热介质配管在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内部通过,设置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并沿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短边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控制箱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以将所述制冷剂回路配置于中央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热介质配管配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相反侧,并靠近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长边方向端部,
所述热介质配管、所述制冷剂回路以及所述多个控制箱按照该热介质配管、制冷剂回路以及控制箱的顺序串联排列。
CN201590001471.2U 2015-08-03 2015-08-03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2075278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1985 WO2017022060A1 (ja) 2015-08-03 2015-08-03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7884U true CN207527884U (zh) 2018-06-22

Family

ID=5794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471.2U Active CN207527884U (zh) 2015-08-03 2015-08-03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07944B2 (zh)
CN (1) CN207527884U (zh)
WO (1) WO20170220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5391U (zh) * 1987-03-17 1988-09-26
JP3471673B2 (ja) * 1999-08-31 2003-12-02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の放熱構造
JP2012247168A (ja) * 2011-05-31 2012-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84784B2 (ja) * 2013-04-12 2016-03-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チラ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22060A1 (ja) 2018-03-15
JP6607944B2 (ja) 2019-11-20
WO2017022060A1 (ja)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8904B (zh) 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单元
CN102301189B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冷冻机油的返油方法
CN102155769A (zh) 整体式热管复合空调
CN109282401A (zh)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7350607U (zh) 一种冰蓄冷空调结构
CN101592362A (zh) 空调器
CN102141321A (zh) 温控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4594038U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集中制冷模块
CN207527884U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10849044A (zh) 制冷系统
CN110145883A (zh) 一种用于内藏式展示柜的多级换热风冷散热系统
CN104896777A (zh) 冷水机组
CN202109695U (zh) 水冷或风水冷两用型制冷系统
CN211204587U (zh) 一种冷藏空间的局部制冷系统
CN209744602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冷水机
CN210050932U (zh) 一种封闭空间制冷结构
CN210128524U (zh) 一种用于内藏式展示柜的多级换热风冷散热系统
CN209910086U (zh) 一种用于空调上的制冷蓄冰系统
CN201873148U (zh) 一种新型压缩机冷藏暖藏箱
CN110542247A (zh) 壳管式冷凝器及空调系统
CN206755436U (zh) 一种蓄冰空调系统
CN208936583U (zh) 热泵系统
CN104180599A (zh) 用于超市的冷柜和热柜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JPWO2021014526A1 (ja) デフロストシステム
CN205678801U (zh) 一种自然冷却和冷媒冷却相结合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