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5552U -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5552U
CN207515552U CN201721572022.0U CN201721572022U CN207515552U CN 207515552 U CN207515552 U CN 207515552U CN 201721572022 U CN201721572022 U CN 201721572022U CN 207515552 U CN207515552 U CN 207515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material bed
clinker
sl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20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建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Bluelce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Bluelce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Bluelce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Bluelce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720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5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5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5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包括密闭壳体,所述密闭壳体内设有炉渣收集室,炉渣收集室内设有用于承载并输送炉渣的换热料床,换热料床的上方设有布风板,炉渣收集室包括位于布风板上方的热交换腔,密闭壳体的侧壁内侧设有分流腔,布风板的上端设有用于吸收炉渣辐射热的蓄热结构,蓄热结构上设有连通热交换腔与分流腔的通道,布风板的下端设有连通炉渣收集室与分流腔的风孔。本申请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能对进入布风板区域前的气流进行分流,避免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布风板上端的蓄热结构可用于吸收炉渣粒化时的辐射热,通过分流腔的冷却气流携带该部分热量进入热交换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

Description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领域,冶炼炉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炉渣,这些炉渣常伴随有大量的余热,有技术资料显示,该部分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量的30%以上,可见炉渣余热利用存在巨大潜能。炉渣余热的利用既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炉渣的余热利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有技术中采用风淬法对炉渣余热进行回收时,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会携带颗粒进入热风烟道,后续对炉渣颗粒的处理较为麻烦;2、炉渣风淬粒化时辐射热比重较高,该部分热量损失浪费严重,余热利用效率低。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作了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风淬法对炉渣余热进行回收时,存在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会携带颗粒进入热风烟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能对进入布风板区域前的气流进行分流,避免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
本申请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包括密闭壳体,所述密闭壳体内设有炉渣收集室,所述炉渣收集室内设有用于承载并输送炉渣的换热料床,所述换热料床的上方设有布风板,所述炉渣收集室包括位于所述布风板上方的热交换腔,所述密闭壳体的侧壁内侧设有分流腔,所述布风板的上端设有用于吸收炉渣辐射热的蓄热结构,所述蓄热结构上设有连通所述热交换腔与所述分流腔的通道,所述布风板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炉渣收集室与所述分流腔的风孔。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密闭壳体上固定有能向所述换热料床的底部吹入冷却气流的送风装置,冷却气流通过所述风孔进入所述分流腔,穿过所述蓄热结构并同时携带热量进入所述热交换腔。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换热料床包括倾斜设置且进料端高、出料端低的第一级换热料床,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的底部设有能通入冷却气流将炉渣吹浮并向出料端移动的通风孔。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包括多片呈梯级状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导渣板,相邻第一导渣板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的通风孔,且相邻第一导渣板的相邻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换热料床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下方的第二级换热料床,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的上端设于第一级换热料床的下端,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包括多片呈梯级状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第二导渣板,相邻第二导渣板间设有间隙且相邻第二导渣板的相邻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的进料端设有与其连通用于向其输送炉渣的落料仓,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的出料端设有与其连通用于收集炉渣的收料仓。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外端底部的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上设有能向所述第二导渣板底部吹入冷却气流的喷嘴,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级吹渣管和第二级吹渣管,所述第一级吹渣管设于落料仓下端,且其上设有插入至落料仓下端的喷嘴;所述第二级吹渣管固定于密闭壳体上,且其上设有插入至第二级换热料床内的喷嘴。
如上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所述布风板设有多块,且多块布风板均布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密闭壳体侧壁内侧增设分流腔,布风板下端设置连通分流腔和炉渣收集室的风孔,布风板上端还设有用于吸收炉渣辐射热的蓄热结构,蓄热结构上设有连通分流腔和热交换腔的通道,气流穿过换热料床后部分直接对停留在布风板上的炉渣进行一次换热,热量通过热交换腔进入主烟道口;部分通过风孔进入分流腔,穿过通道并同时携带热量进入热交换腔,完成二次换热;进入布风板区域前的冷却气流通过分流腔分流,可避免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携带颗粒进入热风烟道,蓄热结构可用于吸收炉渣粒化时的辐射热,并同时通过分流腔的冷却气流携带该部分热量进入热交换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分流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包括密闭壳体1,所述密闭壳体1内设有炉渣收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渣收集室内设有用于承载并输送炉渣的换热料床2,所述换热料床2的上方设有布风板3,所述炉渣收集室包括位于所述布风板上方的热交换腔11,所述密闭壳体1的侧壁内侧设有分流腔12,所述布风板3的上端设有用于吸收炉渣辐射热的蓄热结构4,所述蓄热结构上设有连通所述热交换腔与所述分流腔的通道41,所述布风板3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炉渣收集室与所述分流腔12的风孔42。具体地,蓄热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多孔蓄热砖。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密闭壳体侧壁内侧增设分流腔,布风板下端设置连通分流腔和炉渣收集室的风孔,布风板上端还设有用于吸收炉渣辐射热的蓄热结构,蓄热结构上设有连通分流腔和热交换腔的通道,气流穿过换热料床后部分直接对停留在布风板上的炉渣进行一次换热,热量通过热交换腔进入主烟道口;部分通过风孔进入分流腔,穿过通道并同时携带热量进入热交换腔,完成二次换热;进入布风板区域前的冷却气流通过分流腔分流,可避免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携带颗粒进入热风烟道,多孔蓄热砖可用于吸收炉渣粒化时的辐射热,并同时通过分流腔的冷却气流携带该部分热量进入热交换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
由于熔融炉渣温度在1400℃以上,粒化时辐射热比重较高,为尽可能回收该部分热量,在炉渣粒化飞行区域侧壁设计了多孔蓄热砖,在布风板前将部分冷却风引入蓄热砖区域,对辐射热进行回收,同时,避免布风板区域风速过高,携带颗粒进入热风烟道。
所述密闭壳体上固定有能向所述换热料床的底部吹入冷却气流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可用于提供冷却气流,对炉渣余热进行回收。具体地,送风装置包括固定于密闭壳体1上的冷却风管5,冷却风管上设有能向换热料床底部吹入冷却气流的喷嘴。冷却风管的喷嘴吹出的冷却气流从换热料床的底部进入,对炉渣进行冷却换热。本实施例中,部分气流直接对布风板上的炉渣进行冷却,部分气流通过风孔引入蓄热砖区域,对辐射热进行回收,余热利用效率高。
所述换热料床2包括倾斜设置且进料端高、出料端低的第一级换热料床21及设于第一级换热料床下端的第二级换热料床22,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的底部设有能通入冷却气流将炉渣吹浮并向出料端移动的通风孔。具体地,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21包括多片呈梯级状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导渣板211,相邻第一导渣板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的通风孔,且相邻第一导渣板的相邻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第二级换热料床22包括多片呈梯级状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第二导渣板221,相邻第二导渣板间设有间隙且相邻第二导渣板的相邻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有利于炉渣向下级料床滑落同时避免炉渣未经换热直接进入下一级换热料床,冷却气流通过相邻第一导渣板间的间隙将第一导渣板上的炉渣吹浮形成浮动床并向下移动形成移动床,通过风量、风压的调节,可控制炉渣的移动速度和厚度,从而提高炉渣余热回收的效率。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级换热料床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具体实施时,换热料床可为一整块倾斜设置的换热料板,通风孔为多个间隔均布开设于换热料板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与换热料板的设置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的进料端设有与其连通用于向其输送炉渣的落料仓23,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的出料端设有与其连通用于收集炉渣的收料仓24。具体地,落料仓23、第一换热料床21、第二换热料床22及收料仓24由上向下依次连接,冷却风管设于第二级换热料床的外端底部,冷却风管的喷嘴吹出的冷却气流从第二导渣板的底部进入,对第二导渣板上的炉渣进行冷却换热。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级吹渣管和第二级吹渣管,第一级吹渣管上设有插入至落料仓下端的喷嘴,第二级吹渣管上设有插入至第二级换热料床内的喷嘴。第二导渣板上的炉渣经冷却风处理后的产生的热气从第一导渣板的底部进入布风板区域,第一级吹渣管可防止落料仓的炉渣堵塞落料仓,便于炉渣移动,同理,第二级吹渣管可防止炉渣堵塞第二级落料仓。
落料仓中的炉渣通过分配进入换热料床,料床底部为耐高温的高强度耐材,两端固定在墙壁上,形成梯级状的导渣板,冷却风从第二导渣板的底部穿过,对炉渣换热,炉渣通过多级换热、移动、再换热,直至进入下一级收集仓,通过冷却风量、风压的调节,控制炉渣的移动速度和厚度,从而提高炉渣余热回收的效率。
第一级换热料床21的上方设有多块均布间隔设置的所述的布风板3,布风板的一端向落料仓的中部折弯设置,其另一端向第一级换热料床的一侧向下延伸,且相邻布风板间形成供气流经过的间隙。高温熔融的炉渣经压缩气流喷吹入炉渣收集室,通过布风板使高速空气将即将落地的炉渣吹向炉渣收集室,布风板间隙的空气流速较高,不会导致渣的泄漏,即使少量泄漏也不影响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的范围,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包括密闭壳体(1),所述密闭壳体内设有炉渣收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渣收集室内设有用于承载并输送炉渣的换热料床(2),所述换热料床的上方设有布风板(3),所述炉渣收集室包括位于所述布风板(3)上方的热交换腔(11),所述密闭壳体的侧壁内侧设有分流腔(12),所述布风板(3)的上端设有用于吸收炉渣辐射热的蓄热结构(4),所述蓄热结构上设有连通所述热交换腔与所述分流腔的通道(41),所述布风板(3)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炉渣收集室与所述分流腔(12)的风孔(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壳体(1)上固定有能向所述换热料床(2)的底部吹入冷却气流的送风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料床(2)包括倾斜设置且进料端高、出料端低的第一级换热料床(21),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的底部设有能通入冷却气流将炉渣吹浮并向出料端移动的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21)包括多片呈梯级状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导渣板(211),相邻第一导渣板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的通风孔,且相邻第一导渣板的相邻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料床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21)下方的第二级换热料床(22),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的上端设于第一级换热料床的下端,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22)包括多片呈梯级状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第二导渣板(221),相邻第二导渣板间设有间隙且相邻第二导渣板的相邻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21)的进料端设有与其连通用于向其输送炉渣的落料仓(23),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22)的出料端设有与其连通用于收集炉渣的收料仓(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级换热料床外端底部的冷却风管(5),所述冷却风管上设有能向所述第二导渣板(221)底部吹入冷却气流的喷嘴,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级吹渣管(6)和第二级吹渣管(7),所述第一级吹渣管(6)设于落料仓(23)下端,且其上设有插入至落料仓下端的喷嘴;所述第二级吹渣管(7)固定于密闭壳体(1)上,且其上设有插入至第二级换热料床内的喷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渣分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板(3)设有多块,且多块布风板均布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级换热料床(21)的上方。
CN201721572022.0U 2017-11-21 2017-11-21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Active CN207515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2022.0U CN207515552U (zh) 2017-11-21 2017-11-21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2022.0U CN207515552U (zh) 2017-11-21 2017-11-21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5552U true CN207515552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2022.0U Active CN207515552U (zh) 2017-11-21 2017-11-21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55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6771A (zh) * 2017-11-21 2018-03-16 中山蓝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6771A (zh) * 2017-11-21 2018-03-16 中山蓝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CN107806771B (zh) * 2017-11-21 2024-05-24 中山蓝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52784A1 (zh) 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
WO2019161639A1 (zh) 一种用于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及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2875036A (zh) 一种蓄热式石灰回转窑
CN108164161B (zh) 一种高活性氧化镁悬浮态煅烧系统及氧化镁制备方法
CN105021049A (zh) 立式冷却塔及烧结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WO2021109324A1 (zh) 一种用于液态熔渣余热回收的模块化自然对流锅炉系统
CN102952908A (zh) 一种钢渣气淬及余热回收利用的设备
CN207515552U (zh)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CN109160749B (zh) 一种内循环细颗粒石灰竖窑及其煅烧方法
CN207998558U (zh) 一种高活性氧化镁悬浮态煅烧系统
CN105180662A (zh) 一种高温颗粒状物料分级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09269308B (zh) 一种利用烧结烟气与烧结矿换热的竖式冷却器及方法
CN207727098U (zh) 炉渣风淬粒化装置
CN104891831B (zh) 节能环保活性石灰焙烧竖窑
CN106582268A (zh) 高炉渣显热利用的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
CN107723397A (zh) 炉渣风淬粒化装置
CN204923908U (zh) 烧结冷却塔及烧结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7515551U (zh) 炉渣换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高温余热回收装置
CN107806771A (zh) 炉渣分流换热装置
CN106086277A (zh) 一种蓄热室式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外热式煤基竖炉装置
CN107816898B (zh) 炉渣换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高温余热回收装置
WO2013020254A1 (zh) 环保节能循环流化床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7247834U (zh) 兰炭烘干系统
CN202131318U (zh) 冶金熔渣导入装置及熔渣干熄处理设备
CN209688818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