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3672U -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3672U
CN207513672U CN201721530561.8U CN201721530561U CN207513672U CN 207513672 U CN207513672 U CN 207513672U CN 201721530561 U CN201721530561 U CN 201721530561U CN 207513672 U CN207513672 U CN 207513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tube
outline border
fixedly connected
baroceptor
top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305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素梅
佟永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ma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lma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ma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lma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305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3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3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36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外框内壁的底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外框和底板且延伸至底板的底部,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位于底板底部表面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三气压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系统技术领域。该自动新型排气系统,达到了对不同的排气口进行排气的目的,实现排气口与排气系统一对一连通,互不干扰,保证排气的稳定性,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防止高温损坏排气系统,便于排气的进行,防止排气不及时和漏气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新鲜空气与汽油混合进入引擎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当气体能量释放后,对引擎就不再有价值,这些气体就成为废气被排放出引擎外,废气自汽缸排出后,随即进入排气歧管,各缸的排气歧管汇集后,经过排气管将废气排出,而就如进气歧管一样,气体在排气歧管内也是以脉冲的方式离开引擎,所以各缸的排气歧管长度及弯度也要设计成尽量相同,使各缸的排气都能一样的顺畅。
排气系统是汽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有的排气系统结构简单,在排气过程中没有对气体进行净化和冷却,并且现有的排气系统,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容易造成排气不及时和漏气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排气系统结构简单,在排气过程中没有对气体进行净化和冷却,并且现有的排气系统,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容易造成排气不及时和漏气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外框内壁的底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外框和底板且延伸至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位于底板底部表面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三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位于外框内部的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第三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第三通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外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气扇,所述外框的两侧之间且位于通气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部连通有顶框,所述顶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左侧通过进液管连通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端贯穿顶框且延伸至顶框的内部,所述出液管位于顶框内部的一端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侧与顶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右端贯穿顶框且延伸至顶框的外部,所述冷凝管位于顶框外部的一端与储液箱的右侧连通。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数据比较器和中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三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和按键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增压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的表面且位于底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具备以下益效果:
(1)、该自动新型排气系统,通过外框内壁的底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连接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外框和底板且延伸至底板的底部,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位于底板底部表面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三气压传感器,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位于外框内部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第三通管,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第三通管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达到了对不同的排气口进行排气的目的,实现排气口与排气系统一对一连通,互不干扰,保证排气的稳定性。
(2)、该自动新型排气系统,通过外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通气扇,外框的两侧之间且位于通气扇的顶部固定连接滤网,外框的顶部连通顶框,顶框的顶部固定连接储液箱,储液箱的左侧通过进液管连通增压泵,增压泵的右侧连通出液管,出液管的底端贯穿顶框且延伸至顶框的内部,出液管位于顶框内部的一端连通冷凝管,冷凝管的一侧与顶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冷凝管的右端贯穿顶框且延伸至顶框的外部,冷凝管位于顶框外部的一端与储液箱的右侧连通,达到了排气时对气体进行净化和冷却的目的,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防止高温损坏排气系统。
(3)、该自动新型排气系统,通过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三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反馈模块和按键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增压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达到了自动控制的目的,便于排气的进行,防止排气不及时和漏气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1外框、2底板、3第一直管、4第二直管、5第三直管、6第一气压传感器、7第二气压传感器、8第三气压传感器、9第一通管、10第二通管、11第三通管、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控制箱、16数据比较器、17中央处理器、18按键、19滤网、20顶框、21储液箱、22增压泵、23进液管、24出液管、25冷凝管、26密封垫、27反馈模块、28通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包括外框1,外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外框1内壁的底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便于与不同的排气管进行连通,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外框1和底板2且延伸至底板2的底部,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位于底板2底部表面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便于对气压进行检测,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位于外框1内部的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通管9、第二通管10和第三通管11,第一通管9、第二通管10和第三通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外框1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气扇28,通气扇28便于排气的进行,外框1的两侧之间且位于通气扇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19,滤网19便于对气体进行过滤,外框1的顶部连通有顶框20,顶框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21,储液箱21的左侧通过进液管23连通有增压泵22,增压泵22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24,出液管24的底端贯穿顶框20且延伸至顶框20的内部,出液管24位于顶框20内部的一端连通有冷凝管25,冷凝管25便于对气体进行冷却,顶框20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冷凝管25的一侧与顶框20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冷凝管25的右端贯穿顶框20且延伸至顶框20的外部,冷凝管25位于顶框20外部的一端与储液箱21的右侧连通,外框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15,控制箱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键18,控制箱1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数据比较器16和中央处理器17,数据比较器16的型号为LM239,中央处理器的型号为AMR9,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的输出端均与数据比较器1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的型号均为MS5534CM,数据比较器16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27的输入端连接,反馈模块27和按键18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17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增压泵22、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的表面且位于底板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6。
使用前,根据排气管内部所要求气压的大小,判定需要输入标准的气压值,高于标准的气压值为气压报警阈值,然后通过按键18将气压报警阈值输入中央处理器17,中央处理器17再将气压报警阈值输送至数据比较器16内,作为数据比较值。
使用时,打开通气扇28,分别设置于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的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对各个排气管内部的气压进行检测,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将检测的气压值传输至数据比较器16,在数据比较器16内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检测的气压值分别与报警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的结果高于气压报警阈值,表示排气管内部的气压过高,表示需要排气,数据比较器16将气压报警阈值经反馈模块27反馈至中央处理器17,中央处理器17会根据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不同的检测结果,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开启和关闭,实现对不同排气管进行分别控制,然后启动增压泵22,将冷却液通入冷凝管25,排出的气体经冷凝管25冷却后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外框(1)内壁的底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所述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外框(1)和底板(2)且延伸至底板(2)的底部,所述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位于底板(2)底部表面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所述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位于外框(1)内部的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通管(9)、第二通管(10)和第三通管(11),所述第一通管(9)、第二通管(10)和第三通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气扇(28),所述外框(1)的两侧之间且位于通气扇(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连通有顶框(20),所述顶框(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21),所述储液箱(21)的左侧通过进液管(23)连通有增压泵(22),所述增压泵(22)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24),所述出液管(24)的底端贯穿顶框(20)且延伸至顶框(20)的内部,所述出液管(24)位于顶框(20)内部的一端连通有冷凝管(25),所述冷凝管(25)的一侧与顶框(20)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25)的右端贯穿顶框(20)且延伸至顶框(20)的外部,所述冷凝管(25)位于顶框(20)外部的一端与储液箱(21)的右侧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15),所述控制箱(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键(18),所述控制箱(1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数据比较器(16)和中央处理器(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6)、第二气压传感器(7)和第三气压传感器(8)的输出端均与数据比较器(1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比较器(16)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2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27)和按键(18)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1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增压泵(22)、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和第三直管(5)的表面且位于底板(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6)。
CN201721530561.8U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3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0561.8U CN207513672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0561.8U CN207513672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3672U true CN207513672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9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3056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3672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3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3672U (zh) 一种自动新型排气系统
CN205330979U (zh) 一种干式真空机组
CN108224930B (zh) 单循环风机热风干燥系统
EP2056045A1 (en) refrigerant accumulation and oil recovery device for refrigerant fluid recovery/regeneration/recharging systems
CN102466323A (zh) 有机热载体炉的膨胀系统
CN203422195U (zh) 一种复合板设备在线检漏系统
CN204513833U (zh) 一种新型混合制冷装置
CN201187933Y (zh) 压缩空气净化器
CN204027106U (zh) 中央空调系统的排空装置和中央空调系统
CN202274975U (zh)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的水压试验装置
CN209392975U (zh) 车载式废气处理系统
CN211951053U (zh) 一种防爆真空滤油装置
CN115206575A (zh) 一种微波桶内干燥工艺排气系统及方法
CN203550362U (zh) 压缩机润滑油的抽取装置
CN103632600A (zh) 空调制冷技术多功能连续实训装置
CN208162245U (zh) 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的补风型通风橱
CN209763483U (zh) 一种负压油温机
CN208091251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冷凝器
CN104375391A (zh) 一种光刻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582965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
CN201160489Y (zh) 真空快速冷却机
CN212691514U (zh) 一种用于检测复杂冷凝系统泄漏的专用装置
CN203798011U (zh) 顺丁橡胶装置凝聚釜汽提蒸汽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0626041U (zh) 一种egr阀耐高温检测箱
CN204314605U (zh) 一种光刻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