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0608U - 一种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0608U
CN207510608U CN201721416721.6U CN201721416721U CN207510608U CN 207510608 U CN207510608 U CN 207510608U CN 201721416721 U CN201721416721 U CN 201721416721U CN 207510608 U CN207510608 U CN 207510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 stick
scooter
pedal
back vent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167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4167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0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0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06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连接杠、前轮组件、后轮、后叉和踏板;其中,所述连接杠上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前部弯曲,所述连接杠上端设置有头管,所述前轮组件通过所述头管可转动地与所述连接杠连接;所述连接杠下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后部弯曲,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叉前端固接,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叉连接处,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叉后端;所述前轮组件中的前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轮的直径。该实施方式能够保证高速行进时的安全程度,提高运动效果和运动竞技性。

Description

一种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常见的健身、代步工具;现有的滑板车可分为有把手和无把手两类。其中,无把手的滑板车对使用者的平衡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且安全性较差;而有把手的滑板车,稍加练习即可供大多数人使用,深受各年龄层人群的喜爱。
在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有把手滑板车,其前、后轮直径相同且均较小,因此不适于在不平整的地面行进;并且由于其前轮直径较小,所以在较高的行进速度下难以掌控方向,尤其在颠簸路面易发生危险,因此只能以较低的速度行进,从而无法达到较高的运动强度,此外由于其速度低、观赏性差、适用范围局限、危险程度高,故难以作为运动项目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板车,能够保证高速行进时的安全程度,提高运动效果和运动竞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连接杠、前轮组件、后轮、后叉和踏板;其中,所述连接杠上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前部弯曲,所述连接杠上端设置有头管,所述前轮组件通过所述头管可转动地与所述连接杠连接;所述连接杠下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后部弯曲,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叉前端固接,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叉连接处,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叉后端;所述前轮组件中的前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轮的直径。
本实施例提供滑板车,其前轮的直径大于后轮的直径,因此在行进时可以有效地控制方向,保证了高速行进时的安全性,并且可以适应于不平整的路面;而后轮仍然保持较小的直径,可以缩小整车尺寸,便于运输和携带;此外由于其连接杠为一体式设计,通过上下端的弯曲实现对各部件的连接,因此整体强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防滑区,所述防滑区设置有防滑纹和/或防滑材料。
本实施例在踏板前部设置防滑区,在骑行所述滑板车换脚时,可以保证脚掌不会打滑,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板后端向上方弯曲形成遮挡部,所述后轮的刹车组件设置于所述遮挡部下方。
本实施例中,通过遮挡部遮盖刹车组件,从而避免在骑行时使用者的脚部与刹车组件发生碰撞,既使得刹车组件不易受损,又可以保护使用者脚部不被碰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叉前端焊接,所述踏板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后叉焊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部以及后叉前端,并通过踏板分别与固定部和后叉焊接,进一步加固,从而保证了连接杠和后叉的牢固程度,并且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固定部的长度,从而减轻整车重量,便于运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叉之间焊接线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杠上设置有水杯架,所述水杯架设置于靠近所述连接杠上端的位置。
设置水杯架可以便于放置水杯;将水杯架设置于靠近连接杠上端的位置,可以避免行进过程中使用者的膝关节与水杯架发生碰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的直径为18英寸至28英寸;所述后轮的直径为8英寸至16英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组件还包括前叉、连管(230) 和握把;所述前轮设置于所述前叉下端,所述前叉上端连接至所述连管下端,所述连管上端设置有所述握把;所述握把两端设置有抓握部;所述连管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头管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杠中部的截面形状为类水滴形。水滴形的截面形状可以有效减小风阻,进一步提高行进速度和行进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杠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10度至20度,所述连接杠在水平面投影的长度为70厘米至100厘米。
本实施例中,连接杠的倾斜程度较小,即较为直立,从而可以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缩小连接杠的整体长度,以便于包装和运输。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因为采用将前轮设置为较大直径,而后轮设置为较小直径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滑板车操控性差、安全性低、难以适应不平整路面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滑板车安全性和竞技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板车,包括连接杠100、前轮组件200、后轮300、后叉310和踏板400;其中,所述连接杠100上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前部弯曲,所述连接杠100上端设置有头管110,所述前轮组件200通过所述头管110可转动地与所述连接杠100连接;所述连接杠100下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后部弯曲,形成固定部120,所述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前端固接,所述踏板400 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连接处,所述后轮300设置于所述后叉310后端;所述前轮组件200中的前轮210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轮300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头管110可以采用标准尺寸的自行车头管,以适配任意型号的前轮组,故前轮组件2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类型的前轮组。前轮210的直径大于后轮300的直径,较佳的,前轮210的直径为18英寸至28英寸,所述后轮300的直径为8英寸至16英寸,均可采用标准自行车轮胎。在保证正常运行的条件下,两轮直径均应尽可能小,以缩小整车尺寸,便于搬运。前、后轮的制动系统、花鼓、挡泥板等配套结构均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零件,前、后轮均可采用快拆式连接方式,以便于拆卸和运输。前轮组件200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还包括前叉220、连管230和握把240;所述前轮210设置于所述前叉220下端,所述前叉220上端连接至所述连管230下端,所述连管230上端设置有所述握把240;所述握把240两端设置有抓握部 250,以便于使用者抓握;所述连管23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头管110 中。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杠100下端朝向滑板车后方弯曲,形成固定部120,两个后叉310分别固接在固定部120左右两侧,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之间采用焊接,且踏板400分别与固定部120以及后叉310焊接;由于采用了焊接的方式,因此连接牢固,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缩短固定部120的长度,从而降低车重;例如,可以将焊接线的长度设置为8厘米至12厘米。
踏板400供使用者站立,为了提高舒适度,踏板400的前后端均向上弯曲翘起;为了防止意外磕碰,踏板400的前、后端边角均添加了圆弧倒角;此外,踏板400的边缘处可进行圆弧倒角或向下弯曲形成弧面,以防止磕碰或剐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板400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防滑区410,所述防滑区410设置有防滑纹和/或设置有防滑材料。滑板车运动的基本动作包括:支撑腿站立在踏板上,驱动腿向后方蹬踏地面以驱动滑板车前进;在较高的运动强度下,为了避免单腿疲劳,需要频繁交换支撑腿和驱动腿;在交换时,原支撑腿脚掌的根部为轴向外侧转动,在踏板前部留出空间,原驱动腿脚掌前部踩在踏板前部,原支撑腿脚掌离开踏板进行驱动,原驱动腿脚掌完全踩在踏板上,完成交换。可见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踏板前部具备较好的防滑性能,以避免脚掌打滑,而踏板后部则可以保持一定的光滑程度,以便脚掌转动。本实施例考虑到此使用实际,将踏板400的前部设置为防滑区410,添加防滑纹,或者采用防化材料覆盖,或者结合此两种方案共同实施,从而提高踏板400的防滑性能,保证使用踏板车时,尤其是高速行进时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板400后端向上方弯曲形成遮挡部430,所述后轮300的刹车组件500设置于所述遮挡部430下方。在其他踏板车上,类似本实施例中踏板400功能的结构,虽然也有两端上弯的设计,但是其后端的弯曲程度多较小,难以实现对于后轮刹车组件500的遮挡,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驱动腿脚掌容易蹬踏、剐蹭到刹车组件500,不但容易受伤、损坏刹车组件,还可能发生由于踩踏导致刹车组件意外制动,导致使用者失去平衡而摔倒。本实施例考虑到这一问题,延长了踏板400后端弯曲的长度,形成遮挡部430,以遮挡刹车组件500,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保证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杠100上设置有水杯架130,所述水杯架130设置于靠近所述连接杠100上端的位置。水杯架130 可以防止水杯、饮品等,便于长程行进时补充水分。由于与普通自行车不同,本滑板车在行进时使用者要采用站姿,且要频换换腿,特别是在加速时要屈膝采用半蹲姿以便发力,考虑到此种情况,将水杯架 130设置在靠近连接杠100上端处,以防止与使用者腿部特别是膝部发生碰撞,保障使用安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杠100中部的截面形状为类水滴形,其中宽度较大的一端朝向滑板车前方,宽度较小的一端朝向滑板车后方。类水滴形的截面设计可以有效减小连接杠100的风阻,提高易用性和行进速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杠100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 10度至20度,所述连接杠100在水平面投影的长度为70厘米至100 厘米。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杠100设置的较为直立,而依靠其两端的弯曲部分实现连接,由于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因此连接杠强度较高,可以满足强度要求。此外由于连接杠较为直立,所以投影长度较短,故整车的结构更加紧凑,在采用快拆轮组时,可以拆卸打包为符合大多数公共交通工具要求的包裹,方便运输。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可以锻炼身体大部分肌肉,运动强度大于自行车;相对于游泳、爬山、器械锻炼,本设计不受场地、季节、设备的限制;相对于跑步,本设计对膝关节损伤较小,且更有乐趣;在使用时,相对于自行车重心降低,且总有一只脚接触地面,安全性较高,前部为正常自行车结构便于掌握蹬行;前后均为自行车轮,适合在任何路面上蹬行;由于是站立蹬行,一种尺寸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结构简单,整车重量轻,造价和维修成本低;采用标准自行车头管,蹬行者可根据各自需求配置前轮组;由于没有链条、齿轮和变速装置,避免了清洁维修保养问题;前后均为快卸轮,且只有一个大杠,大大缩小了携带体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结构简单,造型新颖,易于保养,使用方便,运动量大,充满乐趣,不受场地、季节限制,兼顾了其他运动 (跑步,骑行,游泳,登山,器械)的训练优势。跑步对增加下肢骨的密度很有帮助,但对膝关节软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运动滑板车是靠下肢钟摆式后蹬运动蹬行,保留了部分对下肢的撞击力作用,但大幅度减小了对膝关节软骨的撞击强度,从而避免对其的创伤。此外,跑步因受速度的限制,覆盖的距离短,范围小,从而使其显得单调乏味。运动滑板车的蹬行速度相当于跑步的2倍,自行车的2/3,覆盖的距离更远,范围更广,所以更有趣。自行车骑行基本是下肢肌肉运动,而运动滑板车的蹬行则需要使用全身的肌肉群,首先是双腿的交替蹬地,如同做单腿的深蹲,特别有助于训练臀大肌,尤其适合改善亚裔人的平臀,增加形体曲线。同时需要使用背、腹部的核心肌群和上肢肌,像弯弓一样屈伸躯干增加蹬行速度。另外运动滑板车是站立交换腿蹬行,避免了自行车长时间骑行会阴部受压不适的问题。所以运动滑板车是兼顾骑行和跑步二者的理想运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杠(100)、前轮组件(200)、后轮(300)、后叉(310)和踏板(400);其中,所述连接杠(100)上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前部弯曲,所述连接杠(100)上端设置有头管(110),所述前轮组件(200)通过所述头管(110)可转动地与所述连接杠(100)连接;所述连接杠(100)下端朝向所述滑板车后部弯曲,形成固定部(120),所述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前端固接,所述踏板(400)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连接处,所述后轮(300)设置于所述后叉(310)后端;所述前轮组件(200)中的前轮(210)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轮(300)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00)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防滑区(410),所述防滑区(410)设置有防滑纹和/或设置有防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00)后端向上方弯曲形成遮挡部(430),所述后轮(300)的刹车组件(500)设置于所述遮挡部(430)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前端焊接,所述踏板(400)分别与所述固定部(120)和所述后叉(310)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0)与所述后叉(310)之间焊接线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杠(100)上设置有水杯架(130),所述水杯架(130)设置于靠近所述连接杠(100)上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210)的直径为18英寸至28英寸;所述后轮(300)的直径为8英寸至16英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200)还包括前叉(220)、连管(230)和握把(240);所述前轮(210)设置于所述前叉(220)下端,所述前叉(220)上端连接至所述连管(230)下端,所述连管(230)上端设置有所述握把(240);所述握把(240)两端设置有抓握部(250);所述连管(23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头管(110)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杠(100)中部的截面形状为水滴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杠(100)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10度至20度,所述连接杠(100)在水平面投影的长度为70厘米至100厘米。
CN201721416721.6U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滑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0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6721.6U CN207510608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6721.6U CN207510608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0608U true CN207510608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5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167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0608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0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24328B2 (en) Self-propelled vehicle propelled by an elliptical drive train with adjustable foot locations
US9616961B2 (en) Kick scooter
US20190016407A1 (en) Walker-shaped hoverboard attachment
US5024119A (en) Bicycle handlebars
US4480848A (en) Bicycle
US6837504B2 (en) Scooter stabiliz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7510608U (zh) 一种滑板车
CN101574992B (zh) 两轮与多轮的无把摇摆自行车
CN102358387A (zh)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CN205499176U (zh) 一种俯卧式自行车
CN105438353A (zh) 儿童三轮车
CN210592310U (zh) 一种新型健身用滑步车
CN210852777U (zh) 一种带防滑槽铝合金踏板
KR101642275B1 (ko) 전륜구동형 스텝자전거
CN204713312U (zh) 快速折叠式儿童蛙式车
CA2558614A1 (en) Step up bicycle
CN203345115U (zh) 成人滑板健身车
CN208868231U (zh) 一种山地自行车把手
CN105172982A (zh) 人体高效传动机构
KR20080021096A (ko) 자전거, 높낮이가 조정되는 자전거
CN205499239U (zh) 一种加长版哈雷太子健身车
US20180065697A1 (en) Pedal driven standing stype bicycle
US20060049607A1 (en) Side wheels bicycle
CN2293504Y (zh) 低座安全自行车
IT202000004210U1 (it) Bicicletta reclinata con postura ergonomica, accoppiabile ad un sistema propulsivo e di protezione dalle intemperi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