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9891U -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9891U
CN207509891U CN201721451151.4U CN201721451151U CN207509891U CN 207509891 U CN207509891 U CN 207509891U CN 201721451151 U CN201721451151 U CN 201721451151U CN 207509891 U CN207509891 U CN 207509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layer
layer
heat insulating
mineral wool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511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红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li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Plan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li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Pla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li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Plan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li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Plant
Priority to CN2017214511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9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9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98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无纺布层、中间的玻璃棉层和下层的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长度超出玻璃棉层并向中间靠近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长度超出第二无纺布层,并在第二无纺布层的端部向回弯折贴合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的另一侧面上,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贴合连接部设置有加强圈或者加强板。本实用新型隔热垫的边缘断层进行封边处理,有效的减少胶的使用量,防止玻璃棉中产生粉尘,提高隔热垫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更加结实耐用。

Description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隔热垫一般安装于汽车发动机舱,起到隔热、隔音与美化的作用。在越来越追求高性能、环保型、节能型、轻量化、个性化的时代,汽车的内饰与汽车的外形一样,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汽车内饰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隔热垫由无纺布、玻璃棉和玻璃纤维板等材料压制而成,但是隔热垫的边缘断层层结构之间靠胶粘贴定型,玻璃棉容易碎裂产生粉尘,有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将隔热垫的边缘断层进行封边处理,有效的减少胶的使用量,防止玻璃棉中产生粉尘,提高隔热垫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无纺布层、中间的玻璃棉层和下层的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长度超出玻璃棉层并向中间靠近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长度超出第二无纺布层,并在第二无纺布层的端部向回弯折贴合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的另一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两层无纺布层将玻璃棉层端部进行封边处理,使玻璃棉层隐藏在无纺布层内,能有效避免玻璃棉中的粉尘飘散出来,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可以采用热压的方式贴合连接在一起,减少胶水的使用,使隔热垫的生产更加环保,同时第一无纺布层弯折包住第二无纺布层,能有效地保护隐藏住两层无纺布的边沿,更加结实而不易撕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贴合连接部内设置有沿玻璃棉层外轮廓布置的加强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层无纺布层的的连接处设置加强圈,使二者的连接处更加牢固,整个隔热垫更加结实,同时因为一圈加强圈的支撑,隔热垫不易变形,更好的覆盖在汽车发动机上。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设置在玻璃棉层的端面处,所述外圈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的端部弯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圈能支撑起玻璃棉层的结构,外圈支撑起整个隔热垫的结构,使隔热垫更加牢固耐用,不易撕裂。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圈为直径2-3mm金属丝首尾连接形成的金属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圈采用较细的金属丝,既能保证强度,有能减小两层无纺布层之间的结构厚度,降低热压连接的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弯折部远离第二无纺布层的一侧设置有沿玻璃棉层外轮廓布置的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无纺布层的弯折部增加加强板,能支撑起整个隔热垫的结构,不易变形,同时防止第一无纺布层翘边开裂,加强板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为采用PP玻纤板制成的环形薄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采用PP玻纤板,既结实又耐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玻璃棉层之间和/或玻璃棉层与第二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PP玻纤板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隔热垫的耐热隔热性能,更加结实耐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为单面带胶粉,其带胶粉面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垫基材热压时,第一无纺布层上胶粉融化,能更好的粘合玻璃棉层,使基材之间粘结牢固,减少气泡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为单面带胶粉,其带胶粉面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垫基材热压时,第二无纺布层上胶粉融化,能更好的粘合玻璃棉层,使基材之间粘结牢固,减少气泡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可以采用热压的方式贴合连接在一起,减少胶水的使用,使隔热垫的生产更加环保,同时第一无纺布层弯折包住第二无纺布层,能有效地保护隐藏住两层无纺布的边沿,更加结实而不易撕裂。
2、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贴合连接部设置有加强圈或者加强板,通过加强圈或者加强板支撑隔热垫的结构,使隔热垫形状更稳定,不易变形,同时隔热垫外圈更结实,不易撕裂。
3、在隔热垫内增设PP玻纤板层,增强了隔热垫的耐热隔热性能,增加了隔热垫的刚性,不易变形,更加结实耐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无纺布层;11、弯折部;2、玻璃棉层;3、第二无纺布层;4、加强圈;41、内圈;42、外圈;5、加强板;6、PP玻纤板层;7、胶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如附图1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玻璃棉层2、PP玻纤板层6和第二无纺布层3,第一无纺布层1采用表皮针刺无纺布,第二无纺布层3采用底布浸渍无纺布。PP玻纤板层6由一层PP玻纤板组成,PP玻纤板是由聚丙烯和玻璃纤维混合梳理成毛毡,再经加热、冷却、压实粘结而成。
在第一无纺布层1的下侧面与第二无纺布层3的上侧面均设置有胶粉层7,隔热垫基材在热压复合时,胶粉层7融化,将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分别粘结在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上。
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的边沿长度超出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边沿长度,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边沿对齐,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超出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部分向中间靠拢并贴合在一起,通过热压的方式,使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连接在一起,将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断面包围隐藏起来。
第一无纺布层1的边沿长度超出第二无纺布层3的边沿长度,第一无纺布层1超出第二无纺布层3的部分在第二无纺布层3的端部弯折180°,形成贴合在第二无纺布层3下侧面的弯折部11,弯折部11贴合在第二无纺布层3下侧面,通过热压的方式与第二无纺布层3连接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的连接处设置有平行的两圈加强圈4,加强圈4采用2mm的金属丝弯折而成。其中内圈41沿玻璃棉层2外轮廓布置,能支撑起玻璃棉层2的边沿结构,防止玻璃棉层2受压变形。外圈42沿第二无纺布层3外轮廓布置,被第一无纺布层1的弯折处包围住,使外圈42能支撑起整个隔热垫的外轮廓,使隔热垫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实施例二
如附图2所示,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的边沿长度超出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边沿长度,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边沿对齐,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超出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部分向中间靠拢并贴合在一起,通过热压的方式,使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连接在一起,将玻璃棉层2和PP玻纤板层6的断面包围隐藏起来。
第一无纺布层1的边沿长度超出第二无纺布层3的边沿长度,第一无纺布层1超出第二无纺布层3的部分在第二无纺布层3的端部弯折180°,形成贴合在第二无纺布层3下侧面的弯折部11,弯折部11贴合在第二无纺布层3下侧面,通过热压的方式与第二无纺布层3连接在一起,弯折部11的宽度与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3连接部的宽度相等,使第二无纺布层3能更好的被包围住。
第一无纺布层1的弯折部11下侧面连接有加强板5,加强板5是沿着玻璃棉层2外轮廓布置的PP玻纤板材质的环形薄板,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无纺布层1的弯折部11上,支撑起隔热垫的外轮廓结构,使隔热垫不易被撕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无纺布层(1)、中间的玻璃棉层(2)和下层的第二无纺布层(3),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与第二无纺布层(3)的边缘长度超出玻璃棉层(2)并向中间靠近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的长度超出第二无纺布层(3),并在第二无纺布层(3)的端部向回弯折贴合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3)的另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与第二无纺布层(3)的贴合连接部内设置有沿玻璃棉层(2)外轮廓布置的加强圈(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4)包括内圈(41)和外圈(42),所述内圈(41)设置在玻璃棉层(2)的端面处,所述外圈(42)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1)的端部弯折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4)为直径2-3mm金属丝首尾连接形成的金属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的弯折部(11)远离第二无纺布层(3)的一侧设置有沿玻璃棉层(2)外轮廓布置的加强板(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5)为采用PP玻纤板制成的环形薄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与玻璃棉层(2)之间和/或玻璃棉层(2)与第二无纺布层(3)之间设置有PP玻纤板层(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为单面带胶粉,其带胶粉面朝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3)为单面带胶粉,其带胶粉面朝上。
CN201721451151.4U 2017-11-02 2017-11-02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09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51151.4U CN207509891U (zh) 2017-11-02 2017-11-02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51151.4U CN207509891U (zh) 2017-11-02 2017-11-02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9891U true CN207509891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5115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09891U (zh) 2017-11-02 2017-11-02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9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7234A (zh) * 2020-11-19 2021-02-26 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感器无人机机翼的蒙皮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7234A (zh) * 2020-11-19 2021-02-26 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感器无人机机翼的蒙皮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9226A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吸音隔声针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KR970015914A (ko) 자동차 시이트용 다층 직물 생산 공정
CN207509891U (zh) 汽车隔热垫基材封边结构
CN112981705A (zh) 一种非织造复合保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00756U (zh) 新型汽车发动机舱隔音隔热垫
CN105252871A (zh) 一种三层结构的汽车轻量化用的聚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9361B (zh) 一种复合吸收芯体
CN202344962U (zh) 五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
CN205416624U (zh) 一种汽车机舱隔热垫
CN205970202U (zh) 一种抗老化车罩布
CN206141036U (zh) 一种竹原纤维面料板材
CN204687456U (zh) 一种车用门饰麻纤维板
CN201390215Y (zh) 汽车隔热吸音垫
CN212925342U (zh) 三层复合夹心无纺布
CN203254717U (zh) 一种复合吸收芯体
CN202088583U (zh) 汽车内饰件
KR101647964B1 (ko) 중공사 결합을 통한 주름방지를 위한 차량용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1467703U (zh) 一种湿法无纺布复合擦拭巾
CN204207409U (zh) 一种无框线独立筒三折床垫
CN207345169U (zh) 一种汽车顶棚用水刺非织造布
CN207156577U (zh) 一种吸音隔热棉
CN203186246U (zh) 汽车门板隔音垫
CN202499042U (zh) 轻型汽车降噪隔音地毯
CN202805845U (zh) 轻质pu复合板
JP2011510837A (ja) 紙基材複合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