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4218U -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4218U
CN207504218U CN201721688078.2U CN201721688078U CN207504218U CN 207504218 U CN207504218 U CN 207504218U CN 201721688078 U CN201721688078 U CN 201721688078U CN 207504218 U CN207504218 U CN 207504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high current
curved portion
curved
curren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880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n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n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n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n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880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4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4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4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连接器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大电流接触件,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支撑部、呈环状的第二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由多个相互间隔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接触弹片组成,且所述格栅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顶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顶均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轴心线;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的体积较大,同时质量较大,难以符合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放电系统的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连接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能源存储及放电系统电功率要求越来越大,同时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对各零部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轻,体积要求越来越小。但是现有的连接器为了保证连接的有效性,体积和重量均较大,进而很难满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接触件,旨在解决现有的连接器的体积较大,同时质量较大,难以符合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放电系统的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大电流接触件,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支撑部、呈环状的第二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由多个相互间隔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接触弹片组成,且所述格栅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顶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顶均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轴心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组成类“W”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接触弹片等间距并排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接触弹片相对于所述轴心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和所述连接部的外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环状的圆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不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其中一个为环状圆台,另一个包括环状连接件和沿所述环状连接件的外侧端沿延伸后在翻折覆盖与所述环状连接件上方的多个弹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均包括环状连接件和沿所述环状连接件的外侧端沿延伸后在翻折覆盖与所述环状连接件上方的多个弹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由模具或治具冲压卷圆成型的圆环状结构;所述接触弹片为由模具落料冲压成型的片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接触件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格栅件的设置,并且该格栅件有多个接触弹片组成,每一个该接触弹片均由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连接部组成,并且该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弧顶均朝向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轴心线;进而整个接触件结构连接在连接套筒内时,插头件插接时,插头件的侧面与该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弹性面接触,进而可以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多个接触弹片间隔布置,进而可以使得该接触件的质量更轻,并且体积相对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大电流接触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大电流接触件的主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大电流接触件的结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大电流接触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大电流接触件的结构图。
其中,第一支撑部10,格栅件20,接触弹片21,第一部分21a,第二部分21b,第三部分21c,第一弧形部211,第二弧形部212,连接部213,第二支撑部30,环状连接件31,弹片件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附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电流接触件,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支撑部10、呈环状的第二支撑部30和连接在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之间的格栅件20。该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30和格栅件20组成一个柱状的筒体结构,并且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分别位于该筒体结构的两端。该格栅件20由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接触弹片21组成,并且多个该接触弹片21均连接在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之间,也即多个该接触弹片21均为一端连接在该第一支撑部10上,另一端连接在该第二支撑部30上。同时该格栅件20包括第一弧形部211、第二弧形部212和连接在该第一弧形部211和该第二弧形部212之间的连接部213,也即每一该接触弹片21均分为第一部分21a、第二部分21b和第三部分21c,多个该第一部分21a组成该第一弧形部211,多个该第二部分21b组成该第二弧形部212,多个该第三部分21c组成该连接部213。此外,该第一弧形部211的弧顶和该第二弧形部212的弧顶均朝向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的轴心线;也即该筒体结构的轴心线。
以上设计的大电流接触件,通过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30之间格栅件20的设置,并且该格栅件20有多个接触弹片21组成,每一个该接触弹片21均由第一弧形部211、第二弧形部212和连接部213组成,并且该第一弧形部211和第二弧形部212的弧顶均朝向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30的轴心线;进而整个接触件结构连接在连接套筒内时,插头件插接时,插头件的侧面与该第一弧形部211和第二弧形部212弹性面接触,进而可以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多个接触弹片21间隔布置,进而可以使得该接触件的质量更轻,并且体积相对更小。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弧形部211、该连接部213和该第二弧形部212组成类“W”状结构,同时每一该接触弹片21均呈类“W”状,这样设计可以保证插头件的表面可以弹性抵接在每一接触弹片21的第一弧形部211和第二弧形部212的弧顶上,进而保证电连接的有效性。同时该第一支撑部10连接在该第一弧形部211的一端,该第二支撑部30连接在该第二弧形部212的一端。并且优选地,该第一弧形部211和该第二弧形部212相对于该连接部213对称设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该接触弹片21等间距并排布置在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之间。这样设计可以保证该接触弹片21由足够的变形区间,同时使得整个格栅件20的质量更轻,从而实现可分离的大功率传输可靠连接。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该接触弹片21相对于该轴心线倾斜设置。这样设计增加了力臂长度,有效的保证接触件长期使用过程中耐应力松弛能力。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10的外侧面、该第二支撑部30的外侧面和该连接部213的外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接触件连接在插座的连接套筒内时,该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30和连接部213均抵接在该连接套筒的内侧壁上,并同时该第一弧形部211和第二弧形部212均朝向该连接筒体的内部凸起;进而插头件插入到插座的连接套筒内时,插头件与该接触件之间多处面接触,并且接触件与连接套筒之间有三个圈的面接触,进而可以在相同规格的产品中过载能力更强。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的结构相同,并且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均为环状的圆台。这样设计可以保证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与该连接套筒的有效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的结构还可以是不相同的,并且该第一支撑部10或该第二支撑部30其中一个为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的环状圆台,另一个包括环状连接件31和沿该环状连接件31的外侧端沿延伸后在翻折覆盖与该环状连接件31上方的多个弹片件32。这样设计同样可以保证连接有效性的同时,使得该接触件的质量更轻。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的结构相同,并且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的均包括环状连接件31和沿该环状连接件31的外侧端沿延伸后在翻折覆盖与该环状连接件31上方的多个弹片件32。这样设计可以使得该接触件的质量更强,并且该接触件与插座的连接套筒之间的弹性连接更加的稳定有效。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10和该第二支撑部30均为由模具或治具冲压卷圆成型的圆环状结构;该接触弹片21为由模具落料冲压成型的片状结构。同时该第一弧形部211和该第二弧形部212均为有模具或治具冲压弯曲成型的圆弧件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支撑部、呈环状的第二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由多个相互间隔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接触弹片组成,且所述格栅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顶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顶均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轴心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组成类“W”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触弹片等间距并排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接触弹片相对于所述轴心线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和所述连接部的外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环状的圆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不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其中一个为环状圆台,另一个包括环状连接件和沿所述环状连接件的外侧端沿延伸后在翻折覆盖与所述环状连接件上方的多个弹片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均包括环状连接件和沿所述环状连接件的外侧端沿延伸后在翻折覆盖与所述环状连接件上方的多个弹片件。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由模具或治具冲压卷圆成型的圆环状结构;所述接触弹片为由模具落料冲压成型的片状结构。
CN201721688078.2U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Active CN207504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88078.2U CN207504218U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88078.2U CN207504218U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4218U true CN207504218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88078.2U Active CN207504218U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421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859A (zh) * 2018-08-31 2019-07-09 苏州内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Nh型内弧筛簧
CN114400460A (zh) * 2021-12-29 2022-04-26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
CN109994859B (zh) * 2018-08-31 2024-06-04 苏州内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Nh型内弧筛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859A (zh) * 2018-08-31 2019-07-09 苏州内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Nh型内弧筛簧
CN109994859B (zh) * 2018-08-31 2024-06-04 苏州内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Nh型内弧筛簧
CN114400460A (zh) * 2021-12-29 2022-04-26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8056B (zh) 一种插孔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CN102157820A (zh) 紧凑型插孔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7504218U (zh)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
CN201994468U (zh) 紧凑型插孔接触件
CN206451870U (zh) 一种笼式双曲线弹簧结构及插座
CN201369430Y (zh)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的插座电极定位夹
CN205985458U (zh) 电连接器及插接组件
CN205429182U (zh) 一种环形多片接触导电弹片
US20220231453A1 (en) Charging terminal for charging socket, and charging socket
CN206541968U (zh) 一种具有内部互锁结构的电流连接器
CN206283074U (zh) 充电枪转换接头
CN20414451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件
CN207490153U (zh) 整体式铆压矩形插孔
CN203690541U (zh) 一种改良的插座导电片
CN208862211U (zh) 一种大电流电连接器直式接线端子
CN207052799U (zh) 多面插座用导电片结构
CN208368789U (zh) 一种插孔簧片
CN205282415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7624958U (zh) 一种新型单格栅电连接件及电连接器
CN204464426U (zh) 腔体滤波器
CN203423288U (zh) 插座插套结构
CN214919344U (zh) 一种电池模组极耳整平装置
CN206640331U (zh) 车载充电器
CN217562769U (zh) 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6059726U (zh) 插头导电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