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3897U - 塑壳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塑壳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3897U
CN207503897U CN201721336648.1U CN201721336648U CN207503897U CN 207503897 U CN207503897 U CN 207503897U CN 201721336648 U CN201721336648 U CN 201721336648U CN 207503897 U CN207503897 U CN 207503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sleeve
connecting shaft
contact
insulation
ring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366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尚靖
顾翔
吴越
唐丰田
蔡小丽
沈维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Shanghai Diank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Shanghai Diank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Shanghai Diank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366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3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3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389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设置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其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串联组成动触头组以实现联动;所述连轴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两端的端部段,连轴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结构简单、短流分断性能好、不易发生相间短路。

Description

塑壳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塑壳断路器的连轴为金属轴,其串连多个动触头,而没有绝缘保护结构。在高压大电流分断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带电物质存在一定的概率与连轴暴露在带电物质中的部分导通,引起相间短路,降低了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短流分断性能好、不易发生相间短路的塑壳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30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1两端的端部段,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
优选的,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套装在连轴30上的绝缘套5。
优选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以及转动设置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内部的动触头,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设有与连轴30的运动轨迹匹配的腰形孔902,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绝缘套,绝缘套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遮挡腰形孔902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用于插装连轴30的连轴通孔2000,绝缘套一端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与连轴30配合的连轴通孔2000,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绝缘套一端插入沉孔2006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优选的,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绝缘套的插入沉孔2006的一端与沉孔2006的底面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环板500卡置在触头支持2002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2之间且遮挡腰形孔902,第一绝缘套50、第二绝缘套51和环板500组成第一绝缘件40,第一绝缘套50包括第一左端501和第一右端502,第二绝缘套51包括第二左端511和第二右端512,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位于环板500一侧,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平齐,第一右端502和第二右端51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第四绝缘套54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外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环板500,第三绝缘套53包括分别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三左端531和第三右端532,第四绝缘套54包括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四左端541和第四右端542,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三右端53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与第三左端531的长度相同;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一个第三绝缘套53、一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二绝缘件42,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左端531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同一侧且平齐,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右端532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两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三绝缘件43,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的一侧,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两端中部均设置环形轴台,环形轴台中部设置传动轴槽,环板500的内径与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连轴,连轴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的位于相连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位于接触系统组两端的端部段的表面电绝缘,避免连轴直接暴露在带电物质中,大大降低了带电物质与连轴导通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避免发生相间短路的情况。此外,所述第一绝缘罩包括环板,环板卡置在触头支持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之间,一则避免在塑壳断路器的使用过程中,第一绝缘罩沿连轴发生移动,影响第一绝缘罩的绝缘性能的情况发生,二来环板遮挡腰形孔可阻止带电物质经腰形孔溢出,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套与触头支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套与触头支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套与触头支持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件与触头支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件与触头支持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套与动触头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套与动触头组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件与动触头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绝缘件、第三绝缘件与动触头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更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30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动触头组1两端的端部段,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
现有塑壳断路器的连轴为金属轴,其串连多个动触头,而没有绝缘保护结构。在高压大电流分断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带电物质存在一定的概率与连轴的暴露在带电物质中的部分导通,引起相间短路,降低了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连轴,连轴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避免连轴直接暴露在带电物质中,大大降低了带电物质与连轴导通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排设置的多个单极断路器900,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内设置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轴向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901内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多个单极断路器900的动触头组成动触头组1并通过连轴30串联实现联动。如图2所示,所述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均设置与连轴30的运动轨迹匹配的腰形孔902。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中部设置触头支持轴孔,腰形孔902位于在触头支持轴孔的径向两端,触头支持轴孔的内径与触头支持2002的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
如图3-5所示,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设置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径向通孔2004外侧靠近接触桥2003处设置连轴通孔2000,连轴通孔2000沿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方向贯穿触头支持2002。
优选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两端中部均设置环形轴台,环形轴台中部设置传动轴槽,相邻两个触头支持2002之间设置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触头支持2002的传动轴槽中。
如图1所示,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1左右两端的端部段,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
优选的,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套装在连轴30上的绝缘套,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绝缘套,如图1和2所示,每个绝缘套一端均与相应动触头的触头支持2002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当然,所述连轴30也可以整体被绝缘套包覆。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绝缘组件也可以是涂覆在连轴30上的绝缘层,或者是包裹在连轴30外侧的陶瓷绝缘层或塑料绝缘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还包括操作机构8,操作机构8通过连杆80与连轴30相连,用于驱动动触头组1动作。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组件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一:
所述绝缘组件是管状的绝缘套5,绝缘套5与连轴30过盈配合。
如图6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绝缘套5的外径匹配,触头支持2002两侧均设置绝缘套5,绝缘套5一端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绝缘套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调整绝缘套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的长度。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从右到左、依次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从右到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和第二连轴302,四个动触头通过上侧的第二连轴302和下侧的第一连轴301彼此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连轴302左端的绝缘套5的左端、第二连轴302右端的绝缘套5的右端分别与第二连轴302的左端、右端对齐,套装在第二连轴302上位于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相连;所述第一连轴301左端的绝缘套5的左端、第一连轴301右端的绝缘套5的右端分别与第一连轴301的左端、右端对齐,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相连,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
优选的,如图11所示,套装在第二连轴302上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操作机构8通过连杆80与第一连轴301的装配间隙部分直接相连,保证了操作机构8对于动触头组1驱动的有效性。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二:
所述绝缘组件是管状的绝缘套5,绝缘套5与连轴30过盈配合。
如图10所示,所述绝缘套5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和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相同。
如图7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配合,连轴通孔2000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绝缘套5一端插装在沉孔2006内且与沉孔2006的底面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从右到左、依次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从右到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连轴3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轴301和第二连轴302,四个动触头通过上侧的第二连轴302和下侧的第一连轴301彼此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动触头201右侧设置两个第一绝缘套50,左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所述第二动触头211右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左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所述第三动触头221右侧设置一个第一绝缘套50和一个第二绝缘套51,左侧设置一个第一绝缘套50和一个第二绝缘套51;所述第四动触头231右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左侧设置两个第一绝缘套50。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动触头201右侧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的右端分别与第一连轴301的右端、第二连轴302右端对齐,第四动触头231左端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的左端分别与第一连轴301的左端、第二连轴302的左端对齐;套装在第二连轴302上的位于两个动触头之间的绝缘套5的端部相连;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位于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的端部相连;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位于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的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位于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的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40,第一绝缘件40包括环板500以及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第一绝缘套50、第二绝缘套51。
所述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和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相同,第二绝缘套51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长度相同,第一绝缘套50包括第一左端501和第一右端502,第二绝缘套51包括第二左端511和第二右端512,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位于环板500左侧且而且平齐,第一右端502和第二右端512位于环板500右侧。所述环板500的内径与触头支持2002的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环板500设置在触头支持2002的端部与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间,遮挡腰形孔902,避免带电物质由腰形孔902溢出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绝缘性,进一步降低连轴30与带电物质之间导通的概率,而且环板500卡置在触头支持2002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间,避免第一绝缘组件40沿连轴30发生移动,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绝缘性能。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均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通过第一连轴301、第二连轴302并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四个动触头从右到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每个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第一绝缘件40。
如图12所示,通过调整第一绝缘件40和动触头的配合方式,使位于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且设置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之间存在装配间隙,使位于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且设置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其他的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或者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第二绝缘套51彼此接触相连。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匹配。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的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相匹配,沉孔2006的长度≥第二绝缘套51的第二左端511的长度。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四:
如图13和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组件包括第二绝缘件42和第三绝缘件43,第二绝缘件42包括环板500以及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第三绝缘套53、第四绝缘套54,第三绝缘件43包括环板500以及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两个第四绝缘套54,第四绝缘套54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外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同,第四绝缘套54的内径、第三绝缘套53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
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第四绝缘套54包括位于环板500左侧的第四左端541和位于环板500右侧的第四右端542,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包括位于环板500左侧的第三左端531和位于环板500右侧的第三右端532。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绝缘件42,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左端531与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平齐,第三右端532的长度<第四右端542的长度。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三绝缘件43,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平齐,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平齐。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匹配。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的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匹配,沉孔2006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的长度。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通过第一连轴301、第二连轴302并排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四个动触头从右至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所述动触头组1的左侧可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或第三绝缘件43,动触头组1的右侧可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或第三绝缘件43;所述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设置两个第三绝缘件43;所述第二动触头211左侧设置一个第三绝缘件43,第三动触头221右侧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使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的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所述第三动触头221左侧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第四动触头231右侧设置一个第三绝缘件43,使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的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之间存在装配间隙。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30)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1)两端的端部段,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套装在连轴(30)上的绝缘套(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以及转动设置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内部的动触头,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设有与连轴(30)的运动轨迹匹配的腰形孔(902),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绝缘套,绝缘套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遮挡腰形孔(902)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用于插装连轴(30)的连轴通孔(2000),绝缘套一端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与连轴(30)配合的连轴通孔(2000),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绝缘套一端插入沉孔(2006)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绝缘套的插入沉孔(2006)的一端与沉孔(2006)的底面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环板(500)卡置在触头支持(2002)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间且遮挡腰形孔(902),第一绝缘套(50)、第二绝缘套(51)和环板(500)组成第一绝缘件(40),第一绝缘套(50)包括第一左端(501)和第一右端(502),第二绝缘套(51)包括第二左端(511)和第二右端(512),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位于环板(500)一侧,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平齐,第一右端(502)和第二右端(51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第四绝缘套(54)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外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环板(500),第三绝缘套(53)包括分别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三左端(531)和第三右端(532),第四绝缘套(54)包括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四左端(541)和第四右端(542),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三右端(53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与第三左端(531)的长度相同;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一个第三绝缘套(53)、一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二绝缘件(42),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左端(531)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同一侧且平齐,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右端(532)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两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三绝缘件(43),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的一侧,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两端中部均设置环形轴台,环形轴台中部设置传动轴槽,环板(500)的内径与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
CN201721336648.1U 2017-10-17 2017-10-17 塑壳断路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03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6648.1U CN207503897U (zh) 2017-10-17 2017-10-17 塑壳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6648.1U CN207503897U (zh) 2017-10-17 2017-10-17 塑壳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3897U true CN207503897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0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6648.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03897U (zh) 2017-10-17 2017-10-17 塑壳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38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1596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塑壳断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1596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塑壳断路器
CN109671596B (zh) * 2017-10-17 2024-03-26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塑壳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9133B (zh) 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
CN105448578B (zh)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导体
CN103959417B (zh) 三工位负载隔离开关
CN207503897U (zh) 塑壳断路器
CN102412085B (zh) 一种双断电触头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隔离开关
WO2007140675A1 (fr) Changeur de prise non excité avec dispositif de blindage
CN102054621A (zh) 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
CN209118985U (zh) 三工位高压真空断路器
CN109671596A (zh) 塑壳断路器
WO2019223701A1 (zh) 一种新型户内高压智能真空断路器
CN217306386U (zh) 隔离开关
CN104882320B (zh) 一种负荷开关
CN116741565A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装置以及充气柜
CN202839450U (zh) 真空灭弧室
CN105719893A (zh) 一种附带操作机构的真空灭弧室
CN207489795U (zh) 能够提高灭弧能力的高压直流断路器
CN201780900U (zh) 一种带灭弧功能的旋转式通断机构
CN203747287U (zh) 固体绝缘环网柜
CN108767729A (zh) 一种小型侧装式环网断路器柜
CN202259103U (zh) 一种自复位断路器触头装置
KR102388640B1 (ko) 차단기
CN220306148U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装置以及充气柜
CN221613786U (zh) 一种126kV固封真空断路器极柱
CN219203069U (zh) 一种多极断路器的转轴
CN103123879A (zh) 一种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用隔离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