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2876U -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2876U
CN207502876U CN201720759110.5U CN201720759110U CN207502876U CN 207502876 U CN207502876 U CN 207502876U CN 201720759110 U CN201720759110 U CN 201720759110U CN 207502876 U CN207502876 U CN 20750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mpensating
light
lens
lamp
compens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91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雪
何品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591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2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2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其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一补光灯,第一透镜为条纹光斑透镜,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成排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上,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透镜而组成底盘补光区域,所述底盘补光区域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条形补光区域。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车底检测设备。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补光装置存在补光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底检测补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庞大,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车辆在实现合法运输的同时,也会给一部分不法分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运载违禁品,例如走私物、武器、汽车炸弹等。车辆的底部(即车底)因其独特的隐蔽性,成为隐藏违禁品的绝佳区域。为此,安检人员需要对车底进行检测,以确保无违禁品的运载。目前,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单位或小区的出入口、高速出入口、海关闸口等处,安检人员通过人工对车底进行检查,这会耗费安检人员大量的时间,甚至还会造成交通堵塞,同时,人工对车底检测存在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
由此,目前安检人员通常通过车底检测设备代替人工对车底进行检测。车底检测设备通过获取车底图像,并通过对车底图像进行分析来达到安检目的。我们知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车底检测设备,当车辆以较快速度通过车底检测设备时,由于曝光不足,车底检测设备获取的车底图像较暗;当车辆以较慢速度通过车底检测设备时,车底检测设备获取的车底图像满足要求,但是会影响检测效率,而且还会影响所处检测区域的交通。由于车辆的底盘直接面向地面,且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直接照射在车底的环境光线较少,使得车底较暗。为了不影响车辆的行进速度,同时又能确保获取的车底图像的质量(即短时间内具有足够的光线透入车底检测设备的图像获取模块),目前的车底检测设备包括补光装置,补光装置用于为车底检测设备的图像获取模块(例如CCD或CMOS)进行补光。
目前的补光装置通常采用大功率集成LED,即COB光源,COB(Chip On Boardlight,即高功率集成面光源)光源的发光特性基本遵循朗博型发光,其空间光强分布随角度变化而变化,在垂直于发光面90°时光强最大,进而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变暗的圆形光斑。此种情况,补光装置的光照区域内明暗差距较大,进而会影响补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以解决目前的补光装置存在补光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一补光灯,第一透镜为条纹光斑透镜,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成排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上,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透镜而组成底盘补光区域,所述底盘补光区域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条形补光区域。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一透镜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透镜一一对应地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上。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成对分布,同一对内的两个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90°。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第二补光灯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二补光灯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光线经所述第二透镜而形成轮侧补光区域,所述轮侧补光区域与所述底盘补光区域相衔接。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成排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形成补光灯排,所述补光灯排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透镜一一对应地罩设在所述第二补光灯上。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光束角小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光束角。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光束角为10°-15°,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光束角为45°-60°。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二补光灯成对分布,同一对内的两个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90°。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设置有成对分布的安装基础面,所述安装基础面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安装平面或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安装平面平行、且固定相连。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安装基座为折弯钣金件,所述安装基础面为所述折弯钣金件的折弯面。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补光灯基座,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均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所述补光灯基座的底面为所述安装平面。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通过支撑部,分别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上,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为筒状结构件,所述支撑部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所述支撑部的顶端为敞口端,所述敞口端用于供所述第一透镜或第二透镜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内腔中。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敞口端设置有搭接凹陷,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外侧端均设置有搭接凸台,所述搭接凸台与所述搭接凹陷定位配合。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设置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敞口端的敞口相对布置,以封堵所述支撑部的底端的端口,所述封堵部与所述第一补光灯或第二补光灯相对的部位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封堵部贴设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
优选的,上述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均为贴片LED灯。
车底检测设备,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补光装置。
本申请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的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中,补光装置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一补光灯,第一透镜为条纹光斑透镜,多个第一补光灯能沿车宽方向成排设置,这使得多个第一补光灯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后形成底盘补光区域,该底盘补光区域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条形补光区域,此种情况下,条形补光区域在车宽方向的光强较为均匀,不会呈现光强分布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的朗博型发光模式,进而能提高补光装置的补光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补光灯与第一透镜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透镜、110-搭接凸台、200-第一补光灯、300-第二补光灯、400-第二透镜、410-搭接凸台、500-安装基座、600-补光灯基座、700-支撑部、710-敞口端、711-搭接凹陷、720-封堵部、721-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该补光装置用于为车底检测设备的图像获取模块补光,图像获取模块可以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装置包括第一透镜100和多个第一补光灯200,其中,第一透镜100为条纹光斑透镜,多个第一补光灯200成排设置,成排布置的多个第一补光灯200能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第一透镜100罩设在多个第一补光灯200上,以使得多个第一补光灯200的光线穿过第一透镜100而组成底盘补光区域。底盘补光区域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条形补光区域,从而使得车辆经过车底检测设备时,车辆底盘的各个部位会陆续经过补光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车宽方向指的是车辆的宽度方向,车宽方向与车辆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中,补光装置包括第一透镜100和多个第一补光灯200,第一透镜100为条纹光斑透镜,多个第一补光灯200能沿车宽方向成排设置。这使得多个第一补光灯20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100后形成底盘补光区域,底盘补光区域为条形补光区域,且沿车宽方向延伸。此种情况下,条形补光区域在车宽方向的光强较为均匀,不会呈现光强分布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的朗博型发光模式,进而能提高补光装置的补光效果。
另外,如背景所述,目前的补光装置采用COB光源,由于COB光源的朗博型发光特性,使得补光装置的光线分布在非检测区域,进而导致光能利用率较低,同时,若要需要较为均匀地补光,COB光源需要更分散地排布,这会增大补光装置的尺寸。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补光装置通过第一补光灯200的排布及条纹光斑透镜的反射作用,使得补光装置的光线集中在底盘补光区域,进而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最终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又无需使得第一补光灯200排布在较大的区域内,达到减小补光装置设备尺寸的目的,使得补光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提高底盘补光区域的形成效果,优选的,第一透镜100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透镜100可以一一对应地罩设在第一补光灯200上。此种情况下,每个第一透镜100能专门调整相对应的第一补光灯200的光线投射,进而能提高底盘补光区域的形成效果,进一步提高底盘补光区域内光强的均匀性。
请再次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补光灯200的投射方向可以倾斜投射,即相对于与地面相垂直的方向倾斜。此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得多个第一补光灯200的光线倾斜投射出去,增大第一补光灯200在车宽方向的投射拼接宽度,同时能缩小成排布置的多个第一补光灯200在车宽方向的占用空间。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补光灯200成对分布。同一对内的两个第一补光灯200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a可以为40°-9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第一补光灯200的安装平面与第一补光灯200的投射方向相垂直。
在实际的补光过程中,底盘补光区域能够对车辆的底盘进行补光,但是对于车辆的车轮侧补光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几乎没有补光,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补光灯300。第二补光灯300能够为车轮侧实施专门补光。第二补光灯300与第一补光灯200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对车底的整体补光效果。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位置有多种。当然,排除第一补光灯200可能存在的挡光现象,第二补光灯300也可以布置在车宽方向的多个位置,只要确保第二补光灯300能够为车轮侧实施补光,同时又不会使得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即可。
优选的方案中,成排布置的多个第一补光灯200形成补光灯排,补光灯排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第二补光灯300,此种布置方式使得第二补光灯300的光线不受第一补光灯200的影响,能简化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的布置。同样道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透镜400。第二透镜400罩设在第二补光灯300上,第二补光灯300投射的光线经过第二透镜400而形成车轮侧补光区域,车轮侧补光区域与底盘补光区域相衔接,从而能形成光强更为全面的补光面,从而实现对车底实施更为全面的补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车底包括车辆的底盘和车轮侧,通常,基于地面为平面的前提下,底盘平行于地面,车轮侧垂直于地面。
相比于第一补光灯200所对应的底盘而言,第二补光灯300所对应的车轮侧的区域较小,基于此,在车宽方向上,第二透镜400的光束角可以小于第一透镜100的光束角,进而实现光线的集中投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第二透镜400在车宽方向的光束角可以为45°-60°,第一透镜100在车宽方向的光束角可以为10°-15°。由于第二补光灯300用于对车轮侧进行补光,因此第二补光灯300可以采用光束角较小的圆形光斑透镜。
当然,在补光的过程中,底盘补光区域与轮侧补光区域能够在车宽方向对车底实施全面补光,底盘补光区域与轮侧补光区域的宽度(即车长方向的尺寸)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优选的,第二透镜400在车长方向的光束角与第一透镜100在车长方向的光束角可以相等。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第二透镜400在车长方向的光束角与第一透镜100在车长方向的光束角均为10°-15°。第一透镜100可以选择市面上较为常用的10°-60°的条纹光斑透镜。
同理,为了提高对车轮侧的投射面积,第二补光灯300也可以倾斜投射,即相对于与地面相垂直的方向倾斜。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光灯300也可以成对布置,同一对内的两个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平面的夹角b可以是40°-90°。此种情况下,第二补光灯300与第一补光灯200的倾斜角度一致,能方便对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的布设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平面与第二补光灯300的投射方向相垂直。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的倾斜投射角度可以根据光学仿真技术来具体决定,本申请不限制两者的光线投射角度。经过光学仿真技术验证,同一对内的两个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平面的夹角a是40°-90°,及同一对内的两个第一补光灯200的安装平面的夹角b为40°-90°时,能够使得整个补光装置实现较好的均匀补光效果。
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的补光装置采用COB光源,COB光源的功率较大,长时间工作会导致补光装置发热严重,不但会导致补光装置的使用寿命较短,而且还存在能耗较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均可以为贴片LED灯。传统的单颗COB光源的功率能达到六七十瓦,通常补光装置需要多个COB光源,这导致整个补光装置的能耗较大,而单颗贴片LED灯的功率在1.5-3w左右,采用贴片LED灯能使得整个补光装置的功率可以控制在100w以内,这能较大地降低能耗。
请再次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基座500,安装基座500能够实现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特别是在地面的安装。安装基座500设置有安装基础面,安装基础面与第一补光灯200的安装平面或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平面平行,且固定相连。具体的,第一补光灯200的安装平面或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平面与安装基础面之间可以通过胶水、螺纹连接件等实现固定连接。
安装基座500可以有多种结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基座500可以为折弯钣金件,安装基础面为折弯钣金件的折弯面。折弯钣金件的折弯形状能适配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即可,本申请不限制折弯钣金件的折弯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均可以与折弯钣金件一一对应,即多个折弯钣金件实现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的安装。优选的,多个折弯钣金件之间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件相连。此种结构能够使得补光装置的拆卸更加灵活,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拆卸某一个折弯钣金件实现对某个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的检修或更换。基于折弯钣金件作为基础,且通常铺设在地面上这一前提,为了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优选的,多个折弯钣金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一整块金属板通过折弯形成,此种结构具有便于组装,抓地较为牢固等优点,能提高补光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装置还可以包括补光灯基座600。具体的,第一补光灯200可以设置补光灯基座600,第二补光灯300也可以设置补光灯基座600。补光灯基座600可以为金属基座。本申请中,每个第一补光灯200和每个第二补光灯300具有较好的独立性,为了便于安装及单独散热,每个第一补光灯200及每个第二补光灯300一一对应一个补光灯基座600。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补光灯基座600可以为铝材基座,铝材基座不但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而且还具有材质轻、价格便宜等优势。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补光灯基座600可以为PCB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板上可以设置散热机构,PCB板可以为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实施供电,同时还能实现散热。
补光灯基座600不但能够起到安装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散热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第一透镜100或第二透镜400的安装基础。基于此,第一透镜100和第二透镜400均可以通过支撑部700,分别罩设在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上。如上文所述,为了使得每个第一补光灯200和每个第二补光灯300具有较好的独立性,进而便于安装,每个第一透镜100和每个第二透镜400一一对应一个支撑部700。支撑部700可以设置在相对应的补光灯基座600上。此种情况下,补光灯基座600作为支撑部700的安装基础,而支撑部700能实现第一透镜100或第二透镜400的安装,进而实现第一透镜100罩设在第一补光灯200上,或者第二透镜400罩设在第二补光灯300上。
支撑部7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700可以为筒状结构件,支撑部700的底端固定在补光灯基座600上,支撑部700的顶端为敞口端710,敞口端710用于供第一透镜100或第二透镜400能向着支撑部700的内腔安装,进而安装在支撑部700的内腔中。支撑部700采用此种结构,能实现第一透镜100或第二透镜400装配的前提下,还能提高装配的紧凑型,减小补光装置的体积。
如图2所示,敞口端710可以设置有搭接凹陷711,相对应的,第一透镜100和第二透镜400的外侧端均设置有搭接凸台(即搭接凸台110和搭接凸台410),搭接凸台与搭接凹陷711通过搭接的方式定位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镜100远离第一补光灯200的一端为外侧端,第二透镜400远离第二补光灯300的一端为外侧端。具体的,搭接凹陷711可以设置在敞口端710的端面上,搭接凸台与搭接凹陷711搭接配合,上述搭接配合能够起到定位第一透镜100或第二透镜400的作用。当然,第一透镜100和第二透镜400的外侧端可以设置凹陷,相对应的,敞口端710可以设置搭接凸台。鉴于第一透镜100和第二透镜400上开设搭接凹陷711可能会影响光线的投射,优选的,敞口端710设置有搭接凹陷711,相对应的,第一透镜100和第二透镜400的外侧端均设置有搭接凸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部700的底端可以设置有封堵部720,封堵部720与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相对的部位可以开设有避让孔721,封堵部720可以贴设在补光灯基座600上。首先,封堵部720能起到封堵的作用,避免灰尘进入支撑部700的内腔中而影响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的工作;其次,封堵部720与补光灯基座600贴合,使得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产生的热能够更快捷地被导出;再次,第一补光灯200或第二补光灯300穿过避让孔721而位于支撑部700的内腔中,支撑部700能起到灯杯的作用,使得第一补光灯200和第二补光灯300投射的光线更加汇聚。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车底检测设备,所公开的车底检测设备包括上文实施例中任一项所描述的补光装置。
本文中,各个优选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组合来形成方案,这些方案均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
本文中,各个优选方案仅仅重点描述的是与其它优选方案的不同,各个优选方案只要不冲突,都可以任意组合,组合后所形成的实施例也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畴之内,考虑到文本简洁,本文就不再对组合所形成的实施例进行单独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7)

1.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一补光灯,第一透镜为条纹光斑透镜,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成排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上,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透镜而组成底盘补光区域,所述底盘补光区域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条形补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透镜一一对应地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成对分布,同一对内的两个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第二补光灯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罩设在所述第二补光灯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光线经所述第二透镜而形成轮侧补光区域,所述轮侧补光区域与所述底盘补光区域相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成排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补光灯形成补光灯排,所述补光灯排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透镜一一对应地罩设在所述第二补光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光束角小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光束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光束角为10°-15°,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光束角为45°-6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光灯成对分布,同一对内的两个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9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设置有成对分布的安装基础面,所述安装基础面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安装平面或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安装平面平行、且固定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为折弯钣金件,所述安装基础面为所述折弯钣金件的折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补光灯基座,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均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所述补光灯基座的底面为所述安装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通过支撑部,分别罩设在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上,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筒状结构件,所述支撑部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所述支撑部的顶端为敞口端,所述敞口端用于供所述第一透镜或第二透镜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内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端设置有搭接凹陷,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外侧端均设置有搭接凸台,所述搭接凸台与所述搭接凹陷定位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设置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敞口端的敞口相对布置,以封堵所述支撑部的底端的端口,所述封堵部与所述第一补光灯或第二补光灯相对的部位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封堵部贴设在所述补光灯基座上。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均为贴片LED灯。
17.车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装置。
CN201720759110.5U 2017-06-27 2017-06-27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02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9110.5U CN207502876U (zh) 2017-06-27 2017-06-27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9110.5U CN207502876U (zh) 2017-06-27 2017-06-27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2876U true CN207502876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91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02876U (zh) 2017-06-27 2017-06-27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28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341A (zh) * 2018-10-12 2019-03-0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Oled汽车车灯
CN109788176A (zh) * 2019-01-30 2019-05-21 山东神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车底扫描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341A (zh) * 2018-10-12 2019-03-0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Oled汽车车灯
CN109788176A (zh) * 2019-01-30 2019-05-21 山东神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车底扫描仪
CN109788176B (zh) * 2019-01-30 2024-04-30 济南神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车底扫描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815B (zh) 面发光单元及具有面发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207502876U (zh) 车底检测设备及车底检测设备的补光装置
CN10450314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1545609B (zh) Led路灯多曲面反射器
CN202075944U (zh) Led显示屏模组
CN105242454A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51231A (zh) 一种led路灯
CN104796646B (zh) 激光电视屏幕及激光电视系统
CN103542276B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实现均匀前光光源的方法
CN102194385B (zh) 一种led显示屏模组
CN207690428U (zh) 一种屏前散热的led显示屏
CN20446259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1110928Y (zh) 一种线路板及背光源
CN105715997A (zh) 一种led投光灯
CN204901491U (zh) 一种补光灯
CN201652176U (zh) 透光板改良结构
CN201412735Y (zh) 亮度可调的透射式胶片扫描仪大功率led光源
CN209514258U (zh) 一种背光部件
CN209804174U (zh) 一种带透镜led显示屏模组
CN208907953U (zh) 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
CN103383087A (zh) 一种led天幕灯
CN206514242U (zh) Led路灯透镜
CN202582488U (zh) 视觉检测单元和视觉检测系统
CN206906758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CN206863425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