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0083U -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0083U
CN207500083U CN201721664280.1U CN201721664280U CN207500083U CN 207500083 U CN207500083 U CN 207500083U CN 201721664280 U CN201721664280 U CN 201721664280U CN 207500083 U CN207500083 U CN 207500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elastomer
bottom plate
denoising devic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42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元躬
占永兴
徐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642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0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0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0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降噪装置包括底座,设备的底板设置在底座上;至少一个弹性体,被夹持在底座与底板之间;至少一套固定结构,用于将底板、弹性体及底座紧固在一起。固定结构包括依次穿过底座、弹性体及底板的紧固件;套设在紧固件上并与紧固件配合,将底座、弹性体及底板紧固在一起的锁紧件;及设置在紧固件上的限位件,待锁紧件安装到位后,锁紧件与底板之间预留第一缓冲间隙,保证弹性体在设备未工作时具有完整的弹性形变能力,降噪装置减震降噪效果好。降噪系统包括上述的降噪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围成安装腔体的壳体,压缩机安装在安装腔体内,壳体可以有效隔绝压缩机产生的噪音传播到外界。

Description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逐渐被公众所认知,并大量应用在私人住宅、宾馆酒店、学校的热水供应以及北方的供暖工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噪音方面,不少用户都投诉自己所购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噪音太大,无法忍受;同时各地也开始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噪音进行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3431998U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机组的减震装置,其包括机组底座、安装在机组底座上并具有内腔的箱体,箱体与底座之间围成安装腔体,位于安装腔体内并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机组底座上的支撑板、设置在箱体内壁面上的消音棉;压缩机通过第一螺栓紧固在支撑板上,减震装置还包括被夹持在压缩机与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橡胶缓冲垫,和被夹持在支撑板与底座之间的第二橡胶缓冲垫。
压缩机通过支撑板、第一橡胶缓冲垫以及第二橡胶缓冲垫固定在机组底座上,在橡胶缓冲垫的作用下减少由震动发出的噪音;同时,箱体以及箱体内侧的消音棉吸收并隔断箱体内腔中发出的噪音。
但是,上述的减震装置,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橡胶缓冲垫固定在支撑板顶部表面与压缩机底部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二橡胶缓冲垫固定在支撑板底部表面与机组底座之间。这样的结构容易导致在安装过程中,螺栓旋拧过紧,在安装到位后,橡胶缓冲垫受到过大的挤压而已经达到弹性形变最大值,压缩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会直接通过支撑板与橡胶缓冲垫传递到机组底座上与箱体上,产生噪音并直接传递到外界,导致减震装置减震降噪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减震装置的降噪效果较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包括
底座,产生噪声设备的底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至少一个弹性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被夹持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之间;
至少一套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底板、所述弹性体及所述底座紧固在一起;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底座、弹性体及底板的紧固件;套设在所述紧固件上并与所述紧固件配合,以将所述底座、弹性体及底板紧固在一起的锁紧件;及设置在所述紧固件上的限位件,待所述锁紧件安装到位后,沿竖直方向上,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底板之间预留第一缓冲间隙。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限位件为成型在所述紧固件外壁面上的环形台,所述锁紧件的底部抵压在所述环形台上。
优选地,上述的降噪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板;
所述弹性体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体被夹持在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体被夹持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固定结构为至少两套,至少一套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对应地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在所述底座、弹性体及支撑板上;至少一套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对应地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在所述支撑板、弹性体及底板上。
优选地,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弹性体包括套设在所述紧固件上的环形部,连接在所述环形部并沿所述紧固件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被夹持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支撑部在绕所述环形部外壁面一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和/或
所述环形部在绕所述紧固件外壁面一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环形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环形凹槽分布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以及所述环形部的底部上。
优选地,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环形部的顶部穿过所述底板的内孔并伸向所述限位件;所述环形部的顶部上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翻边;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翻边的顶部与所述锁紧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缓冲间隙,其底部与所述底板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二缓冲间隙。
一种降噪系统,包括
上述的降噪装置;
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围成安装腔体;
作为产生噪声设备的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降噪系统,所述壳体至少开设有顶部开口,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由上向下延伸的至少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顶部开设有豁口,所述滑槽用于所述压缩机安装到位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和排气管分别经一个所述豁口滑入对应的所述滑槽内并穿设在所述滑槽的底部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降噪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外表面上的挡板,所述挡板避开所述滑槽的底部,以使所述吸气管和排气管穿设在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滑槽底部之间的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装置,包括底座、弹性体、固定结构以及产生噪声设备的底板,固定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紧固件与锁紧件,紧固件上设有限位件,紧固件与锁紧件配合将底座、弹性体以及底板固定在一起,在限位件的作用下,锁紧件与底板之间预留有第一缓冲间隙,保证了在安装到位后,设备未工作时,弹性体不会受到锁紧件与底板的挤压而产生初始形变,使弹性体在设备工作前拥有完整的弹性形变能力,保证了弹性体的缓冲减震能力,从而使得该降噪装置的减震降噪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装置,弹性体为至少两个、固定结构为至少两套,还包括支撑板,一个弹性体被夹持在底座与支撑板之间并由固定结构固定,另一个弹性体被夹持在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并由固定结构固定,通过两个弹性体的弹性形变增强降噪装置的减震降噪能力;另外,两个弹性体可以将产生噪声设备的振动频率与底座的振动频率错开,防止降噪装置与设备产生共振而放大噪音。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装置,弹性体包括环形部以及支撑部,支撑部与环形部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可以减少弹性体上的实体部分,增强弹性体的弹性形变能力,同时环形凹槽作为弹性体形变部分的让位空间,也可以加强弹性体的弹性形变能力。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装置,环形部顶部穿过底板的内孔并伸向限位件,环形部顶部还具有翻边。在竖直方向上,翻边顶部与锁紧件之间形成第一缓冲间隙,保证弹性体的弹性形变能力;翻边底部与底板顶部之间还形成第二缓冲间隙,在产生噪声设备工作产生震动时,第二缓冲间隙可以作为震动的缓冲空间,减少设备通过弹性体以及固定结构传递到底座上的震动,提高降噪装置的减震降噪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系统,在底座上还设置壳体,壳体与底座围成封闭的安装腔体,作为产生噪声设备的压缩机设置在安装腔体中,壳体可以将压缩机震动产生的噪音有效隔绝在安装腔体中,减少传递到壳体外部的噪音,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降噪系统爆炸图;
图2为图1中降噪系统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降噪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弹性体;21-环形部;22-支撑部;221-环形凹槽;23-翻边;24-第二缓冲间隙;
3-固定结构;31-紧固件;32-环形台;33-锁紧件;34-第一缓冲间隙;
4-底板;
5-支撑板;
6-壳体;61-安装腔体;62-顶板;63-前密封板;64-后密封板;65-左密封板;66-右密封板;661-滑槽;662-豁口;6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座1、弹性体2、固定结构3以及支撑板5。产生噪声的设备为压缩机4,压缩机4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底板41,底板41与支撑板5上均开设有与弹性体2相配合的通孔。
如图2所示,弹性体2由弹性较好的橡胶材质制成,其包括环形部21、支撑部22以及翻边23。其中,支撑部22一体成型在环形部21的周向外壁面上,环形部21顶部向上延伸并高出支撑部22的顶部,在环形部21的顶部上一体成型有沿其周向的环形翻边23,翻边23沿环形部21径向向外延伸,翻边23的底部与支撑部22的顶部之间具有安装空间。
环形部21底部沿其周向内壁面开设有环形凹槽221;支撑部22顶部沿环形部21周向外壁面开设有环形凹槽221。环形凹槽221可以减少弹性体2上的实体部分,增强弹性体2的弹性形变能力,同时环形凹槽221作为弹性体2形变部分的让位空间,也可以加强弹性体2的弹性形变能力。
固定结构3包括紧固件31以及锁紧件33,例如,为相互配合的螺栓与螺母,螺栓的螺杆部上设有限位件,例如,沿螺杆周向设置的环形台32。
通过固定结构3将底板41、弹性体2以及支撑板5固定在一起,弹性体2通过底板41上的通孔穿设在底板41上,底板41被夹持在翻边23底部与支撑部22顶部之间的安装空间内。
支撑板5上设有向上凸起形成的凸台,凸台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穿过支撑板5凸台、弹性体2以及底板41的螺栓与螺母配合,将支撑板5、弹性体2以及底板41固定在一起,螺栓具有环形台32的一端靠近翻边23,另一端靠近支撑板5。
安装到位后,螺母旋紧抵靠在环形台32上,在竖直方向上,使得螺母与翻边23相距第一缓冲间隙34;并且,支撑部22被夹持在底板41与支撑板5凸台之间,底板41的顶部与翻边23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相距第二缓冲间隙24。
通过固定结构3将支撑板5、弹性体2以及底座1固定在一起,弹性体2通过支撑板5上的通孔穿设在支撑板5上,支撑板5被夹持在翻边23底部与支撑部22顶部之间的安装空间内。
底座1上设有向上凸起形成的凸台,凸台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穿过底座1凸台、弹性体2以及支撑板5的螺栓与螺母配合,将底座1、弹性体2以及支撑板5固定在一起,螺栓具有环形台32的一端靠近翻边23,另一端靠近底座1。
安装到位后,螺母旋紧抵靠在环形台32上,在竖直方向上,使得螺母与翻边23相距第一缓冲间隙34;并且,支撑部22被夹持在支撑板5与底座1凸台之间,支撑板5的顶部与翻边23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相距第二缓冲间隙24。
第一缓冲间隙34保证了在安装到位后,压缩机4未工作时,弹性体2不会因螺母旋得过紧而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初始形变,使弹性体2在压缩机4工作前拥有完整的弹性形变能力,保证了弹性体2的缓冲减震能力,从而使得该降噪装置的减震降噪效果好。
在压缩机4工作产生震动时,第二缓冲间隙24可以作为震动的缓冲空间,减少压缩机4通过弹性体2以及固定结构3传递到底座1上的震动,提高降噪装置的减震降噪效果。
如图1所示,支撑板5上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凸台,通过三套固定结构3以及一一对应的弹性体2将压缩机4底板41与支撑板5固定在一起;底座1上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凸台,通过四套固定结构3以及一一对应的弹性体2将支撑板5与底座1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系统,如图1与图3所示,其包括上述的降噪装置、壳体6以及压缩机4,压缩机4固定在降噪装置上。
壳体6由前密封板63、后密封板64、左密封板65、右密封板66以及顶板62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壳体6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并与底座1围成封闭的安装腔体,压缩机4与降噪装置处于安装腔体内。
在前密封板63、后密封板64、左密封板65、右密封板66以及顶板62的内侧均贴有波浪形的消音毛毡;在右密封板66上的顶部开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两个滑槽661,滑槽661的顶部具有豁口662,在右密封板66滑槽661处的外壁面上还可拆卸地固定有挡板67,挡板67与右密封板66配合,在滑槽661底部形成两个分别供压缩机4吸气管和压缩机4排气管通过的通孔;右密封板66上还开设有供压缩机4电源线通过的通孔。
壳体6由各密封板及挡板67拼装而成,对于压缩机4及其相关设备或零部件的组装不会产生影响,滑槽661的设置使得各个密封板可以在压缩机4的吸气管与排气管焊接完成后安装,安装简单方便,灵活性好。
该降噪系统中,设置支撑板5与两层弹性体2,可以增强降噪装置的减震降噪能力;另外,两层弹性体2可以将压缩机4的振动频率与底座1、壳体6的振动频率错开,防止底座1、壳体6与压缩机4产生共振而放大噪音的情况发生。
压缩机4设置在封闭的安装腔体中,各个密封板内壁面上的消音毛毡可以吸收压缩机4产生的噪音,无论压缩机4处于高频还是低频运行状态,降噪装置及外壳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壳体6可以将压缩机4震动产生的噪音有效隔绝在安装腔体中,减少传递到壳体6外部的噪音,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支撑板5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四个等数量的凸台,通过对应数量的固定结构3与弹性体2将压缩机4底板41与支撑板5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底座1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等数量的凸台,通过对应数量的固定结构3与弹性体2将支撑板5与底座1固定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可替换地实施方式,可以不设置支撑板5,底板41通过固定结构3与弹性体2直接固定在底座1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其与实施例1或2中提供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环形部21底部沿其周向内壁面可以开设多个直径不同的环形凹槽221,例如两个、三个等数量;进一步地,支撑部22顶部沿环形部21周向外壁面可以开设多个直径不同的环形凹槽221,例如两个、三个等数量。
作为进一步可替换地实施方式,在环形部21底部可以不设置环形凹槽221和/或;
在支撑部22顶部可以不设置环形凹槽22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其与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产生噪声设备可以为大型电机等其它在工作会产生噪音的设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系统,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降噪系统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右密封板66上开设的滑槽661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等数量,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产生噪声设备的底板(41)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
至少一个弹性体(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被夹持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底板(41)之间;
至少一套固定结构(3),用于将所述底板(41)、所述弹性体(2)及所述底座(1)紧固在一起;
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底座(1)、弹性体(2)及底板(41)的紧固件(31);套设在所述紧固件(31)上并与所述紧固件(31)配合,以将所述底座(1)、弹性体(2)及底板(41)紧固在一起的锁紧件(33);及设置在所述紧固件(31)上的限位件,待所述锁紧件(33)安装到位后,沿竖直方向上,所述锁紧件(33)与所述底板(41)之间预留第一缓冲间隙(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成型在所述紧固件(31)外壁面上的环形台(32),所述锁紧件(33)的底部抵压在所述环形台(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方的支撑板(5);
所述弹性体(2)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体(2)被夹持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板(5)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体(2)被夹持在所述支撑板(5)与所述底板(41)之间;
所述固定结构(3)为至少两套,至少一套所述固定结构(3)用于将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板(5)固定连接,对应地所述紧固件(31)依次穿设在所述底座(1)、弹性体(2)及支撑板(5)上;至少一套所述固定结构(3)用于将所述支撑板(5)与所述底板(41)固定连接,对应地所述紧固件(31)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5)、弹性体(2)及底板(4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2)包括套设在所述紧固件(31)上的环形部(21),连接在所述环形部(21)并沿所述紧固件(31)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被夹持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底板(4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在绕所述环形部(21)外壁面一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221);和/或所述支撑部(22)在绕所述紧固件(31)外壁面一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221)为两个,两个所述环形凹槽(221)分布在所述支撑部(22)的顶部和底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21)的顶部穿过所述底板(41)的内孔并伸向所述限位件;所述环形部(21)的顶部上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底板(41)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翻边(23);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翻边(23)的顶部与所述锁紧件(3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缓冲间隙(34),其底部与所述底板(41)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二缓冲间隙(24)。
8.一种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
壳体(6),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与所述底座(1)之间围成安装腔体;
作为产生噪声设备的压缩机(4),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至少开设有顶部开口,所述壳体(6)的至少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由上向下延伸的至少两个滑槽(661),所述滑槽(661)的顶部开设有豁口(662),所述滑槽(661)用于所述压缩机(4)安装到位后,所述压缩机(4)的吸气管和排气管分别经一个所述豁口(662)滑入对应的所述滑槽(661)内并穿设在所述滑槽(661)的底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661)外表面上的挡板(67),所述挡板(67)避开所述滑槽(661)的底部,以使所述吸气管和排气管穿设在所述挡板(67)的底部与所述滑槽(661)底部之间的间隙内。
CN201721664280.1U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Active CN207500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4280.1U CN207500083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4280.1U CN207500083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0083U true CN207500083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4280.1U Active CN207500083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00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7746A (zh) * 2020-07-31 2020-12-04 清华大学 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CN112437208A (zh) * 2019-08-09 2021-03-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和摄像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7208A (zh) * 2019-08-09 2021-03-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和摄像机
CN112437208B (zh) * 2019-08-09 2022-07-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和摄像机
CN112037746A (zh) * 2020-07-31 2020-12-04 清华大学 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CN112037746B (zh) * 2020-07-31 2023-03-14 清华大学 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00083U (zh) 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系统
CN110005645B (zh) 一种降噪型离心风机
CN21083922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立式齿轮减速马达
CN205754838U (zh) 使用被动振膜单元的声学结构
CN208859232U (zh) 减振脚垫、水泵组件及净水机
CN208204363U (zh) 压缩机二级减振装置和空调器
CN206907475U (zh) 一种超声波隔音罩
CN212582673U (zh) 一种具有降噪装置的液压锤的锤架
CN202177204U (zh) 一种缓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634184U (zh) 静音发电机组消音排气管道的连接装置
CN209611698U (zh) 一种用于柔性板电动床上的震动按摩装置
CN214007883U (zh) 一种减振组件及具有该减振组件的电器
CN203835494U (zh) 静音电站的总成装置
CN107606398A (zh) 减振固定架、动力组件及净水机
CN206784791U (zh)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建筑室内装饰板
CN207777151U (zh) 增压泵用底脚和具有其的净饮设备
CN213638511U (zh) 一种环保用电设备
CN110830883A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电声转换器
CN206007559U (zh) 一种按摩器气泵的隔振静音安装机构
CN215637405U (zh) 一种用于缓解风轮蜗壳震动的固定结构及其吸油烟机
CN210007540U (zh) 一种数字式发电机用保护装置
CN215344229U (zh) 一种农用机动车发电机
CN205793280U (zh) 装配被动振膜单元的声学结构
CN213844750U (zh) 一种设备噪声隔离装置
CN219678251U (zh) 一种降噪开关磁阻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