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3209U - 一种运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93209U CN207493209U CN201721517896.6U CN201721517896U CN207493209U CN 207493209 U CN207493209 U CN 207493209U CN 201721517896 U CN201721517896 U CN 201721517896U CN 207493209 U CN207493209 U CN 2074932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member
- motion
- medium line
- wheel
- roller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每一所述万向轮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及至少两个滚轮组,每一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且每一所述滚轮组内滚轮的滚动方向相同,所述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滚轮组分别固定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所述滚轮组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滚轮组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运动机构车、运动机构等玩具产品通常是通过脚部滑动或电力驱动,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动力效果,但是趣味性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儿童对玩具越来越高的趣味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运动机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每一所述万向轮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及至少两个滚轮组,每一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且每一所述滚轮组内滚轮的滚动方向相同,所述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滚轮组分别固定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滚轮组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滚轮组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滚轮组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万向轮的高度高于所述滚轮组中滚轮的高度。
优选地,在每一所述滚轮组中,所述滚轮各自独立地沿直线排列,且所述滚轮的排列方向与滚动方向相同。
优选地,每一所述滚轮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滚轮的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固定于所述承力件底面;所述滚轮支架沿平行于所述滚动方向延伸,且所述滚轮沿所述滚轮支架延伸方向直线排列。
优选地,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滚轮组相对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或内八字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承力件为具有平板结构或曲板结构的承力板。
一种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每一所述万向轮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及至少两个履带轮,每一所述履带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履带轮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履带轮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所述万向轮的高度高于所述履带轮的高度,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履带轮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履带轮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一种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滑脚,每一所述支撑滑脚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且360度可旋转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及至少两个冰刀,每一所述冰刀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冰刀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冰刀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滑脚的高度高于所述冰刀的高度,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冰刀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冰面对所述冰刀的作用力驱动所述支撑滑脚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一种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滑脚,每一所述支撑滑脚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且于所述承力件360度旋转连接;及至少两个滑雪板,每一所述滑雪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滑雪板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滑雪板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滑脚的高度高于所述滑雪板的高度,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滑雪板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雪面对所述滑雪板的作用力驱动所述支撑滑脚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运动机构内,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所述滚轮组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滚轮组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从而通过两个滚轮组驱动所述承力件,结构简单,而且如果应用于滑板、儿童车等玩具产品,可以提高玩具的趣味性;
2、所述万向轮的高度高于所述滚轮组中滚轮的高度,使得所述运动机构的可以左右摇晃,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3、在每一所述滚轮组中,所述滚轮各自独立地沿直线排列,且所述滚轮的排列方向与滚动方向相同,每一所述滚轮的排列方向和滚动方向一致从而可以提高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动力;
4、所述滚动方向与所述运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呈外八字型或内八字型设置,使得所述运动机构具有更优的运动性能,提高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运动机构中滚轮组呈内八字型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运动机构的力学分析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运动机构中滚轮组呈内八字型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运动机构中履带轮呈内八字型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运动机构中冰刀呈内八字型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运动机构中设有四个冰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运动机构中滑雪板呈内八字型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10、及分别与所述承力件10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两个滚轮组20。
所述承力件10设有支撑所述承力件10的至少一个万向轮,并用于承载使用者或物品。可选择地,所述承力件10可以是一个具有任意几何形状的承力件,还可以是由至少两个具有任意几何形状的承力件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力件10为具有平板结构或曲板结构的承力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装设于所述承力件10的中间线上。而且,所述万向轮可以设有一个、两个或者至少两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实际上,所述滚轮组20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而且,每一所述滚轮组20内可以设有一个、两个或至至少三个滚轮,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满足使用或设计需要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接下来,以所述承力件10底部设有两个所述万向轮和两个所述滚轮组20为例进行描述,其中,所述承力件10包括均为万向轮的前万向轮11和后万向轮12。
两个所述滚轮组20分别固定于所述承力件10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10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滚轮组20沿所述承力件10的中间线对称设置。而且,左右两侧的滚轮组20均包括两个滚轮21、及用于固定两个所述滚轮21的滚轮支架22。在每一所述滚轮组20内,两个所述滚轮21的滚动方向相同,且所述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10的中间线呈夹角;所述滚轮支架22固定于所述承力件10,且所述滚轮支架22沿平行于所述滚动方向延伸,所述滚轮21沿所述滚轮支架22的延伸方向直线排列。
左右两个所述滚轮组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10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外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方向,左右两个所述滚轮组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如图2所示,可选择地,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左右两个所述滚轮组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10’的中间线呈内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内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后退方向,左右两个所述滚轮组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11、12的高度高于所述滚轮组20中滚轮21的高度。如此,对所述承力件10的左右两侧交替施力时,可以使得所述承力件10产生向左右两侧的交替倾斜。
例如,在使用时,如果在所述承力件10的左侧施力时,所述承力件10向左侧倾斜从而使得左侧的所述滚轮组20抵接地面,地面对所述滚轮组20的反作用力驱动所述前万向轮11和后万向轮12带动所述承力件10向右前方移动;
改变施力方向,在所述承力件10的右侧施力时,所述承力件10向右侧倾斜从而使得右侧的所述滚轮组20抵接地面,地面对所述滚轮组20的反作用力驱动所述前万向轮11和后万向轮12带动所述承力件10向左前方移动;
如果在所述承力件10的左右两侧交替施力,则所述承力件10可以实现左右摇摆地向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左右两个所述滚轮组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10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设置,因此当所述承力件10向左右两侧倾斜时,地面对所述左右两个所述滚轮组20的反作用力才会驱动所述运动机构左右摇摆地向前移动,具体驱动原理如下:
以图3为例,设定所述承力件10的前进方向为A1,所述滚轮组20的滚动方向为A2,所述前进方向A1和所述滚动方向A2的夹角为α,
以左侧所述滚轮组20为例进行力学分析,在所述运动机构启动时,对所述承力件10的左侧施力而倾斜,左侧的所述滚轮组20抵接地面,地面对所述滚轮组20的摩擦力F是反作用力;
显然,由于所述运动机构处于未启动的静止状态,所述滚轮组20对地面没有相对运动,则二者之间的摩擦力F为静摩擦力;由此可知,摩擦力F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滚轮组20的滚动方向A2,且,摩擦力F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所述承力件10的前进方向A1的分力F1、及垂直于所述承力件10的前进方向A1的分力F2,计算公式如下:
F1=F×sinα,F2=F×cosα,0<α<90°。
显然,分力F1提供了所述承力件10向前移动的动力,F2提供了所述承力件10水平移动的动力。
而且,由于所述承力件10底部设置为前万向轮11和后万向轮12,因此所述承力件10可以在分力F1和分力F2的作用下产生向前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合成运动,即向右前方移动。
如果对所述承力件10的右侧施力而倾斜,右侧的所述滚轮组20抵接地面,其力学分析过程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两个所述滚轮组20的八字型设置、以及位于所述承力件10底部的前万向轮11和后万向轮12相互配合,使得所述承力件10在左右交替施力时,可以实现左右摇摆地向前移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实施例二提供的运动机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在:在每一所述滚轮组220包括各自独立设置且滚动方向相同的多个滚轮201,在每一所述滚轮组220中,所述滚轮201各自独立地沿直线排列,且所述滚轮20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滚动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210左右两侧的所述滚轮201相对于所述承力件210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外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滚轮20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实施例三提供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与实施例二提供的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相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5所示,可选择地,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210’左右两侧的所述滚轮201’相对于所述承力件210’的中间线呈内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内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后退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滚轮20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实施例三提供的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310和固定于所述承力件310的至少两个履带轮320。
具体的,实施例三提供的运动机构的承力件3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承力件10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相对应的,所述承力件310的底部也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311,每一所述万向轮311均设于所述承力件310的中间线上。
每一所述履带轮320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310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履带轮320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310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310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履带轮320沿所述承力件310的中间线对称设置。而且,所述万向轮311的高度高于所述履带轮320的高度。
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310对应所述履带轮320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310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履带轮320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311带动所述承力件3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310左右两侧的所述履带轮3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310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外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履带轮31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实施例三提供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相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7所示,可选择地,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310’左右两侧的所述履带轮3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310’的中间线呈内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内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后退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履带轮3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实施例四提供的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410和固定于所述承力件410的至少两个冰刀420。
具体的,实施例四提供的运动机构的承力件4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承力件10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所述承力件410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滑脚411,每一所述支撑滑脚411均设于所述承力件410的中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滑脚411 360度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承力件410。优选地,所述支撑滑脚411具有冰刀结构。
每一所述冰刀420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承力件410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冰刀420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410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410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冰刀420沿所述承力件410的中间线对称设置。而且,所述支撑滑脚411的高度高于所述冰刀420的高度。
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410对应所述冰刀420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410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冰刀420的作用力驱动所述支撑滑脚411带动所述承力件4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410左右两侧的所述冰刀4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410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外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冰刀41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实施例四提供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相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9所示,可选择地,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410’左右两侧的所述冰刀4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410’的中间线呈内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内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后退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冰刀4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如图10所示,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冰刀的运动机构,在所述承力件的左右两侧还可以分别设置两个所述冰刀420。而且,每一所述冰刀420的延伸方向与均与所述承力件410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1,实施例五提供的运动机构包括承力件510和固定于所述承力件510的至少两个滑雪板520。
所述承力件510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滑脚511,每一所述支撑滑脚511均设于所述承力件510的中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滑脚511 360度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承力件510。
每一所述滑雪板5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力件510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滑雪板520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510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510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滑雪板520沿所述承力件510的中间线对称设置。而且,所述支撑滑脚511的高度高于所述滑雪板520的高度。
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510对应左右两侧的滑雪板520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510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滑雪板520的作用力驱动所述支撑滑脚411带动所述承力件5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510左右两侧的所述滑雪板5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510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外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前进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滑雪板5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实施例五提供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受力分析相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2所示,可选择地,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承力件510’左右两侧的所述滑雪板520’相对于所述承力件510’的中间线呈内八字型设置。所谓的内八字型设置,是指沿所述运动机构的后退方向,左右两侧的所述滑雪板5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每一所述万向轮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及至少两个滚轮组,每一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且每一所述滚轮组内滚轮的滚动方向相同,所述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滚轮组分别固定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滚轮组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滚轮组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滚轮组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的高度高于所述滚轮组中滚轮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滚轮组中,所述滚轮各自独立地沿直线排列,且所述滚轮的排列方向与滚动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滚轮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滚轮的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固定于所述承力件底面;
所述滚轮支架沿平行于所述滚动方向延伸,且所述滚轮沿所述滚轮支架延伸方向直线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滚轮组相对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外八字型或内八字型设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件为具有平板结构或曲板结构的承力板。
7.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每一所述万向轮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及至少两个履带轮,每一所述履带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履带轮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履带轮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
所述万向轮的高度高于所述履带轮的高度,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履带轮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地面对所述履带轮的作用力驱动所述万向轮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8.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滑脚,每一所述支撑滑脚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且360度可旋转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及
至少两个冰刀,每一所述冰刀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冰刀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冰刀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
所述支撑滑脚的高度高于所述冰刀的高度,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冰刀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冰面对所述冰刀的作用力驱动所述支撑滑脚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9.一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力件,其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滑脚,每一所述支撑滑脚均设于承力件的中间线上,且于所述承力件360度旋转连接;及
至少两个滑雪板,每一所述滑雪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呈夹角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滑雪板分别装设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承力件左右两侧的相对应的滑雪板沿所述承力件的中间线对称设置;
所述支撑滑脚的高度高于所述滑雪板的高度,在使用时,在所述承力件对应左右两侧的滑雪板的位置交替施力,使得所述承力件向左右两侧交替倾斜,进而通过雪面对所述滑雪板的作用力驱动所述支撑滑脚带动所述承力件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17896.6U CN207493209U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一种运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17896.6U CN207493209U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一种运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93209U true CN207493209U (zh) | 2018-06-15 |
Family
ID=6250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1789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93209U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一种运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932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15468A (zh) * | 2017-11-14 | 2018-02-23 | 林龙辉 | 一种运动机构 |
-
2017
- 2017-11-14 CN CN201721517896.6U patent/CN2074932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15468A (zh) * | 2017-11-14 | 2018-02-23 | 林龙辉 | 一种运动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5327589B2 (en) | Double-sided toy car capable of vertical turning within sealed track | |
CN207493209U (zh) | 一种运动机构 | |
RU2628285C2 (ru) | Шасси для передвижения по различным опорным поверхностям с колесно-шаговыми движителями | |
WO2016067720A1 (ja) | 自転車トレーナー | |
CN102149547A (zh) | 脚轮 | |
CN107715468A (zh) | 一种运动机构 | |
CN107054488B (zh) | 球形机器人 | |
US2738617A (en) | Articulated undulating and crawling toy | |
CN101519020A (zh) | 一种转轴固定式可二维运动的转轮 | |
CN207545788U (zh) | 一种动力结构及滑板 | |
CN201643640U (zh) | 一种漂移板 | |
CN105480019B (zh) | 一种游乐车用弹性受控支撑轮 | |
CN103120844B (zh) | 滑板 | |
CN107080936A (zh) | 一种动力结构及重心滑板 | |
CN204121757U (zh) | 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轮 | |
CN210963911U (zh) | 一种仿真恐龙四足行走结构 | |
CN212220380U (zh) | 底盘具有悬挂结构的小车 | |
CN101323233A (zh) | 可双向使用的万向滚轮 | |
CN109017715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具有稳定结构可拆卸的固定装置 | |
CN105774887B (zh) | 儿童推车 | |
JP2020116361A (ja) | カービングロールボード | |
CN204232709U (zh) | 一种儿童摇椅 | |
CN203436832U (zh) | 一种可倾斜滑行的手指滑板玩具 | |
CN209175782U (zh) | 一种便于平稳前进的机器人底座 | |
CN215401271U (zh) | 一种摆动式滑移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