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6887U -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86887U CN207486887U CN201721465248.0U CN201721465248U CN207486887U CN 207486887 U CN207486887 U CN 207486887U CN 201721465248 U CN201721465248 U CN 201721465248U CN 207486887 U CN207486887 U CN 207486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eleton
- magnetizer
- hole
- furnace core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炒菜机的炉芯,通过将加热线圈环绕在骨架的外侧壁上,使得加热线圈不直接与炒锅接触,从而使得加热线圈对炒锅的加热均匀,以提高炒锅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效率,进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第一卡槽内,使得加热线圈的位置不容易偏离。此外,由于导磁体组件直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使得导磁体组件与加热线圈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得导磁体组件更好地对加热线圈的电磁场进行约束,确保能量集中到加热线圈上,避免能量的扩散,以提高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炒菜机一般是将加热线圈直接缠绕在炒锅的外侧壁上,或者将加热线圈固定在加热线圈支撑架上构成框架型加热体,以实现对炒锅的加热,由于加热线圈对炒锅的加热不均匀,加热速度较慢,从而造成热效率低下,进而导致无法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在炒锅翻转或旋转过程中,加热线圈与炒锅直接接触,因此导致加热线圈的位置容易偏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菜机的炉芯,以解决现有的炒菜机的加热线圈对炒锅的加热不均匀且加热线圈的位置容易偏离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菜机的炉芯,包括骨架和加热线圈,所述骨架的外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多根呈发射状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环绕在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所述炉芯还包括多个导磁体组件,所述导磁体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骨架的外侧壁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骨架的外侧壁的底部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口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一卡槽设于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导磁体组件包括导磁体固定件和两个导磁体,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导磁体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压紧所述导磁体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磁体固定件为W形,所述导磁体固定件的一端压紧在一个所述导磁体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的另一端压紧在另一个所述导磁体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炉芯还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安装板,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所述骨架上设有贯穿其内外侧壁的红外温度探测口,所述第三装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红外温度探测口连通,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容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炉芯还包括多个均布在骨架的顶部上的轮式支撑结构,所述轮式支撑结构包括滚轮和滚轮安装件,所述骨架的顶部上设有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设有定位销,所述滚轮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滚轮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设于所述定位销上,所述滚轮安装件抵靠在所述滚轮上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销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式支撑结构为4个,所述凹陷部为4个,且所述轮式支撑结构与所述凹陷部为一一对应的关系;4个所述轮式支撑结构在所述骨架的顶部上呈圆周排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骨架的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法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炉芯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两个转轴连接件,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设有第二插接口、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转轴连接件上设有插接部、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口内,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第五通孔通过第三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骨架采用塑胶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炉芯,包括骨架和加热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多根呈发射状分布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第一卡槽内并环绕在骨架的外侧壁上;炉芯还包括多个导磁体组件,导磁体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通过将加热线圈环绕在骨架的外侧壁上,使得加热线圈不直接与炒锅接触,从而使得加热线圈对炒锅的加热均匀,以提高炒锅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效率,进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第一卡槽内,使得加热线圈的位置不容易偏离。此外,由于导磁体组件直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使得导磁体组件与加热线圈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得导磁体组件更好地对加热线圈的电磁场进行约束,确保能量集中到加热线圈上,避免能量的扩散,以提高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骨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杆与导磁体组件的配合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骨架与轮式支撑结构的配合关系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骨架;11、第一插接口;12、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31、第二通孔;14、红外温度探测口;15、骨架的顶部;151、凹陷部;152、定位销;16、法兰;17、第四安装部;171、第二插接口;172、第一安装孔;173、第二安装孔;2、支撑杆;21、第一卡槽;22、凸起部;221、第二卡槽;23、第二安装部;3、导磁体组件;31、导磁体固定件;311、第一通孔;32、导磁体;4、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41、红外温度传感器;42、安装板;5、轮式支撑结构;51、滚轮;511、第三通孔;52、滚轮安装件;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转轴连接件;81、插接部;82、第四通孔;83、第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炒菜机的炉芯,包括骨架1和加热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多根呈发射状分布的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21,所述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1内并环绕在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上;所述炉芯还包括多个导磁体组件3,所述导磁体组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加热线圈环绕在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上,使得所述加热线圈不直接与炒锅接触,从而使得所述加热线圈对所述炒锅的加热均匀,以提高所述炒锅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效率,进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同时,由于所述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1内,使得所述加热线圈的位置不容易偏离。此外,由于所述导磁体组件3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使得所述导磁体组件3与所述加热线圈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得所述导磁体组件3更好地对所述加热线圈的电磁场进行约束,确保能量集中到所述加热线圈上,避免能量的扩散,以提高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置,如6个,8个和10个等。为了确保所述加热线圈牢靠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1内,并使结构简单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杆2为8个,相应地,所述导磁体组件3为8个,且所述导磁体组件3与所述支撑杆2为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在每个支撑杆2上设置导磁体组件3,使得所述导磁体组件3能够更好地对所述加热线圈的电磁场进行约束,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支撑杆2牢靠地固定在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插接口11,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的底部上设有第一安装部12,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口11内,所述支撑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2上。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导磁体组件3牢靠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杆2上设有多个凸起部22,所述第一卡槽21设于两个所述凸起部22之间;所述导磁体组件3包括导磁体固定件31和两个导磁体32,所述凸起部22上设有第二卡槽221,所述导磁体32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221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压紧所述导磁体32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通过将所述导磁体32卡接在多个所述第二卡槽221上,并利用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压紧所述导磁体32,使得所述导磁体32牢靠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凸起部22和多个所述第一卡槽21在所述支撑杆2的外侧面上形成凹凸相间的结构。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压紧所述导磁体32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为W形,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的一端压紧在一个所述导磁体32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的另一端压紧在另一个所述导磁体32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1,所述支撑杆上2设有第二安装部23,所述第一通孔311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23上。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为了能够实时监测所述炒锅的温度,以便对所述炒锅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炒出来的菜肴的口感,本实施例中所述炉芯还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4,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4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41和安装板42,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安装部13,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1通过所述安装板4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部13上;所述骨架1上设有贯穿其内外侧壁的红外温度探测口14,所述第三装部13上设有第二通孔131,所述第二通孔131与所述红外温度探测口14连通,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1的探头容置在所述第二通孔131内。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1的探头发出红外线,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31和所述红外温度探测口14照射在所述炒锅的外侧壁上,以获取所述炒锅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所述炒锅的温度的实时监控。
结合图3和图7所示,为了避免当所述炒锅置于所述骨架1上时出现偏心,从而避免影响所述炒锅的旋转,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炉芯还包括多个均布在骨架的顶部15上的轮式支撑结构5,所述轮式支撑结构5包括滚轮51和滚轮安装件52,所述骨架的顶部15上设有多个凹陷部151,所述凹陷部151的底部上设有定位销152,所述滚轮5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511,所述滚轮51通过所述第三通孔511套设于所述定位销152上,所述滚轮安装件52抵靠在所述滚轮51上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销152上。当所述炒锅置于所述骨架1上时,所述滚轮51抵靠在所述炒锅的外侧壁上,使得所述炒锅的外壁到所述骨架1的内侧壁的距离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所述炒锅出现偏心,进而使得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炒锅稳定地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轮式支撑结构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置,如3个,4个和5个等。为了提高所述轮式支撑结构5对所述炒锅的定心作用,以避免所述炒锅出现偏心,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轮式支撑结构5为4个,相应地,所述凹陷部151为4个,且所述轮式支撑结构5与所述凹陷部151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4个所述轮式支撑结构5在所述骨架1的顶部上呈圆周排列,以便更好地对所述炒锅进行定心。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骨架1上,本实施中的所述骨架1的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法兰16,通过将驱动装置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骨架1的所述法兰16上,使得驱动装置的安装固定比较简单,从而降低了成本。
结合图1、图2和图8所示,为了实现所述炉芯的翻转,以实现所述炒锅的翻转,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炉芯还包括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和两个转轴连接件8,所述骨架1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第四安装部17;所述第四安装部17上设有第二插接口171、第一安装孔172和第二安装孔173,所述转轴连接件8上设有插接部81、第四通孔82和第五通孔83,所述插接部81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口171内,所述第四通孔82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72上,所述第五通孔83通过第三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73上;所述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件8上,所述第二转轴7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件8上。所述炉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和所述第二转轴7实现与外部驱动装置的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炉芯的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骨架1的结构十分复杂,为了便于所述骨架1的加工成型,以降低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骨架1采用塑胶一体注塑成型。当然,所述骨架1也可以采用其它加工工艺加工成型,或者采用其它材料加工成型,只需满足便于所述骨架1的加工成型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炉芯,包括骨架1和加热线圈,骨架1的外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多根呈发射状分布的支撑杆2,支撑杆2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21,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第一卡槽21内并环绕在骨架1的外侧壁上;炉芯还包括多个导磁体组件3,导磁体组件3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上。通过将加热线圈环绕在骨架1的外侧壁上,使得加热线圈不直接与炒锅接触,从而使得加热线圈对炒锅的加热均匀,以提高炒锅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效率,进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第一卡槽21内,使得加热线圈的位置不容易偏离。此外,由于导磁体组件3直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上,使得导磁体组件3与加热线圈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得导磁体组件3更好地对加热线圈的电磁场进行约束,确保能量集中到加热线圈上,避免能量的扩散,以提高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加热线圈,所述骨架的外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多根呈发射状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加热线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环绕在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所述炉芯还包括多个导磁体组件,所述导磁体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外侧壁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骨架的外侧壁的底部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口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一卡槽设于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导磁体组件包括导磁体固定件和两个导磁体,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导磁体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压紧所述导磁体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固定件为W形,所述导磁体固定件的一端压紧在一个所述导磁体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的另一端压紧在另一个所述导磁体上;所述导磁体固定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还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装置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安装板,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所述骨架上设有贯穿其内外侧壁的红外温度探测口,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红外温度探测口连通,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容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还包括多个均布在骨架的顶部上的轮式支撑结构,所述轮式支撑结构包括滚轮和滚轮安装件,所述骨架的顶部上设有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设有定位销,所述滚轮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滚轮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设于所述定位销上,所述滚轮安装件抵靠在所述滚轮上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销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支撑结构为4个,所述凹陷部为4个,且所述轮式支撑结构与所述凹陷部为一一对应的关系;4个所述轮式支撑结构在所述骨架的顶部上呈圆周排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法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两个转轴连接件,所述骨架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设有第二插接口、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转轴连接件上设有插接部、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口内,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第五通孔通过第三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件上。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炒菜机的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采用塑胶一体注塑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65248.0U CN207486887U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65248.0U CN207486887U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86887U true CN207486887U (zh) | 2018-06-12 |
Family
ID=6247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65248.0U Active CN207486887U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86887U (zh) |
-
2017
- 2017-11-03 CN CN201721465248.0U patent/CN207486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1038B (zh) |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 |
CN207486887U (zh) | 一种炒菜机的炉芯 | |
CN206119971U (zh) | 一种红外线加热方式的多功能锅 | |
CN207491238U (zh)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
CN206959034U (zh) | 一种锅支架以及应用有该锅支架的灶具 | |
CN201798549U (zh) | 一种加热装置以及设有该加热装置的豆浆机 | |
CN206094198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
CN204334995U (zh) |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的烹饪器具 | |
CN212939010U (zh) | 一种消除电磁辐射的电热床垫 | |
CN209678224U (zh) | 一种新型耦合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养生壶 | |
CN211142275U (zh) | 一种纺织机架 | |
CN209360365U (zh) | 一种蒸煮器 | |
CN204460343U (zh) | 电磁炉 | |
CN209501534U (zh) | 一种恒温摇床的回旋振幅可调装置 | |
CN207365119U (zh) | 一种不挑锅具的炉具 | |
CN209512114U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磁炉测温装置 | |
CN218209718U (zh) | 一种红外加热磁炉 | |
CN203749160U (zh) | 一种电饭煲及其液晶板安装总成 | |
CN215993672U (zh) | 一种分体式电磁烹饪设备 | |
CN218552079U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液体加热器 | |
CN213550453U (zh) | 一种桌面能直接加热的岩板桌 | |
CN20621384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755001U (zh) | 固定支架、发热盘组件和食品加工机 | |
CN212089156U (zh) | 一种多功能锅 | |
CN217066101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5 Address after: 201617 No. 609, Tahui Road, Shihuda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 Dining Robo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32 No. 112 Changzhe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novation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