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3542U -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83542U
CN207483542U CN201721218354.9U CN201721218354U CN207483542U CN 207483542 U CN207483542 U CN 207483542U CN 201721218354 U CN201721218354 U CN 201721218354U CN 207483542 U CN207483542 U CN 207483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inting
water tank
ultrafiltr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83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步堂
严德平
马长生
黄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huandi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AN 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AN 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AN 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83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83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83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83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一、二、三、四级处理装置以及废水管和回水管;一级处理装置包括阶梯状分布的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以及与调节池并联的溢流池;二级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水泵、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三级处理装置包括三级水泵、超滤器和超滤水箱;四级处理装置包括四级水泵、纳米过滤器和纳米水箱;各级滤器之间通过同级水泵连接,同级滤器与同级水箱通过水管连接,各级滤器底部还连接回水管与调节池联通,超滤水箱与纳米水箱还分别连接超滤水管和纳米水管用于处理后废水的回用,回用后的废水再次纳入系统进行处理,经纳米过滤器过滤后多余的水则被排出系统。本实用新型投资低、效果好,运行费用少。

Description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刷业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产业,现有的印刷技术包括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网丝印刷、柔性版印刷、特种印刷等,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制版和印刷两大生产工序,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耗用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还会排放大量包括废液和废水的混合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很大,因此,对印刷行业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印刷混合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而且能够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制版工序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水主要包括:感光材料显影、定影时产生的多种显影、定影废液,印版冲洗、印版制作时产生的冲洗废液、废水,这些废液、废水中包含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以及废酸、废碱等,其中包括银、铬、镉、铜、镍、锌、汞、铅等重金属离子和作为显影剂的对苯二酚、作为促进剂的NaOH和KOH、作为保护剂的亚硫酸钠、作为抑制剂的溴化钾等,还包括电镀液、涂布液、各种溶剂、漂白剂等,这些废液、废水如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将对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给环境、生物,最终给人类自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无论是刊物印刷或者是包装印刷,其印刷工序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和废水,这些废液和废水主要包括:油墨废水、浆胶废水以及设备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包含大量高浓度、高色度油墨及表面活性剂、淀粉黏合剂等有机污染物,其化学需氧量(COD)一般都在6000mg/L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00000mg/L;生化需氧量(BOD)一般也在7000mg/L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0000mg/L;悬浮物一般在80mg/L以上,有时甚至达到200mg/L;色度一般在240倍以上,有时甚至超过500倍。
由此可见,印刷混合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高色度、成分复杂的典型难处理工业废水,在自然状态下难以分解,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
现有技术处理印刷混合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化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等,具体可分为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磁分离技术等等。然而,对于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印刷混合废水来说,任何一种单一技术都不能达到有效清污使印刷混合废水能够达到回收利用和可排放的标准。因此,现在印刷混合废水往往采用多种技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处理模式,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在处理印刷混合废水的做法是:先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再用生化处理方法和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使之最终达到一般的回收利用和可排放的标准。
但现有技术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若某一环节操作失误或药剂投放不妥,就会造成处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二次污染的可能;另外,采用现有技术处理印刷混合废水后的水质不稳定,相关指标波动很大,废水无法很好做到回收利用,无法控制排放量和排放指标达到最低值;此外,现有技术处理印刷混合废水的投资大、设备运行费用高,环保投入与企业收益难成正比,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使得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小印刷企业难以承受,影响其主动投入、承担其环保责任的积极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达到稳定、高效处理并充分回收利用印刷混合废水、降低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这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处理装置、二级处理装置、三级处理装置、四级处理装置以及废水管和回水管;
所述一级处理装置包括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与溢流池,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呈阶梯状分布,粗格栅池通过底部水管与细格栅池顶部联通,细格栅池通过中部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调节池与溢流池并联且通过溢流板分隔;
所述二级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水泵、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砂炭过滤器上部通过二级水泵与溢流池顶部联通,砂炭过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中间水箱上部联通、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通过砂炭过滤器的为过滤水,一部分用于二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另一部分经中间水箱后送入三级处理装置;
所述三级处理装置包括三级水泵、超滤器和超滤水箱,超滤器上部通过三级水泵与中间水箱底部联通,超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超滤水箱上部连接、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超滤水箱底部与超滤水管连接;通过超滤器的为超滤水,一部分用于三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另一部分经超滤水箱用于印刷生产回用后经废水管从上部导入粗格栅池,其余部分送入四级处理装置;
所述四级处理装置包括四级水泵、纳米过滤器和纳米水箱,纳米过滤器上部通过四级水泵与三级处理装置中的超滤水箱底部连接,纳米过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纳米水箱上部连接、且又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纳米水箱底部与纳米水管连接;通过纳米过滤器的为纳米水,部分用于印刷生产回用后再经废水管从上部导入粗格栅池,另一部分用于四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其余部分经排放口排出本系统。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超滤器包括底部设有曝气管而上部设有出水管的曝气池、池内设置的生物处理构件和超滤组件、设置在曝气池外部与出水管和超滤水箱连接的抽吸泵及与曝气管连接的鼓风机。
所述生物处理构件由连接在曝气管上不少于两根的生物球串组成。
所述生物球串由设有孔气管及有孔气管上依离曝气管距离远近由从小到大不等体积的生物球串联而成。
所述生物球具有废碎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与无纺布碎片粘接制成的蜂窝状球体骨架。
所述超滤组件由悬挂连接在出水管下部不少于两个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组成。
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由1000~6000根空纤维超滤膜丝集束而成。
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拉丝而成,其膜孔径为0.01~ 0.001μ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过滤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纳滤膜丝束滤芯,所述纳滤膜丝束滤芯由1000~6000根纳滤膜丝集束而成。
所述纳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经包括热处理及荷电化处理使膜表面层致密达到纳米级膜孔径的中空纤维膜丝。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粗格栅池内水平设置有粗格栅排,所述粗格栅排由2~10个粗格栅框组成,所述粗格栅框其格栅间距为50~10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细格栅池内垂直设置有细格栅排,所述细格栅排由2~10个细格栅框组成,所述细格栅框其格栅间距为2~9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砂炭过滤器设置有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
进一步地,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间还设有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包括精密过滤器壳及其内置的精密滤芯,所述精密滤芯其过滤孔径为1~5μ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使用方法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a)将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液、废水经废水管收集汇总形成印刷混合废水后送入粗格栅池;
b)让印刷混合废水通过重力从粗格栅池渗出流入细格栅池,再从细格栅池渗出流入调节池并在调节池中沉淀后从溢流板上部溢出流入溢流池形成溢流水;
c)通过二级水泵将溢流池上部的溢流水送入砂炭过滤器中,通过重力使其从砂炭过滤器底部渗出形成过滤水进入中间水箱,同时,让无法通过砂炭过滤器的过滤废水通过回水管流入调节池中;
d)通过三级水泵将过滤水从中间水箱底部送入超滤器中,让过滤水通过超滤器进行生化和超滤处理形成超滤水流入超滤水箱,同时,让超滤器中留存的超滤废水通过回水管流入调节池中;
e)将一部分超滤水通过超滤水管送入制版和印刷工序中进行回用,另一部分经四级水泵送入纳米过滤器中;
f)让通过纳米过滤器形成的纳米水流入纳米水箱中,让无法通过纳米过滤器的纳米废水通过回水管回流进入调节池中;
g)让一部分纳米水通过纳米水管进入制版和印刷工序中进行回用,另一部分经排放口排出本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h)及时将一级处理装置中各格栅截留的固体杂质和各池底部沉淀的污泥除去;根据滤过情况,及时用各级处理装置中相应水箱里的水对同级处理装置中的滤器进行反冲,保持各级滤器的工作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和显著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高效、优质对印刷企业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印刷混合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和回收利用,处理后的排放水其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或优于国家的排放水标准,达到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排放、保护环境和生命健康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生产安装方便、建设投资费用少、废水处理效果好、系统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因而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超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超滤器生物处理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曝气池,11-曝气管、12-出水管;2-生物处理构件,21-有孔气管、22- 生物球;3-超滤组件,31-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4-抽吸泵;5-鼓风机。
具体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流程示意图所示:
这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包括:一级处理装置、二级处理装置、三级处理装置、四级处理装置以及废水管和回水管;
一级处理装置包括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与溢流池,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呈阶梯状分布,粗格栅池通过底部水管与细格栅池顶部联通,细格栅池通过中部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调节池与溢流池并联且通过溢流板分隔;
二级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水泵、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砂炭过滤器上部通过二级水泵与溢流池顶部联通,砂炭过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中间水箱上部联通、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通过砂炭过滤器的为过滤水,一部分用于二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另一部分经中间水箱送入三级处理装置;
三级处理装置包括三级水泵、超滤器和超滤水箱,超滤器上部通过三级水泵与中间水箱底部联通,超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超滤水箱上部连接、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超滤水箱底部与超滤水管连接;通过超滤器的为超滤水,一部分用于三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另一部分经超滤水箱用于印刷生产回用后经废水管从上部导入粗格栅池,其余部分送入四级处理装置;
四级处理装置包括四级水泵、纳米过滤器和纳米水箱,纳米过滤器上部通过四级水泵与三级处理装置中的超滤水箱底部连接,纳米过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纳米水箱上部连接、且又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纳米水箱底部与纳米水管连接;通过纳米过滤器的为纳米水,部分用于印刷生产回用后再经废水管从上部导入粗格栅池,另一部分用于四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其余部分经排放口排出本系统。
如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超滤器结构示意图所示:
超滤器包括底部有曝气管11而上部有出水管12的曝气池1、曝气池1内设置的生物处理构件2和超滤组件3、设置在曝气池1外部与出水管12和超滤水箱连接的抽吸泵4及与曝气管11连接的鼓风机5。
如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超滤器生物处理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生物处理构件2由连接在曝气管11上不少于两根的生物球串组成。
生物球串是由有孔气管21及有孔气管21上依离曝气管11距离远近由从小到大不等体积的生物球22串联而成的。
生物球22具有废碎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与无纺布碎片粘接制成的蜂窝状球体骨架。
从图2中可以看出:超滤器中的超滤组件3由悬挂连接在出水管下部不少于两个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31组成。
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由1000~6000根空纤维超滤膜丝集束而成。
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拉丝而成,其膜孔径为0.01~0.001μ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纳米过滤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纳滤膜丝束滤芯,纳滤膜丝束滤芯由1000~6000根纳滤膜丝集束而成。
所述纳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经包括热处理及荷电化处理使膜表面层致密达到纳米级膜孔径的中空纤维膜丝。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粗格栅池内水平设置有粗格栅排,粗格栅排由2~ 10个粗格栅框组成,其格栅间距为50~10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细格栅池内垂直设置有细格栅排,细格栅排由2~ 10个细格栅框组成,其格栅间距为2~9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砂炭过滤器设置有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之间还设有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包括精密过滤器壳及其内置的精密滤芯,所述精密滤芯其过滤孔径为1~5μ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使用方法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a)将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液、废水经废水管收集汇总形成印刷混合废水后送入粗格栅池;
b)让印刷混合废水通过重力从粗格栅池渗出流入细格栅池,再从细格栅池渗出流入调节池并在调节池中沉淀后从溢流板上部溢出流入溢流池形成溢流水;
c)通过二级水泵将溢流池上部的溢流水送入砂炭过滤器中,通过重力使其从砂炭过滤器底部渗出形成过滤水进入中间水箱,同时,让无法通过砂炭过滤器的过滤废水通过回水管流入调节池中;
d)通过三级水泵将过滤水从中间水箱底部送入超滤器中,让过滤水通过超滤器进行生化和超滤处理形成超滤水流入超滤水箱,同时,让超滤器中留存的超滤废水通过回水管流入调节池中;
e)将一部分超滤水通过超滤水管送入制版和印刷工序中进行回用,另一部分经四级水泵送入纳米过滤器中;
f)让通过纳米过滤器形成的纳米水流入纳米水箱中,让无法通过纳米过滤器的纳米废水通过回水管回流进入调节池中;
g)让一部分纳米水通过纳米水管进入制版和印刷工序中进行回用,另一部分经排放口排出本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h)及时将一级处理装置中各格栅截留的固体杂质和各池底部沉淀的污泥除去;根据滤过情况,及时用各级处理装置中相应水箱里的水对同级处理装置中的滤器进行反冲,保持各级滤器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是通过下述操作实现印刷混合废水的综合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的:
首先,将印刷企业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液、废水,其中,包括制版时产生的显影、定影等废液、废水以及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液、废水,还包括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清洗印版废水、洗车废水、润版液废水、特种印刷时的废水等收集汇总组成印刷混合废水;
将这些包含了油污、润版液、清洗液、表面活性剂、显形液、胶体、纸粉、纸屑、细菌、菌尸、病毒、悬浮物等杂质的印刷混合废水经废水管汇总后送入粗、细格栅池等一级处理装置中进行最初的一级处理;
印刷混合废水通过重力从粗格栅池渗出流入细格栅池,再从细格栅池渗出流入调节池,混合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固形物等被截留在格栅池内,由人工清理除去,以防止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进入调节池,确保水泵等设备的正常运转,减轻后续处理装置的负荷,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由于印刷企业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水其污染物和排放量在生产过程中变化比较大,会造成经过格栅处理后的水质与水量瞬间变化大,因此,将其引入调节池进行调节,可使水质和水量均化,同时,还可利用不同酸碱性的废水进行中和反应、利用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反应;废水经过中和及初步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会形成污泥沉淀,上面较清澈的水将从溢流板上部溢出流入溢流池形成溢流水;池底的污泥则可通过压滤机形成干泥外运除去;
溢流池中的溢流水通过二级水泵送入砂炭过滤器中,溢流水首先进入石英砂过滤层,其中的小颗粒悬浮物由于石英砂的吸附和机械阻挡作用被滤层表面截留下来,而水则通过重力从石英砂过滤层底部渗出,达到过滤的目的;
通过石英砂过滤层后的水再进入活性炭过滤层,利用活性炭具有的吸附和过滤作用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和余氯等杂质,同时,进一步够除去水中的臭味、色素等,从活性炭过滤层渗出形成的过滤水被送入中间水箱,而无法通过砂炭过滤器的过滤废水则通过回水管流入调节池中;
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运行一定时间后,会集聚大量的污物,影响工作效率,此时,可以利用中间水箱中的过滤水对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进行反冲,达到清洁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恢复过滤效能的目的;而冲洗后的污水则可通过回水管将其引入调节池中;
通过三级水泵将过滤水从中间水箱底部送入超滤器中,让过滤水通过超滤器进行生化和超滤处理后形成超滤水流入超滤水箱,同时,让超滤过程中产生的超滤废水通过回水管流入调节池中;同样的,超滤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会集聚大量的污物,影响工作效率,此时,可以利用超滤水箱中的超滤水对超滤器进行反冲,以达到清洁超滤器、恢复工作效能的目的,而冲洗水则可通过回水管将其引入调节池中;
本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超滤器中的超滤组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组成,每个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由1000~6000根空纤维超滤膜丝集束而成,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拉丝而成,其膜孔径为0.01~0.001 μm,可以除去一般超滤器不能除去的高污染、高浓度印刷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其中的淀粉、蛋白质、树胶、油墨等大部分有机物以及微生物;超滤后形成的超滤水一般为弱碱性,流入超滤水箱后,一部分水可以通过超滤水管回收利用,用于印版及设备的清洗,另外大部分则由四级水泵抽入纳米过滤器中,还有一部分则用于滤器的反冲清洗;
超滤水经纳米过滤器过滤后形成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纳米水,纳米水流入纳米水箱,一部分纳米水通过纳米水管用于印版及设备的进一步冲洗,还有一部分则用于当纳米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反冲清洗,用于恢复过滤器的工作效能,而冲洗水则通过回水管引入调节池中进行再次的回收处理,其余部分的纳米水则可通过排放口排出本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纳米过滤器其滤芯由1000~6000根纳滤膜丝集束而成,其中的纳滤膜丝为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经包括热处理及荷电化处理使膜表面层致密达到纳米级膜孔径的中空纤维膜丝;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纳米过滤器通常只要在低压下操作,产生的水量较大,可以彻底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同时降解水溶性的有机物;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超滤结合纳滤的过滤技术,可以有效降解印刷混合废水的COD、BOD值,并有效降解印刷混合废水中的氨氮有机物,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其中,铁含量的去除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而含油量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98.6%。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之间还设有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中的精密滤芯其过滤孔径为1~5μm,可以有效去除水中5μm以上的杂质进入超滤器和纳米过滤器中,起到保护超滤器和纳米过滤器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能高效、优质对印刷企业制版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印刷混合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和回收利用,排放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或优于国家的废水排放标准,达到了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生产安装方便、建设投资费用少、废水处理效果好、系统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因而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有必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所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均属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处理装置、二级处理装置、三级处理装置、四级处理装置以及废水管和回水管;
所述一级处理装置包括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与溢流池,粗格栅池、细格栅池和调节池呈阶梯状分布,粗格栅池通过底部水管与细格栅池顶部联通,细格栅池通过中部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调节池与溢流池并联且通过溢流板分隔;
所述二级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水泵、砂炭过滤器和中间水箱,砂炭过滤器上部通过二级水泵与溢流池顶部联通,砂炭过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中间水箱上部联通、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通过砂炭过滤器的为过滤水,一部分用于二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另一部分经中间水箱后送入三级处理装置;
所述三级处理装置包括三级水泵、超滤器和超滤水箱,超滤器上部通过三级水泵与中间水箱底部联通,超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超滤水箱上部连接、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超滤水箱底部与超滤水管连接;通过超滤器的为超滤水,一部分用于三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另一部分经超滤水箱用于印刷生产回用后经废水管从上部导入粗格栅池,其余部分送入四级处理装置;
所述四级处理装置包括四级水泵、纳米过滤器和纳米水箱,纳米过滤器上部又通过四级水泵与三级处理装置中的超滤水箱底部连接,纳米过滤器底部通过水管与纳米水箱上部连接、且通过回水管与调节池顶部联通,纳米水箱底部与纳米水管连接;通过纳米过滤器的为纳米水,部分用于印刷生产回用后再经废水管从上部导入粗格栅池,另一部分用于四级处理装置的反冲清洗再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池,其余部分经排放口排出本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器包括底部设有曝气管(11)而上部设有出水管(12)的曝气池(1)、池内设置的生物处理构件(2)和超滤组件(3)、设置在曝气池(1)外部与出水管(12)和超滤水箱连接的抽吸泵(4)及与曝气管(11)连接的鼓风机(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构件(2)由连接在曝气管(11)上不少于两根的生物球串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球串为设有孔气管(21)及有孔气管(21)上依离曝气管(11)距离远近由从小到大不等体积的生物球(22)串联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球(22)具有废碎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与无纺布碎片粘接而成的蜂窝状球体骨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组件(3)由悬挂连接在出水管(12)下部不少于两个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31)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束(31)由1000~6000根空纤维超滤膜丝集束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拉丝而成,其膜孔径为0.01~0.001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过滤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纳滤膜丝束滤芯,所述纳滤膜丝束滤芯由1000~6000根纳滤膜丝集束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丝由中空纤维超滤膜丝经包括热处理及荷电化处理使膜表面层致密达到纳米级膜孔径的中空纤维膜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格栅池内水平设置有粗格栅排,所述粗格栅排由2~10个粗格栅框组成,所述粗格栅框其格栅间距为50~100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格栅池内垂直设置有细格栅排,所述细格栅排由2~10个细格栅框组成,所述细格栅框其格栅间距为2~9m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炭过滤器设置有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炭过滤器和所述中间水箱间还设有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包括精密过滤器壳及其内置的精密滤芯,所述精密滤其过滤孔径为1~5μm。
CN201721218354.9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Active CN207483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354.9U CN207483542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354.9U CN207483542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83542U true CN207483542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82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8354.9U Active CN207483542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83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5412A (zh) * 2017-09-21 2017-12-08 上海川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5412A (zh) * 2017-09-21 2017-12-08 上海川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0990B2 (ja) 分離膜の洗浄方法
CN205740659U (zh)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CN108793642A (zh) 一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6266392U (zh) 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TW200424137A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method
CN106830421A (zh) 氯乙烯生产中含汞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0104902A (zh) 一种阳极氧化废水处理系统
CN106746180A (zh) 电镀废水集成化处理和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7445412A (zh)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055885A (zh) 一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资源化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7483542U (zh) 一种印刷混合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系统
CN110092472A (zh) 一种柔印业废泥渣减量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及其回收利用方法
CN109607965A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脱氮除磷的系统及方法
JP2006122795A (ja) 排水処理方法
US20040026326A1 (en) Liquid trea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10199509U (zh) 一种pcb显影液再生回收系统
DE202017106678U1 (de) Kommunales Abwasserentsorgungssystem mit MBR-Kompositmembran
CN107089762A (zh) 一种电子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水处理工艺
JPWO2011136043A1 (ja) 廃水処理装置および廃水処理方法
CN209619070U (zh) 一种印刷显影废液处理系统
CN215559636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08949092U (zh) 一种喷水织机的节水系统
CN110773005B (zh)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量子点改性聚砜超滤膜处理废水的装置
CN2096855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脱氮除磷的系统
CN208717017U (zh) 一种含有荧光增白剂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4

Address after: 230001 no.6-2, Qinghe Road, Luyang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Chuandi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11, room 900, 15, Lanxi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UAN DO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