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2176U -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82176U
CN207482176U CN201721339357.8U CN201721339357U CN207482176U CN 207482176 U CN207482176 U CN 207482176U CN 201721339357 U CN201721339357 U CN 201721339357U CN 207482176 U CN207482176 U CN 207482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grab
fuselage
combined type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393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军
房佳琦
曲长征
霍俭娃
岳静雯
王志刚
孙英鑫
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unny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unny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unny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unny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393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82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82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82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包括至少两个并排的机身,机身上设置有中央翼,中央翼两端均设置有尾撑杆,尾撑杆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旋转翼,两个相邻的机身的尾撑杆之间通过连接翼连接,位于侧端的机身外侧的尾撑杆连接有外翼。本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通过连接翼连接并排的机身,从而形成多个旋转翼模式的无人机,并且形成模块化设计,本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数量的机身组合,本无人机还可以对进行模块化拆分,仅增加一些通用的机翼配件,即可组装成与机身数量对应的独立的无人机,本无人机通过组装和拆分,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任务模式或者载荷重量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研制的无人机中,每种机型大多为固定任务模式,并且承担固定载荷重量。而且在研制时,考虑到无人机的成本、进度、可靠性等方面的因素,并力图达到最佳的效果,无人机研制一般以满足最低使用要求为原则。而当使用要求、任务模式或者载荷重量改变时,则需要设计不同的机型来实现,每种机型均需要完成相应的研发流程。因此,传统无人机研制周期长、费用高,同时造成后期的保管、维护成本不断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采用模块化的组装设计,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任务模式或者载荷重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包括至少两个并排的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中央翼,中央翼两端均设置有尾撑杆,所述尾撑杆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旋转翼,所述两个相邻的机身的尾撑杆之间通过连接翼连接,位于侧端的机身外侧的尾撑杆连接有外翼。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尾翼,所述尾翼连接在尾撑杆后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翼、尾撑杆与连接翼之间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卡钩和可与第一固定卡钩卡紧固定的第一旋转扣,所述第一固定卡钩和第一旋转扣择一安装在连接翼上,另一个安装在中央翼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卡钩包括卡钩安装部以及设置在卡钩安装部末端的弯钩部,所述第一旋转扣包括旋转扣安装部,所述旋转扣安装部末端铰接一连接块的一端,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铰接一卡紧块,所述卡紧块末端可卡紧在弯钩部内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翼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卡钩或第一旋转扣安装的安装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翼、尾撑杆与外翼之间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卡钩和可与第二固定卡钩卡紧固定的第二旋转扣,所述第二固定卡钩和第二旋转扣择一安装在外翼上,另一个安装在中央翼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通过连接翼连接并排的机身,从而形成多个旋转翼模式的无人机,并且形成模块化设计,本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数量的机身组合,本无人机还可以对进行模块化拆分,仅增加一些通用的机翼配件,即可组装成与机身数量对应的独立的无人机,本无人机通过组装和拆分,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任务模式或者载荷重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锁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卡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尾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中央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7,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包括至少两个并排的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置有中央翼2,中央翼2两端均设置有尾撑杆3,所述尾撑杆3 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旋转翼4,优选的,所述尾撑杆3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旋转翼4。所述两个相邻的机身1的尾撑杆3之间通过连接翼5连接,位于侧端的机身1外侧的尾撑杆3连接有外翼6。并且,本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还包括尾翼7,所述尾翼7连接在尾撑杆3后端,优选的,所述尾翼7两端分别连接在同一机身1对应的两个尾撑杆3的后端。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两个并排的机身1,根据实际任务要求,亦可以设置多个并排机身1。
参照图2至图5,所述中央翼2、尾撑杆3与连接翼5之间通过第一锁紧装置8固定。所述第一锁紧装置8固定在中央翼2、尾撑杆3和连接翼5的背部。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4,所述第一锁紧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卡钩81和可与第一固定卡钩81卡紧固定的第一旋转扣82,所述第一固定卡钩81和第一旋转扣 82择一安装在连接翼5上,另一个安装在中央翼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卡钩81安装在连接翼5上,第一旋转扣82安装在中央翼2上,所述第一固定卡钩81与第一旋转扣82配合锁紧,并将中央翼2、尾撑杆3与连接翼5 固定在一起。优选的,参照图7,所述连接翼5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卡钩81或第一旋转扣82安装的安装槽51。
进一步,参照图2至图5所述第一固定卡钩81包括卡钩安装部811以及设置在卡钩安装部811末端的弯钩部812,所述第一旋转扣82包括旋转扣安装部 821,所述旋转扣安装部821末端铰接一连接块822的一端,所述连接块822 的另一端铰接一卡紧块823,所述卡紧块823末端可卡紧在弯钩部812内侧。
同理,所述中央翼2、尾撑杆3与外翼6之间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卡钩和可与第二固定卡钩卡紧固定的第二旋转扣,所述第二固定卡钩和第二旋转扣择一安装在连接翼上,另一个安装在中央翼上。本实施例中,第二锁紧装置与第一锁紧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卡钩安装在外翼6上,第二旋转扣安装在中央翼2上,从而固定中央翼2、尾撑杆3与外翼6。
本无人机的连接翼5连接并排的机身1,机身1的数量可应要求而定,每个机身1的尾撑杆3前后端均设置有旋转翼4,从而组合成多个旋转翼4的无人机,使得本无人机形成模块化设计。本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数量的机身组合,从而得到相应数量的旋转翼4和相应长度的由中央翼2、外翼6以及连接翼5组成的固定机翼。同时,本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模块化拆分,仅增加一些通用的机翼配件,即可组装成与机身1数量对应的独立的无人机。本无人机通过组合和拆分,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任务模式或者载荷重量的要求。
所述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排的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置有中央翼(2),中央翼(2)两端均设置有尾撑杆(3),所述尾撑杆(3)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旋转翼(4),所述两个相邻的机身(1)的尾撑杆(3)之间通过连接翼(5)连接,位于侧端的机身(1)外侧的尾撑杆(3)连接有外翼(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翼(7),所述尾翼(7)连接在尾撑杆(3)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翼(2)、尾撑杆(3)与连接翼(5)之间通过第一锁紧装置(8)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卡钩(81)和可与第一固定卡钩(81)卡紧固定的第一旋转扣(82),所述第一固定卡钩(81)和第一旋转扣(82)择一安装在连接翼(5)上,另一个安装在中央翼(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卡钩(81)包括卡钩安装部(811)以及设置在卡钩安装部(811)末端的弯钩部(812),所述第一旋转扣(82)包括旋转扣安装部(821),所述旋转扣安装部(821)末端铰接一连接块(822)的一端,所述连接块(822)的另一端铰接一卡紧块(823),所述卡紧块(823)末端可卡紧在弯钩部(812)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翼(5)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卡钩(81)或第一旋转扣(82)安装的安装槽(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翼(2)、尾撑杆(3)与外翼(6)之间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卡钩和可与第二固定卡钩卡紧固定的第二旋转扣,所述第二固定卡钩和第二旋转扣择一安装在外翼(6)上,另一个安装在中央翼(2)上。
CN201721339357.8U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Active CN207482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9357.8U CN207482176U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9357.8U CN207482176U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82176U true CN207482176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8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9357.8U Active CN207482176U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82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2779A (zh) * 2017-10-16 2018-02-09 珠海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2779A (zh) * 2017-10-16 2018-02-09 珠海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7958B (zh) 飞行器机身和飞行器起落架之间的中间固定装置
CN100548804C (zh) 把引擎支杆固定到机翼的系统
US6726149B2 (en) Derivative aircraft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CN107672779A (zh)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CN106286117A (zh) 用于模块化转子叶片的结构构件
CN102105353A (zh) 飞行器翼面的结构
US8561940B2 (en) Arrangement for the suspension of a jet engine to a supporting structure
EP1057724A3 (en) Tilt-rotor aircraft
CN207482176U (zh) 一种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CN109552625A (zh) 一种模块化固定翼无人机
JP2009541122A (ja) 航空機胴体の組立構造
CN108557111A (zh) 一种无人固定翼飞机机身的协调装配方法
CN106864773A (zh) 一种运载器的仪器舱结构
CN107521695A (zh) 一种翼身融合连接翼飞机
EP2712803B1 (de) Flügelkörper
US4681284A (en) Landing gear having tandem wheels and independent shock absorbers
CN103204236A (zh) 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多用途外挂装置
CN206125405U (zh) 尾翼及包括其的固定翼无人机
CN108138742A (zh) 风能设备-转子叶片和风能设备
CN103847950B (zh) 一种有人直升机改无人直升机的仪器支架结构
CN209258371U (zh) 油动无人机的悬臂连接结构
CN206926839U (zh) 一种运载器的仪器舱结构
US10850826B2 (en) Aircraft wing space frame
US3533714A (en) Rotor blade construction
JP2015533716A (ja) 航空機群用主翼付根挿入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2, floor 1, 3 workshop, No. 6898, Zhuhai Avenue, Hongqi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TIANQ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 on the third floor of the aviation city Jinwan District 312-30 room

Patentee before: ZHUHAI TIANQ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