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4742U -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4742U
CN207474742U CN201721235556.4U CN201721235556U CN207474742U CN 207474742 U CN207474742 U CN 207474742U CN 201721235556 U CN201721235556 U CN 201721235556U CN 207474742 U CN207474742 U CN 207474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sleeve pipe
plug terminal
spring silk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55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铁辉
彭体康
娄永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run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run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run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run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355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4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4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4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及弹性元件,内套管套设于外套管内,弹性元件包括冠簧,冠簧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簧丝和与簧丝垂直的簧丝固定环,簧丝的两端向外翻折形成多个卡脚,卡脚卡接在内套管两端,冠簧的腰部外壁与内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空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更好的控制产品成型后的拔插力,并且加大了与插件的接触面积;电镀过程中,可以从消水孔进入内外套中,增加电镀面积,同时电镀后,电镀液可以从此孔流出,便于干燥,防止电镀液体残留造成零件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两电导线,包括母接端子和公接端子,母接端子包括母端导线部、与母端导线部连接的母端插接部以及冠簧,母端插接部开设有插孔,冠簧置于插孔中,公接端子插接于冠簧的冠孔,冠簧的外壁与插孔的孔壁电接触,冠簧的内壁与公接端子的外壁电接触。在母接端子中,冠簧通过弹性恢复力与插孔的孔壁弹性抵触来实现冠簧与母端插接部的连接,而由于冠簧通常是用金属片弯曲形成,为开口环结构,这样,冠簧在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常出现过小或过大的问题,其中,如冠簧的弹性恢复力过小,会导致冠簧从插孔中脱落出来,而如冠簧的弹性恢复力过大,冠簧容易出现疲劳屈服,从而失去弹性,然后从插孔中脱落出来,也即是冠簧容易从插孔中脱落出来。
众所周知,电流传输时两个搭接在一起的导电体必须紧密贴合,而熟悉本行业的人士都会了解到,新能源汽车的电力输送线束输送的电流都非常大,往往达到几十安培甚至几百安培。在如此大电流的情况下,连接器端子间的配合要求十分严格,当配合过松,导体接触不良,电阻会变得很大,导致发热严重。当配合过紧,不利于连接器的插拔。针对于此,目前之连接器端子的插拔端包括有外套筒和冠簧,外套筒比冠簧要长出一段,且冠簧和外套筒都没有倒角,将冠簧安装进较长的外套筒后,在外套筒两端的内侧面(与冠簧相接的地方)进行焊接,这种结构和方法存在以下缺:第一、外套筒长了,浪费金属材料;第二、在侧面焊接不容易操作;第三、没有倒角作为填焊区,焊接强度不可靠。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连接器端子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冠簧作为母端端子的弹性接触体,使得端子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当公端与母端接触时,保证了电流导通时所需的正交力,因为是弹性接触,使得插拔不至于过紧,保证了插拔的便捷性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及弹性元件,所述内套管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冠簧,所述冠簧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簧丝和与所述簧丝垂直的簧丝固定环,所述簧丝的两端向外翻折形成多个卡脚,所述卡脚卡接在所述内套管两端,所述冠簧的腰部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空间。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簧丝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卡脚设置在所述簧丝固定环上。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簧丝和所述簧丝固定环冲压成型,所述簧丝沿所述簧丝固定环绕成卷圆。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簧丝向内凹形成的圆弧,由冲压成型形成内凹,使得卷圆后,所述冠簧的腰部直径小于所述冠簧的两端直径,呈束腰结构。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过盈配合压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表面设有消水孔。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外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1、套管B1和套管C1,所述套管A1和所述套管C1的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1,所述套管C1与所述套管B1连接处设有圆径大于所述套管B1的云台状凸起。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消水孔为两个,且沿所述云台状凸起对称设置。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内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2和套管B2,所述套管A2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2,所述套管B2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内径且所述所述套管B2的一端与所述套管B1接触。
上述的连接器的接插端子,所述内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2和套管B2,所述套管A2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2,所述拉伸套固定于所述套管A2外表面,所述套管B2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内径。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这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弹性筋通过两端固定环扭转成型为曲线筋,能够更好的控制产品成型后的拔插力,并且加大了与插件的接触面积;冠簧上端面用拉伸套压紧配合,限定旋转和上下位移自由度,其结构稳固,工艺简单。电镀过程中,可以从消水孔进入内外套中,增加电镀面积,同时电镀后,电镀液可以从此孔流出,便于干燥,防止电镀液体残留造成零件腐蚀。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了传统线簧的拔插力小和冠簧接触面积大、导电性能好的双重优点;同时,当本实用新型运用在电连接器时,缩小了电连接器的体积,加大了与端子的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强;在相同电流情况下,温度大大低于现有的普通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冠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及弹性元件3,所述内套管2套设于所述外套管1内,所述弹性元件3为冠簧,所述冠簧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簧丝31和与所述簧丝31垂直的簧丝固定环32,所述簧丝31的两端向外翻折形成多个卡脚,所述卡脚卡接在所述内套管2两端,所述冠簧的腰部外壁与所述内套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空间。此种冠簧结构稳定,性能可靠,工艺简单,解决了市场上双曲面冠簧结构,成型困难,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簧丝31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卡脚设置在所述簧丝固定环32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簧丝31和所述簧丝固定环32冲压成型,所述簧丝31沿所述簧丝固定环32绕成卷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簧丝31向内凹形成的圆弧,由冲压成型形成内凹,使得卷圆后,所述冠簧的腰部直径小于所述冠簧的两端直径,呈束腰结构。提供了冠簧与内套管2配合的插拔力。并且可以调整冲压行程,调节弧度大小从而调节力值大小。所述冠簧的截面为矩形。加大了冠簧与插入件的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强;在相同电流情况下,温度大大低于现有的普通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冠簧与腰部之间的夹角为15度—30度。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2.5度,所述弹性元件3为环形弹性件。环形弹性件装配更加方便,合格率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具有优良弹性的冠簧作为母端端子的弹性接触体,使得端子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当公端与母端接触时,保证了电流导通时所需的正交力,同时因为是弹性接触,使得插拔不至于过紧,保证了插拔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2与所述外套管1过盈配合压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1表面设有消水孔11。电镀过程中,可以从消水孔11进入内外套中,增加电镀面积,同时电镀后,电镀液可以从此孔流出,便于干燥,防止电镀液体残留造成零件腐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1、套管B1和套管C1,所述套管A1和所述套管C1的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1,所述套管C1与所述套管B1连接处设有圆径大于所述套管B1的云台状凸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水孔11为两个,且沿所述云台状凸起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2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2和套管B2,所述套管A2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2,所述套管B2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1内径且所述所述套管B2的一端与所述套管B1接触。
本实用新型这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弹性筋通过两端固定环扭转成型为冠簧,能够更好的控制产品成型后的拔插力,并且加大了与插件的接触面积;冠簧上端面用拉伸套压紧配合,限定旋转和上下位移自由度,其结构稳固,工艺简单。电镀过程中,可以从消水孔进入内外套中,增加电镀面积,同时电镀后,电镀液可以从此孔流出,便于干燥,防止电镀液体残留造成零件腐蚀。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了传统线簧的拔插力小和冠簧接触面积大、导电性能好的双重优点;同时,当本实用新型运用在电连接器时,缩小了电连接器的体积,加大了与端子的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强;在相同电流情况下,温度大大低于现有的普通电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及弹性元件(3),所述内套管(2)套设于所述外套管(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为冠簧,所述冠簧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簧丝(31)和与所述簧丝(31)垂直的簧丝固定环(32),所述簧丝(31)的两端向外翻折形成多个卡脚,所述卡脚卡接在所述内套管(2)两端,所述冠簧的腰部外壁与所述内套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簧丝(31)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卡脚设置在所述簧丝固定环(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簧丝(31)和所述簧丝固定环(32)冲压成型,所述簧丝(31)沿所述簧丝固定环(32)绕成卷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簧丝(31)向内凹形成的圆弧,由冲压成型形成内凹,使得卷圆后,所述冠簧的腰部直径小于所述冠簧的两端直径,呈束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2)与所述外套管1过盈配合压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1)表面设有消水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1、套管B1和套管C1,所述套管A1和所述套管C1的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1,所述套管C1与所述套管B1连接处设有圆径大于所述套管B1的云台状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水孔(11)为两个,且沿所述云台状凸起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2)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管A2和套管B2,所述套管A2圆径小于所述套管B2,所述套管B2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1内径且所述所述套管B2的一端与所述套管B1接触。
CN201721235556.4U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Active CN207474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5556.4U CN207474742U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5556.4U CN207474742U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4742U true CN207474742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5556.4U Active CN207474742U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47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137A (zh) * 2021-04-26 2021-08-24 华睿(东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双冠簧电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137A (zh) * 2021-04-26 2021-08-24 华睿(东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双冠簧电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1180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42893B2 (en) Stamped electrical terminal
US9577376B1 (en) Christmas tree electric connecting trunk device
CN207474743U (zh) 一种连接器的弹性端子
CN207474741U (zh) 一种连接器的母接端子
CN207474742U (zh) 一种连接器的接插端子
CN108110531A (zh) 一种齿轮限位式线束连接器
CN201075425Y (zh) 快速插线式母插连接器
WO2024001049A1 (zh)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WO2019165843A1 (zh) 一种防水接线端子以及家用电器
CN205724066U (zh) 高压接插件
CN209981539U (zh) 一种卧式连接器
CN106410464A (zh) 侧装式端子
CN205811125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
CN202855931U (zh) 继电耦合型接线端子的改进结构
CN20739840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冲压端子
CN206361479U (zh) 独立式灯头
CN201514915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导电系统的夹持结构
CN205406469U (zh) 翻盖式高压熔断器
CN205692999U (zh) 一种接线端子排
CN206004007U (zh) 电源连接结构和智能网关
CN110416840A (zh) 一种弯式微型同轴连接器
CN212900203U (zh) 一种隔电水管
CN219123523U (zh) 一种簧片焊接孔套的端子
CN219937541U (zh) 编织与高温射频同轴电缆用快速测试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