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0141U - 捞管 - Google Patents

捞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0141U
CN207470141U CN201721599131.1U CN201721599131U CN207470141U CN 207470141 U CN207470141 U CN 207470141U CN 201721599131 U CN201721599131 U CN 201721599131U CN 207470141 U CN207470141 U CN 207470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nnecting tube
dragged
hous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91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邢浩
魏传玉
杜慧华
徐军
徐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uoli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uoli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uoli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uoli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991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0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0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0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捞管,捞管包括:壳体、导引机构、以及置于壳体内的矛杆机构和卡合机构;其中,壳体的第一端用于与钻具相连接,壳体的第二端与导引机构相连接,导引机构用于将待捞物导入壳体内;待捞物为管状结构;矛杆机构与壳体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导引机构相对应;卡合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矛杆机构,用于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相卡合,并在待捞物与矛杆机构卡合固定后与矛杆机构相锁合。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待捞物准确地导入壳体内,并能够有效地保证卡合机构、待捞物和矛杆机构卡合固定在一起,即实现了待捞物与捞管的固定,打捞简单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避免了在提出钻井过程中待捞物的滑落,适用于各种钻井,还可以回收再利用。

Description

捞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捞管。
背景技术
钻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会造成钻杆或连续油管等掉落于钻井内,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需要将掉落于钻井内的钻杆或连续油管等捞出钻井。
目前,现有的钻井打捞工具采用的是外卡式的捞管,其结构为卡住被捞钻杆或者连续油管的外侧,则该结构是作用于被捞钻杆或者连续油管的外部。然而,被捞钻杆或者连续油管的外壁结构和外形不规整,这样,容易导致打捞的成功率低,进而影响后续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捞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捞装置不易打捞导致的成功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捞管,该捞管包括:壳体、导引机构、以及置于壳体内的矛杆机构和卡合机构;其中,壳体的第一端用于与钻具可拆卸地连接,壳体的第二端与导引机构相连接,导引机构用于将待捞物导入壳体内;待捞物为管状结构;矛杆机构与壳体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导引机构相对应;卡合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矛杆机构,用于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相卡合,并在待捞物与矛杆机构卡合固定后与矛杆机构相锁合。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矛杆机构包括:连接管和实心的矛杆;其中,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壳体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钻具相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矛杆相连接;卡合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接管,并且,连接管对应于卡合机构处的侧壁开设有液压孔,连接管用于接收钻具提供的液体,并通过液压孔向卡合机构内输送液体以驱动卡合机构运动;矛杆沿中心轴线开设有贯穿矛杆的泄压孔,泄压孔与连接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矛杆机构还包括:防晃动装置;其中,防晃动装置与连接管相连接且置于卡合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防晃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板;其中,各连接板的第一端均与连接管相连接,各连接板的第二端均向壳体的内壁处延伸。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卡合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卡合体;其中,驱动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接管且对应于液压孔处,卡合体套设于矛杆的外部且与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接收连接管输送的液体,并当待捞物与矛杆相对应时,驱动卡合体沿矛杆向下运动以将待捞物与矛杆相卡合,并在待捞物与矛杆卡合固定后与连接管相锁合。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驱动机构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以及置于外壳内的液缸、限位件、环形的活塞和锁紧组件;其中,外壳套设于连接管的外部,限位件置于外壳的顶部,限位件的内壁与连接管相接触,限位件的外壁与外壳相连接;活塞置于外壳的底部,活塞的内壁与连接管相接触,活塞的外壁与外壳相连接;液缸置于外壳的中部,液缸的内壁与连接管相连接,液缸的外壁与外壳相接触;卡合体置于外壳的外部且与活塞相连接;连接管对应于活塞与液缸之间的侧壁开设液压孔;锁紧组件用于将限位件与连接管相锁合。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锁紧组件包括:锁紧杆和锥形的锁紧体;其中,锁紧杆的第一端与限位件相连接,锁紧杆的第二端与锁紧体的锥底端相连接,液缸向内凹设有锁合槽,锁合槽的内壁开设有凹设部,锁紧杆部分穿设于锁合槽,并且,锁紧体置于凹设部内。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卡合体与矛杆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卡合体设置有卡紧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卡紧机构为卡合体的外壁凸设的卡合齿。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卡合体包括:至少两个卡合件;其中,每个卡合件均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每个卡合件均置于矛杆的外部,每个卡合件均用于将待捞物与矛杆相卡合。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导引机构为导引管,导引管的第一端与壳体的第二端相连接,导引管的第二端为拨管结构,拨管结构用于将待捞物导入导引管内;导引管的内壁凸设有缩颈结构,缩颈结构用于导正待捞物。
进一步地,上述捞管中,拨管结构为导引管的第二端的端口呈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引机构能够使得待捞物准确地导入壳体内,便于后续对待捞物的卡合固定,并通过卡合机构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相卡合,使得卡合机构、待捞物和矛杆机构卡合固定在一起,即实现了待捞物与捞管的固定,打捞简单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捞装置不易打捞导致的成功率低的问题,并且,待捞物与矛杆机构相卡合后卡合机构与矛杆机构相锁合,能够有效地保证了待捞物与卡合机构和矛杆机构相卡合固定的状态,避免在提出钻井过程中待捞物的滑落,进一步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同时,适用于各种钻井,扩大了使用范围,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管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管中锁紧组件与液缸锁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管中防晃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管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捞管包括:壳体1、导引机构2、矛杆机构3和卡合机构4。其中,壳体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用于与钻具可拆卸地连接,壳体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导引机构2相连接。导引机构2用于将待捞物导入壳体1内,其中,待捞物为管状结构。具体地,待捞物可以为钻管、油管、连续油管等。壳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体11,连接体11与壳体1的第一端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连接体11的部分外壁与壳体1的第一端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本实施例对于该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制。连接体11的部分外壁伸出壳体1的第一端且置于壳体1的外部,连接体11的内壁设置有变径接头12,该变径接头12与钻具可拆卸地连接。导引机构2为敞口的结构,以使待捞物准确地被导入壳体1内,进而便于后续对待捞物的固定和打捞。
矛杆机构3设置于壳体1内,矛杆机构3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壳体1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矛杆机构3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导引机构2相对应。具体地,矛杆机构3在壳体1内呈悬空设置,矛杆机构3仅与壳体1的第一端相固定,以使矛杆机构3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矛杆机构3的第二端朝向导引机构2,以使导引机构2导入的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的第二端相对应,则导引机构2还用于将待捞物导正,以使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的第二端相对应。
卡合机构4设置于壳体1内,卡合机构4可滑动地连接于矛杆机构3,卡合机构4用于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相卡合,并在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卡合固定后与矛杆机构3相锁合。具体地,卡合机构4可相对于矛杆机构3滑动,并且,当卡合机构4相对于矛杆机构3向下(相对于图1而言)滑动时,卡合机构4使得待捞物和矛杆机构3卡合在一起,以使待捞物、卡合机构4和矛杆机构3三者卡合固定。并且,当三者卡合固定后,卡合机构4与矛杆机构3相锁合,使得卡合机构4、待捞物和矛杆机构3三者保持卡合固定状态。
工作时,钻具与壳体1的第一端的连接体11相连接,通过钻具将壳体1下放至钻井内。当待捞物与导引机构2相接触时,导引机构2将待捞物导入壳体1内,并且,将待捞物导正,以使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的第二端相对应,即待捞物的内部与矛杆机构3的第二端相对应。这时,控制卡合机构4向下滑动,使得卡合机构4置于待捞物的内部且置于待捞物的内壁与矛杆机构3之间,卡合机构4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相卡合在一起。当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卡合固定后,卡合机构4与矛杆机构3相锁合,使得待捞物保持卡合固定状态。上提钻具,该捞管和待捞物跟随钻具一起提出钻井,从而实现了待捞物的打捞。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引机构2能够使得待捞物准确地导入壳体1内,便于后续对待捞物的卡合固定,并通过卡合机构4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相卡合,使得卡合机构4、待捞物和矛杆机构3卡合固定在一起,即实现了待捞物与捞管的固定,打捞简单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捞装置不易打捞导致的成功率低的问题,并且,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相卡合后卡合机构4与矛杆机构3相锁合,能够有效地保证了待捞物与卡合机构4和矛杆机构3相卡合固定的状态,避免在提出钻井过程中待捞物的滑落,进一步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同时,适用于各种钻井,扩大了使用范围,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矛杆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矛杆机构3可以包括:连接管31和矛杆32。其中,连接管3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壳体1的第一端相连接,即连接管31的第一端与连接体11相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并且,连接管31与钻具相连通,即连接管31与连接体11的变径接头12相连通,以使连接管31能够接收钻具提供的液体。连接管3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矛杆32相连接,则连接管31的第二端和矛杆32在壳体1内均呈悬空状态。
卡合机构4置于连接管31的外部,并且,卡合机构4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接管31。连接管31对应于卡合机构4处的侧壁开设有液压孔311,连接管31用于接收钻具提供的液体,并通过液压孔311将液体输送至卡合机构4以驱动卡合机构4运动,则卡合机构4在液体的液压作用下沿连接管31滑动。
矛杆32为实心结构,矛杆32沿中心轴线开设有贯穿矛杆32的泄压孔321,即泄压孔321沿矛杆32的长度方向贯穿矛杆32,则泄压孔321与连接管31相连通。具体地,泄压孔32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连接管31相连通,泄压孔32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为敞口,泄压孔321用于接收连接管31内的液体,并将液体排出,液体经泄压孔321排出后再经导引机构2排出至钻井内。
液压孔311的直径大于泄压孔321的直径,这样,当驱动卡合机构4运动时,液体可以更好地经液压孔311输送至卡合机构4;当无需驱动卡合机构4运动时,液体可经泄压孔321排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矛杆机构3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连接管31通过向卡合机构4输送液体以驱动卡合机构4运动,进而将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相卡合,确保了待捞物的固定。
参见图1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矛杆机构3还可以包括:防晃动装置33。其中,防晃动装置33与连接管31相连接,并且,防晃动装置33置于卡合机构4的上方(相对于图1而言),防晃动装置33用于防止连接管31和矛杆32的晃动、抖动或者断裂。
参见图4,优选的,防晃动装置33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板331。其中,各连接板331的第一端均与连接管31相连接,各连接板331的第二端均向壳体1的内壁处延伸。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连接管31的晃动或断裂,进而防止了矛杆32的晃动、抖动或者断裂。
每个连接板331的第二端均可以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避免每个连接板331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内壁的摩擦。当然,各连接板331的第二端也可以均与壳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这样,通过各连接板331将连接管31与壳体1相对固定,能够更好地避免连接管31的晃动或断裂。
更为优选的,各连接板331沿连接管31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实施时,连接板331为三个,能够有效地保证连接管31的稳定,避免连接管31的晃动或断裂。
防晃动装置33也可以为实体结构,实体结构可以为圆环体,圆环体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相连接,圆环体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本实施例对于防晃动装置33的具体结构不做任何限制,只要能够防止连接管31和矛杆32的晃动、抖动或断裂即可。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晃动装置33,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管31和矛杆32的晃动、抖动或断裂,使得待捞物能够稳定地被矛杆32与卡合机构4卡合固定并顺利提出钻井。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卡合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卡合机构4可以包括:驱动机构41和卡合体42。其中,驱动机构41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接管31,并且,驱动机构41对应于液压孔311处,以使连接管31内的液体经液压孔311输送至驱动机构41内。卡合体42套设于矛杆32的外部,并且,卡合体42与驱动机构41相连接,具体地,卡合体42与驱动机构41为固定连接,以使卡合体42在驱动机构41的驱动下运动。卡合体42与矛杆32之间无连接关系,当捞管处于初始状态,即卡合体42未滑动时,卡合体42与矛杆32只是相接触而不连接。
优选的,卡合体42与矛杆32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矛杆32呈锥形,则卡合体42也呈锥形,以使卡合体42更好地套设于矛杆32的外部。
驱动机构41用于接收连接管31输送的液体,并当待捞物与矛杆32相对应时,驱动卡合体42沿矛杆32向下运动以将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并在待捞物与矛杆32卡合固定后与连接管31相锁合。
连接管31内输送的液体经液压孔311输送至驱动机构41内,驱动机构41在液体的液压作用下自身向下运动,进而驱动卡合体42向下运动,卡合体42将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使得卡合体42、待捞物和矛杆32卡合在一起。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1接收连接管31输送的液体,并在液体的液压作用下驱动卡合体42的运动,以使卡合体42与待捞物和矛杆32卡合在一起,保证了待捞物的固定,并且,驱动机构41与连接管31相锁合,确保待捞物的稳定卡合。
继续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1可以包括:外壳411、液缸412、限位件413、环形的活塞414和锁紧组件415。其中,外壳411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外壳411套设于连接管31的外部,并且,外壳411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液缸412、限位件413、活塞414和锁紧组件415均置于外壳411的内部。限位件413置于外壳411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限位件413的内壁与连接管31相接触,限位件413的外壁与外壳411相连接。具体地,限位件413的外壁与外壳411的内壁为可拆卸连接,如螺丝连接,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限位件413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紧密接触,以使限位件413可沿连接管31滑动。具体实施时,在限位件413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的相接触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5。
具体实施时,限位件413可以为圆环体,圆环体套设于连接管31的外部。参见图5,限位件413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体,各限位体沿连接管3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限位体的内壁均与连接管31紧密接触,每个限位件413的外壁均与外壳41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13包括:三个限位体。
活塞414置于外壳411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则活塞414将外壳411的底部的端部进行封闭。活塞414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相接触,活塞414的外壁与外壳411的内壁相连接。具体地,活塞414的外壁与外壳411的内壁为可拆卸连接,如螺丝连接,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活塞414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紧密接触,以使活塞414可沿连接管31滑动。具体实施时,在活塞414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的相接触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5。
液缸412置于外壳411的中部(相对于图1而言),液缸412的内壁与连接管31的外壁相连接,液缸412的外壁与外壳411相接触。具体地,液缸412与连接管31之间为固定连接,以使液缸412与连接管31相对固定,即液缸412保持不动的状态。液缸412的外壁与外壳411的内壁之间为紧密接触,具体实施时,在液缸412的外壁与外壳411的内壁的相接触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5。
卡合体42置于外壳411的外部,并且,卡合体42与活塞414相连接。具体地,卡合体42与活塞414的底部相连接。
活塞414和液缸412均呈圆环状,活塞414置于外壳411的底部,液缸412置于外壳411的中部,活塞414与液缸41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使得活塞414、液缸412与外壳411之间形成了一个容纳空间416。连接管31对应于活塞414与液缸412之间的侧壁开设液压孔311,即连接管31对应于容纳空间416处的侧壁上开设液压孔311,以使连接管31内的液体经液压孔311输送至容纳空间416内。液体在容纳空间416内推动活塞414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了卡合体42向下运动,进而使得卡合体42将待捞物与矛杆32卡合在一起。
锁紧组件415用于在卡合体42将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固定后,将限位件413与连接管31相锁合,以防止限位件413向上运动进而通过外壳411带动活塞414和卡合体42向上运动使得卡合体42的卡合作用减弱,导致待捞物与矛杆32和卡合体42的脱离。
锁紧组件415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将限位件413与连接管31相锁合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其中一种具体结构,但并不限于此结构:参见图2和图3,锁紧组件415可以包括:锁紧杆4151和锥形的锁紧体4152。其中,锁紧杆4151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上端)与限位件413相连接,锁紧杆4151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锁紧体4152的锥底端相连接,锁紧体4152为悬空设置。液缸412对应于锁紧杆4151的位置处向内凹设有锁合槽4121,锁合槽4121的内壁开设有凹设部4222,锁紧杆4151部分穿设于锁合槽4121,并且锁紧体4152置于凹设部4222内。具体地,锁紧体4152的锥底端的直径大于锁紧杆4151的直径。凹设部4222的宽度(图3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大于锁合槽4121的宽度,则锁合槽4121与凹设部4222的截面形成了倒“T”型。锁紧体4152的锥底端的直径小于锁合槽4121的宽度,则锁紧杆4151穿设于锁合槽4121,锁紧体4152嵌设于凹设部4222内,锁合槽4121对锁紧体4152起到限制作用,避免锁紧体4152脱离凹设部4222,从而使得限位件413与液缸412相锁合,由于液缸412与连接管31相连接,所以,实现了限位件413与连接管31的锁合。
具体实施时,上述锁紧组件415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多个。当限位件413为圆环体时,各锁紧组件415沿限位件413的周向均匀分布。当限位件413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体时,每个限位体上均可以设置有锁紧组件41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活塞414与液缸412之间的液体的液压作用下驱动活塞414的运动,进而带动卡合体42的运动,从而实现了卡合体42、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卡合体42设置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用于在卡合体42、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时,使得卡合体42与待捞物之间卡紧。这样,卡紧机构能够使得卡合体42与待捞物之间的卡合作用更有效,能够更好地将待捞物与捞管相卡合,避免待捞物与卡合体42的脱离,有效地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
卡紧机构可以为卡合体42的外壁凸设的卡合齿,卡合齿可以为倒刺。当卡合体42、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在一起时,卡合齿的设置能够增加卡合体42与待捞物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地防止待捞物向下运动进而使得待捞物与卡合体42相脱离。当然,卡紧机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卡合体42可以为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体42呈锥形,则卡合体42为锥形体。
卡合体42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卡合件。其中,每个卡合件的第一端均与驱动机构41相连接,即每个卡合件的第一端均与活塞414的底部相连接,每个卡合件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每个卡合体42均置于矛杆32的外部,每个卡合体42均用于将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具体地,各卡合件围设于矛杆32的外部,并且,各卡合件围设的形状与矛杆32的形状相匹配。各卡合件可以紧挨接触设置,也可以是,相邻两个卡合件具有预设距离,即各卡合件呈分瓣状结构,则各卡合件呈瓣状分布于矛杆32的外部。具体实施时,各卡合件的分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该预设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卡合体42包括至少两个卡合件,通过各卡合件置于矛杆32的外部,不仅实现了将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而且,制作简单,节省材料。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导引机构2可以为导引管21,导引管2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壳体1的第二端相连接,导引管2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为开口端,并且,导引管21的第二端为拨管结构22,拨管结构22用于将待捞物导入导引管21内。
优选的,拨管结构22为导引管21的第二端的端口呈螺旋状,具体地,拨管结构22以导引管21的第二端的底部边沿为起点,沿周向螺旋上升一圈至起点的上方,使得导引管21的第二端的端口形成一定面积的豁口。
导引管21的内壁凸设有缩颈结构23,缩颈结构23用于导正待捞物。具体地,导引管21的第一端的内径与壳体1的内径相同,导引管21的中部凸设缩颈结构23,该缩颈结构23为导引管21内壁凸设的挡块,该挡块的截面可以为等腰梯形,该挡块的下底边与导引管21的内壁相连接,该挡块沿导引管21内壁的周向呈环形设置。当然,挡块也可以呈环形。该缩颈结构23使得导引管21的内径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先逐渐变小再保持平滑再逐渐变大。优选的,缩颈结构23处的内径略大于待捞物的内径,以起到对待捞物导正的作用。
具体实施时,壳体1与导引管21可以为一体成型。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拨管机构对导引管21进行导向,使得待捞物准确地进入导引管21内,再通过缩颈结构23对待捞物进行导正,使得待捞物保持直立状态,并使得待捞物能够与矛杆32相对应,进而便于卡合体42、待捞物与矛杆32相卡合在一起。
结合图1至图5,对捞管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钻具与壳体1的第一端的连接体11处的变径接头12相连接,通过钻具将壳体1下放至钻井内,并且,钻具带动壳体1和导引管21不断转动,当不断转动的导引管21的拨管结构22碰触到待捞物时,将钻具上提一定距离,该上提距离一般为捞管的整体长度。然后,将钻具缓慢下放,并且,调整钻具的转动速度,使得钻具缓慢转动。在下放过程中,待捞物经过拨管结构22的拨动作用导入至导引管21中,导引管21的缩颈结构23对待捞物进行导正,使得待捞物保持直立状态,并且,使得待捞物与矛杆32相对应,即矛杆32与卡合体42均对应于待捞物的内部。这时,通过钻具向连接管31内输送液体,由于液压孔311的孔径大于泄压孔321的孔径,所以,液体经液压孔311输送至活塞414与液缸412之间的容纳空间416内,随着液体不断输送至该容纳空间416,液体对活塞414起到驱动工作,驱动活塞414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卡合体42沿矛杆32向下运动。矛杆32保持不动状态,卡合体42的向下运动正好插设于待捞物与矛杆32之间的缝隙内,随着液体不断填充至容纳空间416,卡合体42能够将待捞物与矛杆32稳固地卡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活塞414的向下运动也带动了限位件413的向下运动,当卡合体42、待捞物与矛杆32卡合固定后,限位件413正好与液缸412相接触,限位件413上的锁紧杆4151穿设于液缸412的锁合槽4121,锁紧体4152置于锁合槽4121的凹设部4222内,使得锁紧体4152与锁合槽4121相锁合,即限位件413与液缸412相锁合。这时,容纳空间416内的液体经液压孔311流出至连接管31内,连接管31内的液体由泄压孔321排出,并经由壳体1、导引管21排出至钻井内。由于容纳空间416内的液体不断流出,液体对活塞414的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由于限位件413与液缸412相锁合,阻止了限位件413的向上运动,即阻止了活塞414的向上运动,使得活塞414保持原态,即使得卡合体42保持与待捞物和矛杆32卡合固定的状态。上提钻具,将捞管与待捞物跟随钻具一起提出钻井,从而实现了待捞物的打捞。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使得待捞物准确地导入壳体1内,并使得卡合机构4、待捞物和矛杆机构3卡合固定在一起,即实现了待捞物与捞管的固定,打捞简单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并且,待捞物与矛杆机构3相卡合后卡合机构4与矛杆机构3相锁合,能够有效地保证了待捞物与卡合机构4和矛杆机构3相卡合固定的状态,避免在提出钻井过程中待捞物的滑落,进一步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同时,适用于各种钻井,扩大了使用范围,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捞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导引机构(2)、以及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矛杆机构(3)和卡合机构(4);其中,
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用于与钻具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引机构(2)相连接,所述导引机构(2)用于将待捞物导入所述壳体(1)内;所述待捞物为管状结构;
所述矛杆机构(3)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所述导引机构(2)相对应;
所述卡合机构(4)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矛杆机构(3),用于将所述待捞物与所述矛杆机构(3)相卡合,并在所述待捞物与所述矛杆机构(3)卡合固定后与所述矛杆机构(3)相锁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矛杆机构(3)包括:连接管(31)和实心的矛杆(32);其中,
所述连接管(3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所述钻具相连通,所述连接管(31)的第二端与所述矛杆(32)相连接;
所述卡合机构(4)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管(31),并且,所述连接管(31)对应于所述卡合机构(4)处的侧壁开设有液压孔(311),所述连接管(31)用于接收钻具提供的液体,并通过所述液压孔(311)向所述卡合机构(4)内输送液体以驱动所述卡合机构(4)运动;
所述矛杆(32)沿中心轴线开设有贯穿所述矛杆的泄压孔(321),所述泄压孔(321)与所述连接管(3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矛杆机构(3)还包括:防晃动装置(33);其中,
防晃动装置(33)与所述连接管(31)相连接且置于所述卡合机构(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动装置(33)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板(331);其中,
各所述连接板(331)的第一端均与连接管(31)相连接,各所述连接板(331)的第二端均向所述壳体(1)的内壁处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4)包括:驱动机构(41)和卡合体(42);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4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管(31)且对应于所述液压孔(311)处,所述卡合体(42)套设于所述矛杆(32)的外部且与所述驱动机构(41)相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41)用于接收所述连接管(31)输送的液体,并当待捞物与所述矛杆(32)相对应时,驱动所述卡合体42沿所述矛杆(32)向下运动以将所述待捞物与所述矛杆(32)相卡合,并在所述待捞物与所述矛杆(32)卡合固定后与所述连接管(31)相锁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1)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411)、以及置于所述外壳(411)内的液缸(412)、限位件(413)、环形的活塞(414)和锁紧组件(415);其中,
所述外壳(411)套设于所述连接管(31)的外部,所述限位件(413)置于所述外壳(411)的顶部,所述限位件(413)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管(31)相接触,所述限位件(413)的外壁与所述外壳(411)相连接;
所述活塞(414)置于所述外壳(411)的底部,所述活塞(414)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管(31)相接触,所述活塞(414)的外壁与所述外壳(411)相连接;
所述液缸(412)置于所述外壳(411)的中部,所述液缸(412)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管(31)相连接,所述液缸(41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411)相接触;
所述卡合体(42)置于所述外壳(411)的外部且与所述活塞(414)相连接;所述连接管(31)对应于所述活塞(414)与所述液缸(412)之间的侧壁开设所述液压孔(311);
所述锁紧组件(415)用于将所述限位件(413)与所述连接管(31)相锁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415)包括:锁紧杆(4151)和锥形的锁紧体(4152);其中,
所述锁紧杆(4151)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件(413)相连接,所述锁紧杆(4151)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体(4152)的锥底端相连接,所述液缸(412)向内凹设有锁合槽(4121),所述锁合槽(4121)的内壁开设有凹设部(4122),所述锁紧杆(4151)部分穿设于所述锁合槽(4121),并且,所述锁紧体(4152)置于所述凹设部(41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体(42)与所述矛杆(32)的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体(42)设置有卡紧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为所述卡合体(42)的外壁凸设的卡合齿。
11.根据权利要求5、6、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体(42)包括:至少两个卡合件;其中,
每个所述卡合件均与所述驱动机构(41)相连接,每个所述卡合件均置于所述矛杆(32)的外部,每个所述卡合件均用于将所述待捞物与所述矛杆(32)相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机构(2)为导引管(21),所述导引管(2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导引管(21)的第二端为拨管结构(22),所述拨管结构(22)用于将待捞物导入所述导引管(21)内;
所述导引管(21)的内壁凸设有缩颈结构(23),所述缩颈结构(23)用于导正所述待捞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管结构(22)为所述导引管(21)的第二端的端口呈螺旋状。
CN201721599131.1U 2017-11-24 2017-11-24 捞管 Active CN207470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9131.1U CN207470141U (zh) 2017-11-24 2017-11-24 捞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9131.1U CN207470141U (zh) 2017-11-24 2017-11-24 捞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0141U true CN207470141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5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9131.1U Active CN207470141U (zh) 2017-11-24 2017-11-24 捞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01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0863A (zh) * 2017-11-24 2018-03-09 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捞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0863A (zh) * 2017-11-24 2018-03-09 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捞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62268A1 (en)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Applications of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Barrier Pills
KR20130007556A (ko) 연속 공구회전과 연속 천공액 공급을 수반하는 굴착장치 및 방법
CN207470141U (zh) 捞管
CN105604508A (zh) 尾管悬挂器
CN205036334U (zh) 井下落物打捞筒
CN205532494U (zh) 通井刮削一体化工具
CN107387006A (zh) 送入工具及安装有该送入工具的大通径悬挂器
CN107780863A (zh) 捞管
CN207092959U (zh) 一种水泥搅拌桩钻头
CN202202832U (zh) 螺旋钻进式捞砂泵
US2014770A (en) Apparatus for placing gravel in wells
CN107806098A (zh) 沉渣清理装置及具有扩大头的灌注桩孔内沉渣清理方法
CN207934840U (zh) 洗井装置及采油设备
CN205714151U (zh) 旋转式压裂喷砂器
CN206693965U (zh) 一种旋转阀泥浆脉冲器取出工具
CN106285563A (zh) 刮壁器和洗井刮壁方法
CN108979572A (zh) 组合式防污染冲砂装置及方法
CN108005611A (zh) 爪套式分级注水泥器
CN108952632A (zh) 一种刮管装置及方法
CN204036647U (zh) 膏浆灌浆一体机
CN206961788U (zh) 灯管电泳电子粉系统的稀释液添加装置
US2772074A (en) Power swivel
CN214576810U (zh) 固井短节及固定装置
CN206184449U (zh) 水基压裂液用预混砂增稠剂反应设备
CN203891897U (zh) 分体始发盾构机注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