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9350U -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9350U
CN207449350U CN201721591943.1U CN201721591943U CN207449350U CN 207449350 U CN207449350 U CN 207449350U CN 201721591943 U CN201721591943 U CN 201721591943U CN 207449350 U CN207449350 U CN 207449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adhesive tape
idler wheel
make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19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乌维
张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vis Standard Suzhou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vies Standard (suzhou) Plastic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vies Standard (suzhou) Plastic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vies Standard (suzhou) Plastic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919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9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9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935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包括顶部无阻力辊、侧部无阻力辊、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压力辊、冷却辊、背托辊、侧板和横梁等零部件。本实用新型既能有效隔离中间层物料与压力辊的接触,同时又能消除或减缓中间层物料鼓包的形成,降低其对贴合效果的影响,满足长时间连续生产的工艺要求。

Description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机技术领域,用于包装膜复合(贴合)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包装膜通常由三层以上的材质复合(贴合)而成,表层材料为塑料薄膜或纸,并且需要印刷商业文字和图案,里层材料为铝箔或薄膜,需要跟食品接触,中间层为一层或多层的树脂材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并能够与表层和里层的材料能够很好地粘贴复合在一起而不会彼此分层、剥落。
在包装膜复合生产线中,包装膜的复合是在贴合机上完成的。经过打印、电晕处理、涂胶并干燥的表层膜,从贴合机的压力辊一侧引入到压力辊和冷却辊的缝隙中。经过电晕处理的里层膜,从贴合机的冷却辊一侧引入到压力辊和冷却辊的缝隙中,并紧贴冷却辊。中间层从挤出机模头缝隙中高温挤出,并以熔融的片状物落到压力辊和冷却辊贴合处的两层膜中间。三层物料在压力辊与冷却辊的挤压作用下完成复合,复合后的包装膜随冷却辊转动一定角度后,从冷却辊剥离下来并牵引到下游设备并卷取打包。
在贴合过程中,熔融或半熔融的中间层受压力辊和冷却辊的挤压作用下,少量的中间层物料会沿着压力辊的轴线方向移动并向两头聚集,当聚集的中间层物料越过表层薄膜的宽度边界后会包覆在压力辊面,因为压力辊的辊面材质为柔性的橡胶材料。通常的做法是在压力辊的表面粘贴两圈特氟龙胶带进行隔离,这种办法是有效的,可以避免中间层物料包覆到压力辊表面,但仍无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虽然聚集在薄膜两边的中间层物料会随着贴合后的包装膜一同被牵引到下游,但不断聚集在两辊面间的物料会形成两处鼓包,而且越积越大,进而会影响到三层物料之间的贴合效果,使得生产线无法长时间连续运行。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所述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包括顶部无阻力辊、侧部无阻力辊、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压力辊、冷却辊、背托辊、侧板和横梁,所述冷却辊通过其轴承座安装于两侧板上,压力辊和背托辊分别通过其轴承座安装于两侧板顶部的导轨滑块上,侧部无阻力辊通过其支架固定于横梁上,顶部无阻力辊通过其支架固定于背托辊轴承座上,胶带依次绕过或包覆侧部无阻力辊、顶部无阻力辊、压力辊、冷却辊和滚轮移动组件形成一个闭环胶带圈,在冷却辊的旋转带动下,胶带沿自身闭环胶带圈做循环移动,同时,胶带在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的带动下进行横向往复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贯穿于侧板的下方开口,并通过其两侧的装置固定板安装在两侧板的外侧面,且处于远离压力辊的开口侧面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包括两侧电机、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电机连接套、联轴器、滚轮移动组件、限位开关组件、电线拖链及支架和装置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内置有左螺纹丝杠和右螺纹丝杠,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外壳设置有导向用的直线滑槽,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中的滑座的导向块沿直线滑槽移动,两个滑块分别由各自的电机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移动组件包括滑块支座板、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滚轮固定板、滚轮转臂及转轴,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均内置有轴承,三个滚轮组件滚动自如且槽口相互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包括相向对称布置的两套滚轮移动组件,滚轮移动组件分别通过滑块支座板固定在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的滑块上,并可随其滑块自由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并通过其自身的轴承及螺母固定在滚轮固定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滚轮组件固定于滚轮转臂一端,另一端通过其转轴固定在滚轮固定板上,在滚轮转臂与其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三滚轮组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随滚轮转臂绕其转轴进行自由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移动组件的两侧各设置有第一光电接近开关以检测其在两侧的极限位置,所述滚轮转臂的转轴附近设置有第二光电接近开关以检测滚轮转臂处于被举起位置或下垂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带为特氟龙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既能有效隔离中间层物料与压力辊的接触,同时又能消除或减缓中间层物料鼓包的形成,降低其对贴合效果的影响,满足长时间连续生产的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中A-A处贴合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滚轮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滚轮移动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a、1b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包括侧部无阻力辊12、顶部无阻力辊8、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15及压力辊5、冷却辊2、背托辊6、侧板13(13a)和横梁14等零部件。冷却辊2通过其轴承座安装于两侧板13(13a)上,压力辊5和背托辊6分别通过其轴承座安装于两侧板13(13a)顶部的导轨滑块上。侧部无阻力辊12通过其支架固定于横梁14上面,辊内布置有轴承,辊面转动自如。顶部无阻力辊8通过其支架固定于背托辊轴承座9上,辊内布置有轴承,辊面转动自如。
结合图2a~2d所示,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15贯穿于侧板13(13a)的下方开口,并通过其两侧的装置固定板25(25a)安装在两侧板13(13a)的外侧面,且处于远离压力辊2的开口侧面位置。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15由两侧电机24(24a)、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26、电机连接套23(23a)、联轴器、滚轮移动组件34、限位开关组件、电线拖链31及支架33和装置固定板25(25a)等组成。
其中,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26内置有左螺纹丝杠和右螺纹丝杠,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外壳设置有导向用的直线滑槽,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中的滑座的导向块沿直线滑槽移动,两个滑块21(21a)分别由各自的电机24(24a)驱动。
滚轮移动组件34由滑块支座板22、第一滚轮组件16、第二滚轮组件17、第三滚轮组件18、滚轮固定板29、滚轮转臂19及转轴32等组成。滚轮移动组件34的三个滚轮组件16、17、18均内置有轴承,三个滚轮滚动自如且槽口相互对齐。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滚轮组件16和第二滚轮组件17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并通过其自身的轴及螺母固定在滚轮固定板25(25a)上,滚轮固定板25(25a)的下表面与滑块支座板22固定连接。滚轮转臂19一头固定有第三滚轮组件18,而另一头通过其转轴32固定在滚轮固定板25(25a)上。在滚轮转臂19与其转轴32之间设置有轴承,因此第三滚轮组件18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随滚轮转臂19绕其转轴32进行自由摆动。
在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15中,滚轮移动组件34共有两套,相向对称布置,通过其滑块支座板22固定在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26的滑块上面,并可随其滑块自由移动。
在每套滚轮移动组件34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套第一光电接近开关28(28a)和30(30a)及挡板27(27a)、以检测其在两侧的极限位置,接近开关的布置位置可随薄膜宽幅等工艺要求进行调节。同时针对滚轮转臂19的位置,在其转轴32附近布置有一套第二光电接近开关20(20a)以检测滚轮转臂处于被举起位置或下垂位置。滚轮转臂处于下垂位置,通常意味着特氟龙胶带已崩断或没有被合理安装。
两面光滑的特氟龙胶带11(11a)依次绕过或包覆侧部无阻力辊12、顶部无阻力辊8、压力辊5、冷却辊2和滚轮移动组件34的三个滚轮16、17、18,并形成一个闭环胶带圈。
在进行正常的贴合作业时,表层膜7从压力辊5的一侧引入到压力辊5和冷却辊2的缝隙中。里层膜3从冷却辊2的一侧引入到压力辊5和冷却辊2的缝隙中,并紧贴冷却辊2。中间层4从挤出机模头缝隙中高温挤出,并以熔融的片状物落到压力辊5和冷却辊2贴合处的表层膜7和里层膜3中间。
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15的左、右两套滚轮移动组件34各对应一圈特氟龙胶带11(11a),从侧板13(13a)顶部往地面看时,两圈胶带11(11a)分别布置在表层膜7的左、右棱边处,胶带11(11a)一半宽度的部分被压在表层膜7下面并紧贴压力辊5,另一半部分露到表层膜7边线以外,从而有效地将外溢的中间层物料4与压力辊5隔离开来。
三层物料7(3、4)在压力辊5与冷却辊2的挤压作用下完成复合,复合后的包装膜1随冷却辊2转动一定角度后,从冷却辊2剥离下来并牵引到下游设备。在贴合(复合)的过程中,两圈特氟龙胶带11(11a)也同时被夹在压力辊5和冷却辊2的两辊面之间,在冷却辊2的旋转带动下,胶带11(11a)沿自身封闭圈路径做循环移动。与此同时,两圈特氟龙胶带11(11a)在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15的带动下,进行有规律的压力辊5和冷却辊2的辊面横向往复移动。
具体地,两圈特氟龙胶带11(11a)沿压力辊5和冷却辊2的辊面方向先相向移动,当各自移动量达到一半行程1/2L后,改变移动方向,向相反的方向做背离移动,当各自移动量达到1/2L后,改变移动方向,向相反的方向做相向移动,当各自移动量达到1/2L后,改变移动方向,向相反的方向做背离移动,当各自移动量达到1/2L后,再次改变移动方向做相向移动,如此不间断地往复移动。
特氟龙胶带11(11a)在压力辊5辊面的这种横向往复移动,可有效地拉平外溢中间层4形成的鼓包,降低其对贴合效果的影响,从而达到长时间连续运行的工艺要求。此操作的关键在于特氟龙胶带11(11a)沿自身封闭圈路径的循环移动和在压力辊5辊面的横向往复移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速度适当。针对不同的工艺,横向移动的速度和行程L有着不同的数值。
当压力辊5系统的气缸10推动背托辊轴承座9沿导轨前、后移动时,整个顶部无阻力辊8也会随背托辊轴承座9一同移动。在此过程中,也会伴随着滚轮移动组件34的滚轮转臂19的摆动,这种顶部无阻力辊8和滚轮转臂19之间的联动可以确保特氟龙胶带11(11a)始终是绷紧的,可防止其脱落。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既能有效隔离中间层物料与压力辊的接触,同时又能消除或减缓中间层物料鼓包的形成,降低其对贴合效果的影响,满足长时间连续生产的工艺要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包括顶部无阻力辊、侧部无阻力辊、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压力辊、冷却辊、背托辊、侧板和横梁,所述冷却辊通过其轴承座安装于两侧板上,压力辊和背托辊分别通过其轴承座安装于两侧板顶部的导轨滑块上,侧部无阻力辊通过其支架固定于横梁上,顶部无阻力辊通过其支架固定于背托辊轴承座上,胶带依次绕过或包覆侧部无阻力辊、顶部无阻力辊、压力辊、冷却辊和滚轮移动组件形成一个闭环胶带圈,在冷却辊的旋转带动下,胶带沿自身闭环胶带圈做循环移动,同时,胶带在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的带动下进行横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贯穿于侧板的下方开口,并通过其两侧的装置固定板安装在两侧板的外侧面,且处于远离压力辊的开口侧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包括两侧电机、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电机连接套、联轴器、滚轮移动组件、限位开关组件、电线拖链及支架和装置固定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内置有左螺纹丝杠和右螺纹丝杠,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外壳设置有导向用的直线滑槽,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中的滑座的导向块沿直线滑槽移动,两个滑块分别由各自的电机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移动组件包括滑块支座板、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滚轮固定板、滚轮转臂及转轴,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均内置有轴承,三个滚轮组件滚动自如且槽口相互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横向调节装置包括相向对称布置的两套滚轮移动组件,滚轮移动组件分别通过滑块支座板固定在直线导向的双滑座丝杠螺母机构的滑块上,并可随其滑块自由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并通过其自身的轴承及螺母固定在滚轮固定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滚轮组件固定于滚轮转臂一端,另一端通过其转轴固定在滚轮固定板上,在滚轮转臂与其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三滚轮组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随滚轮转臂绕其转轴进行自由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移动组件的两侧各设置有第一光电接近开关以检测其在两侧的极限位置,所述滚轮转臂的转轴附近设置有第二光电接近开关以检测滚轮转臂处于被举起位置或下垂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工作过程中,胶带沿自身封闭圈路径的循环移动和在压力辊辊面的横向往复移动是同时进行的。
CN201721591943.1U 2017-11-24 2017-11-24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49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1943.1U CN207449350U (zh) 2017-11-24 2017-11-24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1943.1U CN207449350U (zh) 2017-11-24 2017-11-24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9350U true CN207449350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7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194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49350U (zh) 2017-11-24 2017-11-24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93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1658A (zh) * 2017-11-24 2018-03-13 戴维斯标准(苏州)塑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1658A (zh) * 2017-11-24 2018-03-13 戴维斯标准(苏州)塑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CN107791658B (zh) * 2017-11-24 2023-08-18 戴维斯标准(苏州)机械有限公司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9350U (zh)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CN102689714A (zh) 一种裤袜包装袋自动封边与成品分拣装置
CN106671455A (zh) 免丝印导光板在线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
US3116194A (en) Movable extruder
CN107791658A (zh) 贴合机胶带调节装置
CN100513259C (zh) 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
CN211067451U (zh) 用于纸尿裤防漏侧翼的成型设备
CN207683917U (zh) 塑料包装袋封边装置
CN107538118B (zh) 滚压焊接机及其机头
CN201745145U (zh) 橡胶挤出机
CN213670172U (zh) 一种新型喷胶机
CN206406572U (zh) 复合膜生产装置
CN202137937U (zh) 一种挤塑供料装置
CN205929908U (zh) 铅笔加工装置
CN205060831U (zh) 一种卷烟储存输送装置用链板
CN205344044U (zh) 淋膜机冷却复合部件
CN110164291B (zh) 金属拉丝面板标签、刷胶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02743536U (zh) 热压辊装置
CN206781182U (zh) 一种编织袋覆膜机
CN205553502U (zh) 纸箱覆膜机
CN209318034U (zh) 一种薄膜上胶设备
CN207546878U (zh) 一种塑料薄膜双面抹油设备
CN214395855U (zh) 高品质纸张覆膜复合机
CN204547031U (zh) 一种单螺杆挤出机的纸塑高速粘合机构
CN204417343U (zh) 一种单向自锁贴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and Building 8, No. 32 Hongxi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Davis Standard (Suzhou)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Factory Building No. 8, No. 32 Hongxi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DAVIS-STANDARD (SUZHOU) PLASTIC PACKAGING MACHIN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