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2848U - 可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2848U
CN207442848U CN201721100297.4U CN201721100297U CN207442848U CN 207442848 U CN207442848 U CN 207442848U CN 201721100297 U CN201721100297 U CN 201721100297U CN 207442848 U CN207442848 U CN 207442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ntenna
movable equipment
fuselage
communica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02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宇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02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2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2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2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设备,包括移动机体和安装在移动机体上的通讯基站,该移动机体包括多个子部件,各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基站天线,此基站天线与通讯基站电连接。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中的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不仅能够实现其在移动机体中所起到的功能,而且还能与通讯基站电连接实现可移动设备的通讯功能,这样设计可在保证移动机体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由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降低,因此,该可移动设备所需的功率也会大大降低,在可移动设备的动力电池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会使可移动设备的工作时间延长。

Description

可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快速将通讯基站部署在指定位置,现常采用的方式为:将通讯基站整个挂载在移动机体上,例如,带有通讯基站的无人机,通过利用无人机自身的移动灵活性,可使其通讯基站快速部署到指定位置,实现为通讯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但是,这种方式会大大增加无人机等可移动设备的重量,由于无人机的重量增加,则会使无人机所需的功率增大,在无人机的动力电池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无人机所需的功率增大,从而会使无人机的工作时间缩短。
因此,提出一种既能快速将通讯基站部署到指定位置,又能够降低整体重量的可移动设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在降低其自身重量的同时,又能够将通讯基站快速部署到指定位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其包括移动机体和安装在所述移动机体上的通讯基站,
所述移动机体包括多个子部件,各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基站天线,所述基站天线与所述通讯基站电连接。
优选地,形成所述基站天线的子部件包括辐射体和外壳体,所述辐射体与所述通讯基站电连接,所述外壳体包裹在所述辐射体的外部。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起落架形成所述基站天线。
优选地,所述通讯基站安装在所述机身上,并与所述起落架位于所述机身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起落架包括与所述机身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
所述可移动设备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相对所述机身转动。
优选地,所述通讯基站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起落架,所述起落架与所述通讯基站之间具有间隔。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所述机身形成所述基站天线,所述通讯基站安装在所述机身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
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臂,所述机臂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机臂形成所述基站天线;或
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螺旋桨形成所述基站天线;或
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飞控数据传输器,所述飞控数据传输器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飞控数据传输器包括飞控数据传输天线,所述飞控数据传输天线形成所述基站天线。
优选地,所述基站天线为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移动机体的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基站天线,并将该基站天线与设置在移动机体上的通讯基站电连接,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中的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不仅能够实现其在移动机体中所起到的功能,而且还能与通讯基站电连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这样设计可在保证移动机体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由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降低,因此,该可移动设备所需的功率也会大大降低,在可移动设备的动力电池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会使可移动设备的工作时间延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五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六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七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八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移动机体;
10-机身;
11-起落架;
11a-第一支撑部;
11b-第二支撑部;
12-机臂;
13-螺旋桨;
14-飞控数据传输器;
14a-飞控数据传输天线;
2-通讯基站;
3-驱动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其包括移动机体1和安装在移动机体1上的通讯基站2,该移动机体1包括多个子部件,各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基站天线,此基站天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1中的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不仅能够实现其在移动机体1中所起到的功能,而且还能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这样设计可在保证移动机体1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2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2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由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降低,因此,该可移动设备所需的功率也会大大降低,在可移动设备的动力电池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会使可移动设备的工作时间延长。
优选地,上述移动机体1中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可包括辐射体和外壳体,其中,辐射体可采用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该辐射体可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以将通讯基站2的射频信号向外辐射,实现为通讯基站2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需要说明的是,该辐射体可以直接采用移动机体1的子部件中的导电金属件,只要不影响该导电金属件在该子部件中的作用即可,也可采用单独的导电金属件作为该辐射体,也就是说,该单独的导电金属件虽然在子部件的外壳体内,但是仅仅具有将通讯基站2的射频信号向外辐射的功能,不与子部件中其它的零件关联。其中,该辐射体的外部包裹有外壳体,可避免辐射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可降低该辐射体损坏的概率,值得说明的是,该外壳体需采用不具有屏蔽功能的材质制成,以避免该外壳体对辐射体的辐射信号进行屏蔽,从而可有效提高该辐射体的辐射性能。
另外,上述移动机体1中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的形状可以是棒状的,也可以是板状的,具体形状可根据该子部件在移动机体1中的作用而定,其中,该子部件形成的基站天线可以是全向天线,也可以是定向天线,该全向天线可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均匀辐射,该全向天线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郊县大区制的站型,具有覆盖范围大的特点。而定向天线(Directional antenna)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的辐射比较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的辐射特别弱,但其具有较大的前向增益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本申请中的子部件形成的基站天线的类型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10,该机身10形成基站天线,且该基站天线可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可移动设备的机身10形成基站天线,可在保证移动机体1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2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2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可移动设备可为车辆类、船舶类或飞行类等设备,优选地,该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通过利用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自身的移动灵活性,可使其通讯基站2快速部署到指定位置,实现为通讯基站2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当本申请的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时,该设备中的移动机体1的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为机身10,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为起落架11,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1可至少包括机身10和起落架11,起落架11安装在机身10上,在该设备起飞或降落的过程中可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参考图2和图3所示,起落架11形成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可移动设备的起落架11形成基站天线,可在保证移动机体1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2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2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另外,由于起落架11通常设置在机身10的底部,也就是说,起落架11通常设置在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起飞时机身10朝向地面的一侧,该起落架11相对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的其它子部件更接近地面,其辐射效果更好。
优选地,上述起落架11可包括与机身10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a和与第一支撑部11a连接的第二支撑部11b,该起落架11中的第一支撑部11a和第二支撑部11b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基站天线,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起落架11的第一支撑部11a形成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起落架11的第二支撑部11b形成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起落架11的第一支撑部11a和第二支撑部11b也可同时形成基站天线。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起落架11的第一支撑部11a可相对机身10转动,该起落架11的第一支撑部11a和第二支撑部11b之间也可相对转动,也就是说,该第一支撑部11a、第二支撑部11b及机身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当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时,通过调整第一支撑部11a、第二支撑部11b及机身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方面能够为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携带的其它器件(例如:相机等)提供更多的利用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该起落架11形成基站天线,因此,通过第一支撑部11a、第二支撑部11b及机身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还可调整可移动设备的通讯基站2的信号覆盖效果。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该可移动设备还包括驱动件3,该驱动件3可为驱动电机,该驱动件3与第一支撑部11a和第二支撑部11b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撑部11a和第二支撑部11b中的至少一者相对机身转动,以实现第一支撑部11a、第二支撑部11b及机身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调整。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撑部11a、第二支撑部11b及机身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通过人工操控的方式在地面基于遥控器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根据通讯基站2检测到的与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讯基站2安装在机身10上,并与起落架11位于机身10的同一侧,也就是说,该通讯基站2也安装在机身10的底部,这样设计使得通讯基站2相较于设置在机身10的其它部位,能够离地表更近些,从而能够提高其自身信号的覆盖效果,并且在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为起落架11时,还可方便通讯基站2与形成基站天线的起落架11电连接。
优选地,上述通讯基站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起落架11,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可移动设备飞行或降落时的稳定性,而且在形成基站天线的子部件为起落架11时,还可提高可移动设备的通讯信号的覆盖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该起落架11与通讯基站2之间具有间隔,这样可以降低起落架11转动过程中与通讯基站2发生干涉的概率。另外,本申请的起落架11也可根据需求设置在通讯基站2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机体1的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为机身10,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为机臂12,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1可至少包括机身10和机臂12,具体地,机身10可为一个,机臂12可为两个,如图6所示,各机臂12安装在机身10上,并分布在机身10的相对两侧,该机臂12用于支撑其它子部件,例如,在该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时,该机臂12可用于支撑无人机的螺旋桨13。其中,本申请中的移动机体1中的机臂12可形成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可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可移动设备的机臂12形成基站天线,可在保证移动机体1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2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2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该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时,移动机体1的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10,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螺旋桨13,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1至少包括机身10和螺旋桨13,该螺旋桨13安装在机身10上,具体地,如图7所示,当该移动机体1还包括机臂12时,该螺旋桨13也可安装在机臂12上,其中,本申请中的移动机体1中的螺旋桨13可形成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可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可移动设备的螺旋桨13形成基站天线,可在保证移动机体1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2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2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该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等飞行类设备时,移动机体1的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10,多个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飞控数据传输器14,也就是说,该移动机体1至少包括机身10和飞控数据传输器14,该飞控数据传输器14安装在机身10上,具体地,该飞控数据传输器14安装在机身10远离地面的一侧,其中,本申请中的飞控数据传输器14包括飞控数据传输天线14a,该飞控数据传输天线14a可形成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可通过天线馈线与通讯基站2电连接,以实现可移动设备整体的通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可移动设备的飞控数据传输天线14a形成基站天线,可在保证移动机体1的整体重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减少通讯基站2上基站天线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通讯基站2的重量,继而可降低整个可移动设备的重量。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图1至图8中的虚线表示本申请中提到的天线馈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体和安装在所述移动机体上的通讯基站,
所述移动机体包括多个子部件,各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基站天线,所述基站天线与所述通讯基站通过天线馈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基站天线的子部件包括辐射体和外壳体,所述辐射体与所述通讯基站电连接,所述外壳体包裹在所述辐射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起落架形成所述基站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基站安装在所述机身上,并与所述起落架位于所述机身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落架包括与所述机身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
所述可移动设备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相对所述机身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基站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起落架,所述起落架与所述通讯基站之间具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所述机身形成所述基站天线,所述通讯基站安装在所述机身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身,
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机臂,所述机臂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机臂形成所述基站天线;或
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螺旋桨形成所述基站天线;或
多个所述子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飞控数据传输器,所述飞控数据传输器安装在所述机身上,且所述飞控数据传输器包括飞控数据传输天线,所述飞控数据传输天线形成所述基站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天线为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为无人机。
CN201721100297.4U 2017-08-30 2017-08-30 可移动设备 Active CN207442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0297.4U CN207442848U (zh) 2017-08-30 2017-08-30 可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0297.4U CN207442848U (zh) 2017-08-30 2017-08-30 可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2848U true CN207442848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30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0297.4U Active CN207442848U (zh) 2017-08-30 2017-08-30 可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28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416A (zh) * 2018-10-16 2019-01-25 南京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无人机采集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416A (zh) * 2018-10-16 2019-01-25 南京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无人机采集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CN109274416B (zh) * 2018-10-16 2021-12-21 南京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无人机采集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6133C2 (ru) Фазированные антенные решетки для высотных платформ
CN106602226B (zh) 天线设备、具有天线设备的车辆以及控制天线设备的方法
EP3120411B1 (en) Mechanically steered an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antenna for aerial vehicl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664134B (zh) 用于航空器空中对地面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EP2954595B1 (e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platforms
CN107211278A (zh) 空对地网络和地面网络使用同时频谱的架构
CN104868255B (zh) 无人飞机地面多波束电控扫描测控天线
JP2017523742A5 (zh)
US8648768B2 (en) Conical switched beam antenna method and apparatus
Boev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tenna for small UAV
DE10335216B4 (de) Im Bereich einer Außenfläche eines Fluggeräts angeordnete phasengesteuerte Antenne
KR101715230B1 (ko) 회전체에 설치되는 무지향성 안테나
CN102694277B (zh) 基于双开口谐振环的多频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CN109313452A (zh) 无人机避障控制方法、雷达系统及无人机
CN104092485A (zh) 分布式动中通轻质赋形天线
US10707564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10265794A (zh) 有源相控阵天线以及天线波束的控制方法
JP3197684U (ja) マルチコプター
CN111316499A (zh) 毫米波天线结构、微波旋转雷达及可移动平台
CN207442848U (zh) 可移动设备
CN102570007B (zh) 一种含法向振子的可重构广角天线
Sharawi et al. Performance of an embedded monopole antenna array in a UAV wing structure
CN105264712A (zh) 具有可控零方向图的机载天线系统
CN108987922A (zh) 一种天线
CN114325716A (zh) 一种雷达装置及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610094 No. 901-906, floor 9, building 8, No. 1366, middle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03 Building 1, 666 East Qi Road, Q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