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1783U -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1783U
CN207441783U CN201721218428.9U CN201721218428U CN207441783U CN 207441783 U CN207441783 U CN 207441783U CN 201721218428 U CN201721218428 U CN 201721218428U CN 207441783 U CN207441783 U CN 207441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thickness
frame portion
battery uni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84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上富
蔡锦榕
仝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84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1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1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1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包括两个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袋型二次电池,各袋型二次电池具有位于头部的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一个极耳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一个极耳在厚度方向上堆叠。电池单元还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导电块。固定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连接件,位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沿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分别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连接。其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形成完全收容四个极耳的头部收容空间。两个导电块安装于头部收容空间,各导电块在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两个堆叠的极耳以面对面方式接触。电池模组包括沿厚度方向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

Description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具有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二次电池可以分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
目前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一般通过一体成型及通过铝板或者塑胶结构上下直接对扣形成电池单元的固定架结构,但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电连接实现方式较为复杂或者较不成熟,目前电池单元并联连接多采用超声焊接或者激光焊接的方式来实现,但不管选用哪种实现方式都对工装夹具、设备及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较高;
2)电池单元整体过流能力较弱,无法满足整车的快充需求;目前电池单元均采用焊接的方式来实现电连接,但不管通过超声焊接还是激光焊接其焊接有效接触面积都是十分有限的,继而电池模组整体的过流能力相对也就比较弱,难以满足日益凸显的快充需求;
3)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需要对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进行额外的绝缘防护,目前在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中极耳间距离一般都比较近且露出于电池单元的固定架,加上极耳较软、易变形,故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均需要对极耳采取额外的绝缘防护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其能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无需为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提供额外的绝缘防护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两个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袋型二次电池,各袋型二次电池具有位于头部的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一个极耳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一个极耳在厚度方向上堆叠。电池单元还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导电块。固定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连接件,位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沿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分别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连接。其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沿厚度方向相对并在沿宽度方向的一侧接合在一起以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且形成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头部以及完全收容四个极耳的头部收容空间。两个导电块,安装于头部收容空间,各导电块在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两个堆叠的极耳以面对面方式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前述的沿厚度方向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四个极耳完全收容于头部收容空间、进而四个极耳被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完全遮蔽,从而无需像背景技术一样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为极耳提供单独的绝缘防护,如此不仅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开发费用,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立体图,其处于展开状态。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立体图,其处于第一框体和/或第二框体相对连接件翻转并结合的状态。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是与图3类似的变形例。
图6是图5的变形例。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固定架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的分解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的组装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2是图9的电池单元的导电块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4示出两个极耳、导电块以及固定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清楚起见,两个极耳与导电块未接触。
图15是图10的部分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一变形例。
图17是图15的另一变形例。
图18是与图10类似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电池单元的分解图。
图20是与图18类似的电池单元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一个导电块用作输出导电块。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采用图9 至图11的电池单元。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采用图 18至图20的电池单元。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L 长度方向
W 宽度方向
T 厚度方向
1 电池单元
11 袋型二次电池
111 极耳
1111 开口
12 固定架
121 第一框体
1211 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
1212 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
12121 第一扣持孔
12122 第一扣持突起
1213 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
R1 第一收容凹部
12131 第一安装突部
121311 第一安装孔
121312 定位突起
12132 穿孔
1214 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
C1 第一收容凹槽
12141 第一卡孔
12142 第一卡扣
H1 第一中空腔
122 第二框体
1221 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
1222 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
12221 第二扣持突起
12222 第二扣持孔
1223 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
12231 第二安装突部
122311 第二安装孔
12232 安装座
122321 接合孔
R2 第二收容凹部
1224 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
C2 第二收容凹槽
12241 第二卡扣
12242 第二卡孔
H2 第二中空腔
S1 尾部收容空间
S2 头部收容空间
S3 侧部收容空间
S4 中间收容空间
P 装配柱
G 装配槽
123 连接件
1231 主体部
1232 缘部
12321 凹陷部
13 导电块
131 定位凹部
132 通孔
133 盖部
134 突片
135 凸缘
136 容置凹槽
14 紧固件
15 固定件
16 第一导热盖板
17 第二导热盖板
2 输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12包括:第一框体 121;第二框体122;以及连接件123,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连接。其中,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能够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并接合在一起以至少形成头部收容空间S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12中,后述的袋型二次电池11的极耳111能够完全收容于头部收容空间S2进而被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 122完全遮蔽,从而无需像背景技术一样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为极耳111提供额外的绝缘防护措施,如此不仅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开发费用,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参照图1至图8,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还一起形成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尾部的尾部收容空间S1、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的两个侧部收容空间S3以及由尾部收容空间S1、头部收容空间S2以及两个侧部收容空间S3围绕的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其余部分的中间收容空间S4。
参照图1至图4,第一框体121具有: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与连接件123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连接;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沿宽度方向W与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相对;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连接在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之间,形成有第一收容凹部R1;以及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沿长度方向L与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相对并连接在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之间,形成有第一收容凹槽C1。其中,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以及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围成第一中空腔H1。第二框体122具有: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与连接件123的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连接;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沿宽度方向W与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相对;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连接在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和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之间,形成有第二收容凹部R2;以及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沿长度方向L与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相对并连接在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和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之间,形成有第二收容凹槽C2。其中,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以及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围成第二中空腔 H2。当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并接合在一起时,第一收容凹部R1和第二收容凹部R2形成头部收容空间S2,第一收容凹槽C1和第二收容凹槽C2形成尾部收容空间S1,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形成一个侧部收容空间S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 和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形成另一个侧部收容空间S3,第一中空腔H1 和第二中空腔H2形成中间收容空间S4。
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可相互扣持以接合在一起。扣持结构的设置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设有第一扣持孔12121;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设有第二扣持突起12221。其中,当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 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时,第一扣持孔12121与第二扣持突起12221扣持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接合在一起。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设有第一扣持突起12122;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设有第二扣持孔12222。其中,当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时,第二扣持孔12222与第一扣持突起12122扣持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接合在一起。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设有第一卡孔 12141;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设有第二卡扣12241;其中,当第一框体 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时,第一卡孔12141与第二卡扣12241扣持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接合在一起。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设有第一卡扣 12142;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设有第二卡孔12242;其中,当第一框体 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时,第一卡扣12142与第二卡孔12242扣持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接合在一起。
当然,上述扣持结构的设置方式也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具有沿宽度方向 W间隔开的三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各第一安装突部12131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21311;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具有沿宽度方向 W间隔开的三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各第二安装突部12231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第二安装孔122311。其中,当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时,各第一安装突部12131与对应一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且各第一安装孔121311和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122311 沿厚度方向T对准。
如图1和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的沿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个侧面各设置有一定位突起121312。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具有:两个穿孔12132,沿厚度方向T贯通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各穿孔1213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之间。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具有:两个安装座12232,各安装座12232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接合孔122321。其中,当第一框体 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以使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时,各穿孔12132和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 的接合孔122321沿厚度方向T对准。
如图1、图2、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3具有:主体部1231;两个缘部1232,沿宽度方向W位于主体部123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具体地为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连接,各缘部1232具有沿长度方向L在连接件123的整个长度延伸上的凹陷部12321。凹陷部12321的设置便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
如图1、图2和图1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凹陷部12321的最小厚度小于主体部1231的最小厚度。如图16所示,凹陷部12321的最小厚度大于主体部1231的最大厚度。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3为多个且沿长度方向L彼此间隔地排列。可替代地,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件123为一个且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的整个长度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连接件123为沿长度方向L穿设第一框体121 和第二框体122(具体地为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的轴。换句话说,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分体成型。
如图1至图6所示,固定架12为一体成型的塑胶件。塑胶件可为例如 PP等柔韧性比较好的塑胶材。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
参照图9至图20并结合图1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1包括两个沿厚度方向T堆叠的袋型二次电池11,各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位于头部的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1,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 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在厚度方向T上堆叠。电池单元1还包括固定架12以及两个导电块13。固定架12包括:第一框体121;第二框体122;以及连接件123,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的沿宽度方向W的同一侧,分别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连接。第一框体 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相对并在沿宽度方向W的一侧接合在一起以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且形成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头部以及完全收容四个极耳111的头部收容空间S2两个导电块13安装于头部收容空间 S2,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接触(即电连接,可以是使两个极耳111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1中,四个极耳111完全收容于头部收容空间S2、进而四个极耳111被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完全遮蔽,从而无需像背景技术一样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为极耳111提供单独的绝缘防护,如此不仅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开发费用,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接触有效地提高了各导电块13与极耳11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极耳111的过流能力,进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整体的过流能力。通过两个导电块13实现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的串联和/或并联后,电池单元1即可看作是一个罐型二次电池,电池模组后续的组装便可以采用采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成熟的组装工艺。
参照图1至图8,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还一起形成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尾部的尾部收容空间S1、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的两个侧部收容空间S3以及由尾部收容空间S1、头部收容空间S2以及两个侧部收容空间S3围绕的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其余部分的中间收容空间S4。
参照图1至图3,第一框体121具有: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与连接件123的厚度方向T的一侧连接;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沿宽度方向W与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相对;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连接在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之间,形成有第一收容凹部R1;以及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沿长度方向L与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相对并连接在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之间,形成有第一收容凹槽C1。其中,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以及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围成第一中空腔H1。第二框体122具有: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与连接件123的厚度方向T的另一侧连接;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沿宽度方向W与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相对;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连接在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和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之间,形成有第二收容凹部R2;以及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 1224,沿长度方向L与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相对并连接在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和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之间,形成有第二收容凹槽 C2。其中,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以及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围成第二中空腔H2。而且其中,第一收容凹部R1和第二收容凹部R2形成头部收容空间S2,第一收容凹槽C1和第二收容凹槽C2形成尾部收容空间S1,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形成一个侧部收容空间S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和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形成另一个侧部收容空间S3,第一中空腔H1和第二中空腔H2形成中间收容空间S4。
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可相互扣持以接合在一起。扣持结构的设置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1并结合图1至图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设有第一扣持孔12121;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设有第二扣持突起12221;其中,第一扣持孔12121与第二扣持突起12221扣持在一起。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1并结合图1至图3,第一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12设有第一扣持突起12122;第二宽度方向外侧框部1222设有第二扣持孔12222;其中,第二扣持孔12222与第一扣持突起12122扣持在一起。
在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设有第一卡孔 12141;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设有第二卡扣12241;其中,第一卡孔12141 与第二卡扣12241扣持在一起。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设有第一卡扣12142;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设有第二卡孔 12242;其中,第一卡扣12142与第二卡孔12242扣持在一起。
当然,上述扣持结构的设置方式也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参照图9并结合图1至图3,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具有沿宽度方向 W间隔开的三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各第一安装突部12131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21311;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具有沿宽度方向 W间隔开的三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各第二安装突部12231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第二安装孔122311;其中,各第一安装突部12131与对应一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且各第一安装孔121311和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122311沿厚度方向T对准。电池单元1还包括:三个紧固件14,各紧固件14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安装孔121311和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122311中。紧固件14可为螺钉。
参照图9、图12、图13并结合图1和图2,每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 12131的沿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个侧面各设置有一定位突起121312;各导电块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之间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之间,各导电块13沿宽度方向W相反的两端各具有一定位凹部131;其中,各定位突起121312插入在对应一个定位凹部131中。
参照图9并结合图1和图2,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具有:两个穿孔12132,沿厚度方向T贯通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各穿孔1213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之间。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具有:两个安装座12232,各安装座12232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接合孔122321。其中,各穿孔12132和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的接合孔122321沿厚度方向T对准;各导电块13具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通孔132。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固定件15,各固定件15穿过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的对应的一个穿孔12132 以及对应一个导电块13的通孔132、插入并接合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的接合孔122321,以使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保持接触。
参照图9,在一实施例中,各极耳111具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开口1111,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的开口1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 的一个极耳111的开口1111在厚度方向T上对准;各固定件15穿过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的对应的一个穿孔12132、两个对准的极耳111的其中一个开口1111、对应一个导电块13的通孔132以及两个对准的极耳111的另一个开口1111、插入并接合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的接合孔122321,以使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保持接触。各极耳111的开口1111为封闭或不封闭的。当然也可以取消开口1111。各固定件15可为螺钉。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至图13,各导电块13具有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外并遮挡头部收容空间S2。由此更进一步地保护极耳111。
参照图9并结合图1、图2、图15以及图16,连接件123具有:主体部 1231;两个缘部1232,沿厚度方向T位于主体部123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具体地为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连接,各缘部1232具有沿长度方向L在连接件123的整个长度延伸上的凹陷部12321。凹陷部12321的设置便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朝向彼此相对连接件123翻转。
如图1、图2和图1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凹陷部12321的最小厚度小于主体部1231的最小厚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凹陷部12321 的最小厚度大于主体部1231的最大厚度。
参照图9并结合图1至图6,连接件123为多个且沿长度方向L彼此间隔地排列。在替代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连接件123为一个且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的整个长度延伸。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连接件123为沿长度方向L穿设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具体地为第一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11和第二宽度方向内侧框部1221)的轴。换句话说,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分体成型。
参照图9并结合图1至图6,固定架12为一体成型的塑胶件。塑胶件可为例如PP等柔韧性比较好的塑胶材。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第一长度方向尾框部1214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第二长度方向尾框部1224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
为了实现袋型二次电池11的散热,参照图9,电池单元1还包括:第一导热盖板16,安装(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双面胶带粘接)在第一框体121上,从厚度方向T的一侧遮蔽收容空间(具体为中间收容空间S4)并与对应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厚度方向T的一个表面接触(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双面胶带粘接);第二导热盖板17,安装(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双面胶带粘接)在第二框体122上,从厚度方向T的相反的另一侧遮蔽收容空间(具体为中间收容空间S4)并与对应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厚度方向T的一个表面接触(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双面胶带粘接)。当电池单元1中的袋型二次电池11为一个时,第一导热盖板16和第二导热盖板17分别与同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 接触。当电池单元1中的袋型二次电池11为两个以上时,第一导热盖板16 和第二导热盖板17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接触。
如图9至图11所述,第一导热盖板16和第二导热盖板17均呈L型;第一导热盖板16在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宽度方向W的接合的一侧贴附在第一框体12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面上;第二导热盖板17在第二框体122和第二框体122沿宽度方向W的接合的一侧贴附在第二框体122 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面上。由此可以利用在宽度方向W外侧面上的第一导热盖板16的部分和第二导热盖板17的部分与电池模组的外部冷却装置(例如水冷装置)进行换热。
在材质方面,第一导热盖板16和第二导热盖板17为金属板。金属板可为但不限于铝板。
图9至图17所示的导电块13在实现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多个电池单元3的电连接时还需要另外的导电元件。为了简化结构并取消另外的导电元件,如图18至图20所示,各导电块13具有盖部133,沿长度方向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外并遮挡头部收容空间S2;相邻两个导电块13的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突片134。相应地,两个导电块13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向外突出并沿宽度方向W 延伸的凸缘135。当需要将导电块13用作后面电池模组采用的输出导电块时,两个导电块13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的沿长度方向L的外表面向内凹入的容置凹槽136。
最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21和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池模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1。
参照图21并结合图8,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的一个固定架12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的另一个固定架12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装配柱P 或沿厚度方向T向内凹入的装配槽G;其中,装配柱P插入装配槽G以将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沿厚度方向T接合在一起。
为了实现电池模组的电连接并简化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2并结合图8、图18至图20,各导电块13具有盖部133,沿长度方向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外并遮挡头部收容空间S2;两个电池单元1的四个导电块13中的两个用作输出导电块,四个导电块13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形成有相对盖部133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突片134而四个导电块13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向外突出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凸缘135;不包含输出导电块的各电池单元1的两个导电块13 中的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突片134,不包含输出导电块的各电池单元1的两个导电块13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向外突出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凸缘135;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中的一个电池单元1的突片134与另一个电池单元1的盖部133贴接并与另一个电池单元1的盖部133的凸缘135相邻。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2并结合图18至图20,四个导电块13中用作输出导电块的两个导电块13均具有位于盖部133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容置凹槽136;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输出片2,各输出片2部分收容于用作输出导电块的导电块13的凹槽136并电连接于用作输出导电块的导电块13。容置凹槽136便于定位输出片2。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单元(1),包括两个沿厚度方向(T)堆叠的袋型二次电池(11),各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位于头部的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1),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在厚度方向(T)上堆叠,其特征在于,电池单元(1)还包括固定架(12);
固定架(12)包括:
第一框体(121);
第二框体(122);以及
连接件(123),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的沿宽度方向(W)的同一侧,分别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连接;
其中,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沿厚度方向(T)相对并在沿宽度方向(W)的一侧接合在一起且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并形成收容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头部以及完全收容四个极耳(111)的头部收容空间(S2);以及
两个导电块(13),安装于头部收容空间(S2),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第一框体(121)具有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
第二框体(122)具有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
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具有沿宽度方向(W)间隔开的三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各第一安装突部(12131)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21311);
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具有沿宽度方向(W)间隔开的三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各第二安装突部(12231)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第二安装孔(122311);
其中,各第一安装突部(12131)与对应一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且各第一安装孔(121311)和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122311)沿厚度方向(T)对准;
电池单元(1)还包括:三个紧固件(14),各紧固件(14)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安装孔(121311)和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1223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每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的沿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个侧面各设置有一个定位突起(121312);
各导电块(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之间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安装突部(12231)之间,各导电块(13)沿宽度方向(W)相反的两端各具有一定位凹部(131);
其中,各定位突起(121312)插入在对应一个定位凹部(13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具有:两个穿孔(12132),沿厚度方向(T)贯通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各穿孔(1213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突部(12131)之间;
第二长度方向头框部(1223)具有:两个安装座(12232),各安装座(12232)具有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接合孔(122321);
其中,
各穿孔(12132)和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的接合孔(122321)沿厚度方向(T)对准;
各导电块(13)具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通孔(132);
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固定件(15),各固定件(15)穿过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的对应的一个穿孔(12132)以及对应一个导电块(13)的通孔(132)、插入并接合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的接合孔(122321),以使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保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各极耳(111)具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开口(1111),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的开口(1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的开口(1111)在厚度方向(T)上对准;
各固定件(15)穿过第一长度方向头框部(1213)的对应的一个穿孔(12132)、两个对准的极耳(111)的其中一个开口(1111)、对应一个导电块(13)的通孔(132)以及两个对准的极耳(111)的另一个开口(1111)、插入并接合对应一个安装座(12232)的接合孔(122321),以使各导电块(13)在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两个堆叠的极耳(111)以面对面方式保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导电块(13)具有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外并遮挡头部收容空间(S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各导电块(13)具有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外并遮挡头部收容空间(S2);
两个导电块(13)的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突片(1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两个导电块(13)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向外突出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凸缘(13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两个导电块(13)的另一个具有位于盖部(133)的沿长度方向(L)的外表面的容置凹槽(136)。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各导电块(13)具有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位于第一框体(121)和第二框体(122)外并遮挡头部收容空间(S2);
两个电池单元(1)的四个导电块(13)中的两个用作输出导电块,四个导电块(13)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形成有相对盖部(133)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突片(134)而四个导电块(13)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向外突出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凸缘(135);
不包含输出导电块的各电池单元(1)的两个导电块(13)中的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厚度方向(T)向外突出的突片(134),不包含输出导电块的各电池单元(1)的两个导电块(13)的另一个具有相对盖部(133)沿长度方向(L)向外突出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凸缘(135);
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中的一个电池单元(1)的突片(134)与另一个电池单元(1)的盖部(133)贴接并与另一个电池单元(1)的盖部(133)的凸缘(135)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四个导电块(13)中用作输出导电块的两个导电块(13)均具有位于盖部(133)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容置凹槽(136);
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输出片(2),各输出片(2)部分收容于用作输出导电块的导电块(13)的凹槽(136)并电连接于用作输出导电块的导电块(13)。
CN201721218428.9U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07441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428.9U CN207441783U (zh)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428.9U CN207441783U (zh)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1783U true CN207441783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94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8428.9U Active CN207441783U (zh)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17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4189A (zh) * 2022-03-29 2022-06-1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4189A (zh) * 2022-03-29 2022-06-1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47871U (zh) 电池模块
JP7045568B2 (ja) センシング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04064721B (zh) 电池组
CN101820053B (zh) 电池组间隔件
KR101297186B1 (ko) 이차전지 팩
US908302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of novel structure
US921926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of novel structure
CN109643768A (zh) 二次电池模块
JP7045590B2 (ja)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KR20180020546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04718643B (zh) 蓄电模块
TW201729447A (zh) 電池模組及包括彼之電池組
KR101556834B1 (ko) 단자를 갖는 플레이트, 플레이트 조립체, 및 전지 모듈
CN103000836A (zh) 电池模块
JP2021504888A (ja) 改善された冷却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11554841B (zh)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611261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40370356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CN109950448A (zh) 软包锂电池模组
CN207572443U (zh) 电池包
CN207441783U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04756307B (zh) 蓄电模块
KR102096067B1 (ko) 배터리 팩
CN213636220U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JP597553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