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1642U - 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1642U
CN207441642U CN201720987760.5U CN201720987760U CN207441642U CN 207441642 U CN207441642 U CN 207441642U CN 201720987760 U CN201720987760 U CN 201720987760U CN 207441642 U CN207441642 U CN 207441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ircuit breakers
leakage circuit
breakpoint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77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蔚冰
王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17209877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1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1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164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9022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492A1/zh
Priority to GB2003179.5A priority patent/GB2579952B/en
Priority to RU2020109708A priority patent/RU2741568C1/ru
Priority to NO20200270A priority patent/NO2020027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28Manual release or trip mechanisms, e.g. for test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3/00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 H01H83/02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earth fault currents
    • H01H83/04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earth fault currents with testing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ability of the switch or relay to function properly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具有相互邻接地设置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至少两个极;以及测试机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以接通或断开用于测试所述漏电断路器的有效性的测试回路。

Description

漏电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断路器装置,在一个应用方面,涉及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又被称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是一种具有特殊保护功能(漏电保护)的空气断路器。漏电断路器是一种利用检测被保护电网内所发生的相线对地漏电或触电电流的大小,而作为发出动作跳闸信号,并完成动作跳闸任务的保护电器。漏电断路器目前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提供保护。并且漏电断路器还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防止设备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鉴于安全的考虑,现在有些诸如宾馆、学校、工地以及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求必须在电路中安装漏电断路器。
一般漏电断路器中都设置有测试按钮和测试回路,需要定期按压测试按钮来检测测试回路的有效性。但现有的漏电断路器均把测试回路设置在漏电断路器一个极的壳体内,导致不得不为了设置测试回路而加大漏电断路器的宽度等尺寸。这进一步致使在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安装符合功率的漏电断路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电断路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方案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具有相互邻接地设置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至少两个极;以及测试机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极和第二极之间以用于接通或断开用于测试漏电断路器的有效性的测试回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实现诸多有益技术效果。例如,通过将测试机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漏电断路器的两个极之间,充分利用两个极之间有限的空间,使得能够在保证功率的同时减小漏电断路器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包括第一断点机构,用于接通或断开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以及第二断点机构,用于接通或断开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其中所述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在测试回路中串联连接。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测试回路中设置两个断点,使得测试回路具有双重的保护,安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包括第一极壳,第一极壳具有邻接第二极的第一壁;第二极包括第二极壳,第二极壳具有邻接第一极的第二壁;并且测试机构还包括:第一枢轴,垂直地设置在第二壁朝向第一极壳的第一侧上,用于电连接第一断点机构和第二断点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极壳的第一壁上设置有枢轴穿孔,第一枢轴能够穿过枢轴穿孔而延伸到第一壁背对第二极壳的第二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断点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一枢轴上并能够与该第一枢轴电连接,该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第一连通臂;该第一连通臂能够与导电片接触以接通该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以及筒状的旋转件,该旋转件的侧壁围绕该第一枢轴而垂直地设置在该第一壁的背对该第二极的第二侧上,该旋转件能够绕第一枢轴转动,并且第一连通臂固定在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件能够绕第一枢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连通臂从旋转件的侧壁伸出并能够与旋转件一起转动;在第一位置,第一连通臂的末端与导电片接触从而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在第二位置,第一连通臂的末端远离导电片从而断开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通臂的回弹力能够带动旋转件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漏电断路器还包括操作手柄,部分地突出于所述第一极壳和所述第二极壳的垂直于第一壁的操作表面,操作手柄能够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将漏电断路器所连接的电路接通或者断开;以及驱动件,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壁的第二侧,响应于操作手柄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接通位置,驱动件能够驱动旋转件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断点机构充分利用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手柄中的驱动件,利用驱动件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接通位置,测试回路中的第一断点自动断开,从而使得在电路接通时禁用测试回路。保证了电路中各元器件和人员的安全。并且能够在驱动件从接通位置切换到断开位置后,利用第一接通臂的回弹力而使得自动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使用起来更加智能、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突出部,旋转件具有远离第一壁的环形表面,环形表面具有凸起部;其中响应于操作手柄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接通位置,突出部压迫旋转件的凸起部从而使旋转件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保持架设置凸起部,使得能够充分利用驱动件的现有结构。在不改变原有机构结构的同时,能够自动实现第一断点的断开和接通,使得产品部件的利用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一限位臂从旋转件的环形表面上跨过且第一限位臂的端部固定在第一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限位臂的端部固定在第一壁上保持固定,使得能够为第一接通臂的回弹提供充分的弹性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件还包括卡位部,卡位部位于旋转件的侧壁,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连通臂通过卡位部可拆卸地固定在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通臂可拆卸地固定在在旋转件侧壁的卡位部中,使得装配以及维修更加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极包括第二极壳,第二极壳具有邻接所述第一极壳的第二壁;并且第二断点机构包括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二枢轴上,第二枢轴位于第二壁朝向第一极壳的第一侧上,第二弹性部件包括第二连通臂;以及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在初始位置部分地突出于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垂直于第一壁的操作表面,并且能够驱动第二连通臂与第一枢轴接触,以使得第二弹性部件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断点机构的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二极壳的壁朝向第一极壳的一侧上,也即设置在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的壁之间。充分利用该有限的空间,使得漏电断路器能够更具有空间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通臂能够响应于测试按钮的朝向第二连通臂的运动而从第三位置运动到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第二连通臂与第一枢轴保持断开从而断开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在第四位置,第二连通臂与第一枢轴接触从而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按钮能够响应于第二连通臂的回弹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连通臂能够受测试按钮的驱动而直接地与第一枢轴接触从而接通第二断点,使得控制更加直接、有效,并减小了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了控制的便利性,并保证了按压的手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件还包括第二限位臂;并且第二壁的第一侧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臂被容纳在限位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壁的第一侧邻近限位槽的区域垂直地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径向的一部分伸入到限位槽以对第二限位臂进行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槽并在限位槽邻近区域设置限位柱,并将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限位臂设置在限位槽中,使得第二弹性部件的定位更加稳固,并且能够为第二连通臂提供充分的回弹力来使得测试按钮复位到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壁的第一侧和第一壁朝向第二极壳的第三侧上还形成有运动槽,第二连通臂能够在运动槽中运动,并且在第三位置,第二连通臂抵靠运动槽的靠近所述操作表面的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按钮包括按压部,突出于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的操作表面以用于被按压而产生朝向第二连通臂的运动;以及导向部,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用于为测试按钮的运动提供导向。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虽然按压部距离第二连通部距离较远,也能够顺畅地按压,保证了按压的手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部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并且导向部朝向操作手柄的一侧偏移,并倾斜地向第二连通臂延伸并且其远离按压部的端部抵靠第二连通臂。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向部朝向操作手柄的一侧偏移,位于上部的按压部因此能够远离操作手柄,使得在按压时不会有被操作手柄打手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机构还包括护盖,护盖设置在操作表面上,并且护盖设置有供测试按钮的按压部穿过的通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单独的护盖,使得装配和维修更加方便。并且护盖能够有效地封盖操作表面的裸露部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漏电断路器的美观度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机构还包括测试电阻,测试电阻的第一端从限位槽伸出并与第二限位臂保持电接触,测试电阻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壁并从第二壁的背对所述第一壁的第四侧伸出。
在该实施例中,将测试电阻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并使得其从第二壁穿过,充分利用了两极之间的有限的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应当理解,公开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的俯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的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分离显示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试回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的第二极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件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部件和旋转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枢轴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的操作手柄位于接通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旋转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的操作手柄位于断开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旋转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试按钮的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护盖的立体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极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测试按钮处于初始位置;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极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测试按钮被按压以使得第二接通臂处于与第一枢轴接触的第四位置;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极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位于第一极上的运动槽;以及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极的第二壁的第四侧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测试电阻从第二壁伸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
如本文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
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漏电断路器。漏电断路器一般都具有测试回路。现有的漏电断路器的用于接通/断开测试回路的测试机构都位于其中一个极的一侧,这要求漏电断路器需要有更大的宽度以在极中容纳测试机构,使得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安装漏电断路器。这对于电箱空间不足的用户来说,不得不更换低功率的小尺寸漏电断路器来安装,从而造成了功率不足引起的安全隐患。
此外,目前有的漏电断路器的测试按钮与操作手柄靠的比较近,并且有的在按压测试按钮时会引发跳闸,从而导致存在按压测试按钮时被打手的风险。并且,有的测试按钮距离动作机构较远并在这两者之间没有导向,从而导致在按压时手感较差或者在按压时不能引起测试回路的接通等缺陷。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4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100的结构。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100的俯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100的第一极壳101和第二极壳102分离显示的立体图;图3 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试回路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漏电断路器101的第二极壳10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部件 1051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件1052 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部件 1051和旋转件1052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枢轴107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的操作手柄104位于接通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旋转件1052处于第二位置;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的操作手柄104位于断开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旋转件1052处于第一位置;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弹性部件1062的立体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测试按钮1061的立体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护盖1031的立体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极壳10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测试按钮1061处于初始位置;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极壳102 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测试按钮1061被按压以使得第二接通臂处于与第一枢轴接触的第四位置;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极壳101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位于第一极壳101上的运动槽1014;以及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极壳102的第二壁1021的第四侧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测试电阻从第二壁1021伸出。
总体上,在此描述的漏电断路器100至少包括两个极,比如两个极、三个极或四个极。为了方便描述本公开的原理,下面将以两极的漏电断路器100为了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两个极分别被称为第一极和第二极,两个极互相邻接的并排设置从而形成漏电断路器100的整体结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漏电断路器100包括测试机构103,测试机构103用于接通或断开对漏电断路器100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的测试回路。
不同于传统的漏电断路器100,本公开的测试机构103至少有一部分是设置在两个极之间。这种设置是通过对测试机构103的各部件的重新设计来实现的。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漏电断路器100两极之间有限的空间,从而达到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减小了漏电断路器100的宽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具有一定功率的漏电断路器100具有36mm的宽度,而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功率的漏电断路器100往往具有72mm的宽度。因此可以看出,通过将测试机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两个极之间,有效地提高了漏电断路器100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了漏电断路器100的尺寸。
如图2所示,漏电断路器100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具有第一极壳101和第二极壳102,其中每个极壳均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两个侧壁之间形成极壳的内部空间,以容纳漏电断路器101的各种部件。图3示出了第一极壳101和第二极壳102分离显示的示意图。漏电断路器100中第一极壳101的其中一个侧壁(为了方便描述,下称第一壁1011)与第二极壳102的其中一个侧壁(下称第二壁 1021)是相邻接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漏电断路器100的测试回路具有两个测试断点。可以看出,两个测试断点是串联连接在测试回路上。通过设置这两个串联连接的测试断点,使得漏电断路器100的测试回路具有双重的保护。这进一步能够防止误操作等原因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相应地,每个断点都具有对应的断点机构,来使得接通或断开该相应的断点。为了方便描述,下面称两个断点机构分别为第一断点机构105和第二断点机构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断点机构105包括弹性部件(为方便描述,下称第一弹性部件1051)和旋转件1052。在第二极壳102的第二壁1021的朝向第一极壳101的一侧102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电连通第一断点和第二断点的导电枢轴(下称第一枢轴 107,参见图8、图14和图15)。在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的相应位置设置有枢轴穿孔1016(参见图16)。第一枢轴107穿过枢轴穿孔1016而进入第一极壳101的内部。第一弹性部件1051设置在第一枢轴107在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朝向第一极壳101内部的一侧,也即背对第二极的一侧(下称第二侧1015)。第一弹性部件1051是导电件,例如由金属制成,其能够与第一枢轴107电连接。
第一弹性部件1051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部件1051 包括螺旋部分1501和第一连通臂1055。其中第一连通臂1055是螺旋部分1501一端的延续部分。该螺旋部分1501套接在第一枢轴107 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螺旋部分1501与第一枢轴107紧配合的方式保证与第一枢轴107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螺旋部分1501与第一枢轴107之间填充导电物质的方式使两者导通。该第一连通臂1055能够与设置在第一极壳101中的导电片110 接触从而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
如图6所示,旋转件1052大体上呈筒形的结构。旋转件1052 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051同轴地且垂直于第一壁1011地设置在第一壁1011的第二侧1015,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第一弹性件 1051的螺旋部分1501位于筒形旋转件1052的内侧,并且第一弹性部件1051的第一连通臂1055固定在旋转件1052的侧壁1059上。旋转件1052能够围绕第一枢轴107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连通臂 1055转动或者第一连通臂1055带动旋转件105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1052的转动是在两个位置(为描述方便,下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有限转动,并且旋转件1052 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臂1055 从旋转件1052的内侧穿过侧壁1059向外伸出。如图10所示,在旋转件1052旋转到第一位置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连通臂 1055位于旋转件1052外侧的末端1056与导电片110电接触从而使得能够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而在旋转件1052旋转到第二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第一连通臂1055的末端1056与导电片分离从而断开第一断点。
下面将结合图9和图10阐述旋转件1052是如何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并对第一断点机构105的动作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断路器100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具有突出于第一极壳101和第二极壳102上表面(下称操作表面)的操作手柄10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操作表面垂直于第一壁1011。操作手柄104能够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切换并能够保持在该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在该接通位置,也即一般所说的合闸位置,漏电断路器100接通其所连接的电路(如图9所示)。而如图10所示的断开位置,即开闸位置,漏电断路器100断开其所连接的电路。
漏电断路器100还包括驱动件109。驱动件109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的第二侧1015。操作手柄104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接通位置,即从图10所示的位置切换到如图9所示的位置,能够带动驱动件109从一个位置切换到另一个位置。相应地,驱动件109能够与旋转件1052相配合从而使得驱动件109这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带动旋转件1052克服第一连通臂1055的回弹力而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与此过程相反,操作手柄104从接通位置切换到断开位置,即从图9所示的位置切换到如图10所示的位置,驱动件109与旋转件1052分离,从而使得旋转件1052在第一连通臂 105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驱动件109和旋转件1052的配合与分离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驱动件109在靠近旋转件1052的一侧上部具有突出部1091。而在旋转件1052上设置有凸起部1058,凸起部1058设置在远离第一壁1011的表面1057(下称环形表面1057)上。操作手柄104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接通位置的过程中,操作手柄104会带动操作机构相应的运动,而操作机构相应的运动带动驱动件109绕其枢转轴逆时针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驱动件109的突出部1091会与旋转件1052的凸起部1058接触,并在进一步地逆时针旋转中压迫凸起部1058从而带动旋转件1052顺时针转动。最终,旋转件1052的凸起部1058在突出部1091的压迫下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并保持在该第二位置。在该位置中,也即操作手柄104处于断开的状态下,第一断点保持接通状态。
与上述过程相反地,在操作手柄104从接通位置切换到断开位置的过程中,驱动件109会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绕其枢轴顺时针转动,而旋转件1052在第一限位臂1054的回弹力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最终,驱动件109的突出部1091与旋转件1052的凸起部1058 分离,并且旋转件1052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在该位置,也即操作手柄104处于接通的状态下,第一断点保持断开状态。上述机构能够保证第一断点在操作手柄处于接通的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断开,这就保证了电路各元器件以及人员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1051还包括从螺旋部分1501 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臂1054。该第一限位臂1054从环形表面 1057上跨过并将其端部固定在第一壁1011上,即第一限位臂1054 相对于第一壁1011保持固定不动。而由于螺旋部分1501的作用,第一限位臂1054和第一接通臂1055之间的角度越小,第一连通臂 1055所提供的回弹力越大。例如,当第一连通臂1055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第一连通臂1055和第一限位臂1054之间的角度会变小,从而使得第一连通臂1055能够提供相对较大的回弹力。
第一连通臂1055固定在旋转件1052的侧壁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旋转件1052包括位于其侧壁1059 的卡位部1053。卡位部1053采用侧壁1059断开的方式而将第一连通臂1055的中部挤压固定在侧壁1059上。这种方式属于可拆卸地固定方式。当然,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连通臂1055与旋转件1052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例如通过穿过在侧壁1059上的孔等方式固定在旋转件1052的侧壁1059上。
上面主要阐述了第一断点机构105的示例性结构。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结构只是为了说明第一断点机构105的最佳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想到采用其他的结构来作为第一断点机构 105,只要该结构能够实现接通或断开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的功能即可。下面在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描述第二断点机构106。
第二断点机构106包括第二弹性部件1062和测试按钮1061。第二弹性部件1062设置在第二枢轴108,第二枢轴108位于第二极壳 102的第二壁1021朝向第一极壳101的一侧(下称第一侧1022),如图14和图15所示。该第二弹性部件1062也包括螺旋部分(下称第二螺旋部分1067),如图11所示。该第二螺旋部分1067与第一弹性部件的螺旋部分1501相比,为了能够将第二弹性部件1067设置在两个极之间,该第二螺旋部分1067的螺旋的匝数较少。在有些实施例中,该两个螺旋部分的螺旋匝数也可以相同。第二螺旋部分 1067套接在第二枢轴108上。从第二螺旋部分1067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连通臂1063。该第二连通臂1063能够在测试按钮1061的作用下与第一枢轴107电接触从而使得第二弹性部件1062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
在有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测试按钮1061包括按压部1065 和导向部1066。按压部在初始位置时突出于第一极壳101和第二极壳102操作表面,如图14所示。该按压部1065能够被用户按压而向第二连通臂1063的方向运动,而第二连通臂1063能够响应于该运动而从一个位置(下称第三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下称第四位置)。当按压部1065处于如图14所示的初始位置时,第二连通臂1063处于第三位置,在该位置,第二连通臂1063与第一枢轴107 保持断开。而在对按压部1065进行按压,测试按钮1061会从图14 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15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二连通臂1063移动到第四位置。在该位置,第二连通臂1063能够与第一枢轴107电接触从而接通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停止对按压部1065 进行按压后,测试按钮1061会在第二连通臂1063的回弹力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弹性部件1062的第二螺旋部分1067另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限位臂1064。在第二极壳102 的第二壁1021的第一侧1022上设置有限位槽1012,如图14所示,该限位臂1064被容纳在该限位槽1012中。在该第二壁1021的第一侧1022的邻近限位槽1012的多个位置设置有限位柱1013,限位柱 1013的径向方向的一部分伸入到限位槽1013中以对第二限位臂 1064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在第二极壳102 的第二壁1021的第一侧1022以及在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的朝向第二极壳102的一侧(下称第三侧1017)上分别形成有运动槽 1014。可以看出,该运动槽1014和限位槽1013均形成在第一极壳 101和第二极壳102之间。形成在第二壁1021的第一侧1022和第一壁1011的第二侧1017上的运动槽1014形状基本相同,并且深度也基本相同。第二连通臂1063因此能够容纳在运动槽1014中并能够在该运动槽1014中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三位置时,第二连通臂1063抵靠该运动槽1014靠近操作表面的边缘,即上边缘。
从图14可以看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按钮1061的导向部 1066也被设置在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和第二极壳102的第二壁1021之间。并且导向部1066朝向操作手柄104的一侧偏移,如图14以及图12所示。该偏移结构使得按压部1065位于相对于操作手柄104更靠后的位置,即离操作手柄更远,从而使得避免在按压按压部1065的过程中发生被打手的情况。并且导向部1066向操作手柄104一侧偏移的同时向第二连通臂1063的方向,即向下延伸,并使得导向部1066远离按压部1065的端部抵靠在第二连通臂1063 上。
如图14和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机构103的测试电阻R的一端(称为第一端1033)从第二壁1021的第一侧1022的限位槽1012向第一极壳101的方向伸出。并且第二弹性件1062的第二限位臂1064与该测试电阻R保持电接触。朝向第二限位臂1064 按压测试按钮1061,最终第二限位臂1064会与第一枢轴107电接触,从而导通从第一枢轴107到测试电阻R的回路,从而也就导通了第二断点。测试电阻R的另一端(称为第二端1034)穿过第二壁1021 并从第二壁1021背对第一壁1011的一侧(称为第四侧1023)伸出,参见图17。该测试电阻R的第二端1034通过导电部件1024连接到第二极壳102的第二导电片1025。从而通过上述描述可见,该测试机构的测试回路的一端从导电片110开始,经由第一弹性部件1051、第一枢轴107、第二弹性部件1062以及测试电阻R而最终连接到第二导电片1025上。
第一弹性部件1051和第二弹性部件1062作为弹性部件提供回弹力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导电功能,提高了各部件的利用率。并且通过将第二弹性部件1062以及测试按钮1061的导向部1066设置在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和第二极壳102的第二壁1021之间,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减小了漏电断路器100的尺寸。
为了进一步保护漏电断路器100的内部构件并使其更美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3所示,在第一极壳101和第二极壳102 的操作表面上的按压部1065的位置设置有护盖1031,并且护盖1031 上设置有供按压部1065穿过的通孔1032,使得按压部1065能够伸出护盖1031的表面以供按压。
虽然已通过示例详细展示了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仅意图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被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本公开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
在说明书和下面的权利要求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术语“包括”和“包含”被理解为包含所说明的成分或成分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成分或成分组。
本说明书中的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是也不应当被视为承认为暗示这些现有技术构成公知常识。
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仅是临时权利要求,并且是可能权利要求的示例,并且并不旨在将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于基于本申请的任何将来的专利申请。可能在日后在示例的权利要求中增加或删除成分,以进一步限定或重新限定本公开。

Claims (21)

1.一种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相互邻接地设置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至少两个极;以及
测试机构(103),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以接通或断开用于测试所述漏电断路器(100)的有效性的测试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103)包括:
第一断点机构(105),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以及
第二断点机构(106),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其中所述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在所述测试回路中串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包括第一极壳(101),所述第一极壳(101)具有邻接所述第二极的第一壁(1011);所述第二极包括第二极壳(102),所述第二极壳(102)具有邻接所述第一极壳(101)的第二壁(1021);并且
所述测试机构(103)还包括:
第一枢轴(107),垂直地设置在第二壁(1021)朝向所述第一极壳(101)的第一侧(1022)上,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断点机构(105)和所述第二断点机构(10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极壳(101)的第一壁(1011)上设置有枢轴穿孔(1016),所述第一枢轴(107)能够穿过所述枢轴穿孔(1016)而延伸到第一壁(1011)背对所述第二极壳(102)的第二侧(10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断点机构(105)包括:
第一弹性部件(1051),围绕所述第一枢轴(107)设置在所述第二侧(1015)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枢轴(107)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51)包括第一连通臂(1055),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能够与导电片(110)接触以接通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以及
筒状的旋转件(1052),所述旋转件(1052)的侧壁(1059)围绕所述第一枢轴(107)且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1015)上,所述旋转件(1052)能够绕所述第一枢轴(107)转动,并且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固定在所述侧壁(1059)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件(1052)能够绕所述第一枢轴(10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能够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从所述旋转件(1052)的所述侧壁(1059)伸出并能够与所述旋转件(1052)一起转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的末端(1056)与导电片(110)接触从而接通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的所述末端(1056)远离所述导电片(110)从而断开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一断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的回弹力能够带动所述旋转件(1052)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断路器(100)还包括:
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手柄(104),所述操作手柄(104)部分地突出于所述第一极壳(101)和所述第二极壳(102)的垂直于所述第一壁(1011)的操作表面,所述操作手柄(104)能够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将所述漏电断路器(100)所连接的电路接通或者断开;以及
驱动件(109),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011)的所述第二侧(1015),响应于所述操作手柄从所述断开位置切换到所述接通位置,所述驱动件(109)能够驱动所述旋转件(1052)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109)包括突出部(1091);
所述旋转件(1052)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壁(1011)的环形表面(1057),所述环形表面(1057)具有凸起部(1058);
其中响应于所述操作手柄(104)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接通位置,所述突出部(1091)压迫所述旋转件(1052)的所述凸起部(1058)从而使所述旋转件(1052)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51)还包括第一限位臂(1054),所述第一限位臂(1054)从所述旋转件(1052)的所述环形表面(1057)上跨过且所述第一限位臂(1054)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壁(1011)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旋转件(1052)还包括卡位部(1053),所述卡位部(1053)位于所述旋转件(1052)的所述侧壁(1059),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51)的所述第一连通臂(1055)通过所述卡位部(1053)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侧壁(1059)上。
12.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断点机构(106)包括:
第二弹性部件(1062),设置在第二枢轴(108)上,所述第二枢轴(108)位于所述第二壁(1021)的朝向所述第一极壳(101)的第一侧(1022)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062)包括第二连通臂(1063);以及
测试按钮(1061),所述测试按钮(1061)在初始位置部分地突出于所述第一极壳(101)和所述第二极壳(102)的垂直于所述第一壁(1011)的操作表面,并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与所述第一枢轴(107)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062)接通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能够响应于所述测试按钮(1061)的朝向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的运动而从第三位置运动到第四位置;
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与所述第一枢轴(107)保持断开从而断开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与所述第一枢轴(107)接触从而接通所述测试回路的第二断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按钮(1061)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的回弹力而返回到所述初始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062)还包括第二限位臂(1064);并且
所述第二壁(1021)的所述第一侧(1022)上形成有限位槽(1012),所述第二限位臂(1064)被容纳在所述限位槽(1012)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壁(1021)的所述第一侧(1022)邻近所述限位槽(1012)的区域垂直地设置有限位柱(1013),所述限位柱(1013)径向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限位槽(1012)以对所述第二限位臂(1064)进行限位。
17.如权利要求14、15或1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021)的所述第一侧(1022)和所述第一壁(1011)的朝向所述第二极壳(102)的第三侧(1017)上还形成有运动槽(1014),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能够在所述运动槽(1014)中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抵靠所述运动槽(1014)的靠近所述操作表面的边缘。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按钮(1061)包括:
按压部(1065),突出于所述第一极壳(101)和所述第二极壳(102)的所述操作表面以用于被按压而产生朝向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的运动;以及
导向部(1066),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011)和所述第二壁(1021)之间,用于为所述测试按钮(1061)的运动提供导向。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1066)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011)和所述第二壁(1021)之间,并且所述导向部(1066)朝向所述操作手柄(104)的一侧偏移,并倾斜地向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延伸并且其远离所述按压部(1065)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二连通臂(1063)。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103)还包括护盖(1031),所述护盖(1031)设置在所述操作表面上,并且所述护盖(1031)设置有供所述测试按钮(1061)的所述按压部(1065)穿过的通孔(1032)。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103)还包括测试电阻(R),所述测试电阻(R)的第一端(1033)从所述限位槽(1012)伸出并与所述第二限位臂(1064)保持电接触,所述测试电阻(R)的与所述第一端(1033)相对的第二端(1034)穿过所述第二壁(1021)并从所述第二壁(1021)的背对所述第一壁(1011)的第四侧(1023)伸出。
CN201720987760.5U 2017-08-09 2017-08-09 漏电断路器 Active CN207441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7760.5U CN207441642U (zh) 2017-08-09 2017-08-09 漏电断路器
PCT/CN2018/099022 WO2019029492A1 (zh) 2017-08-09 2018-08-06 漏电断路器
GB2003179.5A GB2579952B (en) 2017-08-09 2018-08-06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RU2020109708A RU2741568C1 (ru) 2017-08-09 2018-08-06 Прерыватель цепи для защиты от тока утечки
NO20200270A NO20200270A1 (en) 2017-08-09 2020-03-06 Electric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7760.5U CN207441642U (zh) 2017-08-09 2017-08-09 漏电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1642U true CN207441642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30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7760.5U Active CN207441642U (zh) 2017-08-09 2017-08-09 漏电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1642U (zh)
GB (1) GB2579952B (zh)
NO (1) NO20200270A1 (zh)
RU (1) RU2741568C1 (zh)
WO (1) WO20190294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492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漏电断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075B (zh) * 2019-03-04 2024-03-29 乐清市万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一体式小型漏电断路器
CN112946466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深圳中测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漏电断路器的测试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36074C1 (ru) * 1996-09-30 1999-08-27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Контактор" Выключатель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US5899323A (en) * 1998-05-07 1999-05-04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with contact finger guide
WO2001071750A1 (fr) * 2000-03-17 2001-09-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joncteur
JP4206993B2 (ja) * 2004-11-2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漏電遮断器
ITMI20080419U1 (it) * 2008-12-18 2010-06-18 Abb Spa Dispositivo di commutazione elettrica per circuiti di bassa tensione
FR2950476B1 (fr) * 2009-09-18 2011-09-16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Assemblage d'un dispositif de coupure multipolaire a double enveloppe et disjoncteur le comprenant
CN203553079U (zh) * 2013-07-05 2014-04-16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两极集成多功能断路器
CN207441642U (zh) * 2017-08-09 2018-06-01 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漏电断路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492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漏电断路器
GB2579952A (en) * 2017-08-09 2020-07-08 Schneider Electric Sa Electric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GB2579952B (en) * 2017-08-09 2022-03-23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41568C1 (ru) 2021-01-27
GB2579952A8 (en) 2020-07-22
GB202003179D0 (en) 2020-04-22
GB2579952A (en) 2020-07-08
GB2579952B (en) 2022-03-23
NO20200270A1 (en) 2020-03-06
WO2019029492A1 (zh)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1642U (zh) 漏电断路器
CN201018127Y (zh) 新型漏电保护插座
CN201112994Y (zh) 新型漏电保护插座
CN200993948Y (zh) 安全型接地故障断路器
CN204632628U (zh) 用于高压开关柜中断路器主轴与隔离操作轴的互锁装置
CN206471680U (zh) 一种配电柜
JP2017120772A (ja) リングメインユニットの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CN105931924A (zh) 小型直流断路器
CN205354916U (zh) 隔离开关与真空开关一体化操作机构
CN202258889U (zh) 一种双电源充气柜的机械互锁装置
CN203084481U (zh) 一种可调式oled屏按键开关结构
CN205264640U (zh) 断路器
CN103681124A (zh) 密闭式多极断路器
CN101227044B (zh) 新型漏电保护插座
CN204270998U (zh) 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组合断路器设备
CN203799987U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
CN204088182U (zh) 一种矿用隔爆智能真空馈电开关
CN206022147U (zh) 一种机械连锁机构
CN107293988A (zh) 一种限流真空断路器环网柜
CN104616916A (zh) 可实现三种状态的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
CN203895345U (zh) 固体绝缘环网柜接地刀闸闭锁装置
CN101345375B (zh) 漏电保护插座
CN103887124A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
CN207320691U (zh) 一种限流真空断路器环网柜
CN209328818U (zh) 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