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8770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8770U
CN207438770U CN201720940443.8U CN201720940443U CN207438770U CN 207438770 U CN207438770 U CN 207438770U CN 201720940443 U CN201720940443 U CN 201720940443U CN 207438770 U CN207438770 U CN 207438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cavity
connecting tube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04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光前
陈英强
朱芳勇
赵万东
李建建
罗袁伟
张兴钰
吴俊鸿
高旭
陈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9404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8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8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8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压缩机(3)、冷凝器(4)和节流部件,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蒸发器(6),所述蒸发器(6)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以对室内进行换热。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位于室内机中的方式而言,有效地将蒸发器从室内机转移到了室外机中,有效地减小了蒸发器在室内机中的占用空间、还能够满足蒸发器的换热作用(在室外机中将换热完成后的气流输送至室内中、以达到降温或制热的效果),从而使得室内机可以被做得较小、有效降低了室内机的占地空间,使得室内更加的美观大方。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内机包含蒸发器和风机部件,由于蒸发器和风机部件具有一定的占地体积,会致使内机做的很厚,这样的话既占用了室内空间,又影响了室内美观,同时也制约了内机外观结构设计。此外,由于现有空调内机蒸发器设置在室内,接头和焊点很多,因此冷媒在室内泄漏的风险很大,不利于R290等易燃易爆天然冷媒的推广使用。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体积偏厚、占地空间较大、影响室内美观,且冷媒在室内存在泄漏风险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新的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占地空间较大、影响室内美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还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以对室内进行换热。
优选地,所述室外机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部件,所述室外机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将所述室外机的内部腔体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沿横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腔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室外机的上部、所述第二腔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室外机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同时还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室内机连接,使得气流从室内机沿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室内机的方向进行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上还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回风口通过回风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送风口通过送风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回风管和所述送风管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机;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柔性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回风管和所述送风管、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所述分隔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被敷设有保温层;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回风管和所述送风管、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被设置有消音材料或设置有消声孔。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上具有焊接点或弯头,所述焊接点或弯头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为弧形形状,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
优选地,在所述蒸发器内还设置有整流罩,能够将沿着所述蒸发器的轴线方向流动的气流转换为沿着所述蒸发器的径向方向流动。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腔体时,所述蒸发器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形成能够将气流流向转换为沿蒸发器轴线的过流间隙,且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游端设置有挡流板。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腔体时,所述第一腔体与弧形的所述蒸发器的弧形面相对应的内壁面也被设置为与该弧形面弧度相同的弧形曲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室外机的内部,并将其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以对室内进行换热,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位于室内机中的方式而言,有效地将蒸发器从室内机转移到了室外机中,有效地减小了蒸发器在室内机中的占用空间、还能够满足蒸发器的换热作用(在室外机中将换热完成后的气流输送至室内中、以达到降温或制热的效果),从而使得室内机可以被做得较小、有效降低了室内机的占地空间,使得室内更加的美观大方;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室外机的内部,并将其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同时还也有效的避免了冷媒在室内泄露,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由冷媒泄漏所引起的安全隐患,为R290等易燃易爆天然冷媒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第二腔体(即下腔体)的剖视图(俯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第一腔体(即上腔体)的剖视图(俯视)。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蒸发器与第一腔体(上腔体)的侧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左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整机布置示意图(俯视)。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整机布置示意图(俯视)。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蒸发器与上腔体侧板配合示意图(左视剖面图,上腔体内壁为方形);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蒸发器与上腔体侧板配合示意图(左视剖面图,上腔体内壁为弧形);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蒸发器与上腔体侧板配合示意图(主视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室内机;11、回风口;12、送风口;2、室外机;21、第一腔体(或称上腔体);21a、上侧板;21b、前侧板;21c、后侧板;21d、左侧板;21e、右侧板;22、第二腔体(或称下腔体);3、压缩机;31、压缩机腔;4、冷凝器;5、轴流风机;51、风机腔;6、蒸发器;7、分隔板;81、第一连接管;82、第二连接管;83、回风管;84、送风管;9、整流罩;10、过流间隙;13、挡流板;14、风机;15、小隔板;16、墙体;17、焊接点或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蒸发器6,所述蒸发器6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以对室内进行换热。
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室外机的内部,并将其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以对室内进行换热,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位于室内机中的方式而言,有效地将蒸发器从室内机转移到了室外机中,有效地减小了蒸发器在室内机中的占用空间、还能够满足蒸发器的换热作用(在室外机中将换热完成后的冷媒输送至室内中、以达到降温或制热的效果),大大减小了内机厚度,节约了室内空间,为内机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室内机可以被做得较小、有效降低了室内机的占地空间,使得室内更加的美观大方;
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室外机的内部,并将其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同时还也有效的避免了冷媒在室内泄露,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由冷媒泄漏所引起的安全隐患,为R290等易燃易爆天然冷媒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优选地,所述室外机2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压缩机3、冷凝器4和节流部件,所述室外机2内部设置有分隔板7,将所述室外机2的内部腔体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所述蒸发器6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21内,所述冷凝器4、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2内。通过采用分隔板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将室外机的内部腔体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腔体,并使蒸发器位于其中一腔体内,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部件位于另一腔体内,从而使得蒸发器的换热空间与冷凝器的换热空间互不干涉,保证了蒸发器的有效独立的换热、并将换热后的冷媒导入室内,使得蒸发器的换热作用不受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等的影响,保证正常的换热作用,对室内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7沿横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1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22位于所述室外机2的上部、所述第二腔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腔体21位于所述室外机2的下部。这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外机的优选设置形式,即通过沿横向布置位于室外机上下方向中部的分隔板,使得室外机被分为上腔体(第一腔体)和下腔体(第二腔体)两个腔体,中间通过分隔板隔开;下腔体内含冷凝器、轴流风机、压缩机、节流元件、控制器、管路和隔板等;上腔体内含蒸发器、整流罩、隔板等;使得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独立的换热、互不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21通过第一连接管81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同时还通过第二连接管82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使得气流从室内机1沿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一腔体2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室内机1的方向进行循环流动。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保证室外机的第一腔体与室内机之间形成气流的连通作用,从而使得经过第一腔体中经蒸发器换热之后的空气气流能够被导入至室内、以对室内进行降温或升温,同时使得在室内机中与室内空间进行换热后的空气气流被导至第一腔体中并与蒸发器进行换热作用,从而使得空气气流能够被不断地换热循环、达到降低室内温度或升高室内温度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1上还设置有回风口11和送风口12,所述回风口11通过回风管8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81相连,所述送风口12通过送风管84与所述第二连接管82相连。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进一步优选的与室外机的连接方式,即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基础上,还设置回风管和送风管,且通过回风管将室内机的回风口与第一连接管连通、能够使得室内机中的未经换热的气流被导至室外机的蒸发器中被进行换热,通过送风管将室内机的送风口与第二连接管连通、能够使得经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被导至室内机中,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或升高室内温度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回风管83和所述送风管84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机14;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8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82为柔性管。这样能够通过风机加速气流的流动、能够提高换热效果,且将风机设置于管道中、有效地避免了将其设置于室内机中,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室内机的占地体积,节约了室内空间,提高了美观性;回风管和送风管内含管道风机,可以都设有(见图6),也可以某个单独设有(见图5);将第一和/或第二连接管选择为柔性管能够适用于多处弯折的地方,提高其连接的适应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回风管83和所述送风管84、所述第一腔体2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所述分隔板7中的至少一个上被敷设有保温层;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回风管83和所述送风管84、所述第一腔体21、以及所述室内机1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被设置有消音材料或设置有消声孔。
在上述管道、第一腔体以及分隔板上的至少一个部件上被敷设保温层,能够有效地减少蒸发器与外界进行换热,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增强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部件的全部均敷设有保温层;在上述管道以及第一腔体和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上设置消音材料或设置消声孔的结构形式,能够对其进行消音,减小上述部件的振动和噪音,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部件的全部均敷设有消音材料或均设有消声孔。
如图7-9所示,优选地,所述蒸发器6上具有焊接点或弯头17,所述焊接点或弯头17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2中。即焊接端或弯头穿过分隔板设置在下腔体内部;由于蒸发器焊接部位(弯头处)存在冷媒泄露的隐患,将焊接部位或弯头设置在分隔板下方的下腔体内,即使焊接处冷媒漏了,也不会进入室内,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室内存在冷媒泄漏风险的问题,保证了室内无冷媒泄漏的风险,保证了室内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和/或2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所述蒸发器6为弧形形状,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外机上腔体内部的蒸发器优选设计成弧形换热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蒸发器的优选结构形式,这样能够提高蒸发器与外部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换热效率。
优选地,在所述蒸发器6内还设置有整流罩9,能够将沿着所述蒸发器6的轴线方向流动的气流转换为沿着所述蒸发器6的径向方向流动。通过整流罩能够将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转向,本实用新型优选将进入蒸发器中沿轴向流动的气流转换为沿蒸发器径向流动,从而提高气流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整流罩表面为锥形,与蒸发器轴向成一定的夹角,气流碰到壁面转向,见图9。
如图9所示,优选地,当包括第一腔体21时,所述蒸发器6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21内壁之间形成能够将气流流向转换为沿蒸发器轴线的过流间隙10,且在所述蒸发器6的下游端设置有挡流板13。通过在上述位置设置的过流间隙,能够有效地将沿蒸发器径向流动的气流转换为沿轴向流出,从而形成喷射且改变气流方向,保证了经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被输送至第二连接管、进而进入室内机中。工作期间室内回风通过内机回风口进入,然后通过回风管和连接管1进入外机上腔体内部,在上腔体内部与蒸发器换热的气流组织为:先轴向入流,在整流罩的作用下转向为径向气流与蒸发器换热,然后在蒸发器外表面与上腔体内壁所形成的过流间隙内转向成轴向气流流出(气流碰到上腔体内壁会转向),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82和送风管流进内机,并通过内机出风口送入室内。
如图7-8所示,优选地,当包括第一腔体21时,所述第一腔体21与弧形的所述蒸发器6的弧形面相对应的内壁面也被设置为与该弧形面弧度相同的弧形曲面。蒸发器外表面对应的外机上腔体内表面优先设计成弧形,且与蒸发器的弧度相同,以维持两者之间在各个位置的间隙相同,便于气流组织均匀、风场均匀。当外观形状受到限制无法设计成弧形时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空调器由室外机2、室内机1、第一连接管81、第二连接管82、回风管83和送风管84个部分构成;
2.室外机分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两个腔体,中间通过分隔板7隔开;
3.下腔体22内含冷凝器4、轴流风机4、压缩机3、节流元件、控制器、管路和隔板等;
4.上腔体21内含蒸发器6、整流罩9、隔板等;
5.室内机1设有回风口11和送风口12;
6.回风管83和送风管84内含管道风机14,可以都设有(见图6),也可以某个单独设有(见图5);
7.第一连接管81、第二连接管82分别实现室外机2的上腔体21与回风管83和送风管84之间的连通,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8.室内机1的回风口11和送风口12通过回风管83和送风管84与室外机的上腔体21连通;
9.室外机2上腔体21内部的蒸发器6优选设计成弧形换热器,焊接端穿过分隔板7设置在下腔体22内部;
10.蒸发器6内部沿轴向设有整流罩9,蒸发器6外表面对应的室外机上腔体21内表面优先设计成弧形,以便于气流组织均匀;
11.室外机2上腔体21内部的蒸发器6气流组织为:先轴向入流,在整流罩9的作用下换向为径向气流与蒸发器6换热,然后在蒸发器6外表面与上腔体21内壁所形成的过流间隙10内转向成轴向出流;
12.室内机1、第一连接管81、第二连接管82、回风管83、送风管84和室外机2上腔体21所形成的气流通道内表面可通过敷设内衬材料或设置消音孔等方式消音降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蒸发器(6),所述蒸发器(6)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以对室内进行换热;
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压缩机(3)、冷凝器(4)和节流部件,所述室外机(2)内部设置有分隔板(7),将所述室外机(2)的内部腔体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所述蒸发器(6)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21)内,所述冷凝器(4)、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7)沿横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1)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22)位于所述室外机(2)的上部、所述第二腔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腔体(21)位于所述室外机(2)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1)通过第一连接管(81)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同时还通过第二连接管(82)与所述室内机(1)连接,使得气流从室内机(1)沿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一腔体(2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室内机(1)的方向进行循环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上还设置有回风口(11)和送风口(12),所述回风口(11)通过回风管(8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81)相连,所述送风口(12)通过送风管(84)与所述第二连接管(8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回风管(83)和所述送风管(84)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机(14);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8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82)为柔性管。
6.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回风管(83)和所述送风管(84)、所述第一腔体(2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所述分隔板(7)中的至少一个上被敷设有保温层;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81)、所述第二连接管(82)、所述回风管(83)和所述送风管(84)、所述第一腔体(21)、以及所述室内机(1)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被设置有消音材料或设置有消声孔。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6)上具有焊接点或弯头(17),所述焊接点或弯头(17)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2)中。
8.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6)为弧形形状,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6)内还设置有整流罩(9),能够将沿着所述蒸发器(6)的轴线方向流动的气流转换为沿着所述蒸发器(6)的径向方向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包括第一腔体(21)时,所述蒸发器(6)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21)内壁之间形成能够将气流流向转换为沿蒸发器轴线的过流间隙(10),且在所述蒸发器(6)的下游端设置有挡流板(13)。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包括第一腔体(21)时,所述第一腔体(21)与弧形的所述蒸发器(6)的弧形面相对应的内壁面也被设置为与该弧形面弧度相同的弧形曲面。
CN201720940443.8U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07438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443.8U CN207438770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443.8U CN207438770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8770U true CN207438770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39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0443.8U Active CN207438770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87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1834A (zh) * 2017-07-31 2017-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1834A (zh) * 2017-07-31 2017-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7461834B (zh) * 2017-07-31 2023-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3063U (zh) 应用于数据中心的蒸发冷却水冷-风冷联合型空调系统
CN2906403Y (zh) 一种用水作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移动空调
CN105465892B (zh) 一种强化辐射及对流换热和舒适性的空调室内机
CN102353106B (zh) 填料—管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5444274B (zh) 一种具有供新风兼风屏诱导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0743877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3571901U (zh) 整体空调器
CN208832597U (zh) 一种全热交换便携式新风空调
CN20691920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一体式机房空调
CN108679740A (zh) 一种温湿分控空调外机
CN202254036U (zh) 一种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7461834A (zh) 一种空调器
CN20736520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0267477U (zh) 一种立式采暖器
CN206618060U (zh) 分体蒸发式冷风扇装置
CN205669863U (zh) 一种送风系统及应用其的室内机和空调
CN201811379U (zh) 蒸发冷却式冷水和新风复合机组
CN205261758U (zh) 一种强化辐射及对流换热和舒适性的空调室内机
CN208547050U (zh) 一种三腔体空调外机
CN207230741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室外机
CN110671835B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及方法
CN208858616U (zh) 房屋降温系统
CN207455807U (zh) 一种新一代省电环保空调
CN20729919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7702701U (zh) 热管显热回收空调末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