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3695U -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3695U
CN207433695U CN201721555720.XU CN201721555720U CN207433695U CN 207433695 U CN207433695 U CN 207433695U CN 201721555720 U CN201721555720 U CN 201721555720U CN 207433695 U CN207433695 U CN 207433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pipe
saddle
support
car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557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继刚
陈振升
李晓涛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557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3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3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3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鞍座支撑部件的领域,公开了一种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鞍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支撑组件包括立管(100)和设置于立管内且端部安装有鞍座(12)的支撑管(102),立管的壁上开设有沿立管的轴向延伸的开口(101),沿支撑管的轴向设置有滑动凹槽(103);鞍座支撑装置还包括能够使支撑管相对于立管固定的卡箍组件(13),卡箍组件包括环绕设置于立管外的卡箍座(130),卡箍座的朝向立管的壁上设置有沿立管的轴向延伸的凸台(131),凸台能够穿过开口并嵌入滑动凹槽以使支撑管沿立管的轴向往复移动。该鞍座支撑装置能够便利的调整鞍座的高度并使鞍座的位置不偏移。将该鞍座支撑装置应用于自行车,能够提高骑行者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鞍座的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鞍座是自行车上供人骑座的部件,是自行车的必备零件之一。通常,自行车的鞍座安装于自行车的用于支撑鞍座的支撑架即座管上,因此,座管是用来提供坐姿支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为了使得在骑行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舒适的骑行坐姿,现有的座管一般均可预先调整座管高低以将鞍座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然而,现有的座管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座管还能够围绕座管自身的中心轴线来回旋转,这样,鞍座的位置也会发生偏移。
因此,利用现有的座管在调整鞍座的高度的同时,还需要避免鞍座的位置发生偏移,这样增加了操作的繁琐度,而且仍然会不可避免的使得鞍座的位置发生偏移,降低了骑行者的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调整鞍座的高度时会使得鞍座的位置发生偏移即鞍座大致会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问题,提供一种鞍座支撑装置,该鞍座支撑装置能够便利的调整鞍座的高度,而且使得鞍座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鞍座支撑装置,所述鞍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管,所述立管的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口;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设置于所述立管的内部,所述支撑管的端部安装有鞍座,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滑动凹槽;和卡箍组件,所述卡箍组件能够使得所述支撑管相对于所述立管固定,所述卡箍组件包括:卡箍座,所述卡箍座环绕设置于所述立管的外部,所述卡箍座的朝向所述立管的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能够穿过所述开口并嵌入所述滑动凹槽以使得所述支撑管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卡箍座包括环绕部,所述环绕部为具有缺口的环状,所述环绕部在沿所述立管的周向方向上部分环绕于所述立管;所述卡箍组件包括能够收紧所述环绕部的环绕尺寸的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鞍座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环绕部并贯穿所述环绕部的壁;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立管并贯穿所述立管的壁;和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使得所述卡箍座和所述立管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卡箍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平板部,一对所述平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环绕部的缺口两端,并且每个所述平板部均从所述环绕部向外延伸;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母;和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螺纹部能够穿过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平板部的第三通孔并紧固于所述紧固螺母。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紧固螺母和所述平板部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的第四通孔;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卡片,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卡片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卡片均朝向所述平板部延伸,一对所述第一卡片能够卡合于所述平板部;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卡片,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卡片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卡片均朝向所述紧固螺母延伸,一对所述第二卡片能够卡合于所述紧固螺母。
优选地,所述紧固螺栓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紧固螺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包括旋紧臂,所述旋紧臂包括:呈弯折状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插入部能够围绕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旋转,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连接于所述插入部,且所述旋转杆在所述插入部的带动下能够处于工作位置以带动所述紧固螺栓围绕所述紧固螺栓的中心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立管的朝向所述鞍座的壁上开设有补偿缺口,所述补偿缺口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有鞍座的支撑管上设置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滑动凹槽和在所述立管的壁上开设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口,以及在所述卡箍座的朝向所述立管的壁上设置能够穿过开口并能够嵌入所述滑动凹槽中的凸台,从而使得所述支撑管仅能够沿着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而所述支撑管并不能够围绕所述立管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由此,在调整所述鞍座的高度的同时所述鞍座的位置并不发生偏移,也就是说,所述鞍座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进行移动,同时使得调整所述鞍座的高度的操作较为便利,大大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另外,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开口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所述卡箍座能够固定于所述立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鞍座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鞍座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鞍座支撑装置能够支撑所述鞍座。由于在所述自行车上设置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鞍座支撑装置,由此在调整所述鞍座的高度时不会使得所述鞍座的位置发生偏移,也就是说,所述鞍座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进行移动,这样不仅便于调整所述鞍座的高度,而且提高了调整所述鞍座的高度的精确度,最终使得骑行者的舒适度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鞍座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在鞍座支撑装置的支撑管上安装有鞍座;
图2是图1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鞍座;
图4是图1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并未示出鞍座;
图5是图4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的立管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立管安装于电池仓;
图8是图1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的支撑管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其中,并未示出鞍座;
图9是图1所示的鞍座支撑装置中的卡箍组件和紧固件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组件;100-立管;101-开口;102-支撑管;103-滑动凹槽;104-补偿缺口;12-鞍座;13-卡箍组件;130-卡箍座;131-凸台;132-环绕部;133-平板部;134-第一通孔;135-第二通孔;137-第三通孔;140-紧固件;141-紧固螺母;142-紧固螺栓;143-连接件;144-连接本体;145-第四通孔;146-第一卡片;147-第二卡片;148-旋紧臂;149-垫片;150-插入部;151-旋转杆;S-工作位置;W-收起位置;20-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鞍座支撑装置,结合图1、图2、图7、图8和图9中所示,所述鞍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支撑组件10包括立管100和设置于立管100的内部的支撑管102,其中,立管100的壁上开设有沿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口101,支撑管102的端部安装有鞍座12,沿支撑管102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滑动凹槽103;所述鞍座支撑装置还包括卡箍组件13,卡箍组件13能够使得支撑管102相对于立管100固定,卡箍组件13包括卡箍座130,其中,卡箍座130环绕设置于立管100的外部,卡箍座130的朝向立管100的壁上设置有沿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台131,凸台131能够穿过开口101并嵌入滑动凹槽103以使得支撑管102沿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通过在安装有鞍座12的支撑管102上设置沿支撑管10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滑动凹槽103和在立管100的壁上开设沿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口101,以及在卡箍座130的朝向立管100的壁上设置能够穿过开口101并能够嵌入滑动凹槽103中的凸台131,从而使得支撑管102仅能够沿着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而支撑管102并不能够围绕立管100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由此,在调整鞍座12的高度的同时鞍座12的位置并不发生偏移,也就是说,鞍座12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进行移动,同时使得调整鞍座12的高度的操作较为便利,大大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另外,通过凸台131与开口101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卡箍座130能够固定于立管100。此外,如图7中所示,开口101可开设于立管100的顶壁即立管100的朝向鞍座12的壁并沿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如图1和图2中所示,立管100可安装于电池仓20。
结合图1和图9中所示,卡箍座130可包括环绕部132,环绕部132为具有缺口的环状,环绕部132在沿立管100的周向方向上部分环绕于立管100。卡箍组件13可包括能够收紧环绕部132的环绕尺寸的紧固件140。由于环绕部132具有缺口,因此可通过卡箍组件13的紧固件140收紧或是放宽环绕部132的环绕尺寸以固定支撑管102或是使得支撑管102能够进行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调整鞍座12的高度时,可首先通过紧固件140放宽卡箍座130的环绕尺寸,然后通过移动支撑管102以将鞍座12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之后,可再次通过紧固件140收紧卡箍座130的环绕尺寸的方式以将支撑管102固定于所调整的高度。
为了进一步使得卡箍座130稳固固定于立管100,所述鞍座支撑装置可包括固定结构,如图7和图9中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可包括第一通孔134、第二通孔135和固定销,其中,第一通孔134开设于环绕部132并贯穿环绕部132的壁,第二通孔135开设于立管100并贯穿立管100的壁,所述固定销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34和第二通孔135,这样,卡箍座130和立管100之间能够相对固定。
如图3、图4和图9中所示,卡箍座13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平板部133,一对平板部133分别连接于环绕部132的缺口两端,也就是说,环绕部132的缺口的两端均设置有平板部133,两个平板部133相对设置,并且每个平板部133均从环绕部132向外延伸。紧固件140可包括紧固螺母141和紧固螺栓142,其中,紧固螺栓142的螺纹部能够穿过分别设置于一对平板部133的第三通孔137并紧固于紧固螺母141,这样,通过紧固螺栓142紧固于紧固螺母141便能够收紧卡箍座130的环绕尺寸,另外,可以明白的是,当旋松紧固螺栓142时并能够放宽卡箍座130的环绕尺寸。通过设置紧固螺栓142和与紧固螺栓142相配合的紧固螺母141,使得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简单。
为了使得紧固螺母141固定于卡箍座130,紧固件140可包括设置于紧固螺母141和平板部133之间的连接件143。进一步地,连接件143可包括连接本体144、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卡片146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卡片147,其中,连接本体144上可开设有第四通孔145以供紧固螺栓142穿过,每个第一卡片146均可连接于连接本体144,并且每个第一卡片146均可朝向平板部133延伸,结合图3和图9中所示,一对第一卡片146能够卡合于平板部133,此外,每个第二卡片147均可连接于连接本体144,并且每个第二卡片147均可朝向紧固螺母141延伸,一对第二卡片147能够卡合于紧固螺母141。通过在连接本体144上设置一对第一卡片146和一对第二卡片147,使得紧固螺母141较为便利的固定于卡箍座130,同时便于整个紧固件140的制备。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本体144可呈圆盘状,这样使得紧固螺母141与平板部133更好的固定。
结合图3、图5和图6中所示,紧固螺栓142上可设置有沿垂直于紧固螺栓1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安装孔。紧固件140可包括旋紧臂148,旋紧臂148可包括呈弯折状的插入部150和旋转杆151,其中,插入部150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插入部150能够围绕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旋转,旋转杆151连接于插入部150,如图3中所示,旋转杆151在插入部150的带动下能够处于工作位置S即虚线所示的旋转杆151所示的位置以带动紧固螺栓142围绕紧固螺栓142的中心轴线旋转。通过在紧固螺栓142上设置能够旋转的插入部150和连接于插入部150的旋转杆151,从而使得旋转杆151在插入部150的带动下能够从收起位置W旋转至工作位置S,然后处于工作位置S的旋转杆151带动紧固螺栓142围绕紧固螺栓142的中心轴线旋转以紧固于紧固螺母141,同样的,在处于工作位置S的旋转杆151带动下,紧固螺栓142能够围绕紧固螺栓142的中心轴线旋转以旋松紧固螺栓142。由于设置了旋紧臂148,因此使得旋紧或是旋松紧固螺栓142时均较为省力。
如图7中所示,立管100的朝向鞍座12的壁上可开设补偿缺口104,其中,补偿缺口104可沿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由于设置了补偿缺口104,可在卡箍座130收紧环绕尺寸时使得立管100不易于因受到挤压而变形,同时也能够使得卡箍座130更稳定的固定支撑管102。具体地,补偿缺口104可与设置于立管100的开口101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鞍座12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鞍座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鞍座支撑装置能够支撑鞍座12。由于在所述自行车上设置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鞍座支撑装置,由此在调整鞍座12的高度时不会使得鞍座12的位置发生偏移,也就是说,鞍座12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进行移动,这样不仅便于调整鞍座12的高度,而且提高了调整鞍座12的高度的精确度,而且最终使得骑行者的舒适度得到提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10),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
立管(100),所述立管(100)的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口(101);和
支撑管(102),所述支撑管(102)设置于所述立管(100)的内部,所述支撑管(102)的端部安装有鞍座(12),沿所述支撑管(102)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滑动凹槽(103);和
卡箍组件(13),所述卡箍组件(13)能够使得所述支撑管(102)相对于所述立管(100)固定,所述卡箍组件(13)包括:
卡箍座(130),所述卡箍座(130)环绕设置于所述立管(100)的外部,所述卡箍座(130)的朝向所述立管(100)的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台(131),所述凸台(131)能够穿过所述开口(101)并嵌入所述滑动凹槽(103)以使得所述支撑管(102)沿所述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座(130)包括环绕部(132),所述环绕部(132)为具有缺口的环状,所述环绕部(132)在沿所述立管(100)的周向方向上部分环绕于所述立管(100);
所述卡箍组件(13)包括能够收紧所述环绕部(132)的环绕尺寸的紧固件(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第一通孔(134),所述第一通孔(134)开设于所述环绕部(132)并贯穿所述环绕部(132)的壁;
第二通孔(135),所述第二通孔(135)开设于所述立管(100)并贯穿所述立管(100)的壁;和
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4)和所述第二通孔(135)以使得所述卡箍座(130)和所述立管(100)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座(13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平板部(133),一对所述平板部(133)分别连接于所述环绕部(132)的缺口两端,并且每个所述平板部(133)均从所述环绕部(132)向外延伸;所述紧固件(140)包括:
紧固螺母(141);和
紧固螺栓(142),所述紧固螺栓(142)的螺纹部能够穿过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平板部(133)的第三通孔(137)并紧固于所述紧固螺母(1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40)包括:
连接件(143),所述连接件(143)设置于所述紧固螺母(141)和所述平板部(133)之间,所述连接件(143)包括:
连接本体(144),所述连接本体(144)上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142)穿过的第四通孔(145);
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卡片(146),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卡片(146)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144),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卡片(146)均朝向所述平板部(133)延伸,一对所述第一卡片(146)能够卡合于所述平板部(133);和
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卡片(147),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卡片(147)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144),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卡片(147)均朝向所述紧固螺母(141)延伸,一对所述第二卡片(147)能够卡合于所述紧固螺母(1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142)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紧固螺栓(1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140)包括旋紧臂(148),所述旋紧臂(148)包括:
呈弯折状的插入部(150),所述插入部(150)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插入部(150)能够围绕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旋转,和
旋转杆(151),所述旋转杆(151)连接于所述插入部(150),且所述旋转杆(151)在所述插入部(150)的带动下能够处于工作位置(S)以带动所述紧固螺栓(142)围绕所述紧固螺栓(142)的中心轴线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100)的朝向所述鞍座(12)的壁上开设有补偿缺口(104),所述补偿缺口(104)沿所述立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
8.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括鞍座(12)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座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鞍座支撑装置能够支撑所述鞍座(12)。
CN201721555720.XU 2017-11-20 2017-11-20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Active CN207433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5720.XU CN207433695U (zh) 2017-11-20 2017-11-20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5720.XU CN207433695U (zh) 2017-11-20 2017-11-20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3695U true CN207433695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8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55720.XU Active CN207433695U (zh) 2017-11-20 2017-11-20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3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58360A (en) Multi-level rotational shelf structure
US8905473B2 (en) Seat adjusting module
US20060230872A1 (en) Bicycle assistive handlebar structure
CN203391915U (zh) 伞支架
CN207433695U (zh) 鞍座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CN205370109U (zh) 一种栅栏安装用卡箍
CN102954286A (zh) 可调式电缆挂架及其调节方法
CN207316236U (zh) 一种新型管夹组合
CN208198163U (zh) 一种可转换方向的汽车座椅
CN207177437U (zh) 帐篷支架
CN203240218U (zh) 一种可旋转、弯曲的支架夹
CN202521094U (zh) 一种卡箍
CN201268278Y (zh) 一种车内用支撑连接装置
CN201027733Y (zh) 一种新型管件联接结构
CN204785370U (zh) 一种新型摇臂电视机架
CN2787107Y (zh) 伸缩衣架
CN206171709U (zh) 一种用于变速器安装的转接件
CN201224444Y (zh) 一种利于座垫装卸的座管结构
CN209385222U (zh) 一种双箍结构的后处理器抱箍
CN108168367B (zh) 一种折叠式张力可调反曲弓
CN201082740Y (zh) 后置式自行车撑伞架
CN201520382U (zh) 自行车车把管夹
CN211893057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行李架
CN206054926U (zh) 一种角钢塔通风管紧固装置
CN215616049U (zh) 一种农机机械多功能维修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