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1106U - 弹性压桥 - Google Patents
弹性压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21106U CN207421106U CN201621238228.5U CN201621238228U CN207421106U CN 207421106 U CN207421106 U CN 207421106U CN 201621238228 U CN201621238228 U CN 201621238228U CN 207421106 U CN207421106 U CN 2074211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fixed
- ribs
- plate
- top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压桥,用以将待固定物体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开设有第一螺栓孔,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压板,设于所述顶板所在平面的同一侧,用于贴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支撑肋,用于连接顶板和压板。此方案利用压板与待固定物体较大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固定工件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面积,防止在低频震动中周边的焊缝被撕裂。同时,利用顶板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间隙,使的顶板和待固定物体之间有弹性变形的空间,从而能抵消相当的低频震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固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压桥。
背景技术
现如今,很多产品或机械都需要固定在某个特定的地方。常规的固定方式多位使用螺栓、弹垫、平垫、螺母的结合,另外还结合焊接固定。总体来说,这些固定方式相对于这个结构而言为“点连接”。为防止在低频震动的环境下产生低频震动,比如图1所示,固定在船舶上的电器柜。此种情况下,螺栓连接作用力面积较小,对周边焊缝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焊缝经常有被撕裂的现象。于是,需要增加固定件的厚度,或增加加强结构。如此,不但会导致成本上升,也没有达到解决局部变形的缺点的效果。
因此,亟待实用新型一种简单、合理的固定工件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压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弹性压桥,用以将待固定物体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开设有第一螺栓孔,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压板,设于所述顶板所在平面的同一侧,用于贴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设于所述顶板所在平面的同一侧,用于贴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所述压板用以贴于待固定物体的一面内凹呈双面坡屋顶状,两个坡面处分别是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对所述顶板施力时,能通过所述支撑肋使所述压板的内凹面完全贴合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不施力将压板放置在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时,所述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上贴合于待固定物的一侧与不贴合于待固定物的一侧存在高差,其高差范围为1~3mm;支撑肋,用于连接顶板和压板。
此方案利用压板与待固定物体较大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固定工件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面积,防止在低频震动中周边的焊缝被撕裂。同时,利用顶板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间隙,使的顶板和待固定物体之间有弹性变形的空间,从而能抵消相当的低频震动。在没有通过螺栓收紧固定时,压板是不完全贴合在待固定物体上的,只有当施力压紧后才会使二者完全贴合。通过这种方式,压板与待固定物体之间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能抵消部分低频震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不衔接,所述压板与所述支撑肋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互相靠近的一侧则同时与所述支撑肋的另一端相连。
这种设计中,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互相分离,进一步增加了压板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弹性空间,进一步抵消低频震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不衔接,所述支撑肋包括第一支撑肋和第二支撑肋;所述第一支撑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靠近第二压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靠近第一压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
这种设计通过两个支撑肋分别支撑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提高了弹性压桥整体的强度,也进一步扩大了压板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弹性空间,进一步提升抵消低频震动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肋与第一压板所成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二支撑肋与第二压板所成夹角大于90°,小于180°。
这种设计提高了弹性压桥整体的强度,也进一步扩大了压板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弹性空间,进一步提升抵消低频震动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互相靠近的一侧通过限位底板连接;所述限位底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贯通的第二螺栓孔,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
这种设计进一步增强弹性压桥的整体强度,增强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弹性复位的能力,增强了弹性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连于第一支撑肋,另一端连于第一压板,用于固定第一支撑肋和第一压板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斜撑的一端连于第二支撑肋,另一端连于第二压板,用于固定第二支撑肋和第二压板的相对位置。
这种设计,通过增加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进一步增强弹性压桥的强度,增强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弹性复位的能力,增强了弹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固定结构;
图2为弹性压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压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性压桥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性压桥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性压桥的再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使用弹性压桥固定物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弹性压桥,如图2所示,用以将待固定物体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0,开设有第一螺栓孔,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压板20,设于所述顶板10所在平面的同一侧,用于贴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支撑肋30,用于连接顶板10和压板20。
此方案利用压板20与待固定物体较大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固定工件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面积,防止在低频震动中周边的焊缝被撕裂。同时,利用顶板10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间隙,使的顶板10和待固定物体之间有弹性变形的空间,从而能抵消相当的低频震动。
其中,压板20用以贴于待固定物体的一面内凹可以呈双面坡屋顶状。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坡面处分别是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对所述顶板10施力时,能通过所述支撑肋30使所述压板20的内凹面完全贴合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
这种结构在没有通过螺栓收紧固定时,压板20是不完全贴合在待固定物体上的,只有当施力压紧后才会使二者完全贴合。通过这种方式,压板20与待固定物体之间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能抵消部分低频震动。
另外,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压板21与所述第二压板22不衔接,所述压板20与所述支撑肋3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压板21和所述第二压板22互相靠近的一侧则同时与所述支撑肋30的另一端相连。
这种设计中,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互相分离,进一步增加了压板20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弹性空间,进一步抵消低频震动。
为了提高了弹性压桥整体的强度,也为了进一步扩大了压板20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弹性空间,以便进一步提升抵消低频震动的效果。
所述所述第一压板21与所述第二压板22不衔接,所述支撑肋30包括第一支撑肋31和第二支撑肋32;所述第一支撑肋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21靠近第二压板22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肋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22靠近第一压板2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支撑肋32与第二压板22所成夹角R大于90°,小于180°。第一支撑肋31与第一压板21所成夹角也介于90°和180°之间。
这种设计提高了弹性压桥整体的强度,也进一步扩大了压板20与待固定物体之间的弹性空间,进一步提升抵消低频震动的效果。
同时,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互相靠近的一侧还可以通过限位底板50连接;所述限位底板5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贯通的第二螺栓孔51,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
这种设计进一步增强弹性压桥的整体强度,增强了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弹性复位的能力,增强了弹性效果。
考虑到弹性压桥的整体强度和复位能力,如图4和图5所示,还可以设置第一斜撑41和第二斜撑42;所述第一斜撑41的一端连于第一支撑肋31,另一端连于第一压板21,用于固定第一支撑肋31和第一压板21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斜撑42的一端连于第二支撑肋32,另一端连于第二压板22,用于固定第二支撑肋32和第二压板22的相对位置。
这种设计,通过增加第一斜撑41和第二斜撑42进一步增强弹性压桥的强度,增强了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弹性复位的能力,增强了弹性效果。
为使高差符合所需减震的产品惯量,需要限定弹性压桥侧边与中部的高差,避免因落差过大导致固定不牢。
如图2至5,在不施力将压板20放置在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压板21和/或第二压板22上贴合于待固定物体的一侧与不贴合于待固定物体的一侧存在高差,其高差h范围为1~3mm。
工作原理:当待固定物体与地面连接时,可用弹性压桥在上部压住,而后使用螺栓宁静,并使弹性压桥的压板20部分压平,从而压住底部连接处的金属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连接处的受理面积,减小了弹性变形的区域,从而可减小低频震动时的摆动幅度。
如图7所示,当待固定物体与其他物体相固定时,可两个弹性压桥将待固定物提和该其他物体夹持后通过螺栓紧固。此时,两个弹性压桥的压板分别贴合于待固定物体和该其他物体。
以上表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弹性压桥,用以将待固定物体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10),开设有第一螺栓孔,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
压板(20),设于所述顶板(10)所在平面的同一侧,用于贴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所述压板(20)用以贴于待固定物体的一面内凹呈双面坡屋顶状,两个坡面处分别是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对所述顶板(10)施力时,能通过所述支撑肋(30)使所述压板(20)的内凹面完全贴合于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不施力将压板(20)放置在待固定物体的固定处时,所述第一压板(21)和/或第二压板(22)上贴合于待固定物的一侧与不贴合于待固定物的一侧存在高差,其高差范围为1~3mm;
支撑肋(30),用于连接顶板(10)和压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压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21)与所述第二压板(22)不衔接,所述压板(20)与所述支撑肋(3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压板(21)和所述第二压板(22)互相靠近的一侧则同时与所述支撑肋(30)的另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压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压板(21)与所述第二压板(22)不衔接,所述支撑肋(30)包括第一支撑肋(31)和第二支撑肋(32);
所述第一支撑肋(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21)靠近第二压板(22)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肋(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22)靠近第一压板(2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压桥,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肋(31)与第一压板(21)所成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二支撑肋(32)与第二压板(22)所成夹角大于90°,小于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压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互相靠近的一侧通过限位底板(50)连接;
所述限位底板(5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贯通的第二螺栓孔(51),供固定待固定物体的螺栓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压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斜撑(41)和第二斜撑;
所述第一斜撑(41)的一端连于第一支撑肋(31),另一端连于第一压板(21),用于固定第一支撑肋(31)和第一压板(21)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斜撑(42)的一端连于第二支撑肋(32),另一端连于第二压板(22),用于固定第二支撑肋(32)和第二压板(22)的相对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38228.5U CN207421106U (zh) | 2016-11-18 | 2016-11-18 | 弹性压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38228.5U CN207421106U (zh) | 2016-11-18 | 2016-11-18 | 弹性压桥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21106U true CN207421106U (zh) | 2018-05-29 |
Family
ID=6239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3822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21106U (zh) | 2016-11-18 | 2016-11-18 | 弹性压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21106U (zh) |
-
2016
- 2016-11-18 CN CN201621238228.5U patent/CN2074211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2460A (zh) | 将管紧固至支撑结构的紧固装置以及具有这种紧固装置的运输和存储容器 | |
CN207421106U (zh) | 弹性压桥 | |
CN106351938B (zh) | 弹性组合压桥 | |
CN104196766A (zh) | 一种用于连接压缩机油箱和底座的弹性支撑 | |
CN205639237U (zh) | 一种防滑螺栓及组合结构 | |
CN105401674B (zh) | 锁扣、螺栓与钢结构的配合组件机构 | |
CN205001348U (zh) | 一种简易双向锁紧垫圈 | |
CN109958682A (zh) | 一种抗震式铝合金外装连接件 | |
CN203957842U (zh) | 一种催化消声器固定装置 | |
CN209398928U (zh) | 一种泵管附墙固定支架 | |
CN207093541U (zh) | 焊接式螺栓防松套 | |
CN107542980A (zh) | 一种活动螺母连接固定装置 | |
CN207225028U (zh) | 复合式减振装置和车载空调 | |
CN202884009U (zh) | 钣金件橡胶堵盖 | |
CN207064416U (zh) | 一种隐藏式五金连接件 | |
CN201813237U (zh) | 振动电机用防松连接结构 | |
KR20080105290A (ko) | 와셔 형상의 플랜지 볼트 | |
CN204599856U (zh) | 抽屉缓冲结构 | |
CN205423440U (zh) | 桌脚 | |
CN204715534U (zh) | 一种钢结构连接结构 | |
CN204783975U (zh) | 一种棱柱形连接座 | |
CN107394446B (zh) | 弹片及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 |
CN204826862U (zh) | 一种可折叠帐篷架桁架梁的无间隙腹杆中心接点枢接结构 | |
CN216113329U (zh) | 一种薄壁盒状金属零件的底部强化结构 | |
RU2520594C1 (ru) | Опорная шайба (вариант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