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6818U -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6818U
CN207416818U CN201721435478.2U CN201721435478U CN207416818U CN 207416818 U CN207416818 U CN 207416818U CN 201721435478 U CN201721435478 U CN 201721435478U CN 207416818 U CN207416818 U CN 207416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ox
boarding station
rotation shaft
horizontal rotation
adap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54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君
官海君
叶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ang Air Railwa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ang Air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ang Air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ang Air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354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16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6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6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解决了现有用于空轨列车的乘车站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两根空中轨道之间的立柱,通过轴承安装在立柱顶端的水平旋转轴,设置在水平旋转轴上的传动齿轮,设置在立柱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与传动齿轮配合且一端与第一输送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送箱连接的链条,以及驱动水平旋转轴旋转的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均分别通过竖直引导结构安装在立柱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在小面积范围内实现乘客上下,并且成本较低,节约能耗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背景技术
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新能源空铁,是指以锂电池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新能源与现代轨道交通的概念叠加,创建了一个中国首创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现代城乡交通新制式。
现有空铁的桥架系统都是采用支架进行支撑,将导轨安装在支架上使用,由于空轨车辆均是悬挂在空中,当需要上下乘客时,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在空中实现乘客上下的乘车站,或将空轨车辆输送到地面上,在地面上进行乘客的上下。
如果采用将空轨车辆输送到地面实现乘客换乘的目的,不仅仅造价高昂,而且也会极大的占用地形,导致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搭建空中乘车站的方式,也存在占地面积大,造价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用于空轨列车的乘车站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能够有效在小面积范围内实现乘客上下,并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包括设置在两根空中轨道之间的立柱,通过轴承安装在立柱顶端的水平旋转轴,设置在水平旋转轴上的传动齿轮,设置在立柱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与传动齿轮配合且一端与第一输送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送箱连接的链条,以及驱动水平旋转轴旋转的传动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均分别通过竖直引导结构安装在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优化设置,能够有效实现高空轨道上空轨车辆乘坐人员的上下,具体过程为:
当第一输送箱位于顶端,第二输送箱位于底端位置处时,且空轨车辆进站后,空轨车辆的车门与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的箱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开启位于顶端的第一输送箱、第二输送箱的箱门,以及与第一输送箱相对应的空轨车辆的车门,下车的乘客从空轨车辆上进入到第一输送箱中,同时,上车的乘客从进入到第二输送箱中。当上下车乘客均分别全部进入到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后,后关闭空轨车辆、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的车门。启动传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以及第一输送箱的重量相配合,将第二输送箱抬升至空轨车辆位置处,打开空轨车辆上与第二输送箱相应的车门,可以使第二输送箱中乘客进入到空轨车辆中,实现上下乘客的目的。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还利用了下车乘客的重力作为抬升上车乘客的动力,进而能进一步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占地面积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乘车站占地面积大的缺陷,效果十分显著。
进一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水平旋转轴上的被动齿轮,与被动齿轮配合的主动齿轮,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更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
为了达到更好地稳定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优化了竖直引导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中该竖直引导结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且该竖直引导结构包括竖直滑槽,设置在第一输送箱和第二输送箱上与竖直滑槽形状相匹配的导件。
优选地,所述导件的横截面呈“凸”字形。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与传动齿轮相配合的链条的数量也设置为三个。所述轴承包括设置在水平旋转轴两端的主轴承,以及设置在水平旋转轴上的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传动齿轮之间。所述支撑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与三个传动齿轮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占地面积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乘车站占地面积大的缺陷,效果十分显著;
2、本实用新型中还利用了下车乘客的重力作为抬升上车乘客的动力,进而能进一步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空轨车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立柱,2-水平旋转轴,3-轴承,4-传动齿轮,5-第一输送箱,6-第二输送箱,7-链条, 8-传动装置,9-竖直引导结构,10-空轨车辆;
81-被动齿轮,82-主动齿轮,83-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两根空中轨道之间的立柱1,通过轴承3安装在立柱1顶端的水平旋转轴2,设置在水平旋转轴2上的传动齿轮4,设置在立柱1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与传动齿轮4配合且一端与第一输送箱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送箱6连接的链条7,以及驱动水平旋转轴2旋转的传动装置8;
所述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均分别通过竖直引导结构9安装在立柱1上。
本实施例实现高空轨道上空轨车辆乘坐人员的上下的具体过程为:
当第一输送箱5位于顶端,第二输送箱6位于底端位置处时,且空轨车辆10进站后,空轨车辆10的车门与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的箱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开启位于顶端的第一输送箱5、第二输送箱6的箱门,以及与第一输送箱5相对应的空轨车辆10的车门,下车的乘客从空轨车辆10上进入到第一输送箱5中,同时,上车的乘客从进入到第二输送箱6中。当上下车乘客均分别全部进入到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后,后关闭空轨车辆10、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的车门。启动传动装置8,通过传动装置8的驱动作用以及第一输送箱5的重量相配合,将第二输送箱6抬升至空轨车辆10位置处,打开空轨车辆10上与第二输送箱6相应的车门,可以使第二输送箱6中乘客进入到空轨车辆10中,实现上下乘客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所述传动装置8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传动装置8包括安装在水平旋转轴2上的被动齿轮81,与被动齿轮81配合的主动齿轮82,驱动主动齿轮82转动的驱动电机83。该驱动电机83为减速电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所述竖直引导结构9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竖直引导结构9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如图2所示,该竖直引导结构9包括竖直滑槽,设置在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上与竖直滑槽形状相匹配的导件。所述导件的横截面呈“凸”字形。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传动齿轮4和轴承3之间的设置方式,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传动齿轮4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与传动齿轮4相配合的链条7的数量也设置为三个以上。所述轴承3包括设置在水平旋转轴2两端的主轴承,以及设置在水平旋转轴2上的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传动齿轮4之间。
本实施例中该支撑轴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传动齿轮4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其中三个传动齿轮4设置在两个主轴承之间,该两个支撑轴承与两个主轴承之间的三个传动齿轮4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两根空中轨道之间的立柱(1),通过轴承(3)安装在立柱(1)顶端的水平旋转轴(2),设置在水平旋转轴(2)上的传动齿轮(4),设置在立柱(1)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与传动齿轮(4)配合且一端与第一输送箱(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送箱(6)连接的链条(7),以及驱动水平旋转轴(2)旋转的传动装置(8);
所述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均分别通过竖直引导结构(9)安装在立柱(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8)包括安装在水平旋转轴(2)上的被动齿轮(81),与被动齿轮(81)配合的主动齿轮(82),驱动主动齿轮(82)转动的驱动电机(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83)为减速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引导结构(9)包括竖直滑槽,设置在第一输送箱(5)和第二输送箱(6)上与竖直滑槽形状相匹配的导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件的横截面呈“凸”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4)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与传动齿轮(4)相配合的链条(7)的数量也设置为三个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3)包括设置在水平旋转轴(2)两端的主轴承,以及设置在水平旋转轴(2)上的支撑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传动齿轮(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与三个传动齿轮(4)间隔设置。
CN201721435478.2U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Active CN207416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5478.2U CN207416818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5478.2U CN207416818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6818U true CN207416818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5478.2U Active CN207416818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6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1159B (zh) 一种带升降梯式轿箱组合空中巴士系统
US20100025160A1 (en) Gravity Powered Rail, Road and Run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04015732B (zh) 一种破解城市交通拥堵世界难题的轿车高铁快运系统
CN105696429A (zh)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
CN105774817A (zh) 不停车旅客上下车系统
CN101992780A (zh) 一种空中公共交通运输方法
CN106428028A (zh) 网格状悬挂式空中城市公交运输系统
CN101020460A (zh) 亚真空高速列车运行系统
CN103465912A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
CN102700552A (zh) 城市悬挂轻轨新能源电动公交列车
CN101992784A (zh) 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方法及其系统
CN106828517B (zh) 分体式电动轨道车
CN207416818U (zh) 一种乘车站与轨道配合装置
WO2010023500A1 (en) Gravity powered rail, road and run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3481894A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的列车
CN202716871U (zh) 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103935368B (zh) 一种快速运送轿车的轿车专用铁路站台
CN203498719U (zh) 高架桥下悬挂式高速通道
CN109747670A (zh) 一种双履带横向快速移送轿车的装置
CN201989792U (zh) 单轨短途列车和直达列车结合的快速客车结构
CN209320955U (zh)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CN202574216U (zh) 城市悬挂轻轨新能源电动公交列车
CN113085912A (zh) 一种超高速轮轨列车组换电铁路系统
CN203888647U (zh) 一种供电轨系统及受流系统
CN207550188U (zh) 一种旋转式悬挂轨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