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6426U -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6426U
CN207406426U CN201720943004.2U CN201720943004U CN207406426U CN 207406426 U CN207406426 U CN 207406426U CN 201720943004 U CN201720943004 U CN 201720943004U CN 207406426 U CN207406426 U CN 207406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valve
oil
pip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30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Guoli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9430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6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6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6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包括燃料箱(1),燃料箱(1)通过燃料输送管(2)与泵阀联动组件(3)连接;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被分流两个支管,一支通过发动机供油管(5)与柴油滤清器(6)连接,另一支由泵阀联动组件内部的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连接至散热循环通道(11),然后与燃料溢流管(10)合并,与燃油加热器(13)的进油口(25)连接;燃油加热器(13)的输出口(22)通过发动机回油管(12)与燃料箱(1)连接。该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能够集中给车辆油箱内部加热,电能利用高,热量损失小,工作更可靠。

Description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燃机燃油辅助加热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达到-10℃~-30℃以下,这样的严寒条件给柴油内燃机的运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尤其许多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运行的车辆,为降低运营成本,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零号柴油做燃料,供油系统的融蜡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融蜡方式包括电加热、冷却液加热、尾气加热和燃油锅炉加热等,上述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申请号201420095419.5 专利文件中采用发动机废气进行换热加热,但该装置重力单向阀的设置导致该装置的结构必须垂直安装,而且阀瓣与阀座之间的密封要求严格,并且在顺流状态下阀瓣本身还对阀体内部的介质产生阻力,当介质压力处于接近平衡而又互相“拉锯”的状态,阀瓣经常与阀座拍打,造成阀瓣和阀座之间的磨损,最终将造成单向阀泄露。更棘手的问题是,柴油机的供油系统,从油箱的输油管,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至发动机的高压泵,其间的任何环节出现柴油结蜡,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供油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该系统热量损失小,加热效率高,能快速有效的对柴油进行融蜡处理,且不会对油路造成任何损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包括燃料箱1,燃料箱1通过燃料输送管2与泵阀联动组件3连接;泵阀联动组件内部被分流两个支管,一支由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的电动阀31输出端,通过发动机供油管5与柴油滤清器6连接,另一支由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的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连接至散热循环通道11然后与燃料溢流管10合并,与燃油加热器13的进油口25连接;燃油加热器13的出油口22通过与发动机回油管12与燃料箱1连接;其中,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部由燃油腔16和排气腔17构成,热管23贯穿燃油腔 16与排气腔17之间,排气管14的一侧开口处侧置马鞍基座15,镶嵌基板20 通过固定安装螺孔18与马鞍基座15相固定,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设有多根热管23,高真空的热管23内部填充有传导介质,进油口25和出油口22设置在燃油腔16上。
进一步地,泵阀联动组件3包括油泵34、电动阀31、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入端均与燃料输送管2连通,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均与发动机供油管5连通,油泵的输出端还通过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与散热循环通道11连通。
进一步地,泵阀联动组件中还设有进气支管4,进气支管4分别与油泵 34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连通,进气支管4一端与车载储气瓶连接。
进一步地,在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油泵34输出同时连通止流阀32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止流阀32再串接泄压阀33后,通过散热循环通道11 与燃料溢流管10合并后,连接与燃油腔16的进油口25,燃油腔16的出油口 22与发动机回油管12连接。
进一步地,泵阀联动组件内部,油泵34输出同时连通止流阀32和电动阀31输出端,电动阀31输出端连接发动机供油管5。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开口处的马鞍基座15侧置在排气管14上,马鞍基座15与燃油加热器13上的镶嵌基板20通过螺栓嵌合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热管23上均匀设置有翅片19。
进一步地,燃油加热器壳体21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4。
进一步地,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部的燃油腔16和排气腔17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热管23贯穿这两个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该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采用电动阀取代常规的重力单向阀,安装方位可以灵活掌握,避免了采用单向阀而造成长期使用容易泄露的缺陷。
2、采用油泵与电动阀联动,还能够促使油泵反向工作,把油路中的燃油全部吸入燃料箱中,可以省略给整个油路的预热造成的电能损失。
3、增加预设进气管,利用车辆上的储气瓶中的气压把油路中的燃油全部吹净,这样可以集中给车辆油箱内部加热,电能利用高,热量损失小,工作更可靠。
4、冷车启动前关闭止流阀运行油泵,可以利用油泵的压力疏通油路通道中的结蜡环节,发动机正常启动后开启止流阀。
5、燃油加热器与排气管采用侧置布局,可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降低对燃油加热器安装空间的要求,并适用于各类口径的排气管安装。
6、燃油加热器内部的热管,可采用相变传导介质,也可以采用非相变热传导介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泵阀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燃油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气管和燃油加热器组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料箱,2:燃料输送管,3:泵阀联动组件,4:进气支管,5:发动机供油管,6:油水分离器,7:柴油滤清器,8:高压泵,9:发动机,10:燃料溢流管,11:散热循环通道,12:发动机回油管,13:燃油加热器,14:排气管,15:马鞍基座,16:燃油腔,17:排气腔,18:固定安装螺孔,19:翅片,20:镶嵌基板,21燃油加热器壳体,22:出油口,23:热管,24:温度传感器25:进油口,31:电动阀,32:止流阀,33:泄压阀,34: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5,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包括燃料箱1,燃料箱 1通过燃料输送管2与泵阀联动组件3连接;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被分流两个支管,一支通过发动机供油管5与发动机9连接,另一支从泵阀联动组件出来,连接在散热循环通道11上,再与燃料溢流管10合并后,串接在燃油加热器13内部的燃油腔16进油口25上;燃油加热器13的出油口22与燃料箱1 通过发动机回油管12连接。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包括油泵34、电动阀31、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入端均与燃料输送管2连通,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均与发动机供油管12连通,油泵34的输出端还通过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与散热循环通道11连通。泵阀联动组件3与发动机9连接的发动机供油管5上依次设有油水分离器6、柴油滤清器7和高压泵8。
燃油加热器13的壳体21内部,包括燃油腔16和排气腔17,热管23贯穿两腔之间,排气管14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侧置有马鞍基座15,马鞍基座15与燃油加热器壳体21上的镶嵌基板20嵌合在一起,并通过固定安装螺栓固定住。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设有多根热管23,真空热管23内填充有传导介质,热管23上均匀设置有翅片19。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部的燃油腔16 上分别设有进油口25和出油口22。进油口25与燃料溢流管10连接,出油口 22与发动机回油管12连接。燃油加热器壳体21上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4。
当发动机9正常工作时,从发动机燃料溢流管10内的燃油经过燃油加热器13内部的燃油腔被加热后,通过回油管12流回燃料箱1内。当燃油加热器13内的温度升高时,温度传感器24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智能控制器内部处理,智能控制器根据温度驱动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的油泵34工作,同时电动阀31联动关闭,使燃料箱1内的燃油强制通过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循环至燃油加热器13内部的燃油腔16,经在发动机回油管12,把温度带回燃料箱1内部。
实施列方案一:在环境温度过低需要停车以前,参考图1-2,采用电动阀 31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油泵34无论正反旋转的工作状态下,电动阀 31处于联动闭合状态,当油泵34停止工作后,电动阀31联动开启。油泵34 反向工作时,高压泵8入口之前设置有泄气口,可以有效的把油路中的燃油全部吸入燃料箱1,排空油路中的燃油,杜绝燃油通道结蜡,这样能够集中给车辆燃料箱1内部集中加热,电能利用高,热量损失小。
实施列方案二:在环境温度过低需要停车以前,泵阀联动组件3中还设有预留进气支管4,进气支管4分别与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入端连通,进气支管4一端与车载储气瓶连接,利用车辆上的储气瓶中的气压把油路中的燃油全部吹回燃料箱1中。开启储气瓶的同时,泵阀联动组件3中的电动阀 31联动关闭。
参考图3-5,当发动机废气经排气管14排出时,排气腔17内的余热通过热管23收集,传导至燃油加热器21内部的燃油腔16中,使流过燃油腔16 的燃油得到加热。利用热管传导加热燃油的方案不同于一般的加热器加热方式,因为热管具有高效、快速传递热量的能力,并且勿需外加动力,所以产品更环保更可靠。燃油加热器壳体21与排气管14采用侧置布局,可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减小对燃油加热器壳体21安装空间的要求,消除了各类车型排气管口径不同导致无法通用的诟病。而且还有助于节省制造成本和减轻产品的重量。
经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能够提高30%的加热效率,发动机的寿命延长5-10%。
本新型适用于以柴油发动机做动力的交通工具,包括船只和列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箱(1),燃料箱(1)通过燃料输送管(2)与泵阀联动组件(3)连接;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被分流两个支管,一支由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的电动阀(31)输出端,通过发动机供油管(5)与柴油滤清器(6)连接,另一支由泵阀联动组件内部的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连接至散热循环通道(11)然后与燃料溢流管(10)合并,与燃油加热器(13)的进油口(25)连接;燃油加热器(13)的出油口(22)通过与发动机回油管(12)与燃料箱(1)连接;其中,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部由燃油腔(16)和排气腔(17)构成,热管(23)贯穿燃油腔(16)与排气腔(17)之间,排气管(14)的一侧开口处侧置马鞍基座(15),镶嵌基板(20)通过固定安装螺孔(18)与马鞍基座(15)相固定,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设有多根热管(23),高真空的热管(23)内部填充有传导介质,进油口(25)和出油口(22)设置在燃油腔(1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泵阀联动组件(3)包括油泵(34)、电动阀(31)、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入端均与燃料输送管(2)连通,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均与发动机供油管(5)连通,油泵的输出端还通过止流阀(32)和泄压阀(33)与散热循环通道(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泵阀联动组件中还设有进气支管(4),进气支管(4)分别与油泵(34)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连通,进气支管(4)一端与车载储气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泵阀联动组件(3)内部,油泵(34)输出同时连通止流阀(32)和电动阀(31)的输出端,止流阀(32)再串接泄压阀(33)后,通过散热循环通道(11)与燃料溢流管(10)合并后,连接与燃油腔(16)的进油口(25),燃油腔(16)的出油口(22)与发动机回油管(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泵阀联动组件内部,油泵(34)输出同时连通止流阀(32)和电动阀(31)输出端,电动阀(31)输出端连接发动机供油管(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管的开口处的马鞍基座(15)侧置在排气管(14)上,马鞍基座(15)与燃油加热器(13)上的镶嵌基板(20)通过螺栓嵌合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23)上均匀设置有翅片(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油加热器壳体(21)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油加热器壳体(21)内部的燃油腔(16)和排气腔(17)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热管(23)贯穿这两个腔室。
CN201720943004.2U 2017-07-31 2017-07-31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Active CN207406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3004.2U CN207406426U (zh) 2017-07-31 2017-07-31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3004.2U CN207406426U (zh) 2017-07-31 2017-07-31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6426U true CN207406426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32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3004.2U Active CN207406426U (zh) 2017-07-31 2017-07-31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64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6466A (zh) * 2018-08-01 2018-12-18 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车寒区用正压供油系统及其供油方法
CN114508433A (zh) * 2022-02-16 2022-05-1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6466A (zh) * 2018-08-01 2018-12-18 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车寒区用正压供油系统及其供油方法
CN109026466B (zh) * 2018-08-01 2023-08-1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车寒区用正压供油系统及其供油方法
CN114508433A (zh) * 2022-02-16 2022-05-1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9066B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5257385B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壶的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3334820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热控制系统及热控制方法
CN105179060B (zh) 一种双膨胀水箱双循环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207406426U (zh) 冬季柴油内燃机集中预热系统
CN107035501A (zh) 一种带温控的自适应散热系统
CN105179067B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6401834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低温加热系统
CN105179064B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1915187B (zh) 具有自动加热及油位显示一体式装置的汽车燃油箱
CN102072062A (zh) 机动车用低温预热装置
CN105201631B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箱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179063B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冷却系统
CN201908751U (zh) 柴油机动车低温启动燃油加热系统
CN201125808Y (zh) 一种带加温装置的吸油管
CN103615339B (zh) 水电一体式柴油智能加热装置
CN105351068B (zh) 一种发动机双膨胀水箱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5201618B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5257387B (zh) 一种发动机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01339530Y (zh) 大中型柴油机冬季预热装置
CN106870061A (zh) 一种快速预热变速器机油的冷却系统
CN20336228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热控制系统
CN110030056A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
CN201021649Y (zh) 柴油车低温启动燃油加热装置
CN105179061B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箱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7

Address after: No. 401, unit 2, building 2, No. 3, Mashi community, Tianshan District,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Zhang Guoliang

Address before: Dayi Town Park Road 211400 Yizhe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City No. 88

Co-patentee before: Shao Yixiang

Patentee before: Xu P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