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6947U -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 Google Patents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6947U
CN207396947U CN201721198789.1U CN201721198789U CN207396947U CN 207396947 U CN207396947 U CN 207396947U CN 201721198789 U CN201721198789 U CN 201721198789U CN 207396947 U CN207396947 U CN 207396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rame structure
frame
shooting platform
cro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987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
戴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Lan Vi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Lan Vi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Lan Vi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987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6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6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6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涉及摄影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使其便于快速收、展,提高工作效率。架体结构单元,应用于便携摄影装置中,包括:拍摄平台;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底面;至少两个竖架,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其第二端具分别有第一卡接结构;至少一个横杆,其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两根相邻的竖架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当支撑腿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拍摄平台底面,至少两个竖架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拍摄平台的顶面,至少一个横杆两端的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与相邻两根竖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整个折叠、展开过程操作简便,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背景技术
摄影拍照装置是集成摄影录像单元、背景单元、灯光单元、架体结构单元、控制单元等于一体的综合拍摄系统,通常可为待拍照人员提供婚纱照、婴儿照、亲子照、个人写真照等服务,其应用较为广泛。
通常的,摄影拍照装置被安装在一固定拍照室内,待拍照人员需要前往指定拍照地点(拍照室)进行拍照,由此会浪费掉待拍照人员在来往指定拍照地点路途上的时间与精力,给待拍照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对拍摄服务的品质进行提升,可将摄影拍照装置搬运至待拍照人员所在地,对待拍照人员进行拍照,免去了待拍照人员在指定拍照地点的来往。
其中,架体结构单元的每个零部件之间使用螺栓固定连接,由于架体结构较大,在将摄影拍照装置搬运至待拍照人员地点之前,可将螺栓卸下,并将架体结构单元的每个零部件进行拆分,统一整理摆放后进行运输,可节省空间。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每次将摄影拍照装置搬运至待拍照人员所在地的过程中,均需要将架体结构单元的每个零部件进行拆分、组装,在对架体结构单元的拆卸、组装工序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得拍摄的效率较为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主要目的在于使其便于快速收、展,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架体结构单元,应用于便携摄影装置中,包括:
拍摄平台;
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
至少两个竖架,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其第二端具分别有第一卡接结构;
至少一个横杆,其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两根相邻的竖架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
当所述支撑腿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至少两个竖架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至少一个横杆两端的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与相邻两根竖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
当将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所述横杆从所述竖架上拆卸下之后,将所述竖架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将所述支撑腿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面,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折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支撑腿包括对向折叠的第一支腿以及第二支腿;
至少两个竖架包括对向折叠的第一竖架以及第二竖架。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竖架以及所述第二竖架均为可折叠支撑杆。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支撑腿、所述竖架均为U形架体,U形架体顶部的两个端头分别与所述拍摄平台转动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在处于支撑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中,位于拍摄平台的顶部具有第一摄像机安装架,位于拍摄平台的一侧具有第二摄像机安装架。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横杆包括用于与U形第一支腿一侧顶部、U形第二支腿一侧顶部卡接的第一横杆,以及用于与U形第一支腿另一侧顶部、U形第二支腿另一侧顶部卡接的第二横杆;
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架的两端均具有卡扣,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架的两个卡扣分别用于卡接在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上;
所述第二摄像机安装架的两端均具有卡扣,所述第二摄像机安装架的两个卡扣分别用于卡接在第一横杆以及拍摄平台。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插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插头。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部具有硬板,所述硬板的顶部铺设有软质垫层;
所述硬板的底部具有挂接供电单元中供电设备的安装区。
可选的,前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中所述竖架以及所述横杆内具有供摄录单元和\或灯光单元走线的走线通路。
所述竖架走线通路内的电缆具有第一插接头;
所述横杆走线通路内的电缆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配合插接的第二插接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摄影装置,包括:背景单元、灯光单元、控制单元、摄录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架体结构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于所述的背景单元、灯光单元和摄录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并向与其连接的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包括:
拍摄平台;
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
至少两个竖架,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其第二端具分别有第一卡接结构;
至少一个横杆,其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两根相邻的竖架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
当所述支撑腿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至少两个竖架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至少一个横杆两端的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与相邻两根竖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
当将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所述横杆从所述竖架上拆卸下之后,将所述竖架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将所述支撑腿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面,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折叠状态;
所述背景单元、所述灯光单元、所述摄录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至少一项设置于所述架体结构单元之内或连接于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中,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底面,竖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在需要拍摄中,转动支撑腿,将支撑腿竖直支撑在拍摄平台底面,以支撑拍摄平台悬空,再转动竖架,将竖架竖直支撑在拍摄平台的顶面,之后将每个横杆安装在相邻的两根竖架上,以使横杆与竖架相互固定,即完成支撑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的展开;在需要携带中,将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横杆从竖架上拆卸下来,之后将竖架转动并折叠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再将支撑腿转动并折叠在拍摄平台的底面,即完成折叠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整个折叠、展开过程操作简便,便于携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体结构单元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体结构单元支撑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体结构单元支撑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体结构单元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体结构单元的横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架体结构单元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架体结构单元支撑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架体结构单元,应用于便携摄影装置中,架体结构单元包括:
拍摄平台10;
支撑腿20,支撑腿20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10底面;
至少两个竖架30,竖架30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10的顶面,竖架30第二端具分别有第一卡接结构;
至少一个横杆40,横杆40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两根相邻的竖架3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41;
当所述支撑腿20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10底面,至少两个竖架30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10的顶面,至少一个横杆40两端的第二卡接结构41分别与相邻两根竖架30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
当将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41分离,把所述横杆40从所述竖架30上拆卸下之后,将所述竖架30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10的顶面,将所述支撑腿20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10的底面,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折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架体结构单元中,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底面,竖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在需要拍摄中,转动支撑腿,将支撑腿竖直支撑在拍摄平台底面,以支撑拍摄平台悬空,再转动竖架,将竖架竖直支撑在拍摄平台的顶面,之后将每个横杆安装在相邻的两根竖架上,以使横杆与竖架相互固定,即完成支撑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的展开;在需要携带中,将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横杆从竖架上拆卸下来,之后将竖架转动并折叠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再将支撑腿转动并折叠在拍摄平台的底面,即完成折叠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整个折叠、展开过程操作简便,便于携带。
具体的,支撑腿20的侧壁通过两折式合页60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10底面;竖架30第一端的侧壁通过两折式合页60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10的顶面。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时,支撑腿20的顶面与所述拍摄平台底面支撑;竖架30第一端的顶面与所述拍摄平台底面支撑。
在具体的实施当中,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中,所述支撑腿包括对向折叠的第一支腿以及第二支腿;至少两个竖架包括对向折叠的第一竖架以及第二竖架。在支撑架体结构单元中,对向打开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对向打开第一竖架与第二竖架;在收起架体结构单元中,对向折叠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对向折叠第一竖架、第二竖架。
使用中,第一竖架、第二竖架的高度通常要求较高,为了便于折叠,所述第一竖架以及所述第二竖架均为可折叠支撑杆。可折叠支撑杆的两部分杆体通过两折式合页60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的稳固性,所述支撑腿、所述竖架均为U形架体,U形架体顶部的两个端头分别与所述拍摄平台转动连接。U形架体的两条相对的边可呈平行的,也可以向内收或向外展。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处于支撑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中,位于拍摄平台10的顶部具有第一摄像机安装架51,位于拍摄平台10的一侧具有第二摄像机安装架52。第二摄像机处于拍摄平台的一侧,能够便于对站立或做起来的拍摄对象正面摄影、拍照;第一摄像机处于拍摄平台的顶部,能够便于对躺卧在拍摄平台的拍摄对象(如婴儿)正面摄像、拍照,拍摄过程中,可便于对拍摄角度2个进行拍照。
具体的,所述横杆包括用于与U形第一支腿一侧顶部、U形第二支腿一侧顶部卡接的第一横杆,以及用于与U形第一支腿另一侧顶部、U形第二支腿另一侧顶部卡接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架的两端均具有卡扣,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架的两个卡扣分别用于卡接在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二摄像机安装架的两端均具有卡扣,所述第二摄像机安装架的两个卡扣分别用于卡接在第一横杆以及拍摄平台。其中,卡扣可采用架子或卡槽等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插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插头。插孔、插头可采用圆形的结构,也可采用矩形、三角形等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部具有硬板,所述硬板的顶部铺设有软质垫层;所述硬板的底部具有挂接供电单元中供电设备的安装区。硬板上的软质垫层可为拍摄者乘坐,舒适性较高。在硬板底部的安装区可嵌入在硬板内,也可挂接在硬板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竖架以及所述横杆内具有供摄录单元和\或灯光单元走线的走线通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竖架走线通路内的电缆具有第一插接头;所述横杆走线通路内的电缆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配合插接的第二插接头。组装所述竖架以及所述横杆中,将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插接,以及将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具体的,第一插接头可活动的设置在竖架走线通路内,第二插接头可活动的设置在横杆走线通路内,先插接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再卡接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或是,第一插接头固定设置在竖架走线通路内一端,第二插接头固定设置在横杆走线通路内一端,卡接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同时,将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插接。
具体的,在所述竖架以及所述横杆的杆臂上具有连接灯光单元中灯具的灯口,灯口与走线通路内的灯光电缆电连接。另外,在所述竖架以及所述横杆的杆臂上还具有连接摄录单元中摄像机的数据接口,数据接口与走线通路内的摄录电缆电连接。灯光电缆、摄录电缆可分别与便携摄影装置的控制单元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便携摄影装置,包括:背景单元、灯光单元、控制单元、摄录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架体结构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于所述的背景单元、灯光单元和摄录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并向与其连接的单元发出控制信号,
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包括:
拍摄平台;
支撑腿,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
至少两个竖架,竖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竖架第二端具分别有第一卡接结构;
至少一个横杆,横杆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两根相邻的竖架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
当所述支撑腿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至少两个竖架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至少一个横杆两端的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与相邻两根竖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
当将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所述横杆从所述竖架上拆卸下之后,将所述竖架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将所述支撑腿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面,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折叠状态;
所述背景单元、所述灯光单元、所述摄录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至少一项设置于所述架体结构单元之内或连接于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摄影装置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底面,竖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在需要拍摄中,转动支撑腿,将支撑腿竖直支撑在拍摄平台底面,以支撑拍摄平台悬空,再转动竖架,将竖架竖直支撑在拍摄平台的顶面,之后将每个横杆安装在相邻的两根竖架上,以使横杆与竖架相互固定,即完成支撑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的展开;在需要携带中,将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横杆从竖架上拆卸下来,之后将竖架转动并折叠在拍摄平台的顶面,再将支撑腿转动并折叠在拍摄平台的底面,即完成折叠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整个折叠、展开过程操作简便,便于携带。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架体结构单元,应用于便携摄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平台;
支撑腿,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
至少两个竖架,其第一端可折叠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其第二端具分别有第一卡接结构;
至少一个横杆,其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两根相邻的竖架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
当所述支撑腿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底面,至少两个竖架转动至竖直的支撑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至少一个横杆两端的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与相邻两根竖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支撑状态;
当将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离,把所述横杆从所述竖架上拆卸下之后,将所述竖架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顶面,将所述支撑腿转动折叠在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面,所述架体结构单元处于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腿包括对向折叠的第一支腿以及第二支腿;
至少两个竖架包括对向折叠的第一竖架以及第二竖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竖架以及所述第二竖架均为可折叠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腿、所述竖架均为U形架体,U形架体顶部的两个端头分别与所述拍摄平台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支撑状态的架体结构单元中,位于拍摄平台的顶部具有第一摄像机安装架,位于拍摄平台的一侧具有第二摄像机安装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包括用于与U形第一支腿一侧顶部、U形第二支腿一侧顶部卡接的第一横杆,以及用于与U形第一支腿另一侧顶部、U形第二支腿另一侧 顶部卡接的第二横杆;
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架的两端均具有卡扣,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架的两个卡扣分别用于卡接在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上;
所述第二摄像机安装架的两端均具有卡扣,所述第二摄像机安装架的两个卡扣分别用于卡接在第一横杆以及拍摄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插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插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平台的底部具有硬板,所述硬板的顶部铺设有软质垫层;
所述硬板的底部具有挂接供电单元中供电设备的安装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架以及所述横杆内具有供摄录单元和\或灯光单元走线的走线通路;
所述竖架走线通路内的电缆具有第一插接头;
所述横杆走线通路内的电缆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配合插接的第二插接头。
10.一种便携摄影装置,包括:背景单元、灯光单元、控制单元、摄录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架体结构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于所述的背景单元、灯光单元和摄录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并向与其连接的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所述背景单元、所述灯光单元、所述摄录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至少一项设置于所述架体结构单元之内或连接于所述的架体结构单元。
CN201721198789.1U 2017-09-18 2017-09-18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Active CN207396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8789.1U CN207396947U (zh) 2017-09-18 2017-09-18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8789.1U CN207396947U (zh) 2017-09-18 2017-09-18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6947U true CN207396947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0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98789.1U Active CN207396947U (zh) 2017-09-18 2017-09-18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6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2399B2 (en) Portable support system for projector and screen
CN205018659U (zh) 可折叠的婴儿床
CN206350402U (zh) 一种宠物帐篷支架结构
CN209185903U (zh) 多功能变形美术画板支架
KR101064261B1 (ko) 접을 수 있는 침대 프레임
CN207396947U (zh) 便携摄影装置及其架体结构单元
CN209231700U (zh) 一种幼儿园用教学幕布架
KR20180033918A (ko) 캠핑용 옷걸이
CN215076869U (zh) 一种可折叠挂图架
CN205803939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伸缩晾衣架
CN208273046U (zh) 手机支架
CN21564219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摄影背景布
CN207921675U (zh) 一种可折叠的伞状摄像支架
CN208648564U (zh) 便携式龙门架
CN205485234U (zh) 摄影装置
CN200999491Y (zh) 一种帐篷框架
CN205938417U (zh) 便携式抠像背景支架
CN216083392U (zh) 一种便捷组装的投影幕布架
CN208909401U (zh) 便携画架
CN106324948A (zh) 一种便携式柔光圆形摄影棚
CN209620754U (zh) 一种六角简易帐篷支架
CN217295273U (zh) 一种新型篮球放置架
CN211245542U (zh) 一种皮影表演装置
CN209622403U (zh) 一种led显示屏便捷式支架
CN220792703U (zh)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及可收折摄影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8

Address after: Room 202, Unit 1, Building 1, Yard 19, Andri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0

Patentee after: Li Yaosha

Address before: 100123 5a, 718 Cultural Park, No. 19, ganluyua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DONLANN VI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6

Address after: 311, Unit 2, Floor 3, Building 2, Yard 1, Shengfang Road,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Lang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2, Unit 1, Building 1, Yard 19, Andri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0

Patentee before: Li Yao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