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6544U -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 Google Patents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6544U
CN207396544U CN201721365701.0U CN201721365701U CN207396544U CN 207396544 U CN207396544 U CN 207396544U CN 201721365701 U CN201721365701 U CN 201721365701U CN 207396544 U CN207396544 U CN 207396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clamp assemblies
mounting groove
convex block
bear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657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威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657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6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6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6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接线钳本体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接线钳本体一端为第一夹持部、另一端为手持部,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夹头包括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与第一导电片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一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与第二导电片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二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的一端及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安装槽的底壁,第一夹持组件的另一端及第二夹持组件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夹紧触指的第二夹持部。该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能紧密、无缝的夹紧触指,并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背景技术
回路电阻测试作为日常电力设备维护工作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其对电力设备的安装、检修以及质量验收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回路电阻测试仪对真空断路器的梅花触头进行测量时,传统的接线钳对触指进行夹紧的过程中,存在夹持不够紧密、接触面存在间隙的问题,使得夹持面积过小,当测试中的大电流流过触指时,可能会导致触指局部过热,从而造成拉弧、烧熔乃至真空断路器损坏的后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在测试过程中能紧密、无缝的夹紧触指,能够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包括:接线钳本体,所述接线钳本体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在一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在另一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张开及闭合的手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及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一夹持组件,所述夹头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四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紧触指的第二夹持部。
上述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接线钳本体部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在一端形成第一夹持部,在另一端形成手持部,手持部能够控制第一夹持部的张开与闭合,第一夹臂的第一夹持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夹臂的第二夹持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夹头部分包括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且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一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导电片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且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二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底壁相抵接,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与第二安装槽的底壁相抵接,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组件的第四端相对设置形成用于夹紧触指的第二夹持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使用时,施加外力于手持部,使得第一夹持部张开从而带动第二夹持部张开,将张开的第二夹持部伸入触头的相应部位,当外力消失时,第一夹持部闭合从而使得第二夹持部闭合以夹紧触指,由于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导电片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当第二夹持部与触指之间有间隙时,与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片和/或与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二导电片能够发生转动,从而消除间隙,使得第二夹持部能够紧密、无缝的夹紧触指,从而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包括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承压面,所述第一承压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压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一承压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包括第三抵接面及第四抵接面,所述第四抵接面相对于所述第三抵接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承压面,所述第二承压面与所述第四抵接面相对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压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承压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安装槽的第二抵接面相对第一抵接面倾斜设置且第二抵接面朝向第二夹持组件倾斜,第一导电片的第一承压面与第二抵接面相对贴合设置,第一导电片的第一支撑面的一端与第一承压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抵接面相抵接,第一承压面相对第一支撑面倾斜设置、且第一承压面朝向第二夹持组件倾斜,使得第二夹持部夹紧触指时,当第二夹持部与触指之间留有间隙,与间隙相对的第一导电片能够发生转动以消除间隙;第二安装槽的第四抵接面相对第三抵接面倾斜设置且第四抵接面朝向第一夹持组件倾斜,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承压面与第四抵接面相对贴合设置,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支撑面的一端与第二承压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抵接面相抵接,第二承压面相对第二支撑面倾斜设置且第二承压面朝向第一夹持组件倾斜,使得第二夹持部夹紧触指时,当第二夹持部与触指之间留有间隙,与间隙相对的第二导电片能够发生转动以消除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凸块凸出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四端,所述第二凸块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紧所述触指的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形成第二夹持部,当第二夹持部夹紧触指时,能够避免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与拉簧发生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转动摩擦连接、且所述第一凸块的另一端可朝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转动摩擦连接、且所述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可朝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第一凸块的一端与第一夹持组件转动摩擦连接且第一凸块的另一端可朝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使得第一凸块的另一端的位置可相对第一夹持组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凸块的一端与第二夹持组件转动摩擦连接且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可朝靠近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使得第二凸块的另一端的位置可相对第二夹持组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接线钳可根据实际测量需要调整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分别相对触指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设有用于贴紧所述触指的第一齿纹结构,所述第一齿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凸块设置;所述第二凸块设有用于贴紧所述触指的第二齿纹结构,所述第二齿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块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凸块设置。第一齿纹结构及第二齿纹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二夹持部能够更加紧密与触指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一接线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二接线通孔。第一接线通孔和第二接线通孔的设置方便接线钳外接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开设有第一间隔槽,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开设有第二间隔槽,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隔槽相应的第三间隔槽,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间隔槽相应的第四间隔槽,所述第一间隔槽、所述第二间隔槽、所述第三间隔槽及所述第四间隔槽共同形成用于与拉簧留有间隙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邻设置。间隔部的设置使得接线钳与拉簧之间留有间隙而进一步避免接线钳与拉簧发生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导电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由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叠加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转动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安装位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导电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由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叠加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转动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且与所述第二安装位转动配合。利用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一安装位分别与第一转动件的配合实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一安装槽的转动连接;利用第二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位分别与第二转动件的配合实现第二夹持组件与第二安装槽的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结构。加强筋的设置增强接线钳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及所述第二夹臂均为环氧树脂材质。第一夹臂及所述第二夹臂均为环氧树脂材质,绝缘电阻高,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第一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第二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述的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与梅花触头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线钳,21、触指,22、拉簧,100、接线钳本体,110、第一夹臂,111、第一安装槽,112、第一间隔槽,113、第一安装位,114、第一夹持面,120、第二夹臂,121、第二安装槽,122、第二间隔槽,123、第二安装位,124、第二夹持面,201、第一导电片,202、第二导电片,210、第一夹持组件,211、第一安装通道,212、第三间隔槽,213、第一凸块,214、第一承压面,215、第一支撑面,216、第一接线通孔,220、第二夹持组件,221、第二安装通道,222、第四间隔槽,223、第二凸块,224、第二承压面,225、第二支撑面,226、第二接线通孔,230、第二夹持部,240、第一转动件,250、第二转动件,1111、第一抵接面,1112、第二抵接面,1211、第三抵接面,1212、第四抵接面,2131、第一齿纹结构,2231、第二齿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类似的表述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10,包括:接线钳本体100,接线钳本体10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110及第二夹臂120,第一夹臂110与第二夹臂120在一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夹臂110与第二夹臂120在另一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控制第一夹持部张开及闭合的手持部,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114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124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1;及夹头,夹头包括第一导电片201,第一导电片20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且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一导电片201叠加形成第一夹持组件210,夹头还包括第二导电片202,第二导电片20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1内且与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二导电片202叠加形成第二夹持组件220,第一夹持组件2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夹持组件220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安装槽111的底壁,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三端抵接于第二安装槽121的底壁,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二端及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四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紧触指21的第二夹持部230。
如图1及图6所示,上述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10,接线钳本体100部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110及第二夹臂120,第一夹臂110与第二夹臂120在一端形成第一夹持部,在另一端形成手持部,手持部能够控制第一夹持部的张开与闭合,第一夹臂110的第一夹持面114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夹臂120的第二夹持面124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1;夹头部分包括第一导电片201及第二导电片202,第一导电片20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且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一导电片201叠加形成第一夹持组件210,第二导电片20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1内且与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第二导电片202叠加形成第二夹持组件220,第一夹持组件2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夹持组件220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底壁相抵接,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三端与第二安装槽121的底壁相抵接,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四端相对设置形成用于夹紧触指21的第二夹持部23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使用时,施加外力于手持部,使得第一夹持部张开从而带动第二夹持部230张开,将张开的第二夹持部230伸入梅花触头的相应部位,当外力消失时,第一夹持部闭合从而使得第二夹持部230闭合以夹紧触指21,由于第一导电片201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导电片202与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转动连接,当第二夹持部230与触指21之间有间隙时,与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片201和/或与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二导电片202能够发生转动,从而消除间隙,从而使得第二夹持部230能够紧密、无缝的夹紧触指21,从而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10,第一夹臂110与第二夹臂120之间的铰接形式可以是采用扭力弹簧、齿轮齿条机构等类似能实现铰接的组件或机构,只需满足第一夹臂110与第二夹臂120之间能实现铰接即可;手持部采用弧形设计或其他方便握持的形状,只需满足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即可;手持部控制第一夹持部的张开与闭合,可以是采用当手持部张开时控制第一夹持部闭合、手持部闭合时控制第一夹持部张开的形式,也可以是采用当手持部张开时控制第一夹持部张开、手持部闭合时控制第一夹持部闭合的形式;第一导电片201与第二导电片202采用导电材质,比如铜、铝等金属材质或铝合金等合金材质或导电陶瓷等非金属材质,只需满足其具有导电线以及接触电阻小的特性即可。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槽111的底壁包括第一抵接面1111及第二抵接面1112,第二抵接面1112相对于第一抵接面1111倾斜设置、且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20,第一夹持组件210包括第一承压面214,第一承压面214与第二抵接面1112相对贴合设置,第一夹持组件210还包括第一支撑面215,第一支撑面215的一端与第一承压面2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抵接面1111相抵接,第一承压面214相对于第一支撑面215倾斜设置、且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20;第二安装槽121的底壁包括第三抵接面1211及第四抵接面1212,第四抵接面1212相对于第三抵接面1211倾斜设置、且朝向第一夹持组件210,第二夹持组件220包括第二承压面224,第二承压面224与第四抵接面1212相对贴合设置,第二夹持组件220还包括第二支撑面225,第二支撑面225的一端与第二承压面224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抵接面1211相抵接,第二承压面224相对于第二支撑面225倾斜设置、且朝向第一夹持组件210。第一安装槽111的第二抵接面1112相对第一抵接面1111倾斜设置且第二抵接面111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20倾斜,第一导电片201的第一承压面214与第二抵接面1112相对贴合设置,第一导电片201的第一支撑面215的一端与第一承压面2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抵接面1111相抵接,第一承压面214相对第一支撑面215倾斜设置、且第一承压面214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20倾斜,使得第二夹持部230夹紧触指21时,当第二夹持部230与触指21之间留有间隙,第二抵接面1112施加有夹持力于第一承压面214而第一支撑面215的一端与第一抵接面1111相互抵接,从而使得与间隙相对的第一导电片201能够发生相应转动以消除间隙;第二安装槽121的第四抵接面1212相对第三抵接面1211倾斜设置且第四抵接面1212朝向第一夹持组件210倾斜,第二导电片202的第二承压面224与第四抵接面1212相对贴合设置,第二导电片202的第二支撑面225的一端与第二承压面224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抵接面1211相抵接,第二承压面224相对第二支撑面225倾斜设置且第二承压面224朝向第一夹持组件210倾斜,使得第二夹持部230夹紧触指21时,当第二夹持部230与触指21之间留有间隙,第四抵接面1212施加有夹持力于第二承压面224而第二支撑面225的一端与第三抵接面1211相互抵接,从而使得与间隙相对的第二导电片202能够发生转动以消除间隙。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夹持组件210设有第一凸块213,第一凸块213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二端,第一凸块213凸出第一安装槽111设置,第二夹持组件220设有第二凸块223,第二凸块223设置于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四端,第二凸块223凸出第二安装槽121设置,第一凸块213与第二凸块223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紧触指21的第二夹持部230。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213及第二凸块223形成第二夹持部230,第一凸块213凸出第一安装槽111设置且第二凸块223凸出第二安装槽121设置,当第二夹持部230夹紧触指21时,第一夹持组件210在第一凸块213的作用下与拉簧22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夹持组件220在第二凸块223的作用下与拉簧22之间留有间隙,使得接线钳10与拉簧22不会发生接触,避免在测试的过程中,拉簧22因通大电流而烧毁。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凸块213的一端与第一夹持组件210转动摩擦连接、且第一凸块213的另一端可朝靠近第一夹持组件210的方向倾斜;第二凸块223的一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20转动摩擦连接、且第二凸块223的另一端可朝靠近第二夹持组件220的方向倾斜。第一凸块213的一端与第一夹持组件210转动摩擦连接且第一凸块213的另一端可朝靠近第一夹持组件210的方向倾斜,使得第一凸块213的另一端的位置可相对第一夹持组件210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凸块223的一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20转动摩擦连接且第二凸块223的另一端可朝靠近第二夹持组件220的方向倾斜,使得第二凸块223的另一端的位置可相对第二夹持组件220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接线钳本体100可根据实际测量需要调整第一凸块213及第二凸块223分别相对触指21的位置。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凸块213采用与第一夹持组件210相对应的片状结构,第二凸块223采用与第二夹持组件220相对应的片状结构,使得单个第一导电片201发生转动时,与其对应的第一凸块213的片状结构也相应发生转动以消除间隙,单个第二导电片202发生转动时,与其对应的第二凸块223的片状结构也相应发生转动以消除间隙;第一凸块213的一端与第一夹持组件210转动摩擦连接形式是指叠加形成第一凸块213的片状结构均与该片状结构对应的第一导电片201转动摩擦连接,第二凸块223的一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20转动摩擦连接形式是指叠加形成第二凸块223的片状结构均与该片状结构对应的第二导电片202转动摩擦连接。第一凸块213可相对第一夹持组件210发生转动以调节第一凸块213与第一夹持组件210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夹角使得第一凸块213紧密的贴合触指21,同时,第一凸块213与第一夹持组件210之间的转动带有摩擦力,第一凸块213相对第一夹持组件210转动需克服该摩擦力,从而保证第一凸块213不会随意发生转动以适应实际使用的需要,该转动摩擦连接形式可以是现有任意满足使用条件中的一种,例如,转轴连接形式、卡销连接形式等,由于具体的转动摩擦连接关系及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第二凸块223可相对第二夹持组件220发生转动以调节第二凸块223与第二夹持组件220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夹角使得第二凸块223紧密的贴合触指21,同时,第二凸块223与第二夹持组件220之间的转动带有摩擦力,第二凸块223相对第二夹持组件220转动需克服该摩擦力,从而保证第二凸块223不会随意发生转动以适应实际使用的需要,该转动摩擦连接形式可以是现有任意满足使用条件中的一种,例如,转轴连接形式、卡销连接形式等,由于具体的转动摩擦连接关系及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一凸块213设有用于贴紧触指21的第一齿纹结构2131,第一齿纹结构2131设置于第一凸块213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相对于第二凸块223设置;第二凸块223设有用于贴紧触指21的第二齿纹结构2231,第二齿纹结构2231设置于第二凸块223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相对于第一凸块213设置。第一齿纹结构2131及第二齿纹结构2231的设置使得第二夹持部230能够更加紧密与触指21贴合。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一安装槽111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未示出),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一端穿过第一通孔设置,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一接线通孔216;第二安装槽121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未示出),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三端穿过第二通孔设置,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三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二接线通孔226。为了满足测试需要,可以通过第一接线通孔216和第二接线通孔226外接导线以完成测试。第一接线通孔216的位置可以在第一夹持组件210的第一端的任意位置,第二接线通孔226的位置可以在第二夹持组件220的第三端的任意位置,只需满足能方便的外接导线即可。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114开设有第一间隔槽112,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124开设有第二间隔槽122,第一夹持组件210设有与第一间隔槽112相应的第三间隔槽212,第二夹持组件220设有与第二间隔槽122相应的第四间隔槽222,第一间隔槽112、第二间隔槽122、第三间隔槽212及第四间隔槽222共同形成用于与拉簧22留有间隙的间隔部,间隔部与第二夹持部230相邻设置。当第二夹持部230夹紧触指21时,间隔部的设置使得接线钳本体100与拉簧22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避免了接线钳本体100及夹头分别与拉簧22发生接触,从而避免拉簧22因通大电流而烧毁。间隔部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圆弧状等类似能使得接线钳本体100和夹头分别与拉簧22留有间隙的形状。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转动件240及第二转动件250,第一导电片20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未示出),第一夹持组件210设有第一安装通道211,第一安装通道211由多个第一安装孔叠加形成,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设有第一安装位113,第一转动件240穿过第一安装通道211、且与第一安装位113转动配合,第二导电片20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未示出),第二夹持组件220设有第二安装通道221,第二安装通道221由多个第二安装孔叠加形成,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设有第二安装位123,第二转动件250穿过第二安装通道221、且与第二安装位123转动配合。利用第一安装通道211及第一安装位113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40的配合实现第一夹持组件210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转动连接;利用第二安装通道221及第二安装位123分别与第二转动件250的配合实现第二夹持组件220与第二安装槽121的转动连接。第一安装位113可以是贯穿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的通孔、盲孔、带有螺纹的通孔或带有螺纹的盲孔,只需满足能与第一转动件240配合即可;第二安装位123可以是贯穿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的通孔、盲孔、带有螺纹的通孔或带有螺纹的盲孔,只需满足能与第二转动件250配合即可;第一转动件240可以是销或螺杆螺母结构,只需满足能与第一安装位113配合实现第一夹持组件210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的转动连接即可;第二转动件250可以是销或螺杆螺母结构,只需满足能与第二安装位123配合实现第二夹持组件220与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的转动连接即可。
如图1或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结构和/或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结构。第一安装槽111一端设置于第一夹持部、另一端设置于手持部,第二安装槽121一端设置于第一夹持部、另一端设置于手持部,加强筋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和/或第二安装槽121的内壁,使得接线钳本体100硬度强,牢固可靠耐用。
如图1或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夹臂110及第二夹臂120均为环氧树脂材质。第一夹臂110及所述第二夹臂120均为环氧树脂材质,绝缘电阻高,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钳本体,所述接线钳本体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在一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在另一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部张开及闭合的手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及
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一夹持组件,所述夹头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多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叠加形成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四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紧触指的第二夹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包括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承压面,所述第一承压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压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一承压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包括第三抵接面及第四抵接面,所述第四抵接面相对于所述第三抵接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承压面,所述第二承压面与所述第四抵接面相对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压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承压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凸块凸出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四端,所述第二凸块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紧所述触指的所述第二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转动摩擦连接、且所述第一凸块的另一端可朝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转动摩擦连接、且所述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可朝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设有用于贴紧所述触指的第一齿纹结构,所述第一齿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凸块设置;
所述第二凸块设有用于贴紧所述触指的第二齿纹结构,所述第二齿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块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凸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一接线通孔;
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三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第二接线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开设有第一间隔槽,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开设有第二间隔槽,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隔槽相应的第三间隔槽,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间隔槽相应的第四间隔槽,所述第一间隔槽、所述第二间隔槽、所述第三间隔槽及所述第四间隔槽共同形成用于与拉簧留有间隙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导电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由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叠加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转动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安装位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导电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由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叠加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转动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且与所述第二安装位转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及所述第二夹臂均为环氧树脂材质。
CN201721365701.0U 2017-10-20 2017-10-20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Active CN207396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5701.0U CN207396544U (zh) 2017-10-20 2017-10-20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5701.0U CN207396544U (zh) 2017-10-20 2017-10-20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6544U true CN207396544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2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65701.0U Active CN207396544U (zh) 2017-10-20 2017-10-20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65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7231A (zh) * 2018-10-26 2019-01-08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多功能综合接线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7231A (zh) * 2018-10-26 2019-01-08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多功能综合接线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9442B (zh) 电触头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装置
BR0012668A (pt) Aparelho de interface de auto-alinhamento para utilização no teste de dispositivos elétricos
CN207396544U (zh) 用于梅花触头回路电阻测试的接线钳
CN201885930U (zh) 拉拔测试夹具
CN209088431U (zh) 一种电气工程的电缆固定金具
CN211292333U (zh) 一种线束强度检测用电动拉力测试机
CN105424986B (zh) 一种用于10kv真空断路器高压试验的辅助装置
CN211234258U (zh) 一种石墨电极端面垂直度检测设备
CN215262812U (zh) 一种测试夹具及柔性器件循环弯曲拉伸测试装置
CN206178001U (zh) 用于管型母线侧刀闸的高空接线钳
CN104698226A (zh) 开关夹紧装置及具有该开关夹紧装置的开关寿命测试工装
CN207730850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
CN208738572U (zh) 一种可组装式端子排连接插头组件
CN204011845U (zh) 输配电线路检修用接地线装置
CN208805545U (zh) 一种回路电阻测试装置
CN108917586A (zh) 一种模型试验应变砖传感器加工台及其操作方法
CN210723703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电缆固定支架
CN113154997A (zh) 汽车左后侧三角窗围检具
CN207834612U (zh) 锁紧装置
CN106655511A (zh) 一种带状态输出的电力压板
CN113447351A (zh) 一种隔热型柔性耐火电缆用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N208334617U (zh) 一种校验变电站直流系统泄漏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夹
CN207352079U (zh) 表面电荷测量探头运动装置
CN212255486U (zh) 一种手车开关回路电阻测试自力型钳夹
CN113074823B (zh) 一种专用于晶圆封测设备的热电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